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索克服茶条槭在组培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的最佳方法。[方法] 以茶条槭当年生萌条为试材, 研究不同外植体类型、不同消毒方式、不同取材时间和不同抗褐化剂对茶条槭初代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的影响。[结果] 取当年生萌条, 其茎段比茎尖褐化严重;先将外植体用1000mg/LVC溶液处理,再用浓度0.1%升汞消毒为最佳消毒方法;外植体的取材时间在5月,茶条槭的污染率、褐变率、死亡率相对较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PVP200mg/L与AC2g/L配合使用防褐化效果较好;初代培养时,先进行弱光培养一周,再转入光照培养有利于抑制褐变的发生。 [结论]选用幼嫩的顶芽为外植体, 浓度0.1%的升汞为消毒剂, 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PVP200mg/L和活性炭2g/L进行初代培养, 防止其褐化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库拉索芦荟组培中的褐变现象及防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257-2258
[目的]研究库拉索芦荟组培中的褐变现象,寻求防止褐变的有效措施。[方法]以库拉索芦荟茎尖、中部茎段和根茎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附加NAA0.1 mg/L和不同浓度的6-BA(1.0、1.5、2.0、3.0、4.0 mg/L),研究不同外植体类型、激素浓度以及培养温度、活性炭等因素对芦荟组培褐变的影响。[结果]用库拉索芦荟茎尖做外植体,MS+6-BA2.0 mg/L+NAA0.1 mg/L做培养基,芦荟组培褐化程度较轻;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500.0 mg/L,环境温度控制在25℃有利于减轻褐变。[结论]茎尖是最佳的外植体,适宜的6-BA浓度(2.0 mg/L)可抑制褐变,添加活性炭和适宜的培养温度均能防止褐变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寒地野生茶条槭高效、稳定快速繁育,将东北地区丰富的野生槭树属资源用于选育优良彩叶树种,进而缓解我国北方寒地有观赏价值的特色种质极度匮乏的问题。以寒地野生茶条槭为材料,通过试验研究不同外植体采集时间对茶条槭茎段诱导的影响,消毒处理对外植体污染及褐化的影响,基本培养基筛选、细胞分裂素浓度与种类配比试验,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配比试验,探索寒地野生茶条槭的组培技术以及诱导培养基组培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寒地野生茶条槭组培外植体最佳采集时间为3月;最佳采集部位为下部茎段;最佳消毒时间为3 min;最佳培养基为MS;最佳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6-BA 0.50 mg·L-1+IBA 0.20 mg·L-1+NAA 0.05 mg·L-1+2%蔗糖+6 g·L-1琼脂粉,pH6.2,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89%。  相似文献   

4.
以克瑞森无核葡萄不同器官为外植体,通过离体培养,研究了0.1%升汞不同浸泡时间处理葡萄带芽茎段外植体的消毒效果,不同抗褐变剂处理葡萄叶片外植体的效果,并筛选了适合葡萄带芽茎段诱导侧芽和不定根以及分别适合葡萄叶片和卷须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结果表明:适宜克瑞森无核葡萄带芽茎段外植体的0.1%升汞浸泡时间为6 min;适宜其叶片外植体的抗褐变剂是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适宜其带芽茎段外植体侧芽萌发和不定根诱导的培养基是B5+30 g/L蔗糖+7 g/L琼脂+1.0 mg/L 6-BA+0.5 mg/L IBA;适宜其叶片和卷须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产生的培养基为在B5+30 g/L蔗糖+7 g/L琼脂+1.5 g/L活性炭+0.5 mg/L 6-B基础上分别添加1.0、2.0 mg/L 2,4-D。  相似文献   

5.
以珍稀濒危植物黄精叶钩吻为材料,研究不同外植体(茎、叶、花柄)、不同浓度吸附剂(活性炭、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和抗氧化剂(柠檬酸、抗坏血酸、二硫苏糖醇)对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的褐化程度不同,褐化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叶片,花柄,茎;2种吸附剂对外植体的褐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添加1 500 mg·L1活性炭的培养基效果最佳,褐化率最低,而且外植体生长良好,抑制效果活性炭>聚乙烯基吡咯烷酮;3种抗氧化剂均能减少外植体的褐化现象,但褐化率较高,保持在50%左右,抑制效果差于吸附剂.  相似文献   

