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人的生长发育到25岁已进入高峰期。从 30岁开始出现衰老,脑的总重量开始减轻,皮 肤弹性逐渐减少,出现皱纹,听力开始下降,肺 出现老化,心肌增厚,椎间隙变小,呈前弯腰姿 势;40-50岁逐渐变成远视眼,机体的抵抗力 下降,具有抗癌细胞功能的淋巴细胞显著减少, 其他免疫细胞功能变弱,体内使人衰老的自由 基增加,使人健康长寿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减少, 心脏开始衰老;50-55岁时老化速度加快,皮  相似文献   

2.
人口学家指出:21世纪将会成为全世界对付人口老龄化的世纪。1990年,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约为4.88亿。占总人口的79.2%,1991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已超过1亿,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约为1.37亿,占总人口的10%左右。我国人口寿命已从1950年不足4岁上升到2000年的71.8岁。人口学家预测,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是  相似文献   

3.
姚賢良 《土壤学报》1962,10(3):320-322
中国土壤学会自6月25日到7月1日在南京召开了学术会議。参加会議的代表是来自中央及各省市的科学研究机关、产业单位和高等院校的土壤专家,共50人。大会期間,南京地区的有关单位先后有50—180人列席了会議。大会开幕时,江苏省管文蔚副省长到会作了重要报告。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农业工程学报》编委会委员曹崇文先生因病于2014年10月10日9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相似文献   

5.
赵其国 《土壤》2003,35(3):177-18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于1953年成立,迄今已整整50周年。这50年是与我们共和国发展历史同步的50年,是艰苦创业,催人奋进的50年。50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及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下,我们所的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推进,并在土壤学科建设及促进农业与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本人作为建所时即进入土壤研究所并曾担任过所领导的一位老科技工作者,回顾土壤研究所的50年,心情激动,感慨万分;展望未来,更是信心培增,前途无限。 1 开创发展,不断推进 土壤研究所是在1930年原中央地质调查所…  相似文献   

6.
一、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经过50多年的努力,我国农业科技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农业科研机构由独立分散到相对集中统一,由快速膨胀、精简到调整,由撤销、下放到恢复重建,由恢复、发展到深化改革,经历了几次起伏波动,在曲折中恢复,在改革中发展,初步建成了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两大体系。  相似文献   

7.
王斌  孙健  张建民  杨筠文 《土壤》2011,43(5):850-853
2008年对宁波平原水稻土的有机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年来宁波平原水稻上有机质含量有了很大变化,从1958年第一次土壤普查时的27.8 g/kg,上升到1980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55.3 g/kg,增加了98.g%.但到2008年下降到48.37g/kg.下降了12.5%,达显著水平.本文探讨了近28年来宁波平...  相似文献   

