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异育银鲫人工繁殖操作规定中必须对每条待产的雌性亲鱼进行药物催产注射,这样不但需要药物费用开支,而且操作麻烦,同时要摘取大量的鱼脑垂体确有困难。在1982~1983年的异育银鲫繁殖过程中,我们发现繁殖季节里异育银鲫亲本在培育池中有流产现象,且在流水孵化槽中末注射待产的亲鱼亦出现有排卵情况,鉴于以上情况,为简化异育银鲫催产方法,1984年进行了异育银鲫一次注射催产、二次注射催产和流水刺激催产的试验。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鹅颈洲渔场苗种队一号培  相似文献   

2.
高效鱼类催产合剂2号由多巴胺拮抗物中的DOM和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_2)组成,能显著增强脑下垂体(PG)释放促性腺激素(GTH)和诱导排卵作用。 自1989年以来,我们应用高效鱼类催产合剂2号对青、草、鲢、鳙和鳜鱼进行了催产(催情)试验,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1 催产剂来源与制备 高效鱼类催产合剂2号由中山大学生物系鱼类研究室生殖内分泌生理教研室林浩然教授等研制而成,由宁波市激素制品厂生产、  相似文献   

3.
要取得家鱼人工繁殖成功,除看好天气,抓住时机外、能否快速敏捷地进行催产,也是家鱼人繁工作中重要环节之一。笔者从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快速的催产方法。以草鱼为例。草亲鱼作一次注射,将促排卵素2号(LRH~A。)与催产助剂混合使用。促排卵素2号的单位剂量为z.sug/kg,助产列为7单位/kg。现欲催产雌亲鱼100kg、雄亲鱼80kg。M雄鱼剂量是同重量雌鱼的一半,故本次催产总重量应为140kg。现定每公斤鱼体注射0.sml的药液。剂量和液体总量计算如下:1.1-HRH一八。总剂量为140kgXZ.sug/kg=350ug350Vg十50Vg/支一7支2.催产…  相似文献   

4.
自家鱼人工繁殖获得成功以来,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但随之而来的是鱼苗需要量逐年增加,同时出现了催产用的鱼脑垂体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供不应求及注射HCG后的副作用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研制成一种高效鱼用催产剂LRH—A,并在草鱼、鲂鱼等催产上获得成功,但对鲢、鳙鱼的催产效果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淡水渔业》1973,(11):13-13
我们祁东县鱼苗鱼种繁殖场从一九六四年开始用鲢鱼垂体催产草亲鱼,之后又用鳙鱼、草鱼垂体催产草鱼、银固鱼(又称鲜子、勺子鱼)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由多巴胺拮抗物PIM或排除剂RES组成的高效新型鱼类催产合剂能有效的诱导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促性腺激素分泌和产卵,其中青鱼催产率为80%,鲢鱼为84%,鳙鱼和草鱼为88%,长春鳊为94%,鲮鱼为96%。试验表明这种催产剂的主要优点是:催产效果高而稳定,可以完全取代鱼脑垂体;对当年第二次成熟和产卵的亲鱼同样有效;有利于保护亲鱼;节省劳力和成本。  相似文献   

7.
鲻鱼的催产     
亲鱼体长42-45厘米,4-5龄,11月至12月为产卵期,采用鲻鱼(Mugil ccphalus)脑垂体及西那浩灵(Synahorin)进行催产试验。当只注射1-3个垂体时未见排卵,而用1个垂体加西那浩灵20家兔单位混合,作二次肌肉注射,二次相隔时间为12小时,获得排卵,雄鱼不必注射激素。  相似文献   

