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最陡梯度法确定搅拌型酸乳复合增稠剂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对果胶、变性淀粉、明胶三种酸乳增稠剂增稠搅拌型酸乳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基础上采用最陡梯度法进行复合增稠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三因素增稠搅拌型酸乳的最优复合配方为果胶、变性淀粉、明胶的添加量分别为1%、1.6%、1.5%,总的添加量为4.1%,此时酸乳的粘度达到0.397 Pa·s.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羊奶酸乳饮料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鲜羊乳发酵和在饮料中添加柠檬酸能够消除羊奶膻味,羊奶酸奶添加量为32%,稳定剂添加总量为0.35%,柠檬酸添加量为0.35%,螯合剂添加量为0.2%~0.3%,羊奶酸乳饮料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3.
<正>土耳其研究凝固型酸乳中添加绿茶粉、绿咖啡粉对其析水率及流变行为的影响最近,土耳其科研人员研究添加绿咖啡粉和绿茶粉对凝固型酸乳析水行为及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2%绿咖啡粉可降低酸乳析水率。绿茶粉对酸乳析水率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相比,添加0.02%绿茶粉降低酸乳析水率,但添加量为2%时酸乳析水率升高。添加1%、0.01%绿茶粉酸乳贮藏至7、14 d析水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植酸酶和嗜酸乳杆菌是重要的饲料添加剂,为获得产植酸酶的嗜酸乳杆菌菌株,克隆了大肠杆菌植酸酶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转化嗜酸乳杆菌,对重组嗜酸乳杆菌进行发酵产酶并测定所产酶液的酶学性质,进一步研究重组嗜酸乳杆菌的耐酸性及植酸酶液的抗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重组嗜酸乳杆菌发酵24 h植酸酶活性为984 U/mL,植酸酶的最适催化pH为4.5,最适催化温度为60℃。重组嗜酸乳杆菌在pH 2.0~4.5有一定的耐酸性,在pH 2.0条件下2 h的存活率为76.4%。植酸酶液用胃蛋白酶处理160 min后植酸酶液剩余85%的相对酶活,用胰蛋白酶处理160 min后剩余29%的相对酶活。上述研究结果为重组嗜酸乳杆菌后续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大米和鲜乳为主要原料生产出一种大米活性乳酸菌饮料,确定其工艺流程为:先将大米淀粉用双酶法进行酶解,酶解液煮沸后再使其与灭菌的鲜乳混合,经接种乳酸菌发酵制成大米酸乳,再与其他物料调配即可.最佳配方为:50%大米酸乳,7%蔗糖,0.4%复合稳定剂,0.15%乳化荆,0.06%柠檬酸.  相似文献   

6.
为弥补脱脂酸乳在质构和感官品质等方面的缺陷,以全脂酸乳为对照,将菊粉和脱脂乳粉配制成复合乳,经均质后,发酵制备以菊粉替代乳脂肪的凝固型低聚乳糖脱脂酸乳,并测定其持水力、黏度、色泽等,同时对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当菊粉添加量为3.0%时,酸乳的黏度和感官评分与对照组全脂酸乳较为接近,持水力低于全脂酸乳,但所有酸乳样品中均未出现乳清析出现象。因此,添加3.0%菊粉的脱脂酸乳总体可接受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发酵生产的嗜酸乳杆菌发酵乳、双歧杆菌发酵乳、增香普通酸乳为原料,通过复配得到一种长双歧益生菌饮料.采用CMC、果胶、黄原胶、单甘酯四种添加剂对其稳定性进行了优化,并确定了其最佳配方为:80%发酵乳、12%水、8%蔗糖、CMC 0.5%、果胶0.1%、黄原胶0.1%、单甘酯0.15%.  相似文献   

8.
以菊芋和牛乳为基质,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菊芋酸乳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菊芋酸乳适宜的工艺条件为:菊芋汁添加量8%,蔗糖添加量8%,发酵剂接种量3%,发酵时间4 h;优化条件下生产的菊芋酸乳感官评分为94分。  相似文献   

9.
以小麦麸皮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水解制得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并选择不同质量的SDF添加到原料乳和其他辅料中进行乳酸菌发酵。结果表明:在酸乳中添加麦麸SDF能显著提高酸乳中钙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从酸乳感官品质和营养角度考虑,确定SDF酸乳最佳质量配方比例为:优质鲜牛乳80.0%、全脂乳粉3.0%、SDF 1.0%、蔗糖3.0%、水10.0%、发酵剂(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质量比1:1)2.5%、稳定剂0.5%。  相似文献   

