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收获期甘薯薯块机械物理特性进行研究,为甘薯联合收获机关键部件设计及作业参数确定提供基础理论支持。利用DGF30/7-IA型电热鼓风干燥箱测定"苏薯16"的含水率为75.31%;利用排水法测定"苏薯16"的密度为1.13 g/cm~3;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分别采用10 mm/min、20 mm/min、30 mm/min三种不同加载速度对"苏薯16"进行压缩特性参数试验测定,并结合理论计算得出甘薯薯块轴向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剪切模量平均值分别为4.42 MPa、0.44和1.53 MPa,甘薯薯块径向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剪切模量平均值分别为3.71 MPa、0.41和1.31 MPa,甘薯薯块轴向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剪切模量的标准差分别为0.59、0.02和0.19,甘薯薯块径向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剪切模量的标准差分别为0.45、0.03和0.13,甘薯薯块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剪切模量的标准差分别为0.77、0.025和0.245,均远小于5,因此甘薯薯块可以看作是各向同性材料。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压缩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伤薯率,在马铃薯的收获和流通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充分考虑马铃薯的压缩力学性能。为此,以完整的马铃薯块茎为研究对象,运用CMT2502型电子万能试验机,在5种不同加载速率下,对新大坪、陇薯3号两个品种鲜薯进行3个不同方向的压缩试验研究,测得其力-时间曲线以及马铃薯压缩破裂力和变形量数据。同时,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其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得到马铃薯品种、加载方向和加载速率对马铃薯破裂力和压缩变形量的影响结果。该试验分析可为马铃薯的收获、装运、深加工及贮藏装备的改进和设计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疆红枣矮化密植的模式下,红枣物料特性是设计红枣收获机械的理论基础。为探究灰枣和骏枣的抗挤压能力与力学性能等物料特性,首先采用排水法测定灰枣和骏枣的密度,然后运用直接干燥法105℃烘箱法测量其含水率,使用GY-4数显果实硬度计仪器测定其上、中、下部分的硬度,最后运用WD-D3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结合Hertz接触理论测定其弹性模量,通过设定加载速度为35 mm/min、40 mm/min、45 mm/min对灰枣和骏枣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灰枣与骏枣的平均密度分别为848.59 kg/m~3、733.20 kg/m~3,含水率分别为27.03%、21.91%,整果硬度分别为14.151 9 kgf/cm~2、12.112 5 kgf/cm~2,竖直方向平均弹性模量分别为0.263 MPa、0.467 MPa,竖直方向平均弹性模量分别为0.447 MPa、0.733 MPa,灰枣和骏枣的水平方向压缩破裂时的应变能分别为118.959 mJ、323.014 mJ,竖直方向压缩破裂时的应变能分别为446.602 mJ、585.016 mJ。  相似文献   

4.
龙眼力学参数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龙眼果实、果核进行压缩试验表明:龙眼整果的压缩力-变形曲线为二次多项式关系,其横向和纵向的刚度相近,弹性模量为0.90~0.95 MPa;果核的压缩力-变形曲线为近似线性关系,横向和纵向刚度相近,弹性模量约为40 MPa.龙眼整果破壳时变形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而减小.由果壳的拉伸试验得到应力-应变关系和果壳弹性模量-应变关系.试验表明龙眼果实可看作各向同性材料.  相似文献   

5.
套作模式下马铃薯干物质生产特性及产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作马铃薯(中晚熟品种)为对照,设置2:2和3:2两种薯玉行比,研究薯/玉套作模式对马铃薯干物质生产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马铃薯叶茎干物质积累均呈上升趋势,套作呈慢-快-慢的特点,单作呈前慢后快的特点。马铃薯叶、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总量向叶茎的分配量生育前期套作均高于单作,生育后期套作均低于单作;向块茎的分配量生育前期套作低于单作,生育后期套作高于单作。干物质向块茎的分配呈上升趋势,向叶的分配呈下降趋势,向茎的分配呈先升后降趋势,向块茎分配的上升幅度和向叶茎分配的下降幅度套作均大于单作。叶、茎与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套作2:2行比低于套作3:2行比。总之,套作虽降低了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却促进了干物质向块茎的分配;套作降低了马铃薯块茎产量,但2:2行比与3:2行比薯/玉套作模式LER分别为1.19和1.05。这说明,套作具有产量优势,2:2行比模式套作优势更强,在生产中宜优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龙眼力学参数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龙眼果实、果核进行压缩试验表明:龙眼整果的压缩力-变形曲线为二次多项式关系,其横向和纵向的刚度相近,弹性模量为0.90~0.95MPa;果核的压缩力-变形曲线为近似线性关系,横向和纵向刚度相近,弹性模量约为40MPa。龙眼整果破壳时变形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而减小。由果壳的拉伸试验得到应力-应变关系和果壳弹性模量-应变关系。试验表明龙眼果实可看作各向同性材料。  相似文献   

