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西瓜施磷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施磷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山西石灰性缺磷土壤种植西瓜施磷效果明显.施磷比不施磷产量增加80%.含糖量提高2.3%,每亩净增收270元左右。亩产3500~5000公斤西瓜的地块,建议每亩施 P_2O_510.5公斤(折合含 P_2O_514%的过磷酸钙75公斤),施 N12.7公斤.N:P_2O_5=1:0.82.  相似文献   

2.
60~70年代,山西省氮磷肥效都保持上升趋势,氮肥肥效明显高于磷肥肥效;由于生产上大量施用化学氮肥,80年代以来,磷肥肥效上升,氮肥肥效有所下降。目前,每公斤P_2O_5增产粮食14~20公斤,增产皮棉3公斤。全省土壤养分含量仍然是缺磷少氮,但缺磷的问题更加普遍而突出,应注意磷肥投入,保持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3.
大棚黄瓜施用氮,磷,钾素化学肥料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1990~1992年沈阳市郊区五茬大棚栽培黄瓜肥料定位试验研宄表明,随着氮、磷、钾三元素配合施用比例合理性提高,黄瓜产量存在继续增加的潜力.在与供试土壤肥力状况相似的大棚土壤上生产黄瓜,要预期达到每公顷生产黄瓜64000~68000公斤,需要施用氮(N)230公斤、磷(P_2O_5)190公斤、钾(K_2O)430公斤,其相应的氮(N)∶磷(P_2O_5):钾(K_2O)之比为1∶O.83∶1.91.  相似文献   

4.
在黄潮土地区,土壤有效磷含量往往是不足的,施用磷肥有显著增产效果。磷肥对棉花增产的效应方程为:Y=162.54+1.4335 x-0.00695x~2,F=201.7(F_(00.1)=21.20)。磷肥最佳用量为亩施100斤(过磷酸钙含P_2O_5为10.94%)。施磷与棉花单株结铃数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正> 在国内外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放射性同位素~(32)磷标记过磷酸钙,对新乡地区东部潮土类型冬小麦的吸磷规律及施磷指标连续进行六年的研究和两年生产验证示范。在大面积生产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东部潮土区科学的定量施磷提供了科学依据。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1、试验地基础:按土壤有效氮磷含量及小麦产量水平,试验地分为高肥组(土壤中有效P_2O_518—30ppm)、中肥组(有效P_2O_512—25ppm)、低肥组(有效P_2O_54  相似文献   

6.
春玉米“3414+1”肥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最佳经济产量时的施肥方案,采用"3414+1(锌)"试验设计方案建立肥料效应函数,分析不同施肥水平及锌肥对玉米产量、土壤供氮磷钾养分能力、土壤氮磷钾养分校正系数、植株对养分吸收量和当季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并对最佳施肥方案进行验证与大田示范。结果表明:(1)产量限制因子的强弱依次为:氮钾磷;(2)最佳施肥量为N 190.1 kg/hm~2,P_2O_5 44.9 kg/hm~2,K_2O 135.1 kg/hm~2;(3)施用30 kg/hm~2七水硫酸锌玉米可增产3.22%;(4)该类型土壤N、P_2O_5、K_2O养分校正系数分别为0.44、0.24、0.53,N、P_2O_5、K_2O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9.6%、1.83%、26.4%。试验所获得的最佳施肥方案是可行的,可在与试验地地域环境相似且地力相近的地块作春玉米栽培时推广实施。此外,玉米施用七水硫酸锌30 kg/hm~2增产效果好,建议每3 a施用1次。  相似文献   

