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我省夏蚕发种量约占全年发种的25%,秋蚕发种量约占全年发种的35%,二者合计约占全年发种量的60%,其产茧量占全年产茧量的50%左右,夏秋蚕生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全年蚕桑生产状况。夏秋蚕生产特别是夏蚕生产由于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与春蚕相比,长期存在单产低、质量低、效益低的“三  相似文献   

2.
<正> 一般来说,春季是养蚕的黄金季节,这是因为自然和叶质条件优越,病原少,有利于春季高产稳产,春蚕单产一般要比秋蚕高10公斤左右。但这一规律在陕北却不适用。以清涧县为例,历年生产数字反映出春蚕与秋蚕单产接近,甚至有秋  相似文献   

3.
<正> 一、我县夏、秋蚕的由来和发展我县夏、秋蚕生产,是在养蚕布局的演变和蚕桑技术的发展中,不断地巩固和提高了它在全年蚕茧生产中的战略地位。其产量不但居于全年之首,而且质量也较好,据资料1937年前,我县只养一季蚕。其后,我县开始由一年养一季春蚕改为一年养春、秋两季蚕。但秋蚕发种量,仅占全年发种量的30~40%。建国以后,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在养蚕布局上,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春蚕、夏蚕、秋蚕三季布局。夏、秋蚕的发种量,1981年以来,一般占全年发种量的57%以上,  相似文献   

4.
秋蚕生产是阆中市三季养蚕布局中的主季,其发种、产茧量多年来均占全年的45%左右,1983年~1992年的10年里,累计发秋种27.96万张,产茧713.25万公斤,平均秋蚕单产为25.5公斤.但近5年来,发种量虽占45%,而产茧却只占全年的25%~30%.1993年~1997年秋蚕单产在14~17公斤之间,5年累计发秋种26.32万张,产茧432.2万公斤,单产平均仅为16.4公斤.总产下降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单产下降所致,增加生产而不能增收,针对阆中实际情况,如何养好秋蚕夺高产,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5.
一、日本春蚕的产质量水平日本春蚕期除个别地区易受早霜影响桑树的生长发育外,常年春季气象条件比较优越,温湿度比较平稳,壮蚕期和上簇期一般无特殊高温,桑树肥培管理良好,叶质充实,准备工作充分,消毒彻底,所以春蚕蚕作安定,均能获得高产优质的成绩。 1976年日本春种发种量,占全年发种量的38.6%,春茧量占全年产茧量的40%左右。每盒以20000粒计,单产平均68斤(1970年后,种场为满足蚕户高产要求,实行蚕种增  相似文献   

6.
刘建华 《四川蚕业》2008,36(3):56-57
根据我市气候特点及蚕农的养蚕习惯,我市的养蚕布局适宜一年养四季蚕。从我市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春蚕、夏蚕、正秋、晚秋蚕四季发种量悬殊不大,但各季蚕茧的产量和单产却差距较大。其中:春蚕茧产量约占全年的30%以上,平均单产均在34kg左右,而其余几季,特别是正秋蚕产量不稳定,一般单产在23kg左右,而且质量较差。如何提高正秋蚕单产、质量,是值得广大蚕桑科技人员高度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应抓住问题关键,采取应对措施,重点抓好以下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 我省春蚕发种比例不平衡,有的地、县仅占全年发种量的35~45%,蚕茧产量也仅占全年总产的40~43%左右。由于春季气温适宜、桑叶营养成份高,春蚕生长发育好,蚕茧产量和质量经济效益高,所以,群众对饲养春蚕十分重视,并寄予极大的希望。但是,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全省春蚕平均单张产茧尚徘徊在27—30公斤之间,与最高的80年代比较,下降3—6公斤,减产9.1~18.2%。有的蚕区春茧单产更低,仅20公斤左右,年际间变化有时超过10公斤,减产幅度在30%以上。我们曾深入农村,调查了16个乡蚕桑生产现状,并分类统计了2566户蚕农  相似文献   

8.
<正> 增养夏秋蚕是提高桑叶、蚕室、蚕具的利用率和蚕茧总产量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地夏秋蚕的发种量都超过了春蚕,占全年发种量60—70%。历年来的发种量(见表):  相似文献   

9.
顾锦华 《中国蚕业》2007,28(2):45-47
海盐县现有桑园3200hm2,全年发放蚕种11万余张,生产蚕茧5400t,居全省第6位,是一个蚕桑重点县。海盐县秋蚕分为中秋蚕和晚秋蚕,二秋发种量占全年发种量的52%以上,生产量占全年总生产量的43%左右。一般年分秋蚕张产稳定在35~40kg,低于春蚕张产。在特殊年分如1999年、2003年中秋,由于桑树病虫害暴发,张产分别只有26.1kg和  相似文献   

10.
<正> 我省夏、秋蚕生产,发种量占全年的70%左右,产茧占年总产量的60%以上。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夏秋蚕生产的地位和作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狠抓科学养蚕。但是近几年来,夏秋蚕生产,蚕病严重,单产下降,蚕茧  相似文献   

