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牡丹品种对大气氟污染的抗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污染区牡丹叶尖枯病的病情指数为依据,测定了128个牡丹品种对大气氟污染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牡丹品种对大气氟污染的抗性不同,抗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20~100.抗性差异是由于叶片对氟化物的耐受性不同,而不是吸氟量多少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不同品种枣树对大气氟污染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品种的枣树对大气氟污染的抗性差异,选用4个红枣品种为材料,比较了枣园自然发病和人工诱导两种条件下枣树对氟的抗性指数差异。研充结果表明,不同枣树品种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无论是在污染区、清洁对照区还是诱导区,只要大气氟含量超标,4个品种抗性从强到弱均为:赞皇大枣〉木枣〉郎枣〉壶瓶枣。对枣果果肉、果皮和叶片的氟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同一处理区同一品种枣组织氟含量为叶片〉果皮〉果肉,同一处理区内品种间氟含量为赞皇大枣〉木枣〉郎枣〉壶瓶枣,不同处理区比较则是污染区〉诱导区〉清洁区。  相似文献   

3.
不同荔枝品种对氟污染敏感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同一点不同荔枝品种的叶片含氟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荔枝品种叶片对氟的吸收能力不同,表现的受害症状有所不同;且花粉耐氟能力亦有差异,糯米糍对大气氟污染最为敏感,桂味次之,而淮枝,三月红较为耐氟。  相似文献   

4.
牡丹牡叶尖枯病的症状和发生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牡丹叶尖枯病的症状特点和田间扩展方式,以及对大气和牡丹叶片中氟浓度的测定,结果让实牡丹叶尖枯病是由大气氟污染引起的一种非侵染性病害。污染区的牡丹在生长季节叶片不断地吸收氟化物,当叶片中氟浓度超过了其能够耐受的限度时,即表现枯死症状。由于氟化物在叶片中会随着蒸腾流向叶尖,而使叶尖的氟浓度较度,故枯死症状先在叶尖出现。  相似文献   

5.
牡丹叶尖枯病的症状和发生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牡丹叶尖枯病的症状特点和田间扩展方式,以及对大气和牡丹叶片中氟浓度的测定,结果证实牡丹叶尖枯病是由大气氟污染引起的一种非侵染性病害。污染区的牡丹在生长季节叶片不断地吸收氟化物,当叶片中氟浓度超过了其能够耐受的限度时,即表现枯死症状。由于氟化物在叶片中会随着蒸腾流向叶尖,而使叶尖的氟浓度较高,故枯死症状先在叶尖出现。  相似文献   