7.
减量施磷对温室菜地土壤磷素积累、迁移与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针对过量施磷问题,定位研究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磷肥减施潜力,明确适宜施磷范围。【方法】以北方温室蔬菜主栽种类黄瓜和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冬春茬黄瓜-秋冬茬番茄种植模式,在基础土壤有效磷(Olsen-P)40.2 mg·kg~(-1)下,设计不施磷肥(P0)、减量施磷(P1)和农民常规施磷量(P2)3个磷肥用量水平。P0、P1、P2处理对应黄瓜单季施磷肥(P_2O_5)0、300、675 kg·hm~(-2),番茄单季施磷肥(P_2O_5)0、225、675 kg·hm~(-2)。3年6季定位研究蔬菜生产磷素盈亏、土壤有效磷供应与迁移,分析产量变化,推荐合理施磷范围。【结果】(1)农民常规施磷量年盈余磷480.0 kg P·hm~(-2)·a~(-1),每盈余磷100 kg P·hm~(-2)主根区0—20 cm土层Olsen-P增加2.7mg·kg~(-1),3年0—20 cm土层Olsen-P平均含量70.2 mg·kg~(-1),2010年番茄季0—20 cm土层磷素饱和度(DPSM3)为80%,磷素土壤深层迁移明显。(2)减量施磷较农民常规磷量下降61.1%,3年磷素盈余量下降71.0%—77.3%,0—20 cm土层Olsen-P含量下降18.6%—43.5%,3年均值为49.3 mg·kg~(-1),接近瓜果类蔬菜Olsen-P农学阈值,关键生育期磷素吸收量无显著变化,产量保持在中高水平不降低;经过3年种植,0—20 cm土层DPSM3下降21个百分点,20—60 cm土层Olsen-P平均含量下降9.3%—30.1%,减施磷肥有效缓解了土壤磷素深层迁移。(3)不施磷肥导致土壤磷素亏缺,蔬菜从土壤中每攫取磷100 kg P·hm~(-2),P0处理0—20 cm土层Olsen-P含量下降3.4 mg·kg~(-1),3年0—20 cm土层Olsen-P平均含量30.5 mg·kg~(-1),虽产量没有显著降低,但是2008年番茄高产下(140 t·hm~(-2))磷素吸收量较P1、P2处理下降19.8%—30.0%,产量呈降低趋势。(4)依据上述推荐:土壤有效磷含量≥40 mg·kg~(-1)的温室,冬春茬黄瓜产量水平170 t·hm~(-2)下施用P_2O_5不宜超过300 kg·hm~(-2),秋冬茬番茄产量水平100 t·hm~(-2)下施用P_2O_5不宜超过225 kg·hm~(-2)。【结论】华北平原温室蔬菜生产减施磷肥潜力较大。对于种植一段时间(≥3年)的温室,较农民常规减施磷60%,可以显著改善磷素盈余状况,缓解土壤有效磷积累,降低土壤磷素深层迁移量,保证黄瓜番茄持续中高产水平生产。  相似文献   

8.
在肥料结构调查中发现,磷肥盲目施用也时有所见。占调查总数10%左右的农户施磷量为作物需要量的3—5倍以上,有的一季水稻每亩施了12公斤磷(P_2O_5)的过磷酸钙。Pedro(1980)对于旱地大用量(每公顷施P500—1000公斤)施磷的优越性作过评述;对于水稻超量施磷的作用还少见报导,为此作了本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弄清荔波县中等肥力田测土配方施肥对西红柿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及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用当地西红柿主体品种南蔬3388,进行"2+X"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是西红柿增产的主要因素,以优化施氮肥的增产效果最好,优化施磷肥的增产效果较好,优化施钾肥的增产效果次之,产量、净收益均以优化施肥区[(N)18公斤/亩、磷(P_2O_5)16公斤/亩、钾(K_2O)16公斤/亩]最高,分别为2 502.92公斤/亩和4 752.64元/亩。  相似文献   

10.
《河北农业科技》1989,(4):10-11
<正> 过磷酸钙成分:过磷酸钙主要成份是水溶性磷酸—钙Ca(H_2PO_4)_2,含P_2O_516—18%。副成份是CaS0、·2H_2O,约含50%,此外还含有2-4%硫酸铁、硫酸铝等杂质。性质:过磷酸钙为灰白色粉末状,因含有少量游离酸,具有吸湿性和腐蚀性,并带有酸味。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其水溶性磷常和土壤中铁、铝、钙等元素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磷酸铁、磷酸铝、磷酸三钙等化合物,降低了磷的有效性,这就是“磷的固定”。由于土壤对磷的固定,过磷酸钙不易在土壤中移动,因此不会随水流失,但是如果过磷酸钙施在远离作物根系的地方,作物就吸收不到。所以,施用过磷酸钙应采取合理的方法.减少固定,提高肥效。施用方法:过磷酸钙为速效磷肥,适用于各类土壤和各种作物,可做基肥、追肥、种肥和根外追肥。  相似文献   

