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国内外73份油用亚麻种质资源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纳为株高、单株产量、每果粒数、千粒重、有效分茎数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9.55%。通过聚类统计,在欧氏距离为16.79处可将73份参试品种分为4大类群,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第Ⅱ、Ⅲ类群,包括18份材料,这些材料株高适中,分枝、分茎能力强,单株果数多,千粒重大,单株产量高,可作为优良种质资源重点开发利用;第Ⅰ类群可作为矮源亲本利用,第Ⅳ类群可用于纤用亚麻。  相似文献   

2.
以330份不同来源的河北省玉米地方品种为分析材料,对12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玉米地方品种不同个体间各性状均有明显差异,变异系数较大,其中,穗位高的变异系数最大(28.52%),千粒重和株高次之(变异系数分别为26.73%和19.32%)。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划分为5个类群,类群与品种来源地无明显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穗位高、株高、生育日数、主茎叶片数、穗长、穗粗和千粒重,是造成河北省玉米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分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利用大豆种质资源,选取适合在雷州半岛种植的大豆品系,本研究对42份大豆种质材料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和品种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主茎节数和结荚节数变异系数最小;前3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83.403%,主要反映了产量性状因子、株型因子和粒重因子等主要特征特性。根据农艺性状相似度将42份种质材料分为3个类群,每个类群又分为2个亚群,其中隆昌大黑豆和本地黄豆表现最好,适宜在雷州半岛种植。  相似文献   

4.
橡胶草种质苗期农艺性状相关性及遗传多样性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理统计软件对12份橡胶草种质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份橡胶草种质主要农艺性状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叶片长、叶片宽、叶形指数、叶柄长变异系数均较大,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在1.86~1.99,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叶片长、叶缘类型与其它性状之间相关性较大,其中叶片长与叶片宽、叶形指数、叶柄长及叶缘类型均呈显著正相关;叶缘类型与叶片长、叶片宽、叶柄长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叶脉颜色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12份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综合评价发现,Ⅱ类群的3份材料(206-1、208-1、214-1)表现显著优于Ⅰ和Ⅲ类群,可作为橡胶草育种的优选材料。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薄皮甜瓜主要品种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引种效率,加速育种进程,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将吉林省8个地区的40份主要薄皮甜瓜品种进行田间种植,调查了14个主要农艺性状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0份甜瓜材料在果皮颜色、单果重、千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方面可以划分为5个类群。类群Ⅰ包含11份材料,类群Ⅱ包含9份材料,类群Ⅲ包含6份材料,类群Ⅳ包含7份材料,类群Ⅴ包括7份材料,且不同类群的甜瓜品种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以国内外9个苜蓿品种为材料,对其株高、主茎节数、叶面积、叶长、叶宽、分枝数、根长7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间主要农艺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游客、公农2号品种的农艺性状综合表现最好;苜蓿不同性状间的相关性较差,除叶片性状外,其余性状间均未达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显示,排名前3的主成分为叶片因子、主茎节因子、分枝因子;以农艺性状为基础对苜蓿品种作聚类分析,9个苜蓿品种被划分为3个类群。研究结果将为苜蓿引种、品种选育、种质资源科学评价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利用好小麦资源材料,对18份临汾系列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等19个性状进行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有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有10对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有34对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偏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从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可聚为3类,Ⅰ1,Ⅰ2,Ⅱ2和Ⅲ类群在育种中可以作为高产材料加以应用;Ⅰ2和Ⅲ类群可以作为矮秆抗倒材料加以应用;Ⅱ3类群可以作为改良穗部特性材料加以应用;Ⅰ1,Ⅱ1和Ⅲ类群可以作为优质材料加以应用;Ⅰ2类群可作为改良粒质量材料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8.
27个陆地棉新种质材料主要性状研究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5,(7):773-776
2013—2014年,对27份陆地棉种质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和聚类分析。结论表明,各材料之间的皮棉产量相差较大,其原因主要是单株成铃数变化较大,衣分相对稳定;其中,1421,1420和1424皮棉产量较高,综合性状较好。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纤维品质性状变异系数较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7份种质材料聚为A,B共2个类群,其中,A类群材料为产量中等偏下、品质中等偏上;B类群材料为高秆、高衣分、高产量,而纤维品质一般。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苦荞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优质苦荞品种,以99份苦荞(国外51份、国内48份)为试验材料,通过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综合得分F值等方法对99份苦荞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荞11个农艺性状间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均大于0.1;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千粒重和株高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3.234%,第一主成分中负有最高荷载的为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聚类分析将99份苦荞分为6个类群,其中类群Ⅳ的18份品种性状优良,可作为核心种质资源。苦荞选育时应重点考虑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2个性状指标。综合聚类分析和综合得分F值筛选出23份高产优质苦荞,其中12份为国外引进品种。  相似文献   

