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6 毫秒
1.
东北冷涡前期暖式切变降水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志宇  杨桂娟 《农技服务》2011,28(4):552-553
分析了2009年6月19日一次东北冷涡前期暖式切变降水天气过程,得到高空冷涡前部暖式切变与北上高空槽形成明显"丁"字槽、地面蒙古低压冷锋是本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的基本结论。卫星云图在降水过程中,云带的干涌边界、内边界以及水汽通道反映明显,对降水的持续时间、降水强度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另外针对日本传真、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分析,发现形势预报较为准确,降水预报量级略偏小。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天气图、气候资料、数值预报等资料对2011年发生在泰安市的冬末与深秋2次局地暴雪的成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局地暴雪均发生在前期气候异常、大气环流发生调整后而造成的前期降雨、后期降雪的环流背景下。高空暖湿气流与低空冷空气结合维持时间较长,导致了降水持续时间较长、过程降水量加大。500 hPa与700 hPa西南气流为强降水提供了水汽条件,地面倒槽为降水提供了强而持久的上升运动。冬末暴雪漏报的原因主要是数值预报对形势场预报出现偏差及对降水的漏报导致了依赖于数值预报的暴雪漏报,深秋数值产品降水预报量级及落区与实况基本吻合,降雪时间比预计的偏早,造成了暴雪漏报。  相似文献   

3.
2010年5月5-7日,黑龙江省南部出现了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此次降水过程受高空冷涡和地面低压的共同影响,东北冷涡移动缓慢,且伴有高低空急流的输送.通过分析表明,水汽大量输送输送和高低空急流的位置是产生此次降水的关键. 1、前言 2010年5月5-7日受高空冷涡和地面低压的共同影响黑龙江省南部出现了一次暴雨天气过程.本文从环流形势、高低空急流、卫星云图、各种物理量相互作用等角度入手分析了此次降水天气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辽市春季一次透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及天气预报业务中的多种预报产品资料,对2008年4月21—23日通辽市一次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通辽地区春季降水与东北冷涡密切相关。在天气过程前期,若有明显的气温偏高,后期随着东北冷涡的形成和发展,且有比较明显的高空锋区配合,渤海、黄海水汽输送也非常明显,使通辽地区易产生降水天气,在春季对土壤接墒、耕种大田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5.
2022年7月17日营口地区出现一次局地暴雨过程,整体降水量级预报把握较差,因而对环流形势、物理量场、数值预报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局地暴雨过程出现在高空急流出口区左侧,高空冷涡底后部的西北气流中,低层配合有冷切及地面低压的有利动力强迫机制下,具备充沛的水汽条件及一定的位势不稳定层结,造成此次降水过程预报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大尺度环流形势的预报偏差。前期的天气形势较预报的强度偏弱、位置偏东,造成主观预报对后续发展的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鲁西南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形成机制。[方法]利用环流形式资料、物理量场资料、雷达回波演变数据以及数值预报检验,对2010年7月16~17日鲁西南一次强降水天气进行分析,探讨此次天气过程的形成机制。[结果]在我国东部环流径向度较大的情况下,蒙古地区高空冷涡分裂冷空气南下,从西侧冲击副高边缘西南气流。冷涡、副热带高压边缘切变线是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西南急流对暖湿气流的输送为较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水汽条件,高低空急流和低空切变线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抬升作用。[结论]该研究为强降水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2011年4月17—18日,辽阳地区出现了一次天气过程。该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ECMWF及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等资料,对此次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通过对环流背景、探空资料、物理量诊断量以及中尺度形势等的分析发现:受北部高空冷槽(后发展成东北冷涡)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在动力、水汽、热力条件对降水有利的情况下,辽阳地区产生了此次极具代表性的明显透雨过程。研究发现,850 hPa的风向、风速切变对此次透雨过程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高空槽线落后于地面槽线也是产生此次降水过程的有利条件。通过对此次透雨过程的深入、透彻分析,掌握了受东北冷涡影响使得辽阳地区产生透雨性降水的一般特点,为以后春季强降水预报和透雨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资料、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10月8—10日大连地区出现的暴雨、大风和强降温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地面倒槽、副热带高压、切变线和高空冷涡影响大连地区出现了暴雨、大风、强降温的天气系统。降水时段有暖锋降水和冷锋降水2个阶段。副热高压偏强、切变线稳定少动使暴雨持续时间较长。高空急流和低空急流的建立为降水提供了水汽输送和动力条件。本次降水水汽通量中低层较大,700 h Pa最大。水汽通量散度中低层为辐合,高层为辐散。降水时段有较大的比湿场,为降水的产生提供丰富的水汽条件。强涡度柱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形势是产生暴雨的动力条件。冷空气的侵入,降温剧烈。由于冷空气侵入锋生过程明显,出现大风天气。此次降水多个模式预报较准确,东北9 km WRF模式预报最好,T639预报量级偏小。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红外云图及雷达产品等对2015年6月10日河北省大范围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急流、500 h Pa冷涡及中低层低涡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层水汽输送带有利于暴雨形成和维持,地面风场辐合对于判断强降水时段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根据红外云图演变及反射率因子产品与径向速度产品,可以准确判断降水性质与对流天气强弱;并对此次降水过程进行数值预报检验及相似个例对比,得出可预报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2007年7月16~18日,新疆巴州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灾害性暴雨天气过程。通过对天气过程环流形势、水汽条件、高低空急流、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巴州地区汛期大降水天气过程发生的有利天气形势、水汽来源以及云图和雷达特征,积极探索了数值预报产品与天气图配合使用的方法,为今后预报巴州大降水天气和防灾减灾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卓立  鄢志宇  杨桂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30-12333,12355
[目的]研究2010年锦州地区春季首场透雨天气及其增雨潜势预报。[方法]从天气形势特点、主要影响系统、预报服务、人工增雨作业等方面,对2010年锦州地区春季首场透雨的天气过程进行全面总结。[结果]此次透雨降水天气形势特点为高空冷空气偏弱、低空暖湿气流明显;主要影响系统为高空槽、高空切变线和地面蒙古气旋;地面倒槽系统北上与蒙古气旋同位相打通,为锦州地区降水提供了一定的能量和水汽,这是产生这场透雨的关键原因之一。数值预报产品在预报服务工作中起到了一定的指示作用,形势场预报较为准确、降水预报偏差较大,因此预报服务中不能简单完全依靠,应该结合实况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应用。[结论]该研究为锦州全区大范围成功进行人工增雨作业起到了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2.
