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轮选987为供试品种,以北京市常规条播机播种方式为对照,研究了2BJK-8型小麦宽幅播种条件下不同行距26 cm(KF26)、23 cm(KF23)和20 cm(KF20)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宽幅播种机播种小麦带宽度扩展至8 cm,提高了行内种子分布均匀度,降低了缺苗断垄率,个体素质明显提升,单株分蘖、成穗率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比常规播种提高,亩产较对照增产13.43%、16.79%和12.44%。其中20 cm和23 cm行距下产量较高,推荐作为北京地区推广的适宜宽幅播种行距。  相似文献   

2.
桓台县2008年推行小麦宽幅精播技术,结合实际研究完成了小麦双线宽幅精播机械定型,并对小麦宽幅精播增产原理与效果、深耕宽幅精播耕作方式和宽幅精播规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宽幅精播通过加大单行播幅,可平均增产7.7%;适宜的耕作方式是深耕宽幅播种,其次为旋耕宽幅播种;水浇条件较好的地块宜采用2.2 m畦面9行播种规格,一般地块宜采用1.5 m畦面6行播种规格。  相似文献   

3.
郯城县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青峰  孟凡胜  李龙  李宝强  王靖  周忠新  孔令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268-11269,11301
[目的]探讨郯城县小麦宽幅精播的高产潜力。[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宽幅播种对小麦产量、根系活力及氮肥利用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小麦宽幅播种在单株分蘖数、三叶大蘖数和次生根数及根系活力上均明显高于传统播种和精播半精播播种。与精播半精播和传统播种相比,宽幅播种小麦0~140 cm各土层土壤贮水量均有所增加。宽幅播种的无穗茎、收获时青穗、下落穗分别为5.7%、4.7%和6.6%,分别比精播半精播播种方式减少17.0、2.6、2.5个百分点。宽幅播种可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显著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氮素生产效率比常规技术提高10.6%~16.4%。宽幅播种比传统播种增产960.0 kg/hm2,比精播半精播播种增产535.5 kg/hm2,增产效果显著。[结论]宽幅播种比传统播种有利于小麦增产,能增强小麦根系活力,提高氮肥利用率,提高小麦的抗旱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4.
小麦宽幅播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陕西杨凌、扶风、武功3个地方,通过传统条播与宽幅播种(户县机型和山东机型)进行示范,宽幅播种比传统条播增产6.3%-11.6%,增产效果显著。对两种播种方式不同生育期生长发育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简要叙述了宽幅播种技术的特点和相关技术指标,提出宽幅播种的施肥、播种及冬前、中期和后期阶段管理技术,同时针对宽幅播种在生产示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视机手培训、调准播量、缩小行距和增加限深装置等改进意见,以更好的发挥宽幅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宽幅播种对新疆南疆枣麦间作模式下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枣麦间作模式下,设置宽幅播种和常规条播2种不同的播种方式,分析不同播种方式下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播种处理有利于枣麦间作模式下冬小麦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提高,增大了叶面积指数(LAI),促进干物质的积累,有效提高了籽粒产量。与常规条播相比,2018年、2019年宽幅播种冬小麦的有效穗数分别降低了5.31%、4.78%;穗粒数分别增加2.73%、3.47%;千粒重分别提高了4.00%、5.13%;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2.36%、6.10%;2018年宽幅播种的生物量降低了5.23%,但2019年宽幅播种的生物量较常规条播却增加了2.90%。【结论】枣麦间作模式下宽幅播种增加了冬小麦叶绿素含量,提高了LAI,促进了干物质积累,提高了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创新胡麻高产栽培技术新模式,在旱作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行距播种方式对胡麻产量及主要性状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播种密度、播幅一致条件下,缩小行距能明显提高胡麻出苗率,3个品种表现一致规律;坝选三号缩小行距有一定增产效果,但增产效果不显著,坝亚七号和坝亚十二号缩小行距表现减产,差异不显著;同一品种不同播种方式胡麻经济性状有较大差异,不同品种变化规律不一致;不同品种不同播种方式苗期和成株期病害发生较轻,病株率和死株率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宽幅播种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提高北京地区小麦产量的新技术、新途径,于2010年秋引进山东农业大学研制的2BJK一6型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播种(行距为250 