7.
不同灌水量对加工型马铃薯产量及生态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西北绿洲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及生态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间单位面积块茎产量、单株结薯数、株高、水分利用效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块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以灌水定额为1650 m3/hm2(处理5)最高。在马铃薯水分临界期,不同灌水处理的马铃薯单叶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12:00和14:00~16:00。产量最高的处理5在12:00前基本具有最高的光合速率,而蒸腾速率在各时间段都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对影响核桃破壳力大小因素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准静态压缩实验,通过对破壳挤压方向、加载速率、核桃尺寸、预处理等因素影响下的破壳力进行测定,得出最佳的破壳挤压方向、加载速率以及核桃尺寸的变化与破壳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沿垂直于X轴方向以15 mm/min的速度加载效果最好,随着核桃尺寸的增加破壳力也会增加。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对核桃破壳前进行预处理可以减小破壳力,这为核桃破壳机械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单作马铃薯为对照,设置2:2和3:2两种薯玉行比,研究马铃薯、玉米套作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套作显著降低了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却促进了干物质向块茎转运和分配,并提高了套作的根冠比。整个生育期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呈慢-快-慢的特点。2:2行比叶、茎干物质积累到达峰值和向块茎转运早于3:2行比。套作2:2行比干物质积累量低于套作3:2行比,向块茎转运量高于套作3:2行比。整个生育期干物质向块茎分配呈上升趋势,向叶、茎的分配呈下降趋势,升幅和降幅套作低于单作,2:2行比低于3:2行比。干物质向茎分配下降幅度小于向叶分配。干物质向各器官的分配为叶<茎<块茎。  相似文献   

10.
甜菜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菜的力学特性是机具研发的基础。利用英国Instron-4411型万能材料试验机,对"KWS3148"甜菜不同部位的试样进行压缩试验,分别研究了取样位置、加载速率和含水率对甜菜力学特性的影响,并得到收获期甜菜的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甜菜没有明显的屈服极限,破裂点较为明显;甜菜的力学特性受取样位置和加载速率的影响,且尾根处抗压强度最小;载荷加载速率对甜菜的弹性模量和最大抗压强度影响极显著,载荷位置对甜菜的最大抗压强度影响显著;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同位置试样的弹性模量逐渐增大,最大抗压强度先减小后增大;甜菜的弹性模量和最大抗压强度分别随着含水率的减小而增大;弹性模量为(12.17±2.26)MPa,抗压强度为(2.6 7±0.3)MPa。  相似文献   

11.
对负泊松比多胞蜂窝结构性能进行分析,得到更加准确的等效弹性性能预测公式。使用ANSYS软件对4种负泊松比蜂窝结构进行压缩模拟实验和三点弯曲模拟实验,选取出等效弹性性能最佳的蜂窝结构为椭圆型蜂窝结构。用有限元分析和孔隙率修正2种方法,分别求得椭圆蜂窝结构的等效弹性模量、等效泊松比、等效剪切模量在孔隙率为0.1~0.7的曲线变化,得出有限元拟合的等效性能误差较小,使用有限元拟合公式预测等效弹性性能结果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2.
对历经单调加载历史和循环加载历史后的混凝土,进行了应变速率为10-5、10-4、10-3/s下的单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历经单调加载历史的混凝土,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均增加;(2)历经循环加载历史的混凝土,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均增加,而弹性模量则减小;(3)在应变速率为10-5/s时,历经单调加载历史比历经循环加载历史的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大,但弹性模量相差很小;在应变速率为10-3/s时,历经单调加载历史比历经循环加载历史的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大,但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相差很小。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马铃薯生长指标与有效积温间关系,以叶面积指数、全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块茎干物质积累量为生长指标,系统研究了不同地区马铃薯生长特征,建立了以有效积温为自变量的普适生长模型。研究表明:当有效积温达到600℃(块茎形成期)、900℃(块茎膨大前期)、1 100℃(块茎膨大后期)左右时,相应的叶面积指数、全株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块茎干物质积累量的增长速率分别达到最大值。在马铃薯苗期和块茎形成期(有效积温小于900℃)叶面积指数的增长率大于块茎干物质积累量的增长率,在块茎膨大期(有效积温大于等于900℃)块茎干物质积累量的增长率则大于叶面积指数的增长率。叶面积指数、全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块茎干物质积累量的增长过程均为S形变化曲线,即马铃薯各指标生长曲线呈现慢-快-慢的特征,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运用Logistic生长模型对马铃薯叶面积指数、全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块茎干物质积累量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好描述马铃薯主要生长指标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可为合理选择马铃薯适宜的播期和生长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有效利用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实现增产高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需水量与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2007年5~9月在山西省临县湫水河灌溉试验站进行了马铃薯需水量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的耗水规律为发芽期1.54~2.79 mm/d,幼苗期1.67~3.14 mm/d,块茎形成期2.84~5.59 mm/d,块茎增长期达到最大值4.77~5.91 mm/d,淀粉积累期降为3.49~4.89 mm/d。马铃薯耗水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为了取得高产和较高的水分利用率,全生育期的耗水量应在450~500 mm之间。在当地气候、土壤及栽培模式下,马铃薯的灌溉制度为全生育期灌水2次,灌水定额60~90 mm,灌溉定额115~175 mm。  相似文献   