11.
秋蚕生产是全年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射阳县生产实际调查:一般年份两秋蚕发种量是春蚕的1.6倍,蚕茧产量是春蚕1.4倍,因此,稳定秋蚕生产,提高秋蚕蚕茧质量,是提高蚕桑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县1989年夏蚕期大面积爆发微粒子病,蚕茧损失十分严重。全县夏蚕共发种31690张,平均单张产茧仅10.6公斤比1988年同期单张产茧20.5公斤少9.9公斤,下降93.4%,是历史上夏蚕单产最低的一年。据夏蚕5龄后期全县抽样镜检,微粒子孢子占74.5%,为了避免秋蚕期再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夏秋蚕主要成绩及其在蚕茧生产中的地位我县继50年代初开始养秋蚕,到70年代开始养夏蚕和晚秋蚕,实行四季养蚕布局。据记载,1964年我县正秋全县平均单产为20.81公斤,全年平均单产为26.84公斤:1974年正秋平均单产24.31公斤,四季平均单产24.10公斤;  相似文献   

14.
(一)、目前夏秋蚕饲育成绩的分析夏秋蚕是养蚕布局上的两个主季,养蚕成绩的成败不仅关系蚕户本身的利益,而且关系整个事业发展的前途。从我县目前养蚕的现状来看,春蚕发种仅占全年的三分之一,而蚕茧产量确相当于全年的50%左右。按照近十年四季养蚕单产的规律:春季平均单产30-35公斤左右,夏秋晚三季均在15-20公斤左右徘徊。比如1988年-1990年三年养蚕的成绩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养蚕布局是以蚕儿自身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温湿度等主要生理特点为依据,以桑树剪伐形式、肥培管理状况为基础,以气象规律为条件来确定一年中养几季蚕.合理的养蚕布局是提高蚕茧单产、提高蚕茧质量、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一、对我县几十年来养蚕布局的回顾1.年养蚕次数的变更.我县养蚕历史悠久,从前只养春蚕1季,1939年逐步推广改良品种,改每年饲养1季为春、秋2季,春季在5月上旬发种,发种量占全年的60%,秋季在8月中旬发种,发种量占全年的40%.1957~1976年普遍推行1年养蚕3季,增养晚秋蚕,发种时间大体在秋蚕上簇时,其发种量占春、  相似文献   

16.
淳安县是浙江省八个重点蚕区之一,秋蚕生产在全年的蚕桑生产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纵观全县17年(1980~1996)的生产实绩,秋蚕饲养量占全年总量的52.5%,蚕茧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45.6%,种茧比数相差6.9个百分点,春蚕平均张产茧为38.6公斤,均比早、中、晚秋蚕高出10公斤以上.可见养好秋蚕,提高秋蚕生产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蚕农的经济效益和蚕桑生产的发展与稳定.在茧丝绸市场不够景气、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生产结构进行调整的时期,我们认为改革原有的秋蚕布局,是目前养好秋蚕、提高蚕桑生产比较效益行之有效的措施,对茧丝  相似文献   

17.
<正>乐至县连续三年获得蚕茧增产,今年春、夏两季狠抓措施落实,又获得增产多收。春、夏季共发蚕种74812张,比去年同期增发7836张,增加11.7%(其中:春蚕增加24.5%,夏蚕少发3.4%),共收购蚕茧40279担,比去年春、夏茧增产14598担(其中:春茧增产5320担;夏茧增产9278担),增加56.8%。平均单张产茧26.9公斤,比去年同期19.15公斤,增产40.5%(其中:春茧提高3.9%,夏茧提高141.6%),蚕茧总产量完成年度计划80.6%。全县8个区、67个乡全部实现了增产增收。目前各级干部和蚕农积极性普遍高涨,正狠抓秋蚕饲养管理工作,力争秋蚕超春蚕,全年大增产。我县今年春、夏蚕茧大幅度增产,我们具体抓了如下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 “六五”期间,我县改革了养蚕布局,由通过一年养四次蚕改为春、夏、秋三次养蚕,调整养蚕布局后的几年中,蚕茧产量稳步上升。特别是抓好夏蚕生产,对全年计划的完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981年至1985年,全县共发夏蚕种81,830张,平均占春季发种量的72.8%,产茧178.8万公斤,占春茧产量的一半。对全年蚕茧的增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1986年,由于我们对夏蚕生产形  相似文献   

19.
<正> 回顾我市蚕桑生产发展历程,养蚕布局曾进行过两次调整。1965年之前,由于都是利用农户家前屋后乔木桑养蚕,一般全年仅饲养春蚕、中秋(群众称之为桂花蚕)两期蚕。1966年开始,大力引种推广湖桑。为充分发挥其产叶量高的优势,第一次进行养蚕布局的调整。在饲养春蚕、中秋蚕基础上,增养夏蚕、早秋和晚秋蚕。逐步形成全年饲养5期蚕的养蚕布局。进入八十年代中期,秋蚕发种量最大的一批中秋蚕,由试养到基本全部实行春种秋养以后,为适应饲养蚕品种这一新的突破,确保稳产、高产,养蚕布局又一次进行了调整,由全年饲养5期蚕调整为饲养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北方饲养桑蚕大体可分为春、夏、秋三季,个别地区又把秋蚕分为早秋、中秋、晚秋。从蚕茧产量来看,春、秋基本各占一半,而发种量夏、秋期要比春期多20%左右。从这几年实际情况与分析,1990年,山西省共发放蚕种十万多张,其中夏、秋期占60%以上,全年共产鲜茧350多万公斤。夏、秋期发蚕种比春期多两万余张,而产量只占全年50%左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夏、秋期气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