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化学除草技术王险峰,关成宏,刘恩旭黑龙江省农场总局植保站黑龙江垦区的大豆化学除草从70年代初起步,随着除草剂的引进。大豆化除迅速发展,80年代初中期大豆化除面积已达大豆种植面积的75%,近几年达9o%以上。垦区大豆田杂草基数大、种类多、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如何解决大豆窄行平作密植栽培技术中的草荒问题,总结出一条大豆田化学除草经验。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近年黑龙江垦区大豆田杂草发生的类型、危害特点、杂草种群变化和趋势、常用的杂草防除技术措施,提出利用现有的化学除草剂,科学合理运用化学防除技术,有效降低大豆田化学除草时发生的药害问题的综合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窄行平作密植大豆田杂草的危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除草是窄行平作密植大豆田唯一的杂草防除方式,草害水平和除草时期将直接影响化学除草的经济效益.研究不同杂草发生密度及与大豆共生时期对窄行平作密植栽培模式下大豆产量的影响,以明确窄行平作密植大豆田杂草化学防除的适宜时期和草害水平,提高化学除草的效益.利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调查了窄行平作密植大豆田杂草的危害特点.结果表明:野燕麦发生密度(x)与大豆收益(y)之间的曲线关系为y=2267.2Ln(x)-4934.2,野燕麦的理论密度阈限为10.75株·m-2;苍耳发生密度为6株·m-2时,与大豆全生育期共生使大豆减产61.1%.  相似文献   

5.
黑河市大豆田杂草发生每年4月至8月的春、夏、秋三季,杂草的发生随季节性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季相。大豆综合除草措施是化学除草和农艺措施相结合,同时要加强田间施药技术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两年的调查、鉴定,目前讷河市大豆田常见或部分地块大量发生的杂草有60余种,隶属19科。针对杂草发生种类,应采取以苗前封闭除草和苗期茎叶处理的化学除草为主,结合机械除草和人工除草,以达到综合防除杂草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大豆田化学除草主要分为播后苗前土壤封闭施药及苗后茎叶施药,应根据不同的草相,土质,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施药技术及药剂。  相似文献   

8.
张洪进  张夕林 《大豆科学》1992,11(3):273-276
草害是造成大豆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试验通过系统观察大豆田杂草消长规律,对大豆播后不同时期人工除草的保产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大豆田杂草有两个发草高峰,出现时间分别在大豆播后18~30天和37~48天。大豆田杂草防除临界期为大豆播后18~30天,在此期内除草一次,保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苏北沿海地区大豆田化学除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北沿海地区大豆田化学除草初探苏北沿海地区,常年大豆种植面积20万亩左右,单产徘徊在75公斤上下,其产量之所以低而不稳,除因土壤、栽培等条件影响外,杂草的危害是困扰大豆高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调查,大豆一般田块每平方市尺,有杂草100~200株,高的达...  相似文献   

10.
杂草是大豆增产的重要障碍。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农村规模种植业体制的不断形成,化学除草技术越来越受到大豆种植者的欢迎。但现有的大豆化除技术,多数要使用两次除草剂,不仅成本高,操作复杂,而且,生长中期用药还会给大豆带来一定的机械损伤和产量损失。为了降低豆田除草成本及大豆损失,提高化除效果,通过多年研究,结合前人工作基础,我们于1992年设计了一组豆田化除配方,现将效果最优配方(豆草净)的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药剂:29%豆草净乳油(由实验室配制后放置一个月以上);72%杜耳乳油。供试大豆品种为夏大豆“苏豆一号”;试验地点为本所大豆试验地;肥力中等。  相似文献   

