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仔猪断奶阶段的饲养面临断奶应激综合征的挑战。控制仔猪胃肠道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防止其引起腹泻,是重要的管理技术之一。长  相似文献   

2.
断奶对仔猪是一个生长发育环境的重大改变,因断奶日龄提前,体重较小,适应能力差,给饲养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养育断奶猪的任务是:力争断奶后成活率高,体格健壮,并获得较高的日增重,为培育后备猪和育肥猪打好基础.1饲养1.1搞好饲养仔猪因断奶日龄早,体重小,消化系统不健全,因此在饲粮配合、营养水平和饲喂方法都应逐步过渡,不要突然改变.仔猪断奶后,肌肉骨骼生长十分旺盛,因此营养需要全面、丰富.还可以针对消化机能较弱的特点,在饲粮中加入外源消化酶,帮助仔猪对饲粮的消化吸收.1.2预防腹泻腹泻是早期断奶仔猪发生…  相似文献   

3.
仔猪是指初生至70日龄的小幼猪。仔猪在生产中被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指初生至断奶的哺乳仔猪,第二个时期是指断奶至70日龄的断奶仔猪。仔猪具有独特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特点.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营养、环境和免疫等多方面的应激反应,就会造成初生仔猪发病率增加、死亡率增高。断奶仔猪经常出现食欲下降、腹泻、增重减缓,甚至出现消瘦,死亡等现象,从而增加了饲养成本。因此,我们在生产中应特别注重加强饲养管理,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断奶仔猪高腹泻率、高死亡率的产生往往与饲料的营养水平、饲养管理和疾病密切相关,其中,断奶仔猪的高腹泻的发生也会受到外界环境中病源微生物大肠杆菌的影响,造成断奶仔猪死亡率增加。大量研究表明,在断奶仔猪饲粮中补充枯草芽孢杆菌,能够降低其肠道的有害菌大肠杆菌的数量,增加仔猪肠道中的有益菌乳酸杆菌的数量,进而改善仔猪的生长性能。基于动物饲养试验的不稳定性和难重复性,难以快速评估出饲用的益生菌的益生效果的问题;因此,借鉴以往在饲粮中添加抗生素通过抑菌效果去改善仔猪腹泻情况,提高仔猪生长的实际运用。文章通过建立体外抑菌实验初步评估益生菌的抑菌性能,在此基础上,开展动物饲养试验再验证其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浅谈断奶仔猪腹泻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德民 《饲料工业》1996,17(12):46-47
浅谈断奶仔猪腹泻与防治徐州协尔动物营养保健有限公司卞德民仔猪腹泻是养猪业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这一问题解决好坏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由于猪品种差异、饲养环境影响以及饲养管理措施的不完善,断奶仔猪容易出现腹泻。引起仔猪腹泻原因很多,主要有:细菌和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6.
断奶仔猪腹泻主要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毒素引起的致死性传染病,是引起断奶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尚无治疗本病的特效药。本文介绍了断奶仔猪腹泻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主要病原和毒力因子、诊断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综合性预防措施:哺乳期应尽早补料、做好猪舍消毒工作、减少仔猪的环境应激、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7.
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宋秉生王兴亚(中国农科院兰州中兽医所730050)腹泻是引起哺乳及断奶仔猪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常由一般或多种传染性因素所致,但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是断奶前后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大肠杆菌是仔猪肠道正常微生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某些菌...  相似文献   

8.
仔猪断奶仍然是养猪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大肠杆菌是引起仔猪腹泻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由于免疫母猪不能有效防治仔猪断奶腹泻,因此有必要寻找并使用其它控制措施。关于仔猪断奶腹泻等大肠杆菌性腹泻,有关先进的防治策略国内研究很少,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断奶仔猪的管理.特别是断奶后的第1周是仔猪管理环节的重中之重.因为断奶是仔猪自出生后的最大应激因素。仔猪断奶后的饲养管理技术直接关系到仔猪的生长发育,如管理措施不到位会造成仔猪生长发育迟缓、腹泻、水肿病,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0.
有许多因素可以引起仔猪腹泻,但是本文主要介绍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新生仔猪腹泻和仔猪断奶后的腹泻。另外,还介绍仔猪断奶后腹泻中令人头痛的"腹泻型浮肿病"。  相似文献   

11.
译者:仔猪断奶仍然是养猪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大肠杆菌是引起仔猪腹泻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由于免疫母猪不能有效防治仔猪断奶腹泻,因此有必要寻找并使用其它控制措施.关于仔猪断奶腹泻等大肠杆菌性腹泻,有关先进的防治策略国内研究很少,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有许多因素可以引起仔猪腹泻,但是本文主要介绍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新生仔猪腹泻和仔猪断奶后的腹泻.另外,还介绍仔猪断奶后腹泻中令人头痛的"腹泻型浮肿病".  相似文献   

