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芸金杆菌以色列变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israelensis(以下简称B.t.i.)对蚊幼虫毒力强,杀虫效果好。世界卫生组织已向世界各国发起了进行B.t.i.杀虫效果、标准化及安全性试验的倡议。到目前为止,B.t.i.对动物的安全性试验,国外仅有某些方面的报道,国内尚未见有系统的报告。因此,进行这方面的试验研究有其实际意义。我们在开展B.t.i.灭蚊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B:t.i.对脊椎动物的安全性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苏芸金杆菌以色列变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 israelensis(简称B.t.i),对蚊幼虫具有较高的毒效,而对哺乳类动物和非靶生物是安全的。因此被认为是目前有实用前途的灭蚊幼虫制剂。我们就这一变种对不同蚊种幼虫的毒效差异及影响毒效的因素进行了实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护环境,尽快改善化学农药污染状况,我省于七十年代初期着手应用微生物农药取代部分化学农药来防治农林害虫,经过广泛的实践说明,采用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防治蔬菜害虫是最为经济和有效的。本省蔬菜主要害虫有菜青虫、小菜蛾和蚜虫;此外,还有斜纹夜蛾、银纹夜蛾、黄条跳(虫甲)、小地老虎  相似文献   

4.
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erliner)自1909年,贝尔林耐(Berliner)在德国苏芸金地方发现后,直到1951年开始应用,防治苜蓿青虫,美洲白蛾、菜青虫和松毛虫等获得成效。此后,主要在法国、美国、加拿大、德国、捷克、苏联等国展开了全面的探索,目前菌剂生产工厂化,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对病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大进展。我国对苏芸金杆菌的研究始于1953年曹骥等用德国菌粉以叶心灌注法防治玉米螟,1960年林业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林业科  相似文献   

5.
1982年2月24日广东省科委、广州市科委在中山大学主持召开了《苏芸金杆菌血清型H—14灭蚊幼虫研究成果鉴定会》。此项研究系广东省科委、广州市科委于1980年下达给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海珠区卫生防疫站的。研究单位于1980年从武汉市微生物农药厂的“孑孓灵”制剂中分离、培养出B.t.H—14(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israelensis)菌株并研制出菌液和菌粉,经室内外使用,杀蚊幼虫效  相似文献   

6.
苏芸金杆菌是害虫的一种病原菌,学名:Bacillus thuringienis,简称B·t,它是1911年Berliner在德国苏芸金城(Th(?)-ringen)的地中海粉螟(Anagasta kuhni-ella Zeller)上分离获得而定名的.其杀虫作用乃由于其产生一种具有杀虫活性的糖蛋白.现在已经查明:菌体内的毒素原的糖蛋  相似文献   