鄢志宇  杨桂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36-12338
[目的]分析一次先后受2个天气系统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方法]2010年8月19~22日锦州地区先后受高空槽和蒙古冷锋、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后部切变线影响而产生暴雨天气,为了分析思路清晰,分为前后2个降水阶段,结合降水情况、天气形势、卫星云图、数值预报产品等方面,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由前后2个降水阶段,前一阶段降水主要受高空槽和地面蒙古冷锋影响,后一阶段降水主要受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后部切变影响;高空冷空气、低空切变线、低空急流、副热带高压及其相互之间的耦合作用是造成这次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和原因。云图分析发现,在水汽通道的对流云带上不断有对流云团发展、减弱、消亡、再生成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列车状运行状态,云图呈现的加强和减弱与实况降水非常吻合。数值预报产品对产生暴雨的高空、地面形势预报较为准确,特别是副高东退南落趋势预报准确;欧洲中心预报场形势与实况吻合较好,T639的形势预报有一定偏差,降水预报指示作用较好。[结论]该研究为以后做好此类天气的气象服务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使用观测资料、雷达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6月13午后至夜间的冷涡背景下的两次影响济南的强对流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面辐合线与冷池的复杂相互作用在对流回波发展加强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造成了第一次对流降水强度强,移动迅速,发展为超级单体和弓形回波。根据环境参数的实况分析和模式预报,可以较准确地判断2次对流过程的强度。环境条件较弱是造成第二次对流未发展加强的主要原因。在临近预报业务中,预报员需要利用多种实时加密观测数据,结合对流发展条件和中尺度模式预测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常规高空资料、地面实况资料和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变化特征等方面对2020年5月23日发生在龙口市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雹过程主要是在冷涡横槽和地面气旋的共同影响下发生的;充足的水汽条件,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条件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动力条件是强对流天气产生的基础。可充分利用冰雹天气在雷达反射率和VIL图上的明显特征来做临近的预报预警服务。  相似文献   

15.
马玲  陈玲玲  汪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84-21286
[目的]分析2009年7月22日~8月14日安徽省出现的一次罕见低温阴雨过程。[方法]利用常规观测、NCEP分析场及自动站等资料对2009年7月22日~8月14日安徽省出现的一次罕见低温阴雨过程进行分析,探讨这次盛夏连阴雨过程的成因,揭示导致连阴雨的环流特征和影响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低层环流场的配置及物理量场的差异对降水范围、强度的影响。[结果]这次连阴雨过程根据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可以分为7月22~24日、7月27日~8月1日、8月4~8日、8月9~14日4个阶段,且4个阶段分别受东北低涡影响、冷暖空气共同影响、高空低槽影响以及台风和副高外围影响;过程中大比湿区的维持为连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暴雨出现在等比湿线密集区内,即湿度锋区比湿中比湿〉13 g/kg的区域;850 hPa上空维持一温度槽,不断扩散南下的冷空气既是造成连阴雨期间异常低温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为降水维持提供了上升运动条件。[结论]该研究为实际预报和服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吴春英  全美兰  葛权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10-16113
选取抚顺市2010年12月2次较大降雪天气过程,利用常规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环流形势场和物理量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低涡底部分裂低槽和锋区,地面蒙古气旋和倒槽顶部影响是2次大(暴)雪天气的有利形势。低空急流为大(暴)雪产生带来充足的水汽条件。低层暖舌的存在为大(暴)雪的形成提供了较好的热力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结构和垂直上升气流加大了上空的抽吸作用,有利于加大降雪产生。涡度下正上负的垂直结构对垂直运动和降雪有利。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资料以及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对2012年5月28日陇南局地短时强降水及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在蒙古低涡冷槽发展南压的大环流背景下,配合西南涡外围的暖湿气流共同作用形成的,其中良好的水汽条件以及深厚的垂直上升运动所产生的抽吸作用和局地的不稳定条件为局地暴雨的发生提供的充分的条件;同时,卫星云图上云团的合并分裂对短时强降水的预报有很好的指导性,而各家数值模式预报对此次降水过程预报量级上偏小,但对降水落区及起止时间的总体把握上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12年夏季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发生时的主要天气形势、影响系统、各物理量场特征、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的演变等综合分析,得出贝加尔湖冷涡东移加深且移动缓慢是此次局地暴雨的关键;低空急流的存在,对降水量有增幅作用;由于大兴安岭地形阻挡造成迎风坡水汽辐合造成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9.
廖国进  黄阁  孟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313-6316
分析了2006年6月辽宁2次冷涡天气过程。6月3日的冷涡过程为辽宁大部分地区带来了一次雷雨、冰雹等强对流性天气,云图上表现为白亮云团,雷达上有弓形回波以及辐合型气旋性环流。6月14日的冷涡过程为辽宁大部分地区带来了一次强降水天气。根据雷达速度场可以判断锋面与测站的相对位置。天气形势及预报是短期预报的主要依据,而卫星云图、雷达资料、自动站资料在灾害性天气的监测以及短时预报预警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