6.
采用滤纸法测定了宁夏稻田不同采集点的21份稗草种子对五氟磺草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宁夏稻田稗草种子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指数为1.00~41.06,稗草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处于中等水平抗性阶段。同时,不同采集点稗草对五氟磺草胺的敏感性表现出较大差异,同一采集点不同种类的稗草对五氟磺草胺敏感性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红斑病是牡丹上一种普遍发生的病害,但不同品种抗病性不同,合适的鉴定方法将为抗病品种的准确筛选提供保障。选用抗性品种鲁菏红和感病品种赵粉作为试验材料,对牡丹离体叶片接种和活体植株接种病原菌进行抗病性鉴定。同时,对患病牡丹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离体接种试验中,鲁菏红和赵粉在选用的3个菌液浓度下病情指数均有显著差异,与活体接种时得出的结论一致,这表明离体鉴定方法可行。此外,与对照相比,牡丹感染红斑病后体内MDA和H2O2含量均升高,其中感病品种赵粉含量均显著高于抗病鲁菏红,说明红斑病抗感品种生理上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8.
大气氟污染与香蕉叶缘干枯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莞市香蕉叶缘干枯病的调查分析表明,香蕉叶缘干枯主要是由于叶片受氟污染造成;东莞市大气氟污染原主要来自各种砖窑,其次为水泥厂;香蕉对大气氟污染较为敏感,粉蕉次之,大蕉较耐氟,香蕉可作为大气氟污染的指示果树;并就氟的污染防治提出了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牡丹的油脂价值及氮素吸收积累效应,选取不同品种油用牡丹(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测定其叶片光合特性、植株生长特性、氮素吸收积累量、油脂含量、籽粒产量等,以期为我国油用牡丹的丰产栽培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油用牡丹成活率、开花率和结实率均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且相互之间差异显著;不同品种油用牡丹株高、花干质量和冠幅均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对于叶片和籽粒而言,蛋白氮和非蛋白氮含量均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并且不同品种之间差异显著;籽粒蛋白氮含量高于叶片,而籽粒非蛋白氮含量低于叶片。叶片氮素累积量和籽粒氮素累积量均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并且不同品种油用牡丹叶片氮素累积量和籽粒氮素累积量差异均显著;叶片向籽粒氮转运量依次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表明紫斑牡丹对氮素吸收利用能力较强。不同品种油用牡丹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大致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而不同品种油用牡丹蒸腾速率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油用牡丹籽粒脂肪酸总量依次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不同品种油用牡丹籽粒产量和百粒质量分别在153.28~172.06 g/株和29.13~33.26 g,并依次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不同品种之间籽粒产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热电厂附近大气、树叶和土壤中氟含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湖北省荆州市沙市热电厂附近不同采样点大气、土壤和不同树种叶片的含氟量,研究了大气、土壤含氟量与植物叶片含氟量间的关系,探讨了氟污染的来源及转化.结果表明:沙市热电厂周围存在一定程度的氟污染,主要来源于热电厂废气排放和煤灰飘散;不同距离、不同树种叶片含氟量有明显的差异,叶片氟积累量与大气中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宁波不同蔬菜基地小菜蛾对5种农药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宁波各主要蔬菜产区的小菜蛾品系对阿维菌素、毒死蜱等5种常用农药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水平最高,抗性指数达到了84.33~285.73;对毒死蜱和虫螨腈的抗性中等,抗性指数在6.66~24.05之间;而对氟虫腈、氟啶脲的抗性水平则较低,抗性指数为2.77~9.91。  相似文献   

12.
甜菜抗褐斑病菌的田间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黑龙江省3个地区不同甜菜品种褐斑病菌的抗性进行了田间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香坊实验实习基地种植的10个甜菜品种对褐斑病菌抗性存在差异,抗性较强的为中多0704和中单0702,Bastion抗性较差,病情指数最高为20.99;拜泉县郊种植14个甜菜品种对褐斑病菌存在差异,抗性较强有爱丽斯、KWS5145和KWS0149等,其中普瑞宝、甜研307和KWS9400抗性较差,病情指数最高可达43.70;依安县郊种植20个甜菜品种对褐斑病菌抗性存在差异,抗性较强为KWS0149,其中BETA464、BETA812、KWS9145、Hi0474和Hi0732抗性较差,病情指数最高可达27.61。同时,对比KWS0149和KWS4121在3个地区的抗性表现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宁波各主要蔬菜产区的小菜蛾品系对阿维菌素、毒死蜱等5种常用农药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各地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水平最高,抗性指数达到了84.33~285.73,对毒死蜱和虫螨腈的抗性中等,抗性指数在6.66~24.05之间,而对氟虫腈、氟啶脲的抗性水平则较低,抗性指数为2.77~9.91。  相似文献   