cm),与北京地区常规播种15 cm行距麦田进行对照,试验比较了宽幅播种与常规播种下,小麦的群体、个体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宽幅播种利于小麦群体、个体的协调发展,利于增产,宽幅播种的处理平均较常规播种的对照增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适宜都市型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规模化种植的整地方式和播种机型,设置重耙、重耙+翻耕+旋耕2种整地方式,选用约翰迪尔免耕播种机(John Deere 1590)、旋耕条播机(2BFX-9)、固定道式震动深松分层施肥免耕播种机(2BMFZS-12/6)、免耕施肥播种机(2BMFYF-9)、鑫飞达12行小麦施肥播种机(2BMF-12)和鑫飞达9行小麦宽幅施肥播种机(2BMF-9)6个播种机型,研究整地播种质量和小麦产量变化。结果表明,重耙+翻耕+旋耕处理比重耙增产14.75%,该整地方式下选用鑫飞达9行小麦宽幅施肥播种机(2BMF-9型)的小麦产量最高,达555.6 kg/亩,较重耙方式下约翰迪尔免耕播种种机(John Deere 1590)增产40.0%。缺苗断垄比例降低、基本苗及各时期群体增加是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宽幅精播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小麦高产高效栽培和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宽幅精播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冬小麦的群体动态、产量以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等行距宽幅精播有利于小麦群体生长和产量提高;与留套种行宽幅播种相比,等行距宽幅精播小麦分蘖数多,成穗率高,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等行距宽幅精播烟农5158和青麦6号的成穗率较高,产量提高显著;与传统播种方式相比,等行距宽幅精播的济麦22穗粒数显著增加,相比对照产量增加显著。等行距宽幅精播相比留套种行宽幅播种和传统播种方式产量提高范围为11.6%~16.4%,且烟农5158的亩产量达到719.3 kg的超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产量构成、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含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以优质高产冬小麦'西农20'为材料,设置3种不同播种方式(常规条播、宽幅播种和露地穴播)和4个不同播量(112.5、150、187.5、225 kg/hm2)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条播和穴播相比,宽幅播种能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增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不同喷药处理喷施33%二甲戊灵乳油对棉田杂草防效及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棉田无人机播前喷施除草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新疆机采棉种植模式下,选择土壤封闭剂二甲戊灵为供试除草剂,设计播前无人机3个不同浓度喷药,车载喷药机喷药和不喷药5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棉田杂草防效及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无人机喷施二甲戊灵进行棉田播前土壤处理,处理2(3 450 mL/hm2时)控草效果与车载喷药机处理相当,防治效果均达到94.00%,且显著好于不施药效果,出苗率均达59.71%,与不施药处理差异不显著。增加药剂浓度1 200 mL/hm2对棉花出苗有影响,出苗率降低7.54%,但差异不显著。无人机喷药处理株高、叶龄、地上部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与车载喷药机喷药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不喷药处理。【结论】 无人机喷施播前二甲戊灵浓度3 450 mL/hm2时与车载喷药机喷施浓度3 450 mL/hm2防草效果和棉花生长发育相当,可在大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在晚稻穗期进行喷施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试验,结果表明,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水稻含胎期和齐穗期各喷施1次对叶片病斑和谷穗防治效果分别达94.6%和92.8%,在含胎期喷施1次对叶片病斑和谷穗防治效果分别达89.1%和79.1%。在穗期使用还能对水稻具有补锌、延迟叶片褪绿、增亮谷粒色泽、提高稻谷产量和质量的作用,在含胎期和齐穗期各喷施1次,增产率达22.05%;在含胎期喷施1次,增产率达15.55%。  相似文献   

13.