15.
常见稻麦秸秆在实际作业过程中与刀具作用发生2种变形:挤压秸秆发生弯曲变形和剪切秸秆发生剪切变形,根据2种变形设置弯曲试验和剪切试验,分别测试15~30 mm/min加载速率下弯曲强度和剪切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秸秆抗弯强度随着加载速率增加而减小;水稻秸秆抗弯强度随着转速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小麦秸秆剪切强度随着加载速率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水稻秸秆剪切强度随着加载速率增加而增加。其次在田间试验中,根据2种变形设置横纵向秸秆以及180~280 r/min的刀轴转速,并对其反旋作业。采用同位素示踪法,即根据标记秸秆前后坐标变化值来代替机具在幅宽范围内纵横向秸秆的位移变化,将得到的标记点坐标在三维坐标系中用Matlab绘制成曲线,该曲线形状与旋耕刀片在刀轴上排列相似。耕作后位移和坐标结果表明:水稻秸秆位移大于小麦秸秆位移,水稻秸秆标记点位移变化较小麦秸秆标记点位移变化均匀;2种秸秆排列方式对应2种分布情况:纵向标记秸秆坐标在X轴上以零点对称分布,横向标记秸秆坐标在X、Z轴上两侧对称分布。基于以上因素考虑,实际作业中,选择刀轴转速230 r/min以及改变秸秆在田间排列方式,以使秸秆还田效果达到更佳。  相似文献   

16.
宁夏中部干旱带马铃薯膜下滴灌补灌参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田间马铃薯膜下滴灌补灌试验,研究不同补灌处理对马铃薯耗水量、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得出适宜的补灌处理方案。结果表明:全生育期耗水量随补灌定额的增大而增大;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呈双峰凸抛物线型,在块茎膨大期进行补灌有利于提高马铃薯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光合速率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在块茎膨大期进行补灌对蒸腾速率的影响较为明显;处理F5产量最高,为32790 kg/hm2,一定范围的补灌定额可以提高产量,当补灌定额超过675 m3/hm2时,产量与补灌定额不再呈正相关关系;处理F5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效率最大,分别为48.58 kg/m3和19.0 kg/m3;处理F8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为1.55μmol/mmol,其次为处理F5,为1.25μmol/mmol。综上,处理F5是最佳的补灌方案。  相似文献   

17.
对YTA4 135型柴油机安装二阶往复惯性力平衡机构前后的振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确定了柴油机垂向x、纵向y和横向z 3个方向的振动特性及平衡机构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Workbench的核桃破壳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核桃的物理性能进行测定,得出其基本尺寸;通过UG建立核桃的三维模型,运用Workbench对核桃的3种力加载方式进行应力和应变分析,并且与试验结果进行对照,得出最佳的破壳方式。结果表明:破壳力沿X轴方向加载效果最好,峰值最大24.45 kg,裂纹会沿着力的加载点扩散。通过实验数据也可以看出,沿核桃X轴方向加载力,得到的破壳率和整仁率最高。这为核桃破壳机械的结构设计和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喷灌水氮组合对马铃薯耗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黑龙江省克山县圆形喷灌机条件下不同水氮组合对马铃薯的耗水规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同时确定节水、节肥、高产目标下适宜的水氮组合方式,试验设置了2个灌水水平:灌水总量W1(80 mm)和W2(100 mm);4个追氮量水平:F1(45 kg/hm2),F2(56.6 kg/hm2),F3(70 kg/hm2)和F4(86.6 kg/hm2);2个施氮频次:C1为块茎膨大期1次施入,C2为块茎膨大期分2次施入,并选择雨养区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生育期耗水量为313~332 mm,块茎膨大期耗水量最大,占全生育期耗水总量63.4%~66.0%,幼苗期和块茎形成期是需水关键期,应结合马铃薯生长状况和当地雨水情况,适当进行补充灌溉;相比于其余处理,W2F4C2处理产量最高,达到46 525 kg/hm2;不同水氮组合间马铃薯的淀粉、维生素C、粗蛋白含量及商品薯率无显著差异,粗蛋白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综合比较,建议在黑龙江半湿润地区,可采用高水(100 mm)高肥(86.6 kg/hm2)高频次(块茎膨大期分2次施入)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白萝卜和青萝卜块根外形尺寸的测量,得出萝卜的物理几何模型,并确定了基本尺寸的变化区间及分布规律。利用万能试验机对萝卜试样进行压缩试验,分别研究加载位置、加载速度对两种典型萝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萝卜和青萝卜的横截面近似为圆形,几何模型为圆柱体与圆锥体的结合体;萝卜的弹性模量和最大抗压强度受加载位置与速度的影响较大;白萝卜头部的弹性模量及最大抗压强度最大,尾部次之,中部最小;青萝卜尾部的弹性模量及最大抗压强度最大,头部次之,中部最小。随着加载速度的增加,萝卜弹性模量及最大抗压强度逐渐增加。萝卜环状维系结构的受载力学特性存在差异,纵向抗压能力大于横向抗压能力,外部的弹性模量与最大抗压强度分别小于芯部的(差值大于5%),且青萝卜抵抗弹性变形及抗压能力大于白萝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