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快速粗提取致病疫霉菌菌丝DNA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满足规模分析病菌群体、认识病菌的群体遗传变异特征,以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infestans)为材料,建立快速、简便的用于PCR扩增的病菌基因组DNA。分别大量和微量提取基因组DNA,比较2种方法所提取的DNA用于SSR标记的PCR扩增效果。结果表明:以微量粗提法所得的病菌基因组DNA质量足以用于PCR扩增,与大量提取所得的DNA的PCR扩增非常一致,并且粗提的DNA与大提的DNA一样都可以在-20℃条件下保存。基于PCR扩增的遗传标记广泛用于病菌群体的分析,该研究建立的基于玻璃珠振荡法提取疫霉菌菌丝基因组DNA的微量提取方法需材少、简便且快速有效,为规模分析疫霉菌群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声破碎法和反复冻融法对桃褐腐病菌孢子进行破壁,镜检结果发现超声破碎法优于反复冻融法,超声破碎条件为:超声3 s,间隔2 s,频率为99次,功率500 W,重复2次。此外,比较了用氯化苄法、液氮冷冻法和酸洗玻璃珠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发现氯化苄法效果较好。该方法以100 mM Tris-HClp、H 9.0与40 mM EDTAp、H 8.0的混合液为提取缓冲液,使氯化苄在碱性条件下与桃褐腐病菌的多糖成分发生反应,从而破坏细胞壁结构,证明是一种简便快速提取桃褐腐病菌DNA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氯化苄法提取植物内生放线菌基因组DN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建利 《北方园艺》2010,(13):124-126
以植物内生放线菌菌株GL0806123为试材,用氯化苄快速提取植物内生放线菌菌株GL0806123基因组DNA。建立用氯化苄提取植物内生放线菌基因组DNA的方法。结果表明:用氯化苄法能够成功提取植物内生放线菌菌株GL0806123基因组DNA,以此为模板PCR扩增出16S rDNA区段,测序后可用于菌种鉴定。氯化苄法是一种快速提取植物内生放线菌基因组DNA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快速获取与鉴定黄瓜基因组DNA,建立一种基于纤维素膜吸附的黄瓜基因组DNA快速提取方法,以市售华北型黄瓜为材料,制备纤维素膜片,筛选黄瓜裂解试剂,优化提取反应条件,建立了包括黄瓜裂解、膜片吸附、膜片清洗、核酸洗脱等步骤的黄瓜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可以在5 min内从黄瓜果实中提取基因组DNA用于PCR扩增。黄瓜果实的表皮、表层果肉和中心果肉都可以实现基因组DNA提取和PCR扩增,最少可以从13 mg黄瓜果实中提取并检测到黄瓜管家基因Act1片断。利用膜吸附DNA提取技术实现了黄瓜基因组DNA的快速提取,为黄瓜基因研究与快速鉴定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SDS法、CTAB法及碱裂解法对甜菜干种子基因组DNA进行提取.并利用1%琼脂糖判断DNA的纯度,λDNA判断DNA的含量,结果表明,SDS法和CTAB法提取的甜菜基因组DNA含量较高,提取的DNA总量接近,碱裂解法提取的DNA含量较低。3种方法提取的DNA均能够满足SSR—PCR的要求,并且扩增务带没有差异,由于碱裂解法提取DNA快速和简单,因此适合大群体DNA的提取及对模板要求不高的PCR反应中,而SDS法及CTAB法适合一次性大量提取甜菜基因组DNA以及对于DNA纯度要求较高的PCR反应中。  相似文献   

6.
以节瓜的成熟干种子、子叶和不同发育阶段的真叶为材料,选用尿素提取法、高盐低pH值法、SDS法和CTAB法等4种DNA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节瓜材料均可以提取到基因组DNA,其中子叶和第1片真叶的提取效果最好;尿素提取法提取种子DNA最为简便快捷,CTAB法提取叶片能得到纯度较高的基因组DNA。经PCR检验,干种子和子叶提取的基因组DNA都可用于PCR扩增。  相似文献   

7.
以不夜城芦荟的幼嫩叶片为试材,分别采用SDS法和CTAB法以及简化的CTAB法对基因组DNA进行提取,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其DNA的浓度、纯度及质量,以期筛选不夜城芦荟基因组DNA提取的最合适方法.结果表明:对比不夜城芦荟基因组DNA提取的3种方法,无论从提取浓度还是纯度上来看,SDS法均明显优于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8.
越橘基因组DNA的快速提取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从富含多酚、多糖及色素的越橘叶片中提取适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高质量基因组DNA。以越橘幼叶为实验材料,比较了CTAB、SDS、高盐低pH值3种提取方法,获得了一种以CTAB法为基础的分离高质量完整DNA的简便、快速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琼脂糖凝胶电泳、RAPD-PCR、酶切等方法对获得的DNA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快速CTAB法所提取的DNA产量高、质量好,完全能够满足RAPD、PCR等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瓜菜》2015,(6):16-20
为明确江浙沪地区甜瓜白粉病致病菌种类及优势生理小种,2014年秋季从江浙沪地区包括江苏宿迁宿城、淮安、南京六合、南京玄武、苏州吴中、南通海门,上海嘉定、奉贤,浙江宁波等地大棚甜瓜植株上采集了9份白粉病菌,通过镜检白粉孢子、考马斯亮蓝染色菌丝推断上述白粉病菌为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以南京玄武地区的白粉病菌DNA为模板扩增克隆其r 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确认其为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采用国际通用的13个鉴别寄主对上述白粉病菌进行喷雾接种鉴定,根据鉴别寄主抗感反应确认上述甜瓜白粉病菌为单囊壳白粉菌生理小种1,未发现其他生理小种。本研究初步明确了江浙沪地区甜瓜白粉病菌的菌种及优势生理小种,为甜瓜抗白粉病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不同保存方法对石榴成熟叶片基因组DNA提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榴(Punica granatum L.)成熟叶片为试材,设置6种保存方法,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石榴基因组DNA,研究了不同保存方法对石榴叶片基因组DNA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CTAB法,新鲜叶片、-70℃保存6个月、4℃保存5d的样品均能得到浓度较高的DNA;-20℃保存7d和14d的样品均能得到完整DNA,但浓度略低;硅胶干燥常温保存5个月的样品用同样的方法未能提取到DNA,在对提取方法进行优化后,可提取纯度较高的基因组DNA,但其浓度仅约为鲜叶的50%。上述方法保存的样品提取的基因组DNA均能得到清晰、稳定的SRAP-PCR扩增图谱。  相似文献   