崔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73-8274,8276
[目的]为了调查山旱地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效果,以便有效防控小麦条锈病。[方法]于2004年小麦收获前对安康市小麦主产区的8县(区)、23个乡镇、32个村、182户、12.45hm2麦田,2005年对7县区、16个乡镇、20个村的106户、10.43hm2麦田,2006年对8县区、19个乡镇、24个村的118户、9.93hm2麦田进行了小麦品种、播期、间套、施肥、种子处理方法、药剂喷雾和经济性状等因素的大田调查及产量测定。[结果]三唑酮拌种较对照增产23.91%,种子包衣较对照增产28.04%,三唑酮拌种与种子包衣产量差异不大。叶面喷雾1次产量增加24.75%,喷雾两次增加36.19%,喷雾2次的效果优于1次。[结论]在条锈病大发生年份,药剂拌种加叶面喷雾防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移栽灵和立丰灵组合对直播稻抗倒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2种灌溉模式下,喷施移栽灵和立丰灵对直播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Y两优1号为材料,分别进行2种水分管理(即全生育期长期浅水管理与前期间歇灌水+后期浅水管理),同时在水稻直播后30d喷施移栽灵,在拔节前7d喷施立丰灵,以不喷施为对照.结果表明,喷施移栽灵与立丰灵后,降低了穗下第3、4节间长度,增大了茎秆粗度和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开封地区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于2013、2014年通过小区试验研究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开封地区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最佳喷药时间。[结果]2013年,花生收获前,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稀释液对开封地区叶斑病的防效达24.25%,与清水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2014年,在播后65、80 d进行初次喷药的情况下,花生收获前叶斑病防效分别达43.63%、49.7%,与清水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结论]在开封地区,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稀释液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效和产量具有较好效果,在播后80 d初次喷药防效较佳。  相似文献   

16.
草食性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牧草种子,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利用根瘤菌、切叶蜂、干燥剂进行了紫花苜蓿种子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俄罗斯紫花苜蓿播种量为3.3 kg·hm^-2,使用基肥和追肥的同时喷施0.05%浓度的硼酸0.5 kg·hm^-2,取得了种子平均实际产量500 kg·hm^-2。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添加胡麻胶后三唑酮沉积量和残留量的变化及其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效。结果表明,胡麻胶具有提高三唑酮沉积量和残留量的作用,药后第3天残留量的提高幅度最大。w=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在900 g/hm剂量下,于900 L/hm药液中加入600 g/hm胡麻胶,沉积量为1.291 9 mg/kg,较不加胡麻胶提高24.86%;药后第3天的残留量为0.675 2 mg/kg,较不加胡麻胶提高111.99%。胡麻胶具有提高三唑酮对小麦条锈病防效的作用,施药后第7天的防效为87.34%,较不加胡麻胶提高8.23%。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15%阿维.毒死蜱乳油(宇旺)等药剂在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上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高龄幼虫达较高时,喷施药剂,96 h后宇旺的平均虫口减退率达到93.5%,甲杀达到91.7%,康宽达到85.2%;施药后第9天的保叶率:宇旺平均达到92.5%,甲杀达到90.1%,康宽达到85.8%,因此,在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上,宇旺比甲杀和康宽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推广小麦抗性品种、药剂拌种、适期适量播种、精选高效药剂等综合防控措施,对小麦病虫草进行全程综合防控,研究病虫草防控效果、农药减量增效成果及小麦增产情况。结果表明:小麦病虫草全程综合防控区在小麦赤霉病、叶锈病、穗蚜、杂草防治效果及产量等方面均高于群众自防田,全程综合防控区农药用量减少29.13%,用药成本降低22.14%,亩均纯收益是群众自防田的2.38倍,减药增效成果显著,且全程综合防控区小麦生长安全,籽粒饱满,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的除草难问题,开展了苦参育苗田除草剂应用效果试验,研究除草剂不同施用时期对苦参育苗田杂草数量、苦参根条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草剂的施用显著降低了农田杂草数量,播种后出苗前喷施除草剂和出苗后喷施除草剂杂草分别较清水对照减少了79%和87%;出苗后喷施除草剂苦参根条数量较出苗前喷施除草剂以及清水对照显著减少。参照大田人工除草后,播种后出苗前喷施除草剂处理苦参苗鲜货产量显著高于清水对照;苗后喷施除草剂处理苦参根条单重显著高于播种后出苗前喷施除草剂处理和清水对照,而苦参苗鲜货产量则明显低于二者。因此,除草剂应选择在苦参播种后出苗前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