8.
中国退耕还林(草)的发展历史阶段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土地荒漠化是我国21世纪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近几年来水旱灾害频发和沙尘风暴加剧的根源,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在分析了国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建国50年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发展的5个阶段,可供决策部门在制订计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氮素是作物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其形态的不同显著影响作物的吸收与生理代谢过程,从而对作物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蔬菜和烟草是典型的喜硝作物,但诸多研究发现适当补充一定的铵态氮有助于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升,而目前缺乏大样本的广泛验证,导致此尚未形成定论。共搜集了2000—2022年间发表的77个不同铵硝配比对蔬菜和烟草作物生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利用整合分析方法,评估了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作物产量、品质及光合特性等指标的综合影响,以期为该类型作物群体合理的营养调控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蔬菜和烟草更偏好于硝态氮,但与纯硝态氮供应相比,适当增加一定比例的铵态氮可以显著提高作物生物量,并以铵态氮占比小于50%为佳,在此铵硝配比下叶菜和茄果作物生物量可分别增加11.3%和8.4%,当铵态氮比例增大到50%以上或纯铵供应时,蔬菜作物的生物量会下降或无显著提质作用;叶菜类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以铵主导(>50∶50)时显著增加42.2%,而茄果类则在硝主导(<50∶50)时增加22.7%;叶菜中维生素C含量仅当供铵比例≤50%时增加效果显著。烟草在供应均衡的铵硝(50∶50)时,其产量与生理指标均能达到最佳水平,相比纯硝处理,生物量可增加22.1%。此外,发现铵硝均衡配比(50∶50)时,蔬菜和烟草中的叶绿素含量均达到最高值。以上发现有效证实了在蔬菜和烟草生产中,适宜的铵硝配比对作物增产和提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要保证铵态氮的添加比例不宜超过总氮的50%,以免减产和品质下降。本研究为提高蔬菜和烟草作物的氮素营养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施用生物炭对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水分保持及肥力提升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施用量(0,10,20,30,50g/kg(以风干土计))对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植玉米一季后,施用生物炭可显著降低复配土壤容重,尤其当生物炭施用量达到30g/kg时,土壤容重可降低至1.37g/cm3,但当生物炭施用量增加到50g/kg时,土壤容重又出现增加的趋势;土壤田间持水量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但当施用量增加到50g/kg时又会出现下降趋势;土壤pH、全盐量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增加,尤其当生物炭添加量为50g/kg时,土壤pH可达8.80,全盐量可达2.51g/kg;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也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有效磷在生物炭施用量增加至50g/kg时出现下降趋势。进一步分析不同生物炭处理对玉米生物量的影响,发现玉米根干重、地上部分干重、百粒重、单株产量均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但当生物炭施用量增加到50g/kg时,上述各指标反而显著降低。生物炭对于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理化性状、水分保持、肥力提升、作物生长及产量等诸多方面都有明显改善效果,在施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使用量,在本试验条件下,生物炭推荐施用量为30g/kg干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作物、畜禽、土壤三个养分库的简化氮循环模型、建立反映我国农业氮素转化循环宏观特征及其变化的定量图解模型,提示了我国农业发展历程中日益加强的无机化倾向和低效率问题。从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我国农牧系统在作物生物氮生产总量提高1.3倍、食物氮供应总量提高1倍、食物氮中动物性氮比重提高3倍的同时,农田生产性输入总量及化肥氮施用量分别增长了7倍和186倍,有机氮输入量经重由占总输入氮量的97%下降到25%,农田总投入氮和化肥氮肥的主产品氮生产效率分别从1.12和3.63下降到0.34和0.46。满足人口13-15亿时适当改善的食物氮需求,需增产饲料氮1-2倍,增施化肥氮1倍以上,并将出现严重的生态环境后果。论文讨论了为解决我国农业氮素转化循环问题可能采取的生态农业对策。  相似文献   

12.
棉花优良品种的推广对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棉花遗传育种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表明,棉花育种新技术应用是我国棉花品种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到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根本和出发点。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6次品种更换,每次更换使棉花单产提高10%左右,纤维品质、抗病性和早熟性持续提高,中棉所12、16、19、29等代表性品种为我国棉花生产做出巨大贡献。目前我国棉花品种仍存在纤维品质、抗黄萎病等缺陷,该文就我国棉花遗传育种的目标、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优先流在香根草边坡中的发育特征,研究植物根系与优先流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降雨条件下植物根系对边坡土体稳定性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种植间距为50 cm和10 cm的香根草为研究对象,模拟30 mm和50 mm两种不同的降雨量,采用示踪剂试验研究了香根草边坡土壤的优先流发育特征。[结果]香根草种植间距从50 cm减少到10 cm会增大边坡的水力响应。在50 mm的降雨量作用下,10 cm种植间距的香根草边坡土壤的染色面积比率和优先流比分别是50 cm的1.55,1.76倍。表层土0—10 cm土层深度范围内染色路径数量变化不明显,在10—35 cm深度土层范围,10 cm种植间距的染色路径数量多于50 cm种植间距的香根草边坡土壤。当降雨量由30 mm增加至50 mm时,水流会通过优势通道更迅速迁移到边坡土壤中。降雨量为30 mm土壤的染色面积比率(36.11%)和优先流比(67.25%)小于50 mm土壤的染色面积比率(49.68%)和优先流比(79.96%),并且染色路径数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多。[结论]香根草根系特征与优先流关系密切。选择植物护坡时,应合理选...  相似文献   

