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果树学报》2018年第4期《喷施噻苯隆(TDZ)对杧果果实产量、品质和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作者高兆银等)报道,为了弄清采前使用噻苯隆(Thidiazuron,TDZ)对"贵妃"杧果产量、品质和采后贮藏特性等指标的影响,指导TDZ在贵妃杧果生产上合理使用,避免其滥用造成果实果皮滞绿、品质严重下降等不利影响,用不  相似文献   

2.
据《园艺学报》2013年第3期《杧果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对其抗病性和采后品质的影响》(作者弓德强等)报道,以"台农1号"杧果为试材,研究了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杧果抗病性和采后品质的影响及其相关机理。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MeJA 50μmol·L-1采前处理显著降低了采收时的病果率和贮藏期的病情指数,抑制了接种炭疽病菌果实的病斑直径;有利于杧果贮藏品质的保持,提高了果肉中维生素C含量,延缓了可溶性糖含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喷施不同浓度木醋液对杧果果实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和后熟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木醋液在杧果生产中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选用“台农一号杧”为材料,于盛花期后喷施7次不同稀释倍数的木醋液,采后测定“台农一号”杧的株产、单果质量、果实硬度、果实色泽变化、果胶、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等指标。结果表明,采前喷施适当浓度的木醋液能提高杧果产量和平均单果重,其中稀释200倍的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提高22.43%和13.37%;喷施木醋液可以促进果实硬度下降、果实转黄、可溶性果胶含量上升以及原果胶含量的下降,其中稀释400倍的硬度最低,比对照低30.51%,稀释200倍的果实转黄最快、可溶性果胶含量和原果胶含量变化最明显;喷施木醋液还可以提高果实内在品质,喷施200倍木醋液的杧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12.06%;喷施400倍木醋液的杧果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最高,比对照分别提高了41.48%和16.92%,可滴定酸降低最多,比对照低24.72%。因此,在杧果盛花期后喷施一定浓度的木醋液可以增加产量,提高果实品质,促进杧果转色,其中以稀释200和400倍表现较佳,稀释400倍喷施最佳。  相似文献   

4.
<正>据《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第1期《NAA和爱多收对海南"贵妃"杧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朱敏等)报道,以海南主栽杧果品种"贵妃"为试材,在果实生育期进行萘乙酸(NAA)、爱多收(复硝酚钠)不同浓度处理的喷施试验,旨在明确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杧果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爱多收增加产量效果较好,以高浓度的100 mg/L处理产量最高,比对照增加了102.6%,NAA低浓度可显著增加产量,高浓度则起到疏果的作用,增产效果不显著。NAA能显著促进果实膨大,爱多收则不能。在影响果皮色素方面,NAA和  相似文献   

5.
《中国果业信息》2008,25(5):52-53
据《园艺学报》2008年第3期报道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杧果生长期SA(水杨酸)处理对果实采后品质和病害的影响,为杧  相似文献   

6.
正据《果树学报》2021年第5期《不同海拔对帕拉英达杧果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张翠仙等)报道,为了探究海拔对帕拉英达杧果物候期、光合特性、果实外观性状及内在品质的影响,为帕拉英达杧果最适宜栽培海拔范围及生产提供依据,以杧果主产区潞江镇4个海拔(685、850、1034、1 194 m)的帕拉英达杧果为研究对象,观察帕拉英达杧果物候期,测定帕拉英达杧果光合相关参数、果实外观性状及品质。  相似文献   

7.
据《园艺学报》2008年第3期报道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研究杧果生长期SA处理对果实采后品质和病害的影响,为杧果贮藏保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9.03.012),来自墨西哥国家林业、农业和畜牧业研究所(INIFAP)的人员研究了砧木对"马尼拉"杧果树体生长、果实干物质、开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砧木可以改变杧果树体的大小、开花特性、果实产量和品质,可提高果树生产效率。本研究检测了嫁接在不同砧木上的"马尼拉"杧果的树体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9.
正据《安徽农业科学》2020年第11期《不同灌溉方式对百色右江河谷杧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作者郭攀等)报道,为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对杧果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在广西百色田阳县那坡镇尚兴村弄蕉屯杧果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基地设置滴灌(DI)、微喷灌(MSI)、低压管灌(LPI)3种灌溉方式与无灌溉(NI)作为对组照,开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DI、MSI、LPI处理较NI新梢长度、粗度、总数分别提高2.40%、4.33%、2.88%,3.85%、2.56%、5.13%,22.25%、25.17%、15.63%;灌  相似文献   

