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广大牧区常规防治布鲁杆菌病的方法仍然是使用"反毒"可能性极高的兽用疫苗,这类疫苗在使用过程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因此疫苗使用不当造成布鲁杆菌感染家畜或者人的事件时有发生。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已经非常重视布鲁杆菌病的防控,从自治区到包头市的两级政府都设立了专项经费用于布鲁杆菌病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布鲁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在我国被列为2类法定传染病,国际上把它列为B类法定传染病。布鲁杆菌抵抗力较强,在土壤、毛皮、病畜的脏器及其分泌物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人和家畜在接触患病动物或被污染的产品后可发病[1]。布病可引起各种家畜流产、不育、关节炎,还可引起人的发热、多汗、乏力、骨关节肌肉神经疼痛等症状,布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  相似文献   

3.
<正>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俗称布病、布氏杆菌病。牛、羊是最常发生的家畜,同时具有传染给人和其他家畜的潜在风险。该病以生殖系统和胎膜出现炎症,引起流产、公畜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理变化为特征。该病世界各地均存在,并在畜间和人之间形成传染,给牛、羊等养殖业带来严重损失,同时直接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据宋健兰,田莉莉等在2014年发表  相似文献   

4.
布鲁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在家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生,且可由牛、羊、猪传染给人和其他的家畜.它不仅危害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还严重损害人类健康.其病原是布鲁杆菌,它是兼性细胞内寄生菌,致使化疗药剂不易生效,因此对于本病的最有效的控制措施就是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二类传染病。在家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生,且可由牛、羊、猪传染给人和其他家畜,由于可经患病动物传播给人,造成极大危害,本文对其流行特点进行介绍,以便及时掌握流行动态,并且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布鲁杆菌属是一类革兰阴性短小杆菌、人兽共患传染病的病原菌,包括牛布鲁杆菌、羊布鲁杆菌、猪布鲁杆菌、绵羊布鲁杆菌、犬布鲁杆菌、沙林鼠布鲁杆菌6个种19个生物型[1]。布鲁杆菌通过皮肤、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人类、家畜和野生动物,可引起发热、生殖系统感染、神经损害及关节损害。母畜表现为死胎、流产、不育,公畜表现为睾丸炎及不育等,导致牧场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传染源为病畜。笔者于2013年3—10月份,从山东沾化多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广大牧区常规防治布鲁杆菌病的方法仍然是使用"反毒"可能性极高的兽用疫苗,这类疫苗在使用过程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因此疫苗使用不当造成布鲁杆菌感染家畜或者人的事件时有发生。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已经非常重视布鲁杆菌病的防控,从自治区到包头市的两级政府都设立了专项经费用于布鲁杆菌病的科学研究。因此,从免疫学基本方法出发,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先进技术,制备具有免疫活性的亚单位疫苗成为了一个新的研  相似文献   

8.
奶牛布氏杆菌病、结核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为B类重要传染病,主要侵害动物生殖系统,家畜中牛、羊、猪最为常见,可由牛、羊、猪传染于人和其他家畜,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器官的局部病灶。奶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9.
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与畜均可感染的传染病,家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生,感染布病的牛、羊、猪会传染给人和其它家畜,其特征侵害生殖系统及胎膜,出现流产不育。控制与消灭本病的关键所在是准确诊断,本文对比了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快速反应试纸条和布鲁氏杆菌ELISA试剂反应盒4种方法检测布鲁氏杆菌病,试验表明,纸片快速诊断是实验室中诊断布鲁氏杆菌病较准确的方法之一,为净化布鲁氏杆菌病提供了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0.
<正>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又被称为"马耳他热"或"波状热",布氏杆菌主要经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人、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淋巴结与肝脾肿大为特征,而且还易造成动物流产、不孕和睾丸炎等疾病,少数病例还会出现慢性反复的周期性复发。该病分布十分广泛,目前全世界已有160多个国家有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人和家畜均易感本病,而家畜中  相似文献   