11.
郑州地区甜瓜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法对国际公认的 13 个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鉴别寄主进行接种,根据抗感反应,初步确定 Sphaerotheca fuliginea 小种 1 为郑州地区甜瓜白粉病致病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2.
以甜瓜高抗白粉病自交系MR-1为母本,易感白粉病自交系Top Mark为父本,构建BC_1P_2和F_2群体,经13个国际通用的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鉴别寄主鉴定,2015年东北农业大学设施园艺工程中心的白粉病发病病菌为P.xanthii生理小种1,甜瓜MR-1对P.xanthii生理小种1的抗性由单显性基因控制。通过对266个F2分离群体的抗病性鉴定和CAPS标记分析,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甜瓜抗白粉病性状进行QTL分析,最终构建了1张包含203个CAPS标记的甜瓜遗传连锁图谱,并将抗病基因PXR定位在第12号染色体上M12-GH和M12-TE 2个标记之间,该基因与两侧翼标记间的距离分别为0.63 c M和0.42 c M,两侧翼标记间在甜瓜参考基因组上对应的物理距离为303 kb,该区域内含有60个预测基因,其中10个基因含有非同义单碱基突变。10个基因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抗病与感病甜瓜表达量存在较大差异的4个基因MELO3C002434、MELO3C002437、MELO3C002441、MELO3C002457为甜瓜白粉病抗病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3.
甜瓜白粉病抗性AFLP连锁标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甜瓜白粉病是危害我国甜瓜(Cucumis melo L.)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以抗病的7-2和感病的7-1、7-3杂交组合与分离群体进行了甜瓜抗白粉病连锁分子标记研究,建立了AFLP标记技术体系,找到了1个与甜瓜白粉病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AFLP标记:M60/E25-520。  相似文献   

14.
山东地区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山东地区甜瓜白粉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理小种,于2019年夏季在山东省济南、莘县、寿光、寒亭、昌乐、东明县等6个甜瓜主要产区采集了10份白粉病病原菌进行调查,采用国际通用的13个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的鉴别寄主对山东地区甜瓜白粉病病原菌的种类及生理小种进行鉴定.根据鉴别寄主抗感反应的表现及光学显微镜观察,确定了导致山东...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甜瓜白粉病研究进展及生理小种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甜瓜白粉病研究现状,并对我国甜瓜白粉病的生理小种分布做了整理分析,为下一步的抗白粉病甜瓜的选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上海市设施栽培条件下发生的甜瓜白粉病为材料,对其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鉴定,确定该白粉病病原物属单囊壳属单囊壳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同时,利用该白粉病病原对4个不同的甜瓜品种进行了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哈密瓜新品种东方蜜4号和东方蜜5号抗病性较强,尤其是东方蜜5号病情指数、黄化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7.
因存在巨大的生殖障碍,甜瓜远缘杂交十分困难,因而进行甜瓜远缘杂交生殖学研究对于克服甜瓜远缘杂交障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Chelex-100法对西印度瓜自交授粉后3d的幼胚进行了单胚DNA提取,结果Chelex-100法对质量低至0.3 mg的单个幼胚可有效提取DNA,SSR扩增分析表明该方法可满足SSR分析要求;对西印度瓜和甜瓜杂交后的幼胚进行了Chelex-100法DNA提取及SSR分析,结果在幼胚DNA中稳定地扩增出父本SSR特征带,表明西印度瓜和甜瓜在授粉后不久已成功地完成了杂交.研究为甜瓜远缘杂交障碍的克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甜瓜抗白粉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综述了葫芦科白粉病菌的种类、特征及其分布,重点介绍了主要危害葫芦科作物的2个白粉病的特点和其鉴定,甜瓜白粉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化和通用甜瓜鉴别寄主对这些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感反应,对抗源的发掘、抗性遗传与抗病育种进行了详细的评述,并提出了今后我国甜瓜白粉病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甘肃甜瓜主产区白粉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国际通用的甜瓜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与标准鉴定体系,对来自甘肃甜瓜主产区的10份甜瓜白粉病菌样本的生理小种进行了鉴定,初步确定甘肃甜瓜主产区的白粉病菌主要为瓜单囊壳白粉菌的两个生理小种,即小种1和2France,优势生理小种是小种1。另外,在靖远县鉴定出生理小种7,为国内初次报道的小种。  相似文献   

20.
海南三亚地区葫芦科作物白粉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国际通用的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鉴定寄主与标准鉴定体系,在冬季对海南省三亚地区不同地点、不同栽培模式的西瓜、甜瓜、南瓜、丝瓜和西葫芦以及野西瓜上采集的共9个白粉病菌进行生理小种鉴定,根据一系列甜瓜白粉病鉴别寄主的抗感反应,初步确定海南三亚地区葫芦科作物白粉病菌存在S.fuliginea的两个生理小种,即小种1和小种2France,且优势生理小种是小种2France.另外,还有新的生理小种存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