10.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7.06.011),来自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Pornchan Jongsri等人研究了壳聚糖和亚精胺涂层对采后Nam Dok Mai杧果炭疽病和品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杧果采后涂上混有亚精胺(SPD)的壳聚糖(CTS)涂层,在(25±2)℃环境下贮藏9天,并与CTS和SPD分别处理进行了比较。果实接种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后,研究人员研  相似文献   

11.
摘要:恶劣的天气条件不利于杧果的开花、座果,影响整体产量。为减少恶劣天气对杧果开花坐果的不利影响,探索了剪花、摘花及两者组合调节杧果花期的技术,研究其对杧果二次开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了3个处理,即剪花处理(T1)、摘花处理(T2)和剪花与摘花组合处理(T3),以保留原花序作为对照(CK)。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处理均能形成二次花序,延迟花期,提高产量。其中T3处理形成3批花序,枝条二次成花率最高,达59.99%~65.85%,三年平均62.87%,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平均株产量达46.21kg~48.44kg,三年平均47.53k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果实品质各处理无显著差异。因此,剪花与摘花组合能更有效的应对杧果花期恶劣天气,形成稳定的产量和品质,可作为生产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8.01.050),来自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外源施用腐胺对Nam Dok Mai No.4杧果采后贮藏期间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杧果分别用1、2和4 mmol/L腐胺(PUT)浸泡20分钟,  相似文献   

13.
据《园艺学报》2012年第11期《草酸处理减轻杧果采后果实冷害的机理研究》(作者薛锡佳等)报道,以杧果"Zill"果实为试材,采后经5mmol·L-1草酸溶液浸泡10分钟后,在低温(10±0.5)℃下贮藏27天,再移至常温25℃贮藏4天,冷害系数和质膜相对透性显著低于对照;草酸处理降低了果实在贮藏后期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  相似文献   

14.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2年5月)的一篇研究报告,印度农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易感和抗畸形两种杧果品种的酶活性氧消除系统。杧果畸形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给杧果生产造成很大损失。杧果素、酚醛树脂、多酚氧化酶和植物抗毒素等生物化学物质对不同品种杧果抗畸形病起着重要作用。此项研究试图证明植物化学物质(酚醛树脂、酶、抗氧化物)和杧果畸形程度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正据《北方园艺》2015年第24期《乙酰丙酸对"巨峰"葡萄叶绿素、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作者杨莉莉)报道,以4年生"巨峰"葡萄为试材,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乙酰丙酸,探究乙酰丙酸对"巨峰"葡萄叶绿素、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乙酰丙酸能相对提高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尤其是稀释600倍的处理效果最明显,在幼果期喷施第4周后喷施乙酰丙酸处理叶绿素含量相对对照增加效果显著;喷施乙酰  相似文献   

16.
正据《江西农业学报》2020年第5期《不同果袋及套袋方式对热农1号杧果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孟富宣等)报道,以热农1号杧果为试材,研究了内黑外黄褐色粘底双层袋、白色微透光单层袋、双层袋黄袋转白色微透光单层袋、白色单层无纺布袋和不套袋5种处理后杧果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套袋能明显改变杧果果实的外观品质,减少果皮擦伤,增加果面光洁度。3种果袋透光率内黑外黄褐色粘底双层袋白色微透光单层袋白色单层无纺布袋,内黑外黄褐色粘底双层袋、白色微透光单层袋、内黑外黄褐色粘底双  相似文献   

17.
正据《果树学报》2017年第5期《6个杧果品种耐寒性的研究》(作者魏秀清等)报道,杧果易受冬季低温寒害,造成产量下降甚至绝收,严重影响杧果产业的发展。通过对杧果不同品种耐寒性的研究,为杧果耐寒品种选育及栽培布局提供理论依据。以"贵妃""凯特""红玉""金煌""热品6  相似文献   

18.
<正>据《北方园艺》2016年第23期《GA_3+CPPU结合疏果处理对“夏黑”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于咏等)报道,以5年生“夏黑”葡萄为试材,研究了赤霉素(GA_3)20 mg·L~(-1)+不同浓度氯吡脲(CPPU)1.0、3.0、5.0 mg·L~(-1)处理与单穗不同留果  相似文献   

19.
据《果树学报》2012年第3期《杧果畸形病病菌(Fusarium mangiferae)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对其室内毒力测定》(作者柳凤)报道,为进一步筛选出防治杧果畸形病效果较好的药剂应用于生产,系统研究了该菌在不同培养基、温度、光照和碳氮源条件下的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20.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7.04.005),来自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齐兹国王大学的研究人员于2014年和2015年研究了采前喷施水杨酸(SA,4.0 m M)和赤霉素(GA_3,30 mg/L)对"El-Bayadi"鲜食葡萄采收期品质、抗氧化物质、抗氧化能力和酶活性的影响。与SA和空白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