8.
1934年巴西学者Von Ihering等用鱼脑垂体提取液注射到性腺成熟的亲鱼体内,得到排出的精卵,奠定了经济鱼类人工产卵的基础。随后,二十余年中,苏联、印度、日本及南美、南亚各国相继用鱼脑垂体提取液注射鲟鱼、乳鱼、斑鳟、鲑鱼等经济鱼类,获得人工催产成功。1958年,我国南海水产研究所、上海实验生物研究所、浙江淡水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用鱼脑垂体提取液(PG)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催产草鱼、鲢、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几种鱼类常用催产剂对锦鲤的催产效果,分别给性腺发育成熟的锦鲤亲鱼注射HCG+LHRH-A2(A组)、PG+HCG+LHRH-A2(B组)、DOM+LHRH-A2(C组)、复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D组)和“双生”牌注射用高效鱼用催产剂(E组)进行人工催产,比较不同外源催产激素对锦鲤亲鱼产卵和排精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催产剂均能在水温20~22 ℃下诱导亲鱼排卵、排精。其中,注射两种复合催产剂的D组、E组催产效果最佳,雌鱼效应时间为11~18 h,催产率均为100 %,平均产卵量分别为(23.93±2.31) 粒/g、(22.62±2.81) 粒/g,受精率分别为(86.44±2.9) %、(85.28±3.2) %,孵化率为(79.44±2.70) %、(78.65±3.10) %;雄鱼24 h内的采精量分别为1 461、1 456 mL,精子的寿命分别为(125.34±8.70) s、(125.26±9.40) s,精子的活动强度分别为(48.31±8.90) s、(47.89±8.40) s,且采精率分别为(69.57±5.25) %、(68.74±4.32) %,产后亲鱼的死亡率均为0。各组精子的寿命、采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A、B、C组精子的活动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投喂激素催产光唇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光唇鱼人工繁殖操作繁琐、亲鱼死亡率高、繁殖率较低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激素口服颗粒。将LHRH-A2、HCG和DOM溶解于生理盐水中,吸附于浮性颗粒饵料内,表面涂覆一层添加维生素E的鸭油制成催熟剂和催产剂。用投喂的方式对光唇鱼进行催熟和催产,平均每尾雌鱼产卵677粒、出苗372尾,平均受精率71.19%、孵化率77.25%。光唇鱼口服催熟剂最佳剂量为(LHRH-A_2)7.5μg/kg体重·次,口服催产剂最佳剂量为(LHRH-A_2)45μg+(HCG)1 500IU+(DOM)18mg/kg体重。  相似文献   

11.
鱼用常用催产剂的性能及使用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鱼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1)用途:促进各种养殖鱼类产卵、排精。 (2)使用剂量(以下均为雌亲鱼剂量,雄亲鱼减半)。 ①鲢、鳙鱼亲鱼:HCG800~1200IU/kg。 ②草鱼亲鱼:HCG800IU/kg+垂体2mg/kg(1mg垂体相当于1个0.5kg重的鲤鱼垂体)。 ③胡子鲶亲鱼:HCG1000-1500IU/kg。 ④团头鲂亲鱼:HCG1600~2400IU/kg。 二、促排卵素2号(LRH-A) (1)作用:鱼类催情、催熟。同地欧酮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2)用法用量  相似文献   

12.
鱼类催产药物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宋艳  曹阳 《齐鲁渔业》2002,19(12):21-21
从70年代开始本单位一直从事鱼类人工繁殖药物的开发研究,对各类催产药物的药理有较深的认识。1997~2001年,我们从南到北跨越了11个省、市、自治区,运用多种催产药物,在四大家鱼、鲶鱼类、淡水白鲳和冷水鱼类上进行实验。现就鱼类人工繁殖中药物使用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供广大渔民朋友参考。 1.催产药物的种类及特点 鱼类催产药物主要分3类:一是多肽促排卵素类(LHRH-A),上市的有LHRH-A2/A3(促排卵素2号/3号),副作用小,效应时间较HCG长。二是蛋白类激素,如绒促性腺素(HCG)、鱼脑垂体(PG),前者为孕妇尿中提取,  相似文献   

13.
《淡水渔业》1978,(2):45-45
甘肃省养鱼事业发展较晚,亲鱼催情剂来源困难,特别是催产草鱼所必须的鱼类脑垂体,每年要到兄弟省去求援,往往满足不了需要而影响生产。  相似文献   