7.
手动喷雾器低容量喷施化学农药,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可减少用药量并提高工效,我们在开展生物制剂防治蔬菜害虫的工作中,应用手动喷雾器进行了低容量喷施苏芸金杆菌制剂HD-1防治菜青虫的试验,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印度谷螟是世界性贮粮害虫之一,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弊害甚大。本文介绍了国外应用苏芸金杆菌防治印度谷螟的方法和效果,以及对贮粮质量等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秦久刚 《植物保护》1981,7(3):39-39
目前我国在推广应用苏芸金杆菌防治农业害虫中,存在下列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目前苏芸金杆菌的工业生产成本高、出售价格贵,100亿/克的菌粉一般为每公斤3元左右,有的高达5元。如防治棉铃虫每亩用100亿/克的7216菌粉一次需3元以上,而用25%滴滴涕只需0.7元。显著地增加了防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植保站用菜白蝶型广赤眼蜂,防治元白菜和菜花上的菜青虫取得初步结果,卵寄生率约60%左右。防治效果虽不如化学农药高,但如在幼虫期配合施用生物农药(如苏芸金杆菌),在洋白菜和菜花上可达到不使用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11.
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在不同培养基上的产毒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 israelensis(下称B.t.i.)是近年来发现的一株对蚊幼虫有高度毒效的微生物杀虫剂,也是苏云金杆菌类群中唯一对杀灭蚊虫具有实用意义的菌株。B.t.i对蚊幼虫的杀虫活性,主要在于蛋白质晶体,而营养条件对晶体的合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苏云金杆菌(下称B.t)不同血清型对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黄炳高 《植物保护》1984,10(5):16-16
1982年5月湖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微生物实验工厂研制成苏芸金杆菌乳剂(120亿/克以上,简称B.t乳剂),产品经1982年5月至1983年在全国13个省市13万多亩防治菜青虫、玉米螟、杨树上尺蠖、以及园林害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腊螟杆菌对菜青虫的室内毒力测定显示:4、5令幼虫个体吞食孢子12×10~3个以上,死亡率达100%。对幼虫羣体所致死亡率如下:菌液浓度0.3%及0.5%为89.3—100%,杆菌与 DDT 混合(浓度0.2% 1/6万)或与敌百虫混合(浓度为0.2% 1/8万)死亡率都达100%。苏芸金杆菌液浓度0.3%时,菜青虫死亡率为93.3%;与 DDT 混合液(0.1% 1/6万)或与敌百虫混合液(0.1% 1/8万),死死率分别为87.5%及82.4%。田间毒效腊螟杆菌液浓度0.3%,死亡率为56.5—79.2%,与 DDT 或敌百虫混合喷施(浓度0.2% 1/6万),死亡率为65.5—93.5%。液剂毒效高于粉剂。对玉米螟的室内毒力测定(两种菌液浓度均为0.02—0.5%):腊螟杆菌液处理玉米叶幼虫口服死亡率为68.9—79.2%,苏芸金杆菌液为64.1—75.5%。田间毒效,在春玉米上,两种稈菌单纯菌剂(液剂或颗粒剂)浓度0.1—0.5%,与DDT 混合剂(液剂或颗粒剂)浓度0.1% 0.05%,蛀孔率一般比对照低2.2—31.5%。在夏玉米上腊螟稈菌单纯菌剂(浓度为0.2%),或与 DDT 合剂(0.1% 0.02%),蛙孔率比对照低1.4—17.0%,苏芸金稈菌几无效果。颗粒剂用菌量较液剂差4倍,而毒效与液剂相当。室内毒力测定,两种稈菌对粘虫、梨小食心虫效果很差,对(?)螬无效果。两种稈菌对家蚕健康都有影响,腊螟稈菌液(浓度0.01—0.5%)致死率达80—100%;苏芸金杆菌液(浓度0.1%及0.5%)致死率为55.8%及94.2%。两种稈菌对蜜蜂全无影响,稈菌能存活在蜂蜜内,但繁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生物农药的龙头老大——苏芸金芽孢杆菌百年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农药 ,一言以蔽之 ,就是利用自然界的生物资源 ,包括动物、植物和真菌类、细菌类、病毒类、抗生类、原生物类、线虫类等微生物开发、制取、生产、应用的农药。而苏芸金芽孢杆菌是20世纪生物农药的主导产品 ,也是至目前为止 ,发现时间最早、研究层面最系统、开发利用最广泛、生产数量最多、产业化程度最高、施用面积最广、应用前景最好的生物农药制剂。它是一种细菌 ,属于芽孢杆菌 ,因德国的苏芸金省而得名 ,故名苏芸金芽孢杆菌 ;又因其英文名称为Bacillusthuringiensis,缩写为Bt,它从发现和报道至2001年 …  相似文献   

15.
B.t.即苏云金杆菌,是一种微生物农药.主要用于防治鳞翅日幼虫.由于它对人畜低毒、对作物害虫的天敌安全,所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当前棉铃虫日益猖獗、对化学农药抗药性日趋严重的形势下,B.t.在对一、二代棉铃虫的防治和缓解抗性产生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农业生产对 B.t.需求量的增加使其产量大幅度提高.B.t 制剂年产量由1990年的3000吨猛增到去年的1万吨,今年预计将达到3~4万吨。B.t.生产单位也由80年代初的几家增到今年的70多家(其中仅30家办理农药登记),可以说我国 B.t.生产出现了“过热”现象.  相似文献   

