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早春,利用大拱棚,进行西瓜与山药间作,可使西瓜与山药的收获上市时间比露地栽培提前45天以上,从而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植棉效益,邱县从1998年开始推广棉花与西瓜间套种植,到2002年种植面积已达到3万亩,棉花与西瓜间套复种,每亩西瓜产量2000~2500kg,籽棉产量250kg,经济效益达1800元,较单种棉花每亩增收600元,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播种时期西瓜一般3月下旬至4月初播种,播后覆膜。棉花4月20  相似文献   

3.
近三年来滑县在部分乡镇推广小麦-西瓜-玉米栽培模式,小麦亩产约400kg,西瓜亩产约1500kg,玉米亩产约600kg,亩收益4600元左右,比常规小麦-玉米种植模式亩产值高1800元以上,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幼龄杨树间作不同农作物的产量及经济效益,以山东济南地区的杨树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林下间作大豆、胡萝卜、西瓜、花生、小麦,并考察了不同间作模式下杨树林的生长情况,以及不同间作模式下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不同间作模式下杨树的树高与胸径均较空白对照有所提高,其中采用杨树与西瓜进行间作后,杨树的生长情况最好;杨树与花生间作模式下杨树的生长情况最差;间作3年内杨树与西瓜间作模式下的经济效益较好,在第1年达到了7000元/hm2,第3年为2600元/hm2;其次为杨树与胡萝卜间作模式;杨树小麦间作模式下经济效益最低,第3年经济效益仅为800元/hm2。  相似文献   

5.
抗虫杂交棉与早熟西瓜间作,双膜覆盖促早发,可较好地解决现行棉瓜间作生产中的诸多问题,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目标。试验结果表明,抗虫杂交棉与早熟西瓜间作双膜覆盖栽培的优化方案为:每666.7m2种植棉花1 600株,追施尿素30 kg,采用留叶枝整枝方法。西瓜每666.7m2间作1 100株。  相似文献   

6.
采用一代更新种繁育,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和病虫害科学防治等技术,研究了不同技术对山药产量、生长发育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崇明六柱头和江苏双胞短蔓这两个山药品种最适宜成为崇明主推品种;采用绿色综合防治技术使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达到85.4%,产品的为害率从95.6%T降至1.6%;应用山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经在135.3hm2山药大田示范,平均产量从38475kg/hm2提高到46305kg/hm2,经济效益比对照区增加15870元/hm2,示范区总计新增经济效益214.7万元.  相似文献   

7.
早春,利用大拱棚,进行西瓜与山药间作,可使西瓜与山药的收获上市时间比露地栽培提前45天以上,从而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一、拱棚结构 棚宽7米,棚中央拱高2.5米,棚长视地块而定。  相似文献   

8.
我们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对高效益间作套种模式进行了摸索研究,通过近几年的摸索,马铃薯-西瓜-辣椒-莴苣四种五收模式易于操作,经济效益高,亩产值可达7000元左右,可以推广.近几年产量、产值平均为:马铃薯亩产量1753kg、产值1227元;辣椒亩产量1256kg、产值690元;第一茬西瓜亩产量3615kg、产值1807元,第二茬西瓜亩产量2550kg、产值1530元;莴苣8000株左右、产值1700元(冬贮产值更高),合计总产值为6954元.去掉投资,效益在5000元以上.现就此模式操作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西瓜套种油葵间作花生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贺兰县南梁台小村庄探索了一种西瓜套种油葵间作花生高效栽培模式。每6667m2产西瓜3000kg,油葵100kg,花生50kg,产值1800元左右,扣除当年投入,纯收入在1300元,是当地春小麦套种玉米的4倍以上。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西瓜品种为西农8号,油葵品种以美G101、法国A15为主,花生品种为海花2号。2栽培技术2.1整地施基肥每6667m2施优质农家肥3000kg,磷酸二铵20kg,尿素20kg,三元复合肥40?,于4月上旬均匀撒施,深翻入土,耙耱2遍。2.2作畦畦面宽1.6m,畦高0.15~0.20 m,沟宽0.8~1.0m。2.3播种时间及方法2.3.1西瓜4月10~15日播种,在整好的畦面上按…  相似文献   

10.
山药和毛豆间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兖州市针对纯作山药栽培中存在的土地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的问题,在试验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山药和毛豆间作,实现了山药、毛豆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亩产山药2500kg、鲜豆英1100kg,亩收益达1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11.
潭头镇位于福安市北部半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19·5℃,无霜期275 d,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对于西瓜秋季种植有着极为丰富的温光条件和自然优势。由于常年集中在春季种植,一般在3~4月份种植,7月份收获,造成了收获期集中、价格下降、经济效益不高,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近年来潭头镇农技站干部积极引导农民探索反季节西瓜种植技术,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2003~2005年累计推广秋季西瓜种植面积达到20多hm2,平均每667 m2产量达1200 kg,按1·2元/kg计算,每667 m2产值达到1440元,与春种西瓜相比,可提高2倍以上的经济效益。现将…  相似文献   