10.
以62份大蒜种质资源为材料,经数据一致性检验后剔除了11份无鳞茎数据的材料,对51份大蒜材料的13个农艺性状作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层次聚类分析,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的大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42%~52.39%,大蒜类型较丰富,亲缘关系较远,适合作为种质创新的亲本材料。相关性分析显示,13个农艺性状间存在彼此促进或抑制的内在关系,可作为大蒜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的关键信息;主成分层次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距离为7.5时可将51份大蒜分为4个类群,提取每个类群的典型特征和代表品种,得出类群Ⅰ有19份大蒜,类群Ⅱ有15份大蒜,均属低产类种质,其代表品种分别有S051、S026、S031、S041、S021和S036、S059、S022、S017、S038;类群Ⅲ有5份大蒜,属蒜苗生产类种质,典型品种有S035、S062、S039、S032、S045;类群Ⅳ有12份大蒜,属蒜头生产类种质,典型品种有S020、S025、S044、S004、S002。  相似文献   

11.
以26份青花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13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以及系统聚类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重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9.85%~63.93%,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侧枝数,最小的是球宽,各品种间农艺性状遗传变异丰富,具有很好的选择利用前景。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3个重要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1.543%;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欧氏距离在15.0~16.0,可将26份青花菜供试材料聚为4大类;根据各品种综合因子得分,将26份青花菜品种从高到低进行分级排序,筛选出优良的青花菜品种,获得快速评价青花菜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红小豆品种(系)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5个红小豆品种(系)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品系012-25、012-16、012-26综合表现最好,等权关联度与加权关联度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不同农艺性状对单株粒重的关联度不同,6个农艺性状与单株粒重的关联度排序为:单株荚数>百粒重>单荚粒数>节数>株高>荚长.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西藏小麦品质育种工作中合理利用品种资源,以株高、结实小穗数、穗长、每667m。穗数和产量为主要指标,对26份冬小麦品种(其中引进的24份,对照2份)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26份资源可以分为5个类群,结果表明西藏当地的两个品种(对照)与内地引进的绝大品种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距离,这对杂交优势提供一定的资源。建议在育种工作中选择这些比对照遗传距离较大的类群;作为引种综合考虑农艺性状表现最好的引进品种为洛大林和97—18,与当地推广品种肥麦为一类,对这2个品种建议进一步进行品质和病虫害调查。  相似文献   

