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关于奶牛真胃扭转的这个问题,在国外文献中曾有过较多的叙述,由于技术的进步,成年牛发生本病的病例也在不断地增加(这是Bischoff在1953年第15次国际兽医会上讲的这番话)。就此问题检索国内资料,最早者为陈振旅,见《畜牧与兽医》,1973年,第三期,19—20页,只是文章的作者在诊断一例水牛盲肠扭转的启示下,就其所见的真胃扭转两例仅概括地结合国内外临床动态,予以综述。且文提及这两例均未能及时手术治疗而死亡。  相似文献   

2.
方秀敏 《北方牧业》2009,(12):22-22
真胃移位在临床上可分为两种:左方移位和右方移位。通常把右方移位叫做真胃扭转。而真胃扭转又分为前方扭转和后方扭转两种。1病因胎衣不下,酮病,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真胃的机械性转移,真胃弛缓,分娩,乳热  相似文献   

3.
奶牛真胃扭转是奶牛常发病之一,对于此病一般是以腹壁听诊时可听到“钢管音”而作出判断的。但多次遇到的一些病例说明,不能单纯从“钢管病”就作出是真胃扭转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真胃扭转在奶牛临床疾病中屡见不鲜,轻度的早期通过腹腔外穿刺真胃放气,向真胃内注入30 ml消气灵,以及口腔灌服2 500 ml液体石蜡可使其治愈.严重的常通过手术矫正,固定真胃而治愈.笔者从事奶牛场畜牧兽医工作近20年,见过和治愈过真胃扭转的病例不下200头,前些时间本公司发现1头瓣胃移位(上移)伴发了真胃扭转,实属罕见,现将情况记录如下,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真胃扭转在奶牛临床疾病中屡见不鲜,轻度的早期通过腹腔外穿刺真胃放气,向真胃内注入30ml消气灵,以及口腔灌服2500ml液体石蜡可使其治愈。严重的常通过手术矫正,固定真胃而治愈。笔者从事奶牛场畜牧兽医工作近20年,见过和治愈过真胃扭转的病例不下200头,前些时间本公司发现1头瓣胃移位(上移)伴发了真胃扭转,实属罕见,现将情况记录如下,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奶牛真胃扭转发生率不断升高,特别是初产牛最易发生,占患病牛的80%,给奶牛养殖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工作中也常遇真胃扭转病例,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手术治疗一例初产荷斯坦牛真胃扭转的过程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关于乳牛真胃扭转问题,在国外文献中曾有过较多的记载,并认为由于近代诊断技术的改进,从而在成年牛中本病的发现也在不断地增加。然而查阅国内有关文献,极少见到关于本病的报导。在我国,第一次正式报导关于真胃扭转问题,只是文章的作者在诊断一例水牛盲肠扭转的启示下,就其所见的真胃扭转两例仅概括地结合国内外临床  相似文献   

8.
真胃扭转是奶牛的常发病,为真胃顺时针扭转(真胃右方位)于肝脏和右腹壁之间,其特征是真胃转到瓣胃的后上方位置,呈现亚急性扩张、积液、膨胀、腹痛,酸中毒和脱水等幽门阻塞的综合症。笔者从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确诊出奶牛扭转病12例,其中:(右方位变位8例,左方位变位4例)。经过剖腹实施手术治疗,治愈11例,死亡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奶牛真胃疾病是胃肠道疾病之一,而真胃阻塞较少见,且其临床症状与其它胃肠道疾病相似,给诊断带来了困难。1981—1991年我们先后手术治疗奶牛真胃阻塞7例,痊愈5例,死亡两例。  相似文献   

10.
真胃左移是奶牛的真胃从右侧腹部正常的解剖位置移到左侧瘤胃和左腹壁之间。它和真胃扭转(右方变位)同属于真胃变位。真胃左移发病率高于右方变位发病率。笔者近年对广州市A、B、C三个奶牛场的36例真胃左移病例进行诊治。翻转法3例治愈1例(但次年复发),手术35例治愈34例且无一例复发。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102头奶牛真胃扭转和71头奶牛真胃右方变位的病例记录作追溯性研究,以确定术前细胞外液碱剩余量浓度能否用作奶牛真胃扭转术后康复的预后指征,以及是否有助于真胃扭转和真胃右方变位的鉴别。从颈外静脉或尾静脉采血,直接注入抗凝管中,充分摇匀,送实验室作pH和血液气体分析。应用标准记录计算细胞外液碱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乳牛业的发展及乳产量的不断提高,真胃变位作为一种生产疾病与日俱增,逐步引起了国内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重视。我国上海的王贞照(1982)报告了他对67例乳牛真胃变位的诊疗体会,钱锋等(1986)也报告了对15例奶牛皱胃变位病例的诊疗体会。本文作者通过最近五年来对该病21例临床实践,总结真胃变位时应用叩诊与听诊结合方法的诊断经验,结合两例非真胃变位的可疑病例予以探讨。一、21例真胃变位的诊断 21例临床病例,来自南京市仙林牧场10例,卫岗牧场6例,本校实习牧场1例,摄山乳牛场1例,  相似文献   