12.
宁夏旱砂地枣瓜间作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百云  魏天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158-6160,6170
[目的]为枣瓜间作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调查枣树根系、土壤水分、西瓜的产量品质和效益、西瓜根系的垂直分布研究了压沙地枣瓜间作的栽培行间距。[结果]枣树与西瓜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40mm的土层中。在试验枣园,8月16日之前土壤含水量在8%~10%波动;8月16日之后大幅度上升。在整个调查期,20cm深处的土壤含水量最高。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趋势为:20cm〉40cm〉60cm。土壤含水量的总体变化趋势为:行间400cm〉行间150cm〉行间50cm。2009年,在补水180m3/hm2条件下,西瓜平均产量为10792.5kg/hm2。西瓜中瓤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2.05%,边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9.9%,西瓜平均产值为6412.5元/hm2。[结论]建议压砂地枣树定植株行距3.0m×8.0m,套种西瓜的株行距为1.6m×2.0m,枣树定植1~2年后套种3行西瓜;定植3~4年后套种2行西瓜,定植5年后不套种作物。  相似文献   

13.
<正>小麦、棉花、西瓜一年三熟间作套种配套栽培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挥边行优势、个体优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焦作市推广应用小麦、棉花、西瓜一年三熟间作套种配套栽培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主要特点是:小麦、棉花间作种植,棉花、西瓜同行种植,便于管理。一般每667m2小麦产量350kg,西瓜产量2 500kg,棉花皮棉产量100kg,每667m2总产值3 500~4 000元,比小麦、玉米两茬增值2 000元左右,经济效  相似文献   

14.
一、种植效益 采用小麦、冬菜、西瓜、玉米、秋菜的间作套种方式,667m^2年产小麦300kg、玉米300kg、冬菜800kg、西瓜3000kg、秋菜1000kg,667m^2产值4500元.纯收益约3700元。  相似文献   

15.
杨芳 《河南农业》2014,(19):34-34
<正>新郑市大棚西瓜常年种植面积在200hm2以上,平均每667m2产量3 500~4 000kg,大棚西瓜上市后,价格最高4.0元/kg,最低1.6元/kg,每667m2经济效益在万元以上,效益比较可观。大棚西瓜5月份上市,月份清田后又可因地制宜种植市场适销蔬菜,实现堵淡增收,经济效益更为显著。笔者根据新郑市近几年的生产实践经验,现提出大棚西瓜后茬口8种蔬菜高效种植技术。一、秋花椰菜  相似文献   

16.
宁夏小弓棚西瓜生产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弓棚西瓜生产由于具有投资少、效益高、操作简便、稳产高产等特点,受到了农民的欢迎。2007年全区小弓棚西瓜面积达到0.13万hm^2左右,西瓜产量达到6000万kg以上,实现经济效益3000万元,是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实际生产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将这些问题提出并进行讨论.以期为小弓棚西瓜生产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大和长芋’山药在潍坊地区适宜的用种量,本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50,100,150,200 g)的山药种薯对‘大和长芋’山药生长和产量影响,并根据实际的市场行情推算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随着种薯质量的增加,山药茎粗显著增大(P0.05),植株长势增强,产量增加,其中种薯质量为150 g和200 g的处理较对照(100 g)分别显著增产11.4%和14.5%(P0.05),产量分别达到72 239.6 kg·hm-2和74 270.8 kg·hm-2,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经济效益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种薯质量为150 g时纯收益最高,为21.03万元·hm-2,比对照增效10.8%,当种薯质量为200 g时,纯收益(20.50万元·hm-2)比对照增效8.0%。综合考虑产量和经济效益‘,大和长芋’山药适宜选择质量为150 g的种薯播种。  相似文献   

18.
杨丽 《农家顾问》2005,(2):34-35
西瓜与西红柿间作是一项经济效益高的栽培模式,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西瓜与玉米或其他粮食作物间作的传统模式,可提高种植收入。  相似文献   

19.
在砂田条件下,研究西瓜与辣椒不同间作模式下的生长发育规律、水分利用率及产量效益.结果表明:西瓜在3∶2与3∶4带比下蔓长最长;辣椒在3∶2与3∶4带比下株高最小,在3∶8与3∶10带比下株高最大;随着辣椒行数增加,各带比小区的叶面积指数逐渐增加,在3∶10带比下达到最大;辣椒的光合速率随着带比增加而增加,3∶8带比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在各时期较其他模式都较高,产量、产值、水分利用率、经济水分利用率最高.因此,比较适宜砂田的西瓜+辣椒间作带比模式为3∶8.  相似文献   

20.
早熟西瓜棉花间作套种充分利用“三膜一苫”增温保墒,减轻病害,实现早发稳长,提高经济效益,是一种值得推厂的高效栽培模式。根据我省豫东一些地方的示范结果,早熟西瓜棉花间作套种,一般每667m^2西瓜销售收入1500—2500元.皮棉产量90-100kg.瓜棉合计纯收入2000元以上。其主要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