11.
夏大豆除草剂的选择应用及药害防治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淮海夏大豆区与东北春大豆区化学除草时期相比有所不同,黄淮海夏大豆种植区不宜使用土壤封闭防控,早期夏大豆封垄前化学除草以茎叶处理为主,中后期人工除草为辅,文中报道了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化学除草的时期、药剂和技术,为该区大豆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大豆生产田杂草防除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豆集约化生产中,杂草防除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大豆生产田应在人工除草和机械除草的基础上,在兼顾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当提倡化学除草,做到高效率、低残留,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大豆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水稻抛秧技术推广面积逐年扩大,但由于抛秧稻在大田分布不规则,不方便人工除草,必须配套推广化学除草技术。本文对抛秧田杂草发生和化除效果进行调查和试验,现场初步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抛秧概况本试验于1998年早季进行,土壤类型为灰埭田,PH值68,含有机质22%,前茬为冬闲田。采用561型塑料软盘育秧,品种为威优77,播种量每盘40g,667m2大田用种16kg。3月16日播种,4月18日抛秧,667m2抛18万穴,基本苗32万。12 杂草消长调查在抛秧田不除草的小…  相似文献   

14.
大豆不同耕作方法对化学除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种不同耕作方法化学除草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春耕茬作业后进行土壤处理的除草剂防除效果差;深松作业后进行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对深根性杂草无效;而深翻作业配以土壤处理,对大豆田杂革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东部地区大豆田杂草种群演变趋势及其化学防除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黄春艳  陈铁保 《大豆科学》1999,18(3):255-259
根据1982,1992和1997年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主要种植区杂草的调查结果,明确了该地区大豆田杂草种群及群落演变趋势及影响种群演变的因素。介绍了大豆田除草的关键时期,常用除草剂种类及其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详实的资料介绍了1949—1999年半个世纪的世界大豆生产发生的巨大变化:一是种植面积增长了5.6倍,二是总产量提高了11.3倍。而在此期间,中国大豆生产则经历了恢复、下滑、徘徊到重新恢复几个阶段。文中对美国、日本、韩国和阿根廷等国的大豆育种情况也做了详尽介绍。到目前为止,美国公职人员育成的大豆品种已超过400个。其主要成就一是改良了株型结构,二是抗病性提高,三是转基因大豆。日本大豆育种虽规模不大,但研究水平很高,尤其在无腥味大豆育种方面进展较快。韩国大豆育种主要有两个类型:一类是小粒豆作豆芽用,另一类是大粒豆作饭豆用。阿根廷主要是引进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中国从1923年选育“金大322”起,到1995年选育出大豆品种651个。目前中国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已实现“三系”配套,处于国际领先。美国大豆栽培技术主要为窄行密植,实行少耕、免耕和化学除草。我国大豆栽培主要成果是“三垄”栽培,在此基础上又引进了美国的窄行密植技术。  相似文献   

17.
大豆大垅窄行密植田杂草发生特点及化学除草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迎春 《大豆科学》1998,17(2):166-171
针对大豆大垅窄行密植栽培技术,调查了杂草发生特点,前期杂草发生数量多而且集中,后期密植大豆又可抑制杂草的生长,并从18种除草药剂组成的14个不同混用配方中筛选出乙草胺+赛克津、拿捕净+氟磺胺草醚几上除草效果好,对大豆安全,价格适宜的混用配方,可以在大豆窄行密植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是我区主栽作物之一,从80年代至今,大豆总播种面积从近20万hm^2发展到53.3万hm^2;单产水平从50kg/667m^2增加至100kg\667m^2;良种普及率从55%提高到90%;豆田化学除草率达70%,存在重迎茬减产问题。在充分调查分析大豆主产区生产背景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调整种植业结构、积极引进和繁育良种、加强病虫综合治理、推广高产配套技术、发展深加工及培养大豆科技队伍”为措施的七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豆田化学除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大豆田除草效果,提出了查清豆田杂草种类,把握施药时期与条件,选用适宜的除草剂品种和助剂,选择好喷雾机械,掌握好喷雾技术和采取深翻整地农艺措施等技术,可有效防除大豆田杂草。  相似文献   

20.
全国大豆加工新技术研讨班于1998年8月10日~13日在牡丹江市镜泊湖召开。这次研讨班由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全国12个省、市从事大豆加工方面的科研、开发和生产单位、大专院校及工厂企业、经营部门的94位专家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