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优812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高产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母本是三系晚粳稻不育系浙08A,父本是广亲和籼稻恢复系浙恢制812。该组合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于浙江省和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安徽省和湖北省沿江粳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浙粳99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单季常规晚粳稻品种。该品种连续5年被列入浙江省主导品种,并多次刷新“浙江农业之最”单季常规晚粳稻百亩方和攻关田高产纪录。通过考查测产田块的穗粒结构和调查攻关田的施肥情况,分析了浙粳99获得超高产的特征特性及其关键栽培技术。浙粳99超高产栽培技术为:培育短龄壮秧、适当密植、科学肥料运筹和水浆管理。  相似文献   

3.
宁84系由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单季晚粳稻新品种,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稻种植。本文对该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逆性、品质及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宁84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嘉优中科6号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联合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选育的高产三系杂交晚粳稻新组合,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5.
《中国稻米》2008,(5):F0003-F0003
2007—2008年连续两年列入浙江全省推广的主导晚粳稻品种、2008年浙江省种子工程展示示范品种、2008年浙江省国家级丰产示范品种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用20个中熟晚粳和14个迟熟晚粳为材料,以5个当地代表性的杂交籼稻品种为对照(CK),在江西省上高县研究了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株型及稻米品质等指标的差异,以为双季稻区适宜品种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类型粳稻产量均极显著高于CK,其中,中熟晚粳增产16.93%,晚熟晚粳增产13.10%;两种类型粳稻品种均能安全成熟,全生育期均显著长于籼稻,对温光资源的利用较充分,粳稻品种在生长中后期株型结构合理,抗倒性强,稻米加工品质较优。综上表明,引种粳稻品种可显著提高江西双季晚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因此,针对江西双季晚稻"合理接茬、安全成熟、轻简化栽培及对遭受自然灾害发生风险更小"的要求,推荐了5个偏早熟的中熟晚粳和3个迟熟晚粳品种,供因地制宜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直播连作晚粳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针对水稻多熟制地区粮食供需矛盾紧张,农民又迫切需要省工、省力、省本的轻型栽培技术这一客观要求而提出来的,经过浙江省连作晚粳稻直播栽培技术研究课题组五年攻关研究,初步形成了直播连作晚粳稻亩产450公斤以上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8.
籼粳杂交稻甬优538在余姚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优538是浙江省宁波农科院与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育成的超高产籼粳杂交稻新组合,2013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甬优538具有超高产潜力和良好的丰产稳产性;适宜的株高和生育期;株型优,兼有籼型杂交稻的长势和粳稻的长相、熟相、米质、耐寒性以及抗倒能力。试种示范表明,甬优538适宜在余姚作单晚或早插连晚种植。本文总结了其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密穗型晚粳稻新品种浙粳88于2008—2009年参加浙江省双季晚粳稻区试,平均单产504.6kg/667m2,表现产量高、米质好、抗稻瘟病。介绍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浙粳29系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与湖州科奥种业有限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中熟高产粳稻新品种。经2006~2008年试验、示范,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良、抗性较强、生育期适中、青秆黄熟,适宜在浙江省湖州市及其生态条件相仿的晚粳稻区推广种植,2009年2月通过浙江省审定。高产栽培技术为适时稀播育壮秧,合理密植促足穗,科学施肥促长势,及时防治病虫,适时收割。  相似文献   

11.
晚粳稻新品种宁81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81是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选育的中熟晚粳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较好、抗稻瘟病、适应性广、较耐迟栽等特点,适宜在浙江省粳稻区作单双季晚稻种植。本文介绍了宁81的选育及特征特性,并提出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结合BT型中熟三系杂交晚粳稻嘉优1号在浙江海盐的种植实践,介绍了其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浙优21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利用自主选育的三系晚粳稻不育系浙04A与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浙恢F1121配组而成的籼粳亚种间偏粳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长势繁茂、丰产性好、株型优异、穗大粒多、耐肥抗倒、后期青秆黄熟、米饭口味佳等特点。201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一、杂交晚粳的增产优势 1989~1990年,湖南省参加了南方稻区杂交粳稻科研推广协作组,并成立了湖南杂交晚粳试验示范协作组。在洞庭湖区进行了双季杂交晚粳的栽培试种示范,取得了可喜的结果。两年来,经多点示范试验,杂交晚粳比当地主栽品种表现增产显著。 1989年在宁乡、望城。沅江、安乡、华容等5个县试种双季杂交晚粳515.8亩,亩产477.9公斤,比同单位的常规晚粳品种亩增79.8公斤,由于杂交晚粳耐迟插,比同单位的杂交晚籼也增34.5公斤。1990年,在湖区5个县示范2526.3亩,平均亩产5ll.1公斤。其中宁乡县809亩杂交晚粳,亩产529.l公斤,望城县1285…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粳稻生产现状及籼改粳发展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安徽省近3年粳稻生产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安徽省粳稻生产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制约安徽省粳稻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推进"籼改粳"工作进程,提升安徽省稻米产业的竞争力。安徽省粳稻种植主要分布在合肥、安庆、六安、芜湖、蚌埠、滁州等地;粳稻生产以直播为主,机插为辅;所种植的粳稻品种以外引为主,占77.57%,本省自主选育品种仅占22.43%;近3年粳稻平均单产为7.51 t/hm~2。提出应以沿淮、沿江一带以及江淮东南部为重点区域,以发展中粳和单季晚粳为主体的建议。最后,提出了安徽省加快发展粳稻生产的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秀水994(原名丙99-04),是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用嘉59天杂/丙9543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株型紧凑,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生长清秀,米质较优,较抗稻瘟病等特点。2003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于浙北地区作单季晚稻种植。2002~2003年全市试种面积4.97万hm^2,成为嘉兴市晚粳稻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7.
焦杂粳1号是焦作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于2005年以不育系焦31A与焦恢2号配组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2008和2009年参加河南省水稻中晚粳区域试验,产量分别为9.296和9.458 t/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7.2%和17.3%,2 a均居参试组第1位。该组合还具有米质较优、抗病性较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合河南省北中部粳稻区和南部籼改粳稻区栽培,2011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宁88(原名宁03—88)是宁波市农科院以宁2—2/宁98—56为母本、秀水11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稻新品种,2008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审证号:浙审稻2008003号)。  相似文献   

19.
春优2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利用早花时矮秆晚粳不育系春江12A与大穗型粳稻恢复系CH89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粳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米质优、耐肥抗倒、适应性广等特点,200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武运粳23号特征特性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武运粳23号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具有熟期适中、高产稳产、米质优、综合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