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岭林区划为水源涵养林后,林业企业的经营方向就要由过去的木材生产为主,转移到以森林管护抚育为主,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方面。既要使秦岭林区充分发挥涵养水源的生态作用,又要以尽可能少的森林资源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林产  相似文献   

2.
自六十年代以来,由于世界人口的增加,资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许多国家生态学家、经济学家、甚至包括政治家的迫切任务。“森林公益效能”这个概念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来的。森林是生态系的主体。过去一提起森林,好像就是木材生产。现在“森林公益效能”的含义广阔多了,不仅生产木材,而且能涵养水源,防止泥沙流失和崩塌,保健游  相似文献   

3.
六安市森林生态功能与公益林经营途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六安市现有森林水源涵养、固土保肥、净化大气、生态旅游、维护生物多样性及木材生产六个方面功能进行调查、测算 ,并进行了经济评估。初步测算六安市现有森林木材生产效益与森林公益效益比值为 1∶3。对六安市生态林业规划、布局及经营途径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研究目标森林对人类生活具有多种效用。这些效用一般可分为象木材生产那样的经济的功能和国土保护、水源涵养、保健休养、自然环境的保护等所谓公益的功能。原来的林业技术,其中心任务是为了术材生产的森林开发,森林地的管理也是一直根据它来实行的。但在进行过程中一般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木材生产决不能和其他的公益功能的发挥相矛盾。为此,如果某地的森林开发明显地损害了其他的公益功能的发挥,有可能对人  相似文献   

5.
川西高山暗针叶林区的采伐与水土保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本试验研究目的川西高山林区为我国重要木材基地,由于本林区位于岷江和大渡河流域的上游,同时山高坡陡,地形复杂,因此,森林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调节气候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由于森林的大面积采伐,削弱了森林的有益性能。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对木材需要量的增长,采伐与维护林地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作用的矛盾,日益成为影响农林业生产的重要问题。本项研究的任务是试图阐明和统一这一矛盾。把为国家提供大量木材与维护林地最低保安效果二方面的利益结合起来,为制订该高山林区的合理主伐方式提供有关水文方面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流溪河林场公益林涵水能力及其补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益林是指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等公益效益为经营目标的林分。文中针对广州市流溪河林场公益林涵养水源的公益效益进行计量和评价,进而提出公益林涵养水源效益补偿方法。经分析测定:全场公益林区森林土壤贮水能力为1246.4万m3,森林调蓄率为42.26%。林区年迳流量7373.4万m3,其中森林调蓄量为3116万m3。涵养水源效益补偿值为219—312万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桥山林区森林的木材、林副产品生产、保持水土、防止崩塌、涵养水源、供给养气、农业增产、林内野生动物及其他等八个方面的效益进行计量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年生态效益达13 429万元,为今后制定林业经营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四、森林多种机能中的水源涵养机能五、水源涵养机能和木材生产机能并立  相似文献   

9.
天山林区是我区主要的针叶林区,也是我区主要的木材生产基地。50年代的森林经理调查,根据立地条件及交通条件划分了保土保水经营区和利用经营区。天山林区是我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众所周知,90%以上的农田都是依靠山区降水及冰川融化的雪水灌溉,山区森林对涵养水源,调节泾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天山中东部十三个林场的经营方向,由采伐企业改为经营林场。  相似文献   