6.
红树莓海尔特兹初代培养中防止外植体褐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树莓海尔特兹(Heritage)的健壮新梢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类型、0.1%HgCl2溶液消毒时间、6-BA浓度、防褐化剂、暗培养时间对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的影响,探讨防止初代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以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用0.1%HgCl2灭菌处理300 s,在MS+6-BA 0.50~0.75 mg/L+NAA 0.1 mg/L+GA 0.2 mg/L培养基中,添加1.5 g/L VC,暗处理5 d,对防止外植体褐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天女木兰组织培养的抗褐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欢  杜凤国  张志翔  齐翠翠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107-3109,3118
从外植体类型、外植体预处理方法、培养基类型、抗褐化剂类型及培养条件等方面研究了天女木兰(Magnolia sieboldiiK.Koch)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化问题.结果表明,B5培养基对防止外植体褐化效果好,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褐化严重.外植体的取材部位与天女木兰的褐化程度密切相关,侧芽褐化率相对较低,其次是顶芽,带芽的茎段褐化率最高.在B5+0.5 mg/L 6-BA+0.3 mg/L IBA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抗氧化剂、吸附剂有利于抑制天女木兰的褐化,抗褐化效果是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维生素C(VC)>活性炭(AC).用1 g/L VC浸泡外植体4·h可有效减轻褐化.培养初期一定的低温和暗培养可以减轻天女木兰的褐化.  相似文献   

8.
以巴戟天优良材料茎段外植体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消毒方式、外植体不同取材季节和外植体不同木质化程度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巴戟天优良材料外植体最佳消毒方式为0.1%升汞8m in+2%次氯酸钠10m in,最佳的取材季节为7月份,半木质化外植体作为组培材料可取得较佳的组培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贵妃玫瑰葡萄为试材,研究不同消毒时间、取材部位、外植体大小以及不同浓度植物激素对增殖和生根培养的影响,优化组培快繁技术,以期为优良鲜食葡萄品种的快速繁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外植体消毒条件是用0.5%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5 min;外植体的最佳取材部位为中部茎段;选用外植体长度和粗度分别为2~3 cm和0.5~0.8 cm时,组培快繁的效果最佳;增殖培养过程中,最理想的6-BA浓度为1.0 mg/L;生根培养过程中最适IBA浓度为0.5 mg/L。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臭马比木(Nothapodytes nimmonian)组织培养过程中的防污染和防褐化问题。结果表明:在3~4月份取1 年生嫩茎进行诱导,外植体的污染率最低、为17.5%,褐化枯死率为39.2%,诱导率为43.3%,诱导效果最佳;在4个茎段部位中,半木质化茎段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为51.7%;低温预处理外植体对污染的控制效果不明显;0.1% HgCl2 8 min+50 mg/L 噻孢霉素30min 的消毒效果最好;在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1.2 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2.0 g/L对外植体的防褐化效果最好,褐化率由对照的48.3%下降到25.0%。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手掌参组培过程中外植体的褐化程度,从表面消毒剂和消毒时间、活性炭和VC的使用、暗培养、光照强度、转瓶间隔时间等方面对手掌参外植体的抗褐化方法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建立高效稳定的手掌参再生体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手掌参的芽部用75%酒精表面消毒20s→无菌水冲洗2次→用0.1%升汞消毒处理10min→无菌水冲洗6次→接种于MS+KT 0.5mg/L+ZT 0.5mg/L+NAA 1.0mg/L+AC 1.0g/L+VC2.0mg/L培养基中→暗培养5~10d(3d转瓶1次)→2 000lx光照条件下培养,其生长良好,褐化程度大大减轻,褐化率由93.33%下降为48.28%。  相似文献   

12.
以大花香水月季(R. odorata var. gigantea)单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抗褐化剂以及不同时长黑暗低温预处理对组培过程中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WPM培养基为适合的基本培养基;添加有3 g/L活性炭(AC)的培养基中褐化率降至最低的9%,但外植体萌发率远低于2 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下的78%,硝酸银(AgNO3)未达到预期效果;24 h的黑暗低温预处理可减轻褐变。试验表明:大花香水月季外植体于4℃下黑暗低温处理24 h后,接种于含有2 g/L PVP的WPM+6-BA 1.5 mg/L+NAA 0.1 mg/L培养基上,3周后褐化率为15%,萌发率可达83.3%。  相似文献   

13.
牛尾菜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现象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幼嫩叶片、顶芽及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外植体、消毒时间、抗氧化剂预处理、褐化剂以及不同培养基组合等对外植体褐变控制的效果.结果表明,嫩叶、顶芽及茎段的褐化率均随着0.1%升汞溶液消毒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而诱导率和污染率不断降低,最佳外植体为顶芽,消毒时间为10 min,诱导率达70.0%.采用3种抗氧化剂预处理20min,均可抑制顶芽褐化,强弱表现为PVP>Vc>Na2S2O3,Vc溶液可以加快侧芽的萌动及生长.3种抗褐化剂对茎段褐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以0.3%AC抗褐化效果最佳,茎段未发生褐化,侧芽生长最好.在不同激素配比培养基中,随着6-BA和NAA浓度的提高,外植体发生褐化时间呈现提前的趋势,以MS+6-BA 2.0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中的外植体诱导率最高,为63.4%.此外,相对于基本培养基MS、1/2MS,在低无机盐离子浓度WPM基本培养基中,外植体褐化的时间有所推迟,可减缓外植体褐化程度.因此,适宜的外植体、消毒时间、抗氧化剂、抗褐化剂、激素组合配比和基本培养基,可以有效控制牛尾菜的褐化,提高诱导率.  相似文献   

