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强 《广西园艺》2006,17(6):20-21
"两江四湖"(两江:漓江、桃花江.四湖: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景观工程是桂林市近年来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两江四湖"工程建设,对改变桂林城市格局提升环境质量,增加城市品位等具有极其重大和深远意义."两江四湖"工程的实质是连接市内各个内湖,贯通漓江和桃花江,从而形成一条流动的内河(湖)体系.桃花江景区工程的建设,是继榕杉湖、桂湖、木龙湖景区建设的"两江四湖"工程第二期建设,它在"两江四湖"的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以桂林"两江四湖"6个旅游景区的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建立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研究区域的植物景观进行评价,同时划分出植物景观等级。结果表明:"两江四湖"6个旅游景区的植物景观差异较明显,其中杉湖、榕湖隶属于Ⅰ级,桂湖、木龙湖、漓江(市区段)隶属于Ⅱ级,桃花江(市区段)隶属于Ⅲ级。无Ⅳ、Ⅴ级,表明"两江四湖"植物景观总体较好。基于以上结果,对隶属于Ⅰ、Ⅱ、Ⅲ级旅游景区的植物景观提出相应提升与发展策略。研究结果对桂林"两江四湖"旅游景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科学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3.
桂林是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著名中国古城,当地自然风光优美、独特,历史遗迹众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其中的两江四湖,更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观。桂林两江四环境舒适,自然山水景观元素丰富,但是也丝毫未影响其人文景观元素在整体景观中的显现。本文研究分析了人文景观元素在桂林两江四湖中的融入。  相似文献   

4.
崔丽丽 《现代园艺》2014,(19):84-85
图腾是一种族群信仰,也是一种宝贵的地域文化遗产。本文在研究分析桂林两江四湖景区景观小品的基础上,提出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可以与城市环境景观规划相结合、相协调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城市中央公园是居民日常休闲的重要场所,本文基于居民的视角,对桂林市两江四湖景区植物景观满意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居民对两江四湖景区植物景观的感知均值4.243,处于基本满意水平。居民满意度主要受植物色彩、空间层次、植物与周围小品搭配、景观层次和遮荫效果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根据城市公园植物规划与设计的相关理论,实地调查桂林两江四湖景区植物,具体分析其植物配置形式,包括植物与植物、植物与景石、植物与水体、植物与建筑、植物与园路、植物与景观小品之间的配置研究,并分析植物配置存在的不足,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完善景区的植物景观建设。  相似文献   

7.
景因水而活,园林造景离不开水的运用,水系驳岸的处理是水景建造时的重点,如何打造自然和谐生态的驳岸景观,已成为现代园林设计师的一项重要命题。本文结合桂林两江四湖景区驳岸的处理实例,对水体驳岸的具体处理原则和方法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园是居民日常休闲生活的重要场所,以桂林两江四湖景区为研究对象,对城市公园满意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综合评价关联度属于较好等级,但存在人文景观保护不到位等问题,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城市湿地建设的角度,分析桂林市“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工程的特点及效益,剖析其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比较了现代园林景观建设与传统造园的差异,现代城市景观必须在充分吸收传统造园技法的基础上打破陈规,有所创新。充分分析了传统造园技艺的设计理念及局限,评价了其在现代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价值,强调只有对中国造园艺术进行"扬弃",才能使现代景观建设朝健康的方向发展。以及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相似文献   

11.
南京地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探讨了南京寺庙园林寺庙"丛林"和寺庙"园林"2种植物景观的空间类型,详细分析了植物与寺庙建筑、寺径、寺庙水体、山石等造园要素的景观空间构成,总结出寺庙园林造园艺术中植物景观与其空间构成方面所蕴含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手法,给现代园林建设以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博览型园林中的城市展园是展示城市特色、传递地域文化、呈现异域景观的窗口。本文通过对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岭南展园实地考察,从文化主题、景观布局、造园手法、建筑营造、景观意境和景观细节六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景观设计中的城市文化表达,并总结了城市展园景观设计的主要特点,以期为类似的城市展园项目提供启迪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龙隐路"作为桂林市的示范性街道,充分利用了桂林当地的景观元素,融入了文化的色彩,给街道增添了特色,为城市展现了新的面貌。文章以龙隐路街道的文脉传承为出发点,研究龙隐路改造后的景观特色,总结其改造经验,寻找当今时代街道景观提升的改造方式和更新策略,以求为城市街道景观的改造提升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大龙潭景区是一个自然山水景观公园,造园遵循"自然"二字,保持景区原有的地形地貌,从未轻易留下人工改造痕迹,景区的植被十分茂盛,但颜色比较单一。自柳州市政府提出创建"五彩画廊的花园城市"之后,在原有植物和景观的基础上,公园利用彩色植物打造四季季相分明的景观效果,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重点阐述其设计思路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5.
冯延锋  莫长斌 《花卉》2022,(8):83-86
本文以第十三届广西(河池)园林园艺博览会城市展园设计为研究对象,逐一分析十四个城市展园的设计构思以及主题表达、景观分区、氛围营造、空间处理等造园手法,详细介绍了展园设计中,将城市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色,按展园设定的主题要求提取景观元素,转化为景观语言的过程,让人们从中了解城市展园的创作思路以及地域文化在展园设计中的表现方...  相似文献   

16.
《花卉》2018,(22)
随着我国居住区景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舒适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同风格的居住区景观大量涌现,西方的造园理念被越来越多的融入到我国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法式园林继承了欧洲造园的传统,充分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审美思想,成为风靡欧洲各国长达一百多年的一种造园风格,并对现代的景观设计及各国城市建设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法式园林的特点,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最后以牡丹江市"洪达·领秀城"项目为例,阐述法式园林风格在该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对未来的类似项目起到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婷婷  张松尔 《现代园艺》2014,(22):170-170
以整治重庆卫星湖畔"棕地"为例,探讨了通过生态重塑修复、造园技术修复等具体措施,提出"棕地"整治模式,重塑景观形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园林其造园思想精髓、空间设计的巧妙手法,景观配置的多样性、层次性,建筑生在园中的画龙点睛作用。不仅是造园手法,更重要的是提高园林的文化底蕴,保留其"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指导思想。将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结合进设计里,让景观不仅是风景,还要能体现人和人背后的意念,把园林做活,对中国现代景观园林的发展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1现状条件概述故黄河属于徐州市的骨干河网,担负着城市的防洪排涝、蓄水和生态功能。本次方案的范围是从西三环到汉桥段。故黄河迎宾路地带与城市功能密切结合,提供良好的景观和丰富多样的滨水活动空间,形成具有活力的城市滨水区域。2设计理念遵循"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存"的思想,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国内外先进的造园理念,以表现徐州地方历史文化为核心,创建供大众游憩的绿色公共空间,从而在  相似文献   

20.
通过解读西山森林公园景区中应用"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借景理法所体现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中国传统造园意境,指出中国现代园林规划设计应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造园艺术表现手法,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造园技术实现自然与人造景观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