13.
正奶牛真胃扭转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症,对奶牛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奶牛真胃扭转的临床症状和诊断治疗。1临床症状真胃扭转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真胃正常位置发生改变而呈现了以消化障碍为主的疾病,临床表现,食欲废绝,高度脱水,伴有剧烈扩张、腹痛及幽门部位高度阻塞综合征等,腹壁下沉、体温偏高0.5~1.5℃,心跳增至100~120次/min,瘤胃缺乏蠕动音,病初排出少量黑色粪便,后期未见粪便排出,在  相似文献   

14.
真胃右方变位是真胃顺时针扭转到瓣胃的后上方位置上,从而置于肝脏和腹壁之间,呈现亚急性扩张、积液、膨胀、腹痛、碱中毒和脱水等幽门阻塞综合症的一种疾病。近几年来,奶牛真胃变位明显增多,其中左方变位常见,右方变位相对少见。沈阳农大畜牧兽医学院于2004年4月份成功诊冶一例奶牛产后真胃右方变位病例,现将手术治疗情况报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真胃变位(DA)是奶牛较为常见的内科消化系统疾病,包括左方变位(LDA)和右方扭转(RDA)。经过对几十病例的治疗,本文从诊断、手术要点、特殊病例处理等方面归纳分析,为避免诊治误区.提高手术成功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奶牛的真胃扭转病症是一种常见病,是营养严重失调的一种内科疾病。对奶牛真胃扭转的诊断方法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相关的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真胃变位(DA)是奶牛较为常见的内科消化系统疾病,包括左方变位(LDA)和右方扭转(RDA)。经过对几十病例的治疗。本文从诊断、手术要点、特殊病例处理等方面归纳分析,为避免诊治误区,提高手术成功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奶牛真胃变位在临床上有真胃左移和真胃扭转二种症状。近年来,在我区的发病数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是养牛事业的一大威胁。1988-1989年经本人手术治疗的即有161个病例,其中真胃左移87例,占治疗数的54.10%;真胃扭转74例,占45.9%;二者共治愈156例,治愈率为96.9%。为探索本病的发病规律,对161个病例就日喂精料、饲养方法和发病牛的胎次、泌乳量、发病时期、是否运动等进行了调查,并在治疗方法上作了一些探讨,总结如下:一、发病与胎次、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关系1、发病与胎次的关系,最小的9月龄,直至8-9岁的牛均有发病,但以2-4胎发病率最高,占总发病数的73.29%(见表1)。  相似文献   

19.
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改变,称为真胃变位.真胃变位是奶牛的一种消化机能障碍性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1-5].真胃变位分两种类型:(1)真胃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侧腹壁之间,称为左方变位.(2)真胃向前方扭转(顺时针),置于肝脏和右侧腹壁之间,称为右方变位,也叫真胃扭转.手术治疗仍然是治疗奶牛真胃变位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之一[6-11].  相似文献   

20.
奶牛真胃变位的流行及发病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奶牛真胃变位是高产奶牛的一种常发病,它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2种,右方变位又称真胃右方不全扭转,指位于腹底正中线偏右的真胃,向前或向后发生位置变化引起的疾病。真胃扭转,又称真胃右方转位,是指真胃围绕自己的纵轴作180°~270°扭转。采用手术治疗216例,治愈168例。现将其流行及发病分析如下。1真胃变位的流行病学特点1.1真胃变位的发生与过食精料的关系最为密切,当日喂精料量达8~12kg时发病高。1.2头胎牛(2~3岁)易发生,占发病率的80%。饲喂时在各个阶段不科学地调整日粮很容易引起精料过多,而造成真胃弛缓。另外,头胎牛的体腔和身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