14.
春季剪取茶条槭当年生枝条的带顶芽茎尖和带腋芽茎段以0.1%HgCl_2分别消毒4、10 min最好;茶条槭当年生带芽茎段增殖培养基MS+TDZ 1.0 mg/L+NAA 0.2 mg/L上培养,增殖效果最好,生长良好,且兼顾了增殖与生根,缩短了培养周期。经生根的试管苗移栽于珍珠岩∶园土=1∶3基质中,植株生长健壮,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彩叶凤梨离体培养过程中外植体消毒及褐化的防止措施。[方法]以彩叶凤梨幼苗茎段作为外植体材料,研究其消毒和褐化防止问题。[结果]减少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外植体选用0.1%升汞溶液消毒10 min,并在MS诱导培养基中添加200 mg/L的抗坏血酸,能够有效防止褐化,而且不影响愈伤组织的进一步分化。[结论]研究结果为彩叶凤梨离体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取材部位、培养条件、培养方式以及在培养基中添加抗氧化剂等方面,对防止黄连木茎段褐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半木质化的枝条为适合的外植体;培养初期以液体培养基较好;添加1.4 g/L抗坏血酸(Vc)的抗褐化效果最佳,其次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硝酸银(AgNO3),而硫代硫酸钠(Na2S2O3)和活性炭(AC)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外植体进行适当时间的低温和黑暗处理可减轻褐变。  相似文献   

17.
以迎红杜鹃幼嫩枝芽为试材进行组培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迎红杜鹃水培外植体表面用0.1%升汞消毒2 min、野外采回的当年生嫩枝外植体表面用0.1%升汞消毒5 min褐化/死亡率低、成活率高,效果最好。以当年生嫩枝为外植体最佳采集时间为5月下旬。最适宜基本培养基为Read,培养基最适琼脂质量浓度为6.5 g/L,pH 5.0~5.5。以Read+ZT 5.00 mg/L+NAA 0.05 mg/L为分生培养基芽诱导率最高;继代培养基为Read+ZT 2.00 mg/L+NAA 0.50 mg/L丛生芽增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北美海棠组培快繁和组织再生中的褐变问题,分析北美海棠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茎段、嫩叶、嫩芽3种外植体中,褐变程度最低的为茎段;MS+1.0 mg/L 2,4-D的培养基上外植体褐变程度最低;暗培养下褐化程度低于光照培养;遮光暗处理外植体母株枝条可减轻褐变;低温条件下培养可抑制褐变;4月进行培养时外植体褐化程度最低,随后随月份增加褐变程度加重;培养基中附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可减轻外植体褐变,而附加柠檬酸(CA)、维生素C以及维生素C预处理外植体均不能明显降低褐变率。  相似文献   

19.
碧桃组织培养中褐化及其抑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碧桃单芽茎段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消毒方式、不同接种时间和不同抗氧化剂对碧桃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碧桃组织培养的最佳取材时期是春季,采用75%酒精消毒30s,流水冲洗2遍后再用0.1%的升汞消毒10min为最佳消毒方法;使用5g/L Vc浸泡碧桃茎段30min后接种,并在培养基中附加2g/L的活性炭,能有效抑制碧桃褐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防止无花果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的最佳方法。[方法]以无花果幼树顶芽为试材,研究了2种外植体类型、4种消毒方法、同一种消毒剂的不同消毒时间、5种激素组合和3种防褐化剂对无花果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的影响。[结果]与刚长出幼叶的项芽相比,未发芽的顶芽适宜作防褐化外植体;先将外植体用1000mg/L维生素C溶液浸泡30min,再用浓度0.1%升汞消毒为最佳消毒方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外植体用浓度10%次氯酸钠消毒时间越长防褐化效果越好;防褐化的最佳激素搭配为6-BA和NAA;3种防褐化荆中以1500mg/L维生素C的抗褐化效果最明显。[结论]选用未分化的顶芽为外植体,浓度0.1%的升汞为消毒剂,MS为基本培养基并附加6-BA1.0mg/L和NAA0.1mg/L进行组织培养。防止外植体褐化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