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1.110139),来自巴基斯坦白沙瓦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系的Sadiq Shah等人研究了贮藏前壳聚糖-百里香油涂层对杧果炭疽病的影响。炭疽菌引起的炭疽病是一种严重的杧果采后病,收获后必须使用杀菌剂才能有效控制该病害。  相似文献   

2.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8.01.050),来自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外源施用腐胺对Nam Dok Mai No.4杧果采后贮藏期间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杧果分别用1、2和4 mmol/L腐胺(PUT)浸泡20分钟,  相似文献   

3.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1.110160),来自印度Govind Ballabh Pant农业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不同浓度壳聚糖和水杨酸对杧果光合色素和抗氧化酶的影响及抗畸形的效果。杧果畸形是杧果生产中的一种不明确病害,对印度整个杧果产区具有很大影响。试验于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在两个不同杧果品种Amrapali(对杧果畸形中度易感)和Dashehari(对杧果畸形中抗)的7年生树上进行了7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  相似文献   

4.
正印度研究人员发现,可以通过调整水果中的某些基因减少杧果采后损耗,目前他们已经成功筛选出了参与成熟多汁的dashehri杧果成熟过程中的主要基因。印度杧果产量占世界杧果总产量的42%,但由于在包装和贮藏等环节中的不当操作,造成约四分之一的杧果被浪费。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CSIR)国家植物研究所(NBRI)团队的研究结果可以改善这种局面,有望推动杧  相似文献   

5.
《中国果业信息》2008,25(5):52-53
据《园艺学报》2008年第3期报道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杧果生长期SA(水杨酸)处理对果实采后品质和病害的影响,为杧  相似文献   

6.
杧果(Mangifera indica L.)是中国乃至世界主要的热带水果之一。炭疽病和蒂腐病是引起杧果采后腐烂的主要病害,但不同杧果品种对二者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分析了杧果主要采后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杧果抗性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转录组、蛋白质组分析等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杧果采后病害抗性相关分子机理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2.110918),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盐胁迫下外源植物激素萘乙酸(NAA)、吲哚-3-乙酸(IAA)和水杨酸(SA)以及耐盐的Sukkary砧木对两个杧果品种(凯特杧果和Naomi)耐盐性的影响。供试植物为1.5年生杧果.  相似文献   

8.
据《园艺学报》2013年第3期《杧果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对其抗病性和采后品质的影响》(作者弓德强等)报道,以"台农1号"杧果为试材,研究了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杧果抗病性和采后品质的影响及其相关机理。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MeJA 50μmol·L-1采前处理显著降低了采收时的病果率和贮藏期的病情指数,抑制了接种炭疽病菌果实的病斑直径;有利于杧果贮藏品质的保持,提高了果肉中维生素C含量,延缓了可溶性糖含  相似文献   

9.
<正>据《果树学报》2017年第6期《采前喷施赤霉素(GA_3)对杧果果实产量、品质和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作者高兆银等)报道,为探明"贵妃"杧果生长期喷施GA_3对果实产量、品质和采后贮运特性的影响,以期为GA_3在杧果生产中的  相似文献   

10.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6.11.034),来自伊朗马什哈德菲尔多西大学的Sakineh Bagheri等人研究了油橄榄多胺(Pas)、腐胺(Put)和亚精胺(Spd)对油橄榄单性结实(小果)和着果的影响。本研究中的因子试验完全随机分布,每个处理3次重复。研究人员于盛花期  相似文献   

11.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9.02.041),来自德国莱布尼茨农业工程与生物经济研究所园艺工程系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低氧对“Shelly”杧果中色素和挥发性化合物等品质属性的影响。气调贮藏中的最佳氧气条件对于保持杧果的质量和延长保质期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长途运输的杧果.  相似文献   

12.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7.12.030),来自沙特阿拉伯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在(20±2)℃和60%~70%相对湿度下贮存两周(SL)期间,2.5%、3.5%或4.5%蜂胶(EEP)的乙醇提取物对Hindi-Besennara杧果采  相似文献   

13.
据《园艺学报》2008年第3期报道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研究杧果生长期SA处理对果实采后品质和病害的影响,为杧果贮藏保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印度采后工程技术中心研究院正在进行利用生物"外衣"延长杧果货架期寿命的研究。如果此项试验成功,杧果及番石榴的货架期寿命将延长。此项研究采用的是生物"外衣",制作原料来自大米、木薯、壳聚糖和姜黄等,主要利用其中的淀粉制作成可食用的生物"外衣"。待处理果实在这种淀粉溶液中浸一下之后取  相似文献   

15.
据《园艺学报》2012年第11期《草酸处理减轻杧果采后果实冷害的机理研究》(作者薛锡佳等)报道,以杧果"Zill"果实为试材,采后经5mmol·L-1草酸溶液浸泡10分钟后,在低温(10±0.5)℃下贮藏27天,再移至常温25℃贮藏4天,冷害系数和质膜相对透性显著低于对照;草酸处理降低了果实在贮藏后期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  相似文献   

16.
正位于伊斯兰堡的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对Langra(巴基斯坦)、Zill(中国)、Shelly(以色列)和Kent(墨西哥)杧果的香气、味道和颜色的基因进行了测序。对不同品种杧果进行比较研究的目的是寻找常见的生物分子。有趣的是,该团队在所有这些杧果中还发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药用特性。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生物信息学工具  相似文献   

17.
正据《果树学报》2018年第2期《采后亚精胺处理对"早酥梨"黑斑病的控制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作者胡培芳等)报道,为探讨采后外源亚精胺处理对"早酥梨"黑斑病的控制效果、诱导抗病机制及对其贮藏品质的影响。以早酥梨为材料,研究外源亚精胺浸泡处理对常温贮藏条件下梨果黑斑病的控制效果;分析测定外源亚精胺处理后果实组织活性氧及其产生或清除相关  相似文献   

18.
正据《果树学报》2018年第4期《喷施噻苯隆(TDZ)对杧果果实产量、品质和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作者高兆银等)报道,为了弄清采前使用噻苯隆(Thidiazuron,TDZ)对"贵妃"杧果产量、品质和采后贮藏特性等指标的影响,指导TDZ在贵妃杧果生产上合理使用,避免其滥用造成果实果皮滞绿、品质严重下降等不利影响,用不  相似文献   

19.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2年5月)的一篇研究报告,印度农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易感和抗畸形两种杧果品种的酶活性氧消除系统。杧果畸形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给杧果生产造成很大损失。杧果素、酚醛树脂、多酚氧化酶和植物抗毒素等生物化学物质对不同品种杧果抗畸形病起着重要作用。此项研究试图证明植物化学物质(酚醛树脂、酶、抗氧化物)和杧果畸形程度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正杧果是印度主产水果,但是由于含糖量高,糖尿病人不可以食用,而更不幸的是,印度是世界上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研究不含糖或含糖少的杧果,可以供每个人安全食用。供试杧果品种是Vanraj杧果。普拉塔普马拉农业与技术大学(MPUAT)正努力培育葡萄糖含量较少的杧果。研究人员搜集了许多杧果种质资源,致力于培育可以供糖尿病人食用的杧果少糖或无糖新品种,其中包括Vanraj杧果。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