14.
宁波市水产养殖场激素厂,继生产促排卵素2号(LRH-A)后,于1980年3月又试制成促排卵素3号(暂定代号LRH-A3,下同)。同年五、六月,国家水产总局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几个单位,将促排卵素3号分别用于青、草、鲢鱼催产,相继获得成功。1981年5月,温州市淡水养殖试验场与宁波市水产养殖场对鲢、鳙鱼进行了催产试验,也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5.
韩素芹 《内陆水产》2002,27(8):25-25
立夏至小满,是鱼类催产的最好时期,此时水温在北方地区适宜,亲鱼成熟好,产卵率和孵化率高,鱼苗下塘的成活率也高。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把握好亲鱼选择关、药物使用关、催产管理关,是取得催产成功的关键。1挑选好成熟亲鱼催产亲鱼的成熟与否,决定了催产效果的好坏。选择亲鱼时,一般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来鉴别成熟度,成熟好的雌亲鱼腹部膨大,前后腹部圆整、丰满、柔软而富有弱性。草鱼、白鲢、生殖孔突出、微红。未成熟的雌亲鱼,前腹较圆但后腹部瘦削,不够松软,无弹性,生殖孔不突出或微突出。过熟的雌亲鱼腹部过分膨大,弹性减弱…  相似文献   

16.
笋壳鱼的人工催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网箱养殖的笋壳鱼 ,经长途运输、暂养后催产。要求水温 2 8 2~ 2 9℃ ,催产剂为HCG和LRH-A2 +DOM合剂 ,单独使用HCG剂量 90 0~ 10 0 0IU/kg ,效应时间 5 0~ 5 4h ;使用LRH -A2 +DOM合剂剂量4 0~ 5 0 μg +10~ 15mg/kg ,效应时间 4 8~ 5 2h。催产 14组亲鱼 ,催产成功率 85 7% ,平均受精率 95 % ,孵化率90 % ,出水花 2 9 7万尾。  相似文献   

17.
鲈鲤人工繁殖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鲈鲤(Percocypris pingi)的全人工繁育技术,2012年对人工驯养的鲈鲤亲鱼进行了4批次共计23组催产试验,在4种不同的催产剂组合中选出催产效果较好的一组,于2013、2015年再次应用,分别进行了6组和10组鲈鲤人工繁殖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催产效果较好的催产剂组合为鲤鱼脑垂体(P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_2)。对所有雌亲鱼采用一次或多次注射,每次注射的催产剂量为PG每千克鱼体质量不超过8 mg,LHRH-A_2每千克鱼体质量不超过12μg。采用2次注射,第一次注射剂量为总剂量的1/8~1/6,余下剂量第二次注射完。在水温17~21℃的条件下,效应时间为12~20 h。结果表明,对养殖条件下的鲈鲤进行人工繁殖是可行的,但亲鱼培育和苗种孵化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孵化方面,青鱼的催产比较困难,其催产率一般较低,受精率和孵化率也不高,催产过程中如果不使用脑垂体,一般很难催产成功。在实际生产中,脑垂体的价格比较昂贵,即使是自己所采摘的脑垂体,其质量也难以保证。如何找到脑垂体的代用品,从而保证青鱼催产  相似文献   

19.
以人工培育的淡水石首鱼(Aplodinotus grunniens)亲本为基础,首次通过人工催产突破了人工繁育关键技术,并系统观察了其胚胎发育时序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引进的淡水石首鱼野生苗种经过3年的人工培育,雌、雄亲鱼达到性成熟;结合产前加温与营养强化培育,采用LHRH-A2一次人工催产和干法授精获得一批受精卵.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锦鲤水库网箱繁育中,催产亲鱼密度对锦鲤催产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雌雄比1:1.5,在水库网箱人工催产条件下,锦鲤适宜的催产亲鱼密度为2~3尾/m2。随着锦鲤亲鱼密度的增加,催产率明显降低,受精率虽然变化不甚明显,也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