13.
仔猪大肠杆菌病仍然是危害我国养猪业的重要疾病,给养猪业带来的损失不可低估。大肠杆菌是仔猪肠道正常微生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某些特定菌株具有很强的侵袭性,是初生仔猪腹泻及断奶前后仔猪腹泻和水肿病的主要病原菌,某些菌株还可引起免疫机能低下新生仔猪的全身性败血症。仔猪大肠杆菌病主要有新生仔猪黄痢、白痢、断奶仔猪腹泻和水肿病。  相似文献   

14.
1流行病学调查某猪场自繁自养仔猪84头,其中断奶33头、未断奶51头,在1栋舍内饲养。当时正值连雨天,舍内非常潮湿。部分未断奶仔猪腹泻,排黄白色稀便,该村兽医确诊为大肠杆菌感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仔猪腹泻的发病率日益增加,给养猪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仔猪腹泻只是一个征候群,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导致发病的因素很多,包括饲养管理、疾病、营养、气候等方面,以及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仔猪腹泻主要发生在三个年龄群:出生后1~3日龄仔猪、7~14日龄仔猪和刚断奶的仔猪。仔猪腹泻最常见的传染性病原是大肠杆菌、轮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等。一、发病特点1.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作为原发性病原在仔猪要比幼年仔猪少见。据报道,从6日龄到断奶时分离到病原性大肠杆菌比例较少(14%),而1~5日龄仔猪比例较高(53%)。新生仔猪腹泻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常常可能是继发性病原。2.传染性胃肠炎。常呈地方流行性。如果生产者的生产计划中每周或每月都持续有母猪产仔,地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仔猪腹泻的发病率日益增加,给养猪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仔猪腹泻只是一个征候群,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导致发病的因素很多,包括饲养管理、疾病、营养、气候等方面,以及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仔猪腹泻主要发生在3个年龄群:出生后1-3日龄仔猪、7-14日龄仔猪和刚断奶的仔猪。仔猪腹泻最常见的传染性病原是大肠杆菌、轮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等。  相似文献   

17.
仔猪腹泻病的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饲养管理已达到了现代化、科学化和合理化,但由于生产规模和饲养密度的加大,致使消化系统传染病的发生越来越频繁,病因也越来越复杂,这些病已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腹泻是引起未断奶仔猪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仔猪腹泻可由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因子引起。传染性因子有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病毒包括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肠病毒、细小病毒、冠状病毒和嵌杯样病毒等;细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猪痢疾密螺旋体等;寄生虫有球虫等。1980年报道,在美国诊断室鉴定结果表明,45.6%的新生仔猪腹泻是由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8.
仔猪早期断奶(3~5周龄),可缩短母猪繁殖周期,提高母猪的年产胎次,增加年产仔数,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和提高分娩猪舍及其设施的利用率。但由于早期断奶的仔猪免疫力低下已胃肠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极易发生断奶腹泻,据我们对全镇32个行政村调查结果显示,仔猪早期断奶腹泻在我镇农村散养广中发病率高达70%以上,成为阻碍仔猪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仔猪的日增重和成活率。因此,探讨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对仔猪早期断奶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意义。1病原及诱因1.1仔猪腹泻病原中,除TGEV、RV、PEI)V等病毒外,还有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9.
马小珍  周围  徐杰 《饲料研究》2005,(12):1-2,16
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一直是规模猪场实施早期断奶隔离饲养(SEW)方案的最大障碍。它所造成的断奶仔猪营养性腹泻,从而继发细菌性腹泻,给仔猪的生长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影响,因此如何以较低的成本克服早期断奶给仔猪带来的营养性应激是当前养殖户最为关心的问题。根据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几种途径加以解决SEW综合征:一是提供消化性较好的优质原料,如优质白鱼粉,但使用成本较高;二是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的免疫应答能力,提供早期断奶仔猪所必需的功能性肽制品(如喂大快2000),其成本较低,并且对仔猪生产性能有改善的趋势;三是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的免疫应答能力的同时改善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吸收功能(如喂大快2000及酶解大豆).其成本也较低.并且对仔猪生产性能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是养猪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提高仔猪育成率和断奶窝威胁很大,是仔猪多活快长的大敌。哺乳仔猪有两个时期容易发生腹泻。第一次是3~5日龄;第二次是在2~3周龄。而断奶仔猪容易发生腹泻的时期为断奶后1~2周,即仔猪的5~6周龄。 1 病原微生物与仔猪腹泻的关系 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是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最主要的是病原性大肠杆菌。此外,轮状病毒亦能引起断奶后仔猪腹泻(Lecce等,1983)。 腹泻的临床表现及死亡是由于一种或多种毒素的作用,主要毒素有三个类型,即LT 1、STa、STb,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