11.
布氏杆菌病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全称是布鲁氏杆菌病.在家畜中最常发生于牛羊猪,并可由牛羊猪传染于人和其他家畜.威胁着牲畜的健康影响牲畜的生殖系统,并且对人的健康也会造成威胁,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失去生育能力.加上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传染疾病,如果防控不及时会引发严重的后果.本文主要针对布氏杆菌的防控进行讨论,分析了它的现在在防控时存在问题并提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一种全世界广泛分布的人畜共患慢性细菌性传染病。可感染人类、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引起相似的临床症状和病理损伤,如发热、关节炎及神经损害等,主要侵害生殖器官,引起子宫、胎膜、关节、睾丸和附睾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9,(12):91-95
为了解近年来广西人和家畜布鲁菌病的流行趋势和特点,分设区市收集2015-2018年广西人和家畜布鲁菌病疫情的相关数据,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大部分县(市、区)存在布鲁菌病病例,疫情总体上升,但阳性率不高。除人外,主要发病家畜为牛、羊,多发生于3-9月份。人布鲁菌病疫情与羊、奶牛布鲁菌病疫情及奶牛存栏量呈中等相关。总体判断,广西布鲁菌病主要呈零星散发,传染源为区内外感染布鲁菌的牛羊及其产品。布鲁菌病的高风险区为牛羊优势产区、牛羊及产品流动频繁区域。风险因素包括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牛羊及其产品跨区域、跨省的频繁调运,调动监管失控,接触带菌牛羊及产品,饮用生鲜奶等。  相似文献   

14.
正布鲁氏杆菌病俗称布病,可感染牛、羊、猪和犬等多种动物,其中又以羊型布氏杆菌对人的致病性最强。我国将布氏杆菌病规定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发生后病原体在疫区难以清除,持续威胁地区易感羊只的健康。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防范。1病原特征布鲁氏菌呈球杆状革兰阴性菌,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在多数情况下不形成荚膜。布鲁氏菌属分为6个生物种,即牛、羊、猪、绵羊型附睾、沙林鼠和犬种,20个生物型。布鲁氏杆菌病在家畜中以牛型、羊型和  相似文献   

15.
布鲁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家畜牛、羊、猪最常发生,且可传染给人和其他家畜,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目前在我国人畜间仍有发生,给畜牧业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1]。外膜蛋白bp26又名CP28或OMP28,基因开放阅读框长753 bp,编码250个氨基酸,表达出的蛋白分子质量为28 ku,是一种可溶蛋白,属于布鲁菌三组  相似文献   

16.
布鲁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Brucella)引起的可感染人类、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传染病,主要以流产、早产等繁殖障碍和关节炎为特征。早在20世纪50年代,布鲁杆菌即为美军成功研发的第一个细菌武器,因此也是生物反恐的一个重要潜在对象。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迄今该病已波及到世界五大洲,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70多个有人畜  相似文献   

17.
正牛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牛的一种人和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家畜中,牛、羊、猪最易发生,而且能传染给人和多种家畜。以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为特征,常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本病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目前,该病在我国人、畜见仍有存在,常给人的健康、牛生产及其他动物生产带来严重危害。任宝忠在《新疆塔城地区牛羊布病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及防  相似文献   

18.
牛羊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又名布鲁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家畜患布鲁氏杆菌病后易引起母畜流产、空怀、不孕,使母畜繁殖成活率降低,直接影响畜牧业的生产发展.近年来,青海省互助县采取有效措施,使得布氏杆菌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牛、羊布氏杆菌病阳性率由20世纪70年代的3.27%和12%下降到2001年的0.094%和0.124%.至今为止,再未发现阳性牛羊.  相似文献   

19.
正1布鲁氏杆菌的概述布鲁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不运动细菌,它作为细胞内寄生虫可以在很多种家畜体内存活.又有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等名称。1.1布鲁氏菌病病原布鲁氏杆菌为细小、两端钝圆的球杆菌或短杆菌,无鞭毛,不运动,无荚膜,触酶、氧化酶阳性,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胞内寄生,可以在很多种家畜体内存活。1.2布鲁氏菌病的潜伏期动物接触细菌后的潜伏期与感染细菌的剂、传播途径等有关。易感动物的潜伏期一般为14—180天。潜伏感染期的动物能从乳汁、唾液、精液、  相似文献   

20.
布鲁杆菌是造成恶性布鲁杆菌病的直接病原。在内蒙古的农牧养殖区,由于布鲁杆菌病的频繁发生,2012年自治区政府专门设立布鲁杆菌病研究专项基金,目的在于加强对此类疫病的防控措施和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笔者以布鲁杆菌的细胞质结合蛋白质基因P39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基因序列克隆、表达载体构建、原核表达与亲和纯化等研究,目的在于为下一步关于P39基因的免疫刺激与保护性抗原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