14.
贵州饲用燕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贵州牧草种质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对2005—2010年从贵州各地采集的20份饲用燕麦资源材料和2份引进品种的18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22份燕麦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7个质量性状中以芒色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6;11个数量性状中以成熟期株高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3.085 2。2)聚类分析将22份燕麦种质资源的11个数量性状分为4大类群,类群Ⅰ为高产育种目标资源材料,类群Ⅱ的有益性状不明显,类群Ⅲ为高产高植株育种目标亲本材料,类群Ⅳ为轮层数等育种目标亲本材料。结论:为各类饲草育种目标提供了一定的亲本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为了直观地揭示苦荞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和类群农艺性状特点,并发掘其中的良好资源,避免杂交育种过程中选配亲本的盲目性。对来自全国11个荞麦育种单位的45个苦荞品种(系)的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将6个性状简化为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3%。采用聚类分析,将45个苦荞品种(系)在2.76水平上聚为4大类:髙秆、中产、小粒型;中秆、高产、大粒型;中秆、低产、小粒型和髙秆、中产、中粒型。其中第2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是良好的品种或良好的育种材料。苦荞品种(系)间遗传差异与原产地和地理距离无任何必然的联系,杂交育种选配亲本时,除考虑性状互补、地理距离等因素外,还应考虑其遗传差异(不同类群)。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解河北省大豆资源情况及其分类特性,对115份河北省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变异较大;单株粒重、百粒重变异为中;主茎节数、生育期变异较小。通过聚类分析,当阈值为0.65时,供试材料被划分为5个性状不同的类群,各类群的农艺性状差异明显,有利于育种目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国外引进甘蔗种质的宿根蔗特性,为筛选宿根性强、高产高糖、综合性状优的亲本提供依据。【方法】以ROC22为对照,对138份引进品种(系)(美国79份、法国49份、菲律宾10份)第二年宿根株高、茎径、单茎重、锤度、有效茎数和黑穗病自然发病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3个国家品种(系)宿根蔗综合农艺性状优劣比较为美国法国菲律宾;有30个品种(系)感染黑穗病,占参试材料的21.7%,平均感病率大小依次为法国美国菲律宾;根据农艺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包括ROC22在内的139份材料可以分为3个大类群,6个亚类群及7个小类群;第Ⅲ类群的A2和B亚群整体表现优于其他类群品种(系)。【结论】美国品种(系) CP89-176、CP51-21、CP88-1834和CP67-412、法国品种(系) FR93-774和FR97-164、菲律宾品种(系) VMC71-39等宿根农艺性状表现突出,可考虑作为高产高糖、强宿根亲本。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滇型杂交粳稻亲本的遗传差异,对云南农业大学稻作所多年来选育出的34份恢复系和29份保持系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滇型杂交粳稻63份亲本材料的10个农艺性状可简化为6个彼此互不相关的综合指标(主成分):即单穗产量、大穗、穗数、株形、穗形、穗性状因子,该6个主成分的特征根累积贡献率高达91.42%。基于主成分分析在欧氏距离的水平上进行系统聚类,以3.5的距离将63个材料划分成7大类群,其中第7类群有48份材料,占76.19%。第1,2,4,5,6等5个类群的材料全部为恢复系,说明在滇型杂交粳稻的恢复系中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然而,对于保持系和第7类恢复系而言,需借助分子手段进行研究以进一步了解其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比较与评价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以江苏省近年来育成的25个品种为试验材料,调查其田间生长情况,并对13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差异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不结球白菜品种的整齐度较高。其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0.26%—33.65%,其中叶质量、叶柄质量、叶柄长、叶片质量的变异系数超过25%,说明不结球白菜品种间性状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品种各性状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各性状至少与1个其他性状显著相关,其中产量与单株质量和叶柄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8.561%,其中第一成分的特征值及贡献率最大,分别为4.476和34.434%。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10处将不结球白菜品种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包含品种最多,主要表现为株高较平均,植株及其质量较小;第Ⅱ类群和第Ⅲ类群植株产量较高,单株及叶片质量较大。研究表明:不结球白菜遗传多样性丰富,品种间农艺性状存在差别,也互为联系,可为江苏地区不结球白菜的生产及种质资源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国外22个常规糯稻品系(种)在云南引种的生育期、部分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国外常规糯稻品系(种)基本适应勐海勐混地区的自然条件,其中TSN14、TSN3、TSN18和TSN9表现出较好的农艺性状,667 m2产量分别为554.3、551.9、547.6、537.4 kg,明显高于对照,综合表现好,通过进一步提纯复壮后,申报云南省审定并推广应用,能够利用杂交优势或分子育种作为种质材料应用。TSN15、TSN13、TSN19、TSN7和TSN10的部分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可在下一年继续种植,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