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正>1原因年龄、胎次和泌乳阶段。实践表明,随着奶牛年龄和胎次的增长,初产奶中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略有下降。泌乳前期奶量增加,乳脂率、无脂固形率减少;泌乳后期奶量减少,乳脂率、无脂固形率增加。为追求高产奶量,给产奶牛过多增加精饲料喂量,粗饲料不足,使瘤胃内乙酸  相似文献   

2.
王若军 《广东饲料》2003,12(5):20-21
每年牛群都要经受4~6个月热应激煎熬,造成采食量和产奶量季节性的降低,同时奶质也相对难以控制:如体细胞计数升高、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下降等。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高热和高湿形成的高热应激指数,但优质新鲜干草的缺乏、青贮饲喂过程二次发酵、贮存草料中霉菌毒素的存在也对采食量的减少和产奶量的降低有影响。夏季是鲜奶和奶制品旺销的季节,优质原奶的价格也相对较高,为提高产奶量,很多奶牛养殖企业大量饲喂甚至过量饲喂精料,但过瘤胃蛋白和降解蛋白比例不当,导致日粮和体内蛋白质、能量的不平衡,造成瘤胃功能的异常(乳酸中毒、四胃…  相似文献   

3.
郭卫华 《北方牧业》2006,(12):21-21
<正> 奶牛适宜的温度范围为5℃~25℃,温度超过27℃,奶牛的采食量就会下降。当温度达到或超过32℃时,奶牛表现明显的热应激,出现张口、吐舌、呼吸加快的现象,采食量一般下降10%~40%,奶产量也会有明显降低,每天下降幅度可达3~9千克。同时,由于粗料采食不足,瘤胃中乙酸下降,造成鲜奶乳脂率下降。高产奶牛由于代谢率较高,与一般奶牛相比多产生3~4倍的热量,因而夏季高温带来的不良反应更为突出。为确保奶牛的健康,保持产奶量的稳定,安全度过炎热暑季,高产奶牛饲养管理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 根据季节特点配制饲料对高产奶牛调整日粮的营养水平,使其在受热应激影响食欲减退的情况下,尽可能摄取到应有的必需养分  相似文献   

4.
奶牛适宜的温度范围为5℃~25℃,温度超过27℃.奶牛的采食量就会下降。当温度达到或超过32℃时,奶牛表现明显的热应激,出现张口、吐舌、呼吸加快的现象.采食量一般下降10%~40%,奶产量也会有明显降低,每天下降幅度可达3-9千克。同时,由于粗料采食不足.瘤胃中乙酸下降,造成鲜奶乳脂率下降。高产奶牛由于代谢率较高,与一般奶牛相比多产生3~4倍的热量,因而夏季高温带来的不良反应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一是能增加奶牛的采食量,提高和稳定奶牛的产奶量,同时能保持乳脂率不下降。二是能使牛的瘤胃及肠道内溶物和体液的氢离子浓度保持正常,缓冲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对氢离子浓度的影响,防止瘤胃酸度上升,使瘤胃的pH值保持在6.2~6.8(在此范围内瘤胃有最好的消化机能),以利于瘤胃中细菌的有效繁殖。三是冲淡瘤胃液,增加瘤胃液的外流速度,同时增加乙酸的浓度,提高乙酸、丙酸的比例,进而提高牛奶的乳脂率。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瘤胃发酵产物乙酸、丙酸以及乙酸和丙酸比对奶牛干物质摄入量(DMI)、产奶量(MY)和乳成分的影响。通过回顾已发表文献,使用荟萃分析的方法构建模型并进行相应的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试验整理了关于奶牛生产性能的中文及英文相关文献51篇,共计181个处理,研究不同的饲料原料、营养成分、饲料添加剂对不同生理阶段泌乳奶牛瘤胃发酵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基于此51项试验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与瘤胃内乙酸和丙酸产量相比,奶牛的产奶量(R2=-0.426,P<0.01)、乳脂率(R2=0.359,P<0.01)、乳脂产量(R2=-0.257,P<0.01)、挥发性脂肪酸(VFA)(R2=-0.226,P<0.05)和干物质采食量(DMI)(R2=-0.485,P<0.01)与瘤胃发酵产物乙酸和丙酸比有更强的相关性;瘤胃乙酸和丙酸比与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脂产量和DMI存在极显著的一元线性回归关系(P<0.01),其比值的增加会导致DMI、产奶量、乳脂产量极显著降低(P<0.01),乳脂率极显著升高(P<0.01),瘤胃乙酸和丙酸的比值每增加1,乳脂率增加0.26%,奶牛的干物质摄入量、产奶量分别减少2.34和4.99 kg。通过荟萃分析发现,乙酸与丙酸的比值可以更科学地预测乳脂在乳中的占比且准确反应牛奶乳脂率的变化,为饲粮的选取及调控乳品质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奶牛是一种比较耐寒而不耐热的动物。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极为明显 ,据有关资料介绍 ,当温度达 2 4~ 2 6℃时 ,奶牛进食开始下降 ,在气温上升到 2 8以上时 ,采食量减少 2 0 %左右 ,产奶量下降可达 2 5 %以上 ;其下降幅度与牛产奶量成正比 ,乳脂率下降 3%左右。到 36℃~ 37℃时 ,奶牛普遍食欲下降 ,采食量减少 ,营养呈负平衡。这时奶牛运动迟缓 ,躺卧时体躯伸展、呼吸频率增加 ,呼吸促迫 ,唾液增加、张口、吐舌 ,体温升到 39~ 40℃ ,甚至40℃以上 ,产奶量及乳脂量同时下降 ,繁殖力下降 ,发病率增高 ,出现明显热应激症状 ,甚至死亡。高温季…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5,(7):13-16
为了探讨夏季高温对高产和低产奶牛产奶量和乳组成的影响,选择40头健康荷斯坦奶牛,分为高产组和低产组,每组20头,高产奶牛日产奶量在35 kg以上,低产奶牛日产奶量为20~30 kg。试验在夏季进行,试验期间每日8:00、14:00和20:00记录奶牛的呼吸数和直肠温度,每周记录3天奶牛产奶量,每周选1d的混合奶样测定乳成分。结果表明:在牛舍平均温湿指数为81.9条件下,高产奶牛的产奶量下降了29.3%(P0.01),低产奶牛的产奶量下降了7.6%(P0.05);高、低产奶牛的乳脂率分别升高了10.21%和8%(P0.05),而乳蛋白率没有显著变化。高产奶牛的乳脂率显著高于低产奶牛(P0.05)。由此可见,高温季节高产奶牛的产奶量下降幅度大于低产奶牛,具有较高的乳脂率。  相似文献   