11.
正1施肥原则1)增施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2)依据茶园土壤肥力状况和产量水平,适当调减氮肥用量,加强磷、钾、镁肥的配合施用,注意硫、硼等养分的补充。3)出现土壤酸化的茶园可通过施用白云石粉、生石灰等进行改良。4)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2施肥量1)一般生产茶园。施用氮肥(N)20~30公斤/亩、磷肥(P_2O_5)4~6公斤/亩、钾肥(K_2O)6~10公斤/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氮、磷、锌3因素5水平最优回归设计,在田间条件下探讨了钙质紫色土中氮、磷、锌对大麦量产及肥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量在75kg/ha以下时,不必施用锌肥;氮用量超过75kg/ha时,施锌能较大度幅地提高大麦产量。锌在平衡氮、磷养分中起着重要作用,锌与氮、磷间对大麦产量存在较大的正连应。在每公顷施75—112.5N、60—120公斤P_2O_5、30~75公斤ZnSO_4·7H_2O的最优施肥方案下,可获得3225kg/ha以上的产量,且大麦品质良好,肥料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广西植蔗红壤不同施磷量下的土壤磷素平衡及潜在流失风险进行评估,为科学合理施用磷肥、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和模拟降雨试验。大田试验设置0、75、150、300、600 kg P_2O_5/hm~2五个磷水平,对蔗茎和蔗叶进行测产,并测定其磷素养分含量,从而获得甘蔗地上部磷素养分累积量和土壤磷素表观盈余量。在甘蔗采收后收集各磷水平的土壤进行有效磷含量分析,配合施用钙镁磷肥和磷酸二氢钾,利用2000~2015年广西主雨季5~9月的月均降雨量,进行模拟降雨试验,收集流失液分析其流失磷的浓度和总量,从而获得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流失磷浓度增量的回归方程。[结果]磷肥用量为150 kg P_2O_5/hm~2时,甘蔗增产显著,施磷量超过这一范围时,蔗茎与地上部产量虽显著高于不施磷处理,但增产效果与使用150 kg P_2O_5/hm~2相近。结合流失磷浓度增量与土壤Olsen-P的关系式以及施磷量与土壤Olsen-P的关系式,可以推算出每公顷蔗田投入75 kg P_2O_5,提高农田磷流失浓度0.02~0.04 mg/L;当每公顷磷肥施用量达600 kg P_2O_5时,农田磷流失浓度增加量为0.07~0.10 mg/L。[结论]150 kg P_2O_5/hm~2是甘蔗较为合理磷肥施用量,但对长期持续施用磷肥而言,会促使土壤有效磷含量不断提升,蔗田磷流失风险逐年加大。  相似文献   

14.
在两种不同供磷水平的强酸性菜园土壤上开展大田试验,研究磷肥用量对莴笋产量、品质和磷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磷P_2O_5270 kg/hm~2的范围内,低磷和中磷强酸性土壤莴笋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而明显增加(p0.01,下同),增幅达8.2%~28.1%,但超过施磷P_2O_5135 kg/hm~2两种土壤莴笋产量增幅减小且边际产量大幅度降低.施磷P_2O_5显著提高(p0.05,下同)两种土壤莴笋叶、茎氨基酸和莴笋叶维生素C质量分数.莴笋糖组分在两土壤上的影响以葡萄糖百分比变幅最大(3.0%~121%和13.0%~115.0%),而还原糖和果糖百分比随施磷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莴笋硝酸盐质量分数在施用磷肥后显著降低(叶片降幅为7.3%~17.7%和23.4%~39.9%,茎降幅达9.2%~35.3%和8.7%~41.0%).两土壤莴笋磷肥利用率、偏生产力和磷肥农学效率的影响均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且以P3处理磷肥利用效率最高.综合莴笋产量、品质及磷素养分效率,以P3处理(135 kg P_2O_5/hm~2)效应最佳,可作为该地莴笋生产中磷肥的合理施用量.  相似文献   

15.
1979年起,针对本地区主要土类,模拟三种主要轮作方式,进行了磷肥不同分配施用的盆栽试验,以期提高磷肥肥效,促进平衡增产,增加经济效益.方法和经过供试土壤为石灰性黄潮土.甲组土壤有机质0.725%,全氮0.059%,全磷(P_2O_5,下同)0.121%,速效磷(P_2O_5,下同)18ppm.轮作方式为水稻—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小麦.磷肥分配方式为夏播施磷秋播无磷(P—0);夏播无磷秋播施磷(0—P),夏播秋播各施1/2(P—P)及空白处理(0—0).每盆年施普钙10克.施肥两个轮作周期后,观察三季作物的后效.乙组土壤有机质1.403%,全氮0.089%,全磷0.135%,速效磷23.5ppm.  相似文献   