16.
1984~1985年,在广东和湖北两省的12个市、县三万多公顷松林面积上采用飞机喷洒青虫菌六号液剂防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取得显著的效果。这一研究工作是由中国民航广州管理局等五个单位协作进行的,于1986年1月在广州通过成果鉴定。青虫菌六号液剂是国内苏芸金杆菌制剂的一种新剂型。经常量和超低量飞机喷洒试  相似文献   

17.
我们证明了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 Neide(简称B·s)1593和MR—4菌株的生化特性和酯酶型相同,但其血清型分别属于球形芽孢杆菌血清型H5a5b和H25。这两个菌株在(Ⅰ、Ⅱ和Ⅲ)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用致乏库蚊Culex fatigans 2龄幼虫进行生物测定,结果1593和MR-4菌株对致乏库蚊幼虫的毒杀作用强于苏芸金杆菌以色列变种1897;于Ⅲ号培养基上的细菌制剂毒力高于其它培养基上的制剂,我们还证明这两个制剂能持续二天以上的杀蚊效果。本文还讨论了幼虫虫龄、喂食和冻融作用对B·s.毒力的影响。蚊类是疟疾、丝虫病、病毒性脑炎、黄热病和登革热等病的媒介,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有效地消灭或控制蚊类,开展微生物防治是很重要的。蚊类的病原菌——球形芽孢杆菌B·s.分布于世界各地(士山彬,1980;Singer,1980;Davidson等1981)。目前有关它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对各种蚊幼虫的毒力及引起蚊幼虫的病理变化均有研究。有的学者根据DNA同源现象将B.s.分为遗传学上的5个群。按噬菌体分型,有病原性的B.s.可分为4群。de Barjac证实鞭毛抗原分型与噬菌体分型有平行关系(Singer,1980;Davidson等,1981)。十余年来对B.s.1593菌株研究较多,但对B.s.MR—4菌株仅有零星报道,且所涉及的蚊种也很有限。我国蚊类为害严重,而对蚊类这一病原几乎未作系统的研究。作者对B.s.1593和MR—4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两菌在三种培养基中的发酵性能及其对致乏库蚊幼虫的毒力进行了对比,还观察了不同虫龄的敏感性和生物测定中添加饵料与否对其药效的影响。在我国蚊类的微生物防治中,对高毒力菌株及获得高毒效制剂的培养基的选择,对野外试验中某些应用技术的确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消灭蚊虫具有重大的意义。长期以来,使用化学药物灭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蚊虫产生了抗药性,导致药效降低,而且污染环境,贻害人畜。近年来,国内外都在寻找灭蚊的新方法、新途径。美国Goldberg(1977)从以色列Negev蚊虫孳生地的池塘或河岸干土与湿土中分离出一种产生晶体的芽孢杆菌,对蚊幼虫毒性很高,后经法国de Barjac(1978)鉴定为苏芸金杆菌以色列变种,血清型14(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 israelensis,H—14)。由于本变种具有毒杀各种蚊幼虫的高度毒力,近年来,法国、美国、苏联和我国已先后研制出工业生产的菌粉制剂。我们于1979年开始从武汉  相似文献   

19.
玉米螟是我国玉米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多年来在防治方法上,大多采用有机氯、有机磷农药喷雾或灌心,效果不很理想,1988年我们从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引进新型微生物杀虫剂苏云菌秆菌(简称B.t)颗粒剂(获国家发明专利,编号 88105821·1),3年来分  相似文献   

20.
应用苏芸金杆菌 HD-1制剂,进行防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技术方法的研究,求出了 HD-1制剂对小菜蛾2、3、4龄幼虫杀虫曲线的回归直线方程分别为 y=8.18+2x,y=7.92+2x,y=6.93+2.1x。田间试验结果说明:每亩应用 HD-1制剂0.1~0.15公斤加水75~100公斤,防治小菜蛾效果达90%,高于常用化学农药,防治费用在0.3元左右,低于常用化学农药。HD-1制剂对天敌昆虫、蜘蛛等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