9.
在炎热的夏季,由于奶牛的排汗速度慢,当受到高温刺激时,牛体温升高,呼吸加快,皮肤代谢发生障碍,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体内营养呈负平衡,造成奶牛体重减轻,体况下降;产奶量和乳脂率同时下降,繁殖率下降,患病和死亡率增加.温度一旦超过27℃,奶牛的采食量就会下降,开始对奶牛产生不利影响.当温度达到或超过32℃时,其产奶量会明显下降,减产3~20%.高温、高湿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资料,目前美国奶牛头数已经减少到不足1000万头,而奶牛的个体产奶量却大幅度提高。 满足高产奶牛能量需要是奶牛饲养的难题,即使饲喂优质饲料也存在这一问题。当玉米青贮或其它饲草不足或质量低劣时,能量缺乏就更为严重。这时应该避免使用大量精料来补充能量,因为这样做容易导致瘤胃酸中毒、乳脂率降低和采食量下降等问题。饲草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选用体重、胎次、产犊日期和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1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g/d微生物源性生物抗氧化剂,试验在夏季高温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高温和泌乳期的进程,试验奶牛的采食量和泌乳量均相应下降;但添加微生物源性生物抗氧化剂后,采食量和泌乳量的下降较对照组缓慢,试验同期奶牛的采食量较对照组高,试验第50d的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8.06%,乳脂率提高0.655%,乳脂量和乳蛋白量分别提高35.16%和9.03%;乳中体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牛奶的品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牛瘤胃代谢产物中的挥发性脂肪酸即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比例结构,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有重大影响。乙酸被吸收后,通过血液被输送到乳腺,用以合成乳脂肪中的一系列短链脂肪酸;丙酸被吸收后,输送到肝脏,成为合成葡萄糖的原料;丁酸是乳脂肪中的短链脂肪酸,也可与乙酰辅酶A缩合形成高级脂肪酸。乙酸、丁酸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奶牛乳脂率。  相似文献   

13.
奶牛较耐寒不耐热,所以,改善高温季节的饲养管理就成为提高全年产奶量的一条重要途径。1高温给奶牛带来的危害高温季节,牛体散热困难,当受高温应激时,必将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如体温升高、呼吸加快、皮肤代谢发生障碍、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营养呈负平衡。因此造成的后果便是体重减轻、体况下降、产奶量和乳脂量同时下降、产奶峰值降低、泌乳曲线的持续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养牛户大都增加精饲料的喂量,大量的精料会在瘤胃中迅速发酵而形成大量的酸性物质,再加上粗料吃得少了,唾液分泌量也就减少了,结果常常造成消化不良,甚至引起真胃移位、酮病,还会导致酸中毒。解决的办法是在奶牛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缓冲剂。1添加缓冲剂的好处一是能增加奶牛的采食量,提高和稳定奶牛的产奶量,同时能保持乳脂率不下降。二是能使牛的瘤胃及肠道内容物和体液的氢离子浓度保持正常,缓冲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对氢离子浓度的影响,防止瘤胃酸度上升,使瘤胃的pH值保持在6.2~6.8(在此范围内瘤胃有最好的消化机能),…  相似文献   

15.
高温季节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较耐寒不耐热,改善高温季节的饲养管理是实现全年高产的重要途径。奶牛最适温度为8℃~16℃。在-30℃严寒中仍能生活和产奶,在气温超过26℃的夏季,奶牛会产生热应激,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加快,皮肤代谢发生障碍,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食入的营养物质不能满足产奶需要,体重减轻,体况、产奶量、乳脂率及繁殖力均下降,  相似文献   