10.
以江西省赣州市上犹江饮用水源地水源涵养能力长期持续稳定的林分为研究对象,实地调查森林涵养水源的相关因子,分析并区划森林水源涵养能力等级,筛选出影响水源涵养能力的主要因子,确定标准林分。以水源涵养林小班的区位与重要性为依据,划分出3类森林经营区。分别不同的森林经营区、森林经营分类、水源涵养能力等级,以标准林分为建设目标,应用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探讨水源涵养林经营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1.
森林经营是国有林场的中心任务,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森林经营方案是关键环节。探索一套有效提高国有林场治理能力,精准提升中国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机制是国有林场科学经营森林、提高森林质量、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手段。以安子岽林场为例,在森林景观恢复(FLR)和可持续森林经营(SFM)理念的指导下,编写了安子岽林场新型森林经营方案,评估了安子岽林场为周边社区提供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将成功经验予以推广。通过新型森林经营方案的实施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土壤增肥的能力,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最终目标,以期为实现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供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当前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大问题。严峻的现实使人们对于森林价值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森林做为一种环境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森林不仅可以生产木材及其它林副产品,而且具有水源涵养、国土保全、供人们保健休养等公益机能,对于保全人类的生活环境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多年定位测定的数据以及<湖南省森林资源主要数据汇编>、<湖南省农业区划(8)>和湖南省水利厅有关资料,对湖南省森林的木材生产效益和水源涵养效益进行计量评估,结果表明,湖南省现有的森林每年生长木材488.7675万m3,年平均生产木材效益24.44亿圆,而其森林的水源涵养效益中,森林贮水功能效益9.84亿圆,防洪效益3.68亿圆,枯水期增加的水资源利用效益26.73亿圆.其涵养水源总效益共计40.25亿圆,是木材效益的1.65倍,同时,即使是灌草坡地调节水分的能力也明显高于裸地,因此.从水文学观点出发,对于难以造林的山坡、山顶,要注意灌木林的保护和经营,使其发挥更好的防水功能.  相似文献   

14.
涵养水源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由于树种不同、林分结构不同,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也各有差异。文章基于上海市2020年度森林资源监测成果,从群落结构、树种结构、郁闭度结构、优势树种(组)组成等主要方面,对黄浦江水源涵养林乔木林林分结构现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从垂直层面、地坪层面2个角度对黄浦江水源涵养林林分结构在水源涵养功能发挥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讨论结果认为,不合理的林分结构影响了黄浦江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功能的正常发挥。从经营规划方案编制及种植密度调整、树种结构调整、抚育管理方式调整等方面对黄浦江水源涵养林今后的经营管理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促进其水源涵养功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5.
编制国营林场森林经营方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森林法》第十三条规定:“国营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和自然保护区,应当根据林业长远规划,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行”。这就明确规定了森林经营方案的法定地位和在林业建设上的重要作用,为科学经营森林提供了法律保证。经营森林不同于其它行业,经营周期短则十几年,长则几十年,林业生产单位不仅肩负着生产木材的任务,而且肩负着培育森林,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因此,林业生产的基层单位在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时,必须自始至终地考虑森林资源的培育和永续利用,要有一个长远战略思想指导下的法定性森林经营方案,谁“当政”都要认真贯彻,不因领导易人而改辙,不因干扰而中断。  相似文献   

16.
(一)林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从事培育森林与采伐利用森林的生产部门,它不仅是木材和各种林产品的供应来源,森林还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环境、防风固沙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安全的重要作用。林业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计算出黄桥林区森林效益为9295.29万元。其中,木材生产为1636.98万元,生态效益7658.31万元,两者之比为1:4.7。认为在该林区,森林既能起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又是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的结果。论征了林业既是产业,又是公益事业,最后提出对该林区的森林应该有节制的采伐利用。  相似文献   

18.
森林对水源的涵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源涵养功能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之一,阐明森林对水源涵养的过程与机理,对于明确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科学合理地培育水源涵养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从林冠层、枯落物层、土壤层等三个层次,分析了森林的水文特征与水文过程,并进一步剖析森林蒸发散与森林植被对水质的影响,旨在为进一步科学评价的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寻找水源涵养过程的规律,以期为森林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一、森林资源清查的意义和作用森林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木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材料。森林对于涵养水源、调节降水、改善环境、以及保障农业稳产高产等方面的作用,也是大家所熟知的。森林资源是组织林业生产建设的基础。查清森林资源是制定林业方针政策,编制林业计  相似文献   

20.
森林所生产的木材和其它林副产品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资,而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以及改善自然环境等方面的效益远比木材生产的经济价值大。可是过去我们只习惯于算木材收益账,不算生态效益账,这样做影响了人们对林业建设的全面认识,是不合理的,今后不应再延续下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