16.
正1施肥原则1)依据土壤肥力条件优化氮、磷、钾化肥用量。2)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施和秸秆还田。3)依据土壤钾素状况,适当增施钾肥。4)肥料施用应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2施肥量与方法1)产量水平3 000公斤/亩以上。氮肥(N)11~13公斤/亩、磷肥(P_2O_5)5~6公斤/亩、钾肥(K_2O)14~  相似文献   

17.
海涂棉花施用磷钾肥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浙江杭州湾海涂棉花(中棉12)进行不同磷肥用量试验表明,由于土壤有效磷含量低,施用磷肥能增加皮棉产量,增产效果以每亩施过磷酸钙40kg最高,达12.5%,但经济效益则以施10kg过磷酸钙最好,投入产出比为1:11.16。由于海涂土壤有效钾含量高,因此棉花施用氯化钾无增产效果,而且增加土壤含盐量。  相似文献   

18.
玉米和其它作物一样,不仅需要氮素。也需要磷素、钾素和其它微量元素。但多年来大部分农户只重视氮肥的施用而忽视其它肥料的施用。使得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已成为创高产的限制因素。以郏县为例,根据目前土壤养分化验结果:钾素比较富裕,磷锌高度缺乏。全县速效磷平均含量为12.95mg/kg.667m^2供磷量只有2公斤.有效锌含量仅0.47mg/kg,在临界值以下。通过配施磷、锌获得明显的增产效果。据试验在高肥地上每公斤过磷酸钙可增产玉米1.65-5.42公斤。中肥地每公斤过磷酸钙可增产玉米3.2-6.3公斤:在有关白苗的地块上喷施锌肥。病症很快消失。充分证明在目前产量水平下.氮磷配合补施微肥,改只施氮肥为全量施肥已成为再创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不同耕地类型小麦施肥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11~2014年在湖北省进行的55组小麦作物"3414"肥效试验,对比分析了水田及旱地两类耕地土壤养分分布规律及氮(N)、磷(P_2O_5)、钾(K_2O)肥料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湖北省小麦主产区农田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54.8~188.0、3.2~24.6、70.5~164.0 mg/kg,其中碱解氮平均值表现为水田旱地,有效磷、速效钾则表现为旱地水田;小麦作物增产必须依赖于氮、磷、钾肥料的合理施用,忽略湖北省各小麦主产区在作物栽培品种、土壤障碍因子及肥料施用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当水田、旱地土壤总养分(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304.5、279.0 kg/hm~2,养分配比分别为1∶0.40∶0.41、1∶0.39∶0.39时,可促进作物增产分别达118.06%、71.63%。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灌溉和施磷量对河西地区春玉米生长、产量、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咸科858’为试验材料,设置W_1(80%ETc)和W_2(60%ETc) 2个灌水水平(ETc为作物蒸发蒸腾量)和P_0、P_(50)、P_(100)、P_(150)和P_(200) 5个磷肥水平(P_2O_5)。生育期内对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和植物磷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拔节期W_1P_(100)处理玉米株高最大为132.63 cm,分别高于其他施磷处理3.84%~23.45%;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玉米的根冠比显著增加,W_1P_(200)和W_2P_(200)处理的根冠比较大,分别为0.097和0.089;叶面积指数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W_1P_(100)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最大为3.07,较其他处理提高11.63%~36.44%;灌浆期和成熟期W_1P_(100)和W_2P_(150)处理的干物质累积量比同一水分不同处理增幅最大分别为19.14%和22.94%,18.39%和25.66%;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W_1和W_2处理中P_(50)、P_(100)、P_(150)、P_(200)的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22.59%、77.94%、84.71%、78.61%和34.37%、82.78%、88.35%、93.92%;灌水量和施磷量对百粒质量及产量有极显著影响,W_1各施磷处理玉米产量均比W_2高,其中W_1P_(100)处理产量最高,达15 279 kg/hm~2,比其他施磷处理高3.58%~22.75%。河西地区,在W_1(80%ETc)灌水水平下,当产量最高时盈余率为87%,此时施磷量(P_2O_5)为112.38 kg/hm~2,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为10.88 mg/kg,偏生产力为129.08 kg/kg,在95%置信区间内,求得施磷范围(P_2O_5)为106.76~117.99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