16.
奶牛日粮引起的乳脂降低综合征(MFD)是由于瘤胃脂类代谢发生改变,产生某些特定的异构体(如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从而抑制乳脂的合成,然而这些异构体在瘤胃的流出量并不完全代表乳脂下降的观测值。高精饲料日粮引起MFD的同时产生大量的丙酸,这表明丙酸和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CLA)可能共同抑制乳脂的合成。本试验旨在研究丙酸和反-10,顺-12CLA相结合(均为乳脂合成的抑制剂)对奶牛乳脂分泌的影响,以及2种养分(乙酸和丙酸)对乳脂合成的对立作用。选取6头荷斯坦奶牛,采用6×6拉丁方设计,试验持续21d(养分灌注14d)。试验处理分别为:对照组;瘤胃灌注1500g/d乙酸(A);瘤胃灌注800g/d丙酸(P);十二指肠灌注1.6g/d反-10,顺-12CLA(CLA);瘤胃灌注750g/d乙酸+400g/d丙酸(A+P);十二指肠灌注1.6g/d反-10,顺-12CLA(CLA)+瘤胃灌注800g/d丙酸(CLA+P)。研究结果表明,处理A和P组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I)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处理P和CLA组乳脂率和乳脂产量分别下降了9%和15%;处理A组乳脂率提高了6.5%,但并不影响乳脂产量(奶产量下降的原因);A和P、CLA和P对乳脂和乳脂肪酸率、乳脂产量的作用是可加性的(A+P和CLA+P);当灌注等量的反-10,顺-12CLA时,添加丙酸组乳脂下降高达40%,显著高于反-10,顺-12CLA单独灌注组;CLA+P组与高精饲料引起的MDF乳脂肪酸组成相似。因此,本试验条件下,反-10,顺-12CLA、乙酸和丙酸对乳脂合成均有作用,且具有可加性。高精饲料日粮引起的MDF,除了考虑反-10,顺-12CLA的抑制作用,丙酸也能起到抑制乳脂合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缓解奶牛热应激的饲料添加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应激条件下,奶牛采食量降低,产奶量下降,乳脂率降低,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繁殖性能也受到影响。因此,缓解热应激、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改善奶牛的健康状况是畜牧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许多研究发现,日粮中添加某些饲料添加剂,可以缓解热应激对奶牛的不良影响。本文就用于缓解奶牛热应激的一些饲料添加剂进行了综述。1维生素1.1维生素A奶牛瘤胃内可以合成B族维生素,夏季需要补充脂溶性维生素,以改善奶牛健康,提高产奶量。黄美音1989建议,夏季奶牛饲料中增加维生素,尤其以维生素A重要,每日每头由5万IU提高到15万IU,还可在夏天适当多喂一些…  相似文献   

18.
改变饲喂方式对奶牛乳脂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尽管奶牛的个体产奶量有所提高,但伴随着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是乳脂率很难提高,而且有下降的趋势。影响乳脂率高低的因素除遗传 (品种、个体 )外,还与外界因素 (饲料、饲养管理、生理阶段、气候等 )有关。由于奶业发展过程中尚未形成统一的“按质论价”的收购标准,故在一些奶牛场 (家 )只注重产奶量的提高而忽视了奶质量。由于奶质量达不到购方的要求而给生产单位造成经济损失 (如灵武奶牛场在 1999年 8月份因鲜奶乳脂率达不到夏进乳品公司的收购标准而损失 7万多元 )。同时,从营养角度出发,奶牛日粮中干物质采食量不足,尤其是…  相似文献   

19.
正热应激对奶牛的采食量、反刍功能、营养消化与吸收都有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生物学和环境之间某些较为复杂的相互作用,降低了乳产量和乳成分的含量。热应激情况下,由于饲料采食量的减少,纤维消化率的降低,以及瘤胃反式脂肪酸的产生,故乳脂率通常是降低的。不过由于热应激期间体脂的动用,乳脂率也偶有升高的现象。饲料采食量的减少使得氨基酸摄入量降低,加之热应激期间微生物数  相似文献   

20.
李军 《中国饲料》2001,(11):29-31
最近的研究表明,补加氨基酸可减少奶牛日粮中过瘤胃蛋白质(UDP)的供应量,同时提高总产奶量和乳蛋白含量。 在泌乳前期,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较低,而泌乳量较高。这就需要在日粮中有足够的可利用能量和蛋白质。现在瘤胃保护脂肪或过瘤胃脂肪被用来补充以谷类为基础的传统精料,为高产奶牛提供了可通过瘤胃的足够能量。相类似地提供足够的瘤胃微生物蛋白质,以便提供足够的氨基酸,从而使高产奶牛获得最大产奶量和乳蛋白。20世纪90年代早期,人们就发现蛋氨酸和赖氨酸是合成奶蛋白的限制性氨基酸,在此基础上奶牛营养学家借助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