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白银市高扬程灌区玉米不同套种模式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银市高扬程灌区玉米的 7种不同套种模式及其效益分析的结果表明 ,地膜早熟马铃薯套玉米是最优的模式 ,居第 1位 ;其次是地膜早熟马铃薯套玉米套线椒 ;地膜玉米套豌豆居第 3位 ;地膜穴播小麦套玉米复栽芹菜模式由于芹菜的市场价格相对较低 ,其综合评价结果反不如玉米套小麦模式 ;地膜玉米单种、“一膜两用”免耕种植玉米模式位居最后 ,说明复种模式优于单种模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粮食产量和安全对于全球来说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双季玉米栽培模式、双季稻栽培模式、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与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四种模式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对其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旨在更高的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通过一定的分析可以看出,四种栽培模式中粮食产量以双季玉米栽培模式为最高,而经济效益以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为最高。  相似文献   

3.
耐密植型玉米创新高产栽培模式与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玉米耐密种植模式与方法,总结了耐密高产模式的创新点,对玉米不同耐密种植模式对其产量的影响进行试验,并比较其推广效果,结果表明:玉米品种郑单958、辽单565增大种植密度,可以改善植株性况和田间环境,减轻病害,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山东省郯城县夏玉米最佳耕作模式,改善郯城县夏玉米农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升农田生产能力,增加夏玉米产量。[方法]以夏玉米为试验材料,开展农田深松效果研究,对比分析铁茬播种、旋耕、深翻和深松4种技术模式对土壤容重、土壤质量含水量、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及作物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深松耕作模式能够增加土壤疏松度,与铁茬播种模式相比,其土壤容重降低了0.07~0.21 g/cm3;与铁茬、旋耕播种模式相比,其质量含水量增加了0.08~0.14 mg/mg;其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与其他耕作模式最大相差34.9~82.0 g;此外,该模式还可增加夏玉米穗位叶面积,促进籽粒灌浆,较其他处理耕作模式可增产5.3%~5.9%,增产效果显著。[结论]深松耕作模式并秸秆还田对夏玉米农艺性状以及土壤蓄水、土壤容重等均有积极作用,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玉米和马铃薯间作种植对玉米病害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玉米和马铃薯多样性种植对玉米主要病害的控病效果,对玉米和马铃薯不同间作模式的控病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和马铃薯间不同的种植模式下,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病情指数均有所下降.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在12.15%~20.12%;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效达10.93%~21.12%;试验还证明,不同种植模式的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产量均高于单作玉米或马铃薯,其土地当量比在1.19~1.28.  相似文献   