14.
棉花优良品种的推广对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棉花遗传育种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表明,棉花育种新技术应用是我国棉花品种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到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根本和出发点。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6次品种更换,每次更换都使棉花单产提高10%左右,纤维品质、抗病性和早熟性持续提高,中棉所12、16、19、29等代表性品种为我国棉花生产做出巨大贡献。目前我国棉花品种仍存在纤维品质、抗黄萎病等缺陷,该文就我国棉花遗传育种的目标、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土保持>从1980年8月创刊至今整整20年,当回首这段有意义的历程时,特别是当我有空闲翻阅创刊以来的期刊时,水土保持在改革开放中发展的往事,历历在目,作为一个老水土保持工作者,心情十分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因为<中国水土保持>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而创刊和发展的,经历了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没有经验到成熟的创办过程.  相似文献   

16.
碳铵复混粒肥对水稻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元昌  陈万才  魏正仓  束中立 《土壤》1991,23(6):316-318
目前,碳酸氢铵仍为我国的主要氮肥品种,约占全国氮肥总量的50%以上。由于它具有易吸湿和易挥发损失的缺点,因而其氮素利用率不到30%。早在70年代,一些研究者为了提高碳铵氮素利用率而将碳铵压粒深施,其利用率可提高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正巴黎植物园创建于1635年,最初是"皇家药草院"。这个草药园到路易十四时代得到进一步扩大,当时的太阳王组织收集、种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将之蔚成一座名实相符的皇家植物园。这一演变前后历时达50余年,比封、多邦东和安托万·洛郎三人相继担任了建园工程总管。比封发挥他的建筑才能,想尽办法巧妙地因地制宜,围绕国家自然博物馆将植物园向东北伸展,一直到塞纳河畔。18世纪时,法国大科学家布封在这里完成了36卷的"自然史"巨著。19世纪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之前,欧洲生物学界的  相似文献   

18.
虎纹捕鸟蛛毒素的提取及毒力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提取广西产虎纹捕鸟蛛 (Selenocosm ia huw ena) 毒素的方法。用冻干蛛毒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 测定出虎纹捕鸟蛛毒素的LD50 为0.77 m g/kg, LD50的95% 可信限为0.72~0.82 m g/kg, 表明该毒素有很强的毒力。并观察到当用0.30 m g/kg 冻干蛛毒注射小鼠颅内时, 小鼠迅速抽搐5 s后即死亡  相似文献   

19.
张宇  刘耘华  滕俐闯  白崇皓  盛建东 《土壤》2022,54(6):1138-1148
在典型的干旱区新疆,选取沿海拔分布的4类草地,使用固态13C核磁共振技术与热分析技术研究了灌丛化对草地土壤有机碳(SOC)化学结构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丛间的芳香碳比例沿海拔从温性荒漠到山地草甸逐渐降低。在温性荒漠、温性草原化荒漠、温性荒漠草原和山地草甸,灌丛下烷基碳/烷氧碳的比值相对于灌丛间分别增加了0.10、0.09、0.03、0.21。低海拔的温性荒漠和温性草原化荒漠的热易分解SOC质量(较低温度下分解的SOC)与SOC总质量的比值(%Exo1)、SOC分解一半时的温度(TG-T50)和SOC在能量释放一半时对应的温度(DSC-T50)显著低于高海拔的温性荒漠草原和山地草甸。在草原化荒漠、荒漠草原和山地草甸中,灌丛下的%Exo1和DSC-T50均高于灌丛间,而TG-T50低于灌丛间。在温性荒漠,从灌丛间到灌丛下,低温时SOC燃烧释放出的能量占总燃烧能量(Q)的比例减小,而高温时SOC燃烧释放出的能量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灌...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不同空间尺度土壤侵蚀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近50 a来,我国水土流失(含水蚀、风蚀)总面积呈抛物线形发展态势,水蚀趋势亦然,但风蚀面积则呈连续增长趋势,发展形势较为严峻。强调指出领导重视、科学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依靠科技、小流域综合治理、农村经济改善、农村能源得到缓解等,是我国治理水土流失由破坏大于治理到治理大于破坏,走向健康发展的新阶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