10.
<正>"健康"无疑是目前消费者最关注的关键词之一,尤其在食品饮料行业,伴随成长起来的产品数不胜数,酸乳便是其中一大品类。酸乳行业发展至今,产品健康化、高端化趋势显著,市场与品类不断细分,代餐酸乳作为其中最具潜力的品类之一,目前正迎来高速增长期。2019年上半年,全国酸乳的销量达123. 5万t,略低于去年同期的124.8万t,在乳制品品类中一直保持上升态势的酸乳罕见出现销量的总体微降;但销售额达258.2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54亿元,高端酸乳销售额同比上涨超过4%,大众酸乳销售额同比下降近3%。这一分化揭示了酸乳消费高端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水平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对生长期貉体重增长的影响,将112只60日龄体重相近的断乳幼貉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0.1%,0.2%的嗜酸乳杆菌(占湿料鲜重百分比),进行为期50 d的饲养试验,每10 d测量一次空腹体重。结果表明:添加0.2%的嗜酸乳杆菌试验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2%=0.001,P0.01),添加0.05%和0.1%嗜酸乳杆菌的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0.450,P0.1%=0.114,P0.05),表明添加适量的嗜酸乳杆菌对貉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酸碱-酶结合法从麦麸中提取出膳食纤维,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淀粉酶0.5%,60℃,1%NaOH,碱解100 min.以活化的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与可溶性膳食纤维作为芯材,不溶性膳食纤维与海藻酸钠、明胶作为壁材制成微胶囊,进行崩解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壁材(不溶性膳食纤维0.5 g 3%明胶:2%海藻酸钠=1:1):芯材(50%可溶性膳食纤维:嗜酸乳杆菌菌液=1:1)按1:1的比例制成的微胶囊可明显提高益生菌(嗜酸乳杆菌)的存活能力和活性.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欧睿咨询的数据预计,中国市场2017年的酸乳销售额将首超牛乳,约为1192亿元,与去年相比同比增长18%。而随着酸乳在液态乳中的比重逐年增加,预计2020年其销售额将达1900亿元,在液态乳中的占比将超50%。较高的利润率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得酸乳市场成为目前乳企的争夺焦点,其中高端低温酸乳将成为各方角力的重点。1酸乳销售量增速迅猛2010年,我国酸乳的年销售额仅有330亿元人民币,不足牛乳的一半,而自2013年起,酸乳的销售量迅速增长,2016年突破1000亿元,几乎与牛乳持平。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检测酸乳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方法.方法:根据蜡样芽孢杆菌hbl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直接检测酸乳中蜡样芽孢杆菌,扩增产物电泳检测.结果:LAMP法检测酸乳中蜡样芽孢杆菌的特异性强,方法检出限6.4CFU/mL,人工污染检出限21CFU/mL.结论:LAMP法用于检测酸乳中蜡样芽孢杆菌的灵敏度高、耗时短,为酸乳中蜡样芽孢杆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豆酸乳是以豆浆、鲜奶、白砂糖或豆浆、白砂糖为原料,经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而成的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饮品.但是目前豆酸乳的生产仅处于研究阶段,还没进行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本文基于豆酸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选择了影响豆酸乳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分别采用干热处理、微波处理、热水浸泡处理和碱水湿热处理对大豆进行灭酶去腥,采用滤纸法测定豆酸乳固形物含量,NaOH滴定法测定酸度,感官评定法评定产品的质量.目的在于研究豆酸乳的改良工艺,通过改善其风味和质构特性提高消费者对豆酸乳的可接受性,促进酸豆乳的商品化.  相似文献   

16.
椰浆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高脂肪含量椰浆的添加对发酵后产品的质构、风味和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以发酵速率、质构特性、流变学特性和产品货架期稳定性为分析指标,研究不同椰浆添加量(20%~60%)对椰子酸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40%以上的椰浆进行发酵,发酵速率较快;离心实验和Lumisizer稳定性分析表明,添加40%以上椰浆的椰子酸乳稳定性好,无明显析水和沉淀,稳定性较高;椰子酸乳质构和口感方面,椰浆添加量为40%~50%时,产品软硬度适中,糊口感较弱,顺滑感强,搅拌后产品变稀,便于饮用。因此,椰浆添加量40%~50%(含脂肪12%~15%)的椰子酸乳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17.
浅谈乳酸菌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菌指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革兰氏阳性杆菌或球菌,不行成芽孢、不运动、厌氧或兼性厌氧,不能还原硝酸盐的一类细菌的总称.这是一群相当庞杂的细菌,目前至少可分为18个属,共有200多种.除极少数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目前已被国内外生物学家所证实,肠内乳酸菌与健康长寿有着非常密切的直接关系.发酵或培养乳制品如酸酪乳、酸乳脂、酸乳酒,公认为保健食品,日常食用有益于人体健康.被广泛应用于轻工业、食品、医药和饲料工业等许多行业上.  相似文献   

18.
长保质期酸乳的工业化生产中,影响酸乳品质的因素很多,包括杀菌温度及时间、搅拌细致化、灌装温度等.根据产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杀菌温度及时间可以延长酸乳的货架期;选择贴切的细致化手段可以完善酸乳的质构,同时也有利于酸乳在杀菌时更均匀地受热,避免体系坍塌.灌装温度能够影响酸乳的黏度恢复,生产中可以根据产品设计的需求,选择灌装温度.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处理豆粕及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遗传背景、胎次和体重相近的21日龄断奶仔猪240头,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仔猪。对照组仔猪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发酵豆粕组饲粮中用10%发酵豆粕代替部分普通豆粕,膨化大豆组饲粮中用膨化大豆代替所有普通豆粕,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饲粮中分别添加3.0%和5.0%的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各组饲粮消化能和粗蛋白质等营养水平相近。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发酵豆粕组断奶仔猪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3%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3%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和5%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之间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2)3%、5%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发酵豆粕组(P0.05)。3%、5%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断奶仔猪十二指肠、回肠、空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发酵豆粕组(P0.05)。膨化大豆组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的V/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透射电镜下发现,对照组断奶仔猪空肠微绒毛疏密不等、长短不一,而3%、5%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断奶仔猪空肠微绒毛更为密集,整齐一致。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发酵豆粕或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可改善断奶仔猪生长,饲粮中添加嗜酸乳杆菌培养物还能改善肠道形态结构。综合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结构,断奶仔猪饲粮中嗜酸乳杆菌培养物添加量以3%为宜。  相似文献   

20.
雪菊含有多种天然生物活性成分,性情温和,功效独特。探讨以雪菊、牛乳为主要原料,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混合为发酵剂,发酵生产一种新型酸乳—雪菊酸乳。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雪菊提取液添加量20%、接种量4%、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8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雪菊酸乳风味独特,口感细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