6.
玉米绿豆间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出适宜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的玉米与绿豆的间作模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绿豆、玉米间作对玉米产量、绿豆产量及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绿豆和玉米分别单作相比,绿豆、玉米间作模式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和明显的经济效益优势,当绿豆与玉米的间作比例为2∶1时,其复合群体的总经济效益最高;绿豆与玉米间作模式的边际效应使玉米的一些农艺性状得到改善,而绿豆的一些性状得到减弱,这是受到负边际效应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鲜食玉米是指具有特殊风味和品质的幼嫩玉米,也称水果玉米,和普通玉米相比它具有甜、糯、嫩、香等特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鲜食玉米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简要概述了睢宁县鲜食玉米基地的发展现状、模式和存在问题,并探讨其模式发展前景和对策,旨在以特色种植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适宜沧州生态类型区的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通过玉米、大豆间作4∶4种植模式与常规玉米单作种植模式的田间比较试验,研究其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间作模式玉米平均产量7 605kg·hm~(-2),大豆平均产量1 530kg·hm~(-2),玉米单作平均产量8 280kg·hm~(-2),间作综合产量比单作增产10.32%,平均增收节支约8 250元·hm~(-2),玉米、大豆间作经济效益较玉米单作显著提高,为当地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研究,阐明玉米间套大豆的5种不同规格带状模式对主栽作物玉米和次栽作物大豆产量、产值等方面的影响,从而科学地提出了最佳的玉米间套大豆的复合带状模式,其比对照复合增产10.170%(主栽玉米4.160%、次栽大豆161.000%)、复合增值25.510%(主栽玉米4.340%、次栽大豆161.000%),其增产增值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周口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生产推广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本地净作种植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多地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的经验,探索出适合本地区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对该技术模式提出相关技术意见,并对其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以推动周口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玉米作为我国产量第三的粮食作物,如果将其作为解决粮食需求的重要手段,就需增加其品质、提高其产量,而完成以上目标所需要的就是一个优质高产的玉米栽培模式。完整的栽培模式应包括前期的松土与深度整顿、施肥、选择优良种子、播种后的覆膜与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6个步骤,通过对以上步骤的简析,得到真正地优质高产玉米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绥德县引导农民采用间作套种模式种植,过去仅有玉米/马铃薯、玉米/花生等问作模式,现已发展到了玉米/甜瓜、玉米/西瓜、玉米,蔬菜、玉米/花生等多种模式。在间作模式多样化同时,地域也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3.
分析不同土壤地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采取空间位移法,选取砂土、砂质黏壤土、砂质壤土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将其转移到水泥池小区中,分别采用翻耕和免耕两种耕作模式将玉米播种在三种土壤中,比较六种播种方案下玉米的产量,并对比单穗粒重、千粒重。结果:在翻耕模式和免耕模式下,均属砂质黏壤土的玉米产量最高,砂质壤土次之,砂土居第三位;三种土壤环境下,翻耕的玉米产量均高于免耕的玉米产量;砂质黏壤土翻耕模式下玉米的产量最高;同样的耕作模式下,砂质黏壤土上生长的玉米单穗粒重、千粒重最高,砂质壤土次之,砂土居第三。结论:不同土壤质地对玉米的产量具有很大的影响,在播种时应该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高低和质地好坏与种植户经济效益息息相关。本文从玉米栽培的模式出发,力为本地区玉米种植提供优良模式,使农民种植增产创收,提高农作物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陈劲 《农技服务》2014,31(9):39-39
随着玉米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玉米产量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近年来玉米产量一直徘徊不前,如何打破这一瓶颈,探索其玉米高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6.
黄泾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4):59-60
该文阐述了阜阳地区鲜食玉米与草莓轮作技术模式的技术要点,并简要分析了其综合效益,以期为克服草莓连作障碍、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草莓—玉米轮作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玉米膜下滴灌高产增收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玉米覆膜滴灌对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坐水种植、覆膜、滴灌的种植模式下玉米的产量和效益最高,与传统玉米种植方式相比较,其产量提高78.5%,收益增加11425.5元/h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玉米间作花生不同模式,筛选适宜的间作模式。[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以玉米、花生、原粮产量变化为指标,对不同间作模式进行优选。[结果]1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模式收获花生产量最高,2行玉米+1行花生间作模式收获玉米产量最高,2行玉米+2行花生间作模式收获原粮产量最高。[结论]2行玉米+2行花生是最高效的间作模式,即最佳的玉米、花生间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洋芋/玉米窄厢套作种植,是四川省射洪县近年探索总结出来的旱地作物高产高效套作种植新模式。该模式通过冬季种植洋芋,春季在洋芋宽行套作春玉米,实现洋芋、玉米双高产,比"双三O"(1尺=33cm,下同)洋芋/玉米宽厢套作种植模式,扩大了洋芋种植播幅,实现了洋芋产量翻番,因而深受农民欢迎。其技术要点是:一、选择好适宜品种洋芋/玉米套作种植,洋芋种植在前,不会受玉米荫蔽,因此,玉米品种选择主要是看其丰产性、抗病性和适应  相似文献   

20.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具有保证玉米产量的前提下,提高大豆产量的作用,其田间配置直接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通过比较不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江苏省的种植模式;同时研究了不同玉米生育期喷施“海藻博士”对玉米产量等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4//4玉米“品字型”种植模式结合在三叶期、拔节期、抽穗扬花期喷施3 750 g/hm2海藻博士水剂,对玉米产量相关性状和生物量分配效果最佳,产量可以达到14 087.2 kg/hm2,百粒重达到37.4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