14.
野生青狗尾草与中国栽培谷子进行杂交,并用浸有氟特力溶液的小培养皿进行发芽试验,快速鉴别F2代的抗除草剂性能。抗性被隐性基因控制,但更确切的结果有待进一步试验。氟特力不同用药量的选择试验表明,对氟特力抗性与敏感不同的谷子品种在 0~2.4 L/hm2 的处理表现不同,抗型品种的抗性大约是敏感型抗性的5倍。为我们选育谷子抗性新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大气氟污染对植物、土壤的影响,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凯里的植物和土壤的氟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植物的氟含量在135.62~1420.97μg/g之间,平均含量为513.99μg/g;土壤氟含量在240.50~340.36μg/g之间,平均含量为279.60μg/g。植物、土壤的氟含量都超过了背景值,该区植物和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氟污染。不同植物的氟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油茶的氟含量最高,马尾松的氟含量最低。不同类型植物的氟含量不同,灌木>藤本>草本>乔木;常绿植物>落叶植物。不同研究点植物和土壤的氟含量存在差异,但有些植物差异较大,有些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家蚕的抗氟性及其与数量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家蚕幼虫抗氟中毒的抵抗能力,4龄>3龄>2龄。强抗原种杂变组成的杂种一代,抗性介于两亲之间,弱抗原种杂交组成的杂种一代,其抗性表现出超亲的遗传现象,不同浓度的氟素对品种间的生长发育影响有着显著的差异,说明了品种间的抗氟能力存在着差别;抗氟性与DNV抗性有着显著的相关性;与茧质性状表现为不显著的正相关,抗氟性与蚕血中Ca~(2+)、Mg~(2+)含量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4个不同茶树品种开展了不同年度田间抗性鉴定工作,结果表明:14个品种均不同程度的感染茶饼病,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存在着一定差异,但按照抗性分级标准分别属于高抗或中抗品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明栗实象危害与不同品种板栗栗苞和栗实物理性状的关系,揭示栗苞和栗实物理性状对栗实象寄主选择的影响。【方法】以树龄20~30年的8个板栗品种为研究对象,调查栗实象对不同板栗品种的危害率,通过聚类分析评价其抗虫性,测量不同品种板栗的苞刺长度、苞刺密度、苞壳厚度、单果质量、果形指数、苞形指数6个物理性状,分析不同板栗品种危害率与其物理性状的关系。【结果】栗实象对不同板栗品种的危害率存在差异,危害率为21.89%~78.41%。栗实象对红栗的危害率最大,达到78.41%;对新早栗的危害率最低,仅为21.89%。根据抗虫性将8个板栗品种分为抗性较高、抗性中等、抗性较差3个类群。栗实象危害与板栗苞刺长度和苞形指数存在显著相关性,苞刺长度越短,苞形指数越大,危害率越高。【结论】栗实象偏好危害苞刺长度短、栗苞形状为近圆球形的板栗,苞刺长度和苞形指数可作为选育抗栗实象板栗品种的主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郑州市13种常见树木的叶片和当年生枝含氟量的分析,研究了氟化物在树木枝叶内分布以及随季节、地点、树种而变化的规律。认为树木对大气氟污染具有很强的净化能力,可用净化指数加以评定。净化指数由树木含氟量和干物质减少率两个定量测定因子计算得出,作为植物对氟的吸收和耐受能力的指标。净化指数变化范围在0—1之间,以此可划分为净化能力强、中、弱三种类型。最后提出了郑州市大气氟污染的净化树种。  相似文献   

20.
小象甲抗性鉴定方法及不同品种甘薯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甘薯品种对小象甲抗性的鉴定方法,并对不同甘薯品种进行抗性鉴定,为选育抗小象甲的甘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制定不同的抗性指标,在单因素变量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网室和实验室试验,对泉薯17、榕薯819、福薯604、广薯214和普薯32号5个不同甘薯品种小象甲危害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检测不同甘薯品种对小象甲的抗性。【结果】明确了茎叶和薯块危害减退率相关抗性指标,制定了高感、感、抗、中抗、高抗5个抗性级别。甘薯品种的茎叶比薯块危害指数较轻,差异不显著。除泉薯17和广薯214外,其余品种之间危害指数差异显著。两年的危害减退率差异不大,普薯32号平均为21.17、泉薯17为38.78、广薯214为48.00、福薯604为70.91。【结论】以榕薯819为对照,普薯32表现为中抗,泉薯17和广薯214为感,福薯604为高感,该方法可对不同甘薯品种的小象甲抗性进行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