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养牛出现的误区是影响养牛致富的重要原因,应引起有关部门和广大养牛户的关注。这些误区是:1 草场缩小放牧难近年来,一些地方在荒山拍卖中,把草地场划为荒山拍卖后植树造林,致使草场和牧业用地面积急剧缩小,出现了养牛放牧难,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桦甸市二道甸子镇暖木村王开臣,利用当地山多林茂、草场丰富、秸秆充裕、水源富足的优势,大力发展黄牛生产。多年来他采取自繁自养、加强改良、划区轮牧、科学管理等优质肉牛生产综合配套技术,使自己的牛群稳步、健康、快速发展,到1994年牛群发展到百头以上。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兴起了“养牛热”,涌现出更多的养牛大户、规模户,使养牛业成为暖木村的一大产业。   一、自繁自养,黄牛成群   王开臣从1978年开始发展养牛。当时,正赶上镇里办的牛场解体,他东拼西凑借了720元钱,买了3头母牛,采取自繁自养的方法,即见了好母牛就留下做繁殖母牛。不几年,他家的牛群就形成了规模。到现在为止,王开臣已养牛22年,共发展黄牛1412头,其中出栏育肥牛371头,毛收入92.75万元,纯收入29。68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牛大王”。   二、依托资源,科学放牧   暖木村地处桦甸市二道甸子镇最东部,有着发展养牛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使资源优势变为发展黄牛的生产优势,王开臣充分合理地利用林下草场、草山、草坡,进行划片放牧。根据资源、气候情况科学地总结一套放牧经验。春季放阴坡、夏季放山岗、秋冬放沟塘,既保证了草场的开发利用,又使草场有一个再生时间,维持黄牛、森林、草场的生态平衡。经过合理划区轮牧,延长了牛群放牧时间,达到8—11.5个月放养,既使牛膘肥体壮,又降低了费用。  相似文献   

3.
笔者论述了南方草山草坡放牧养牛的优势,结合自身实践,从草场选择、放牧牛品种及类型的选择、放牧季节与时间选择、轮牧与分群放牧措施、牛的管护、放牧牛补饲和疫病防治措施等7个方面介绍了南方草山草坡放牧养牛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牧民合理放牧、维护草场生态和促进人与草原和谐相处提供理论支撑,在野外考察和实验室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定居网围栏放牧方式下牧户草场植物群落特征及稳定性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处于不同放牧强度下的牧户草场植物群落特征已出现显著差异;牧户草场放牧强度与草原退化指示种平均重要值占比呈正相关;牧户放牧强度与草场植物群落稳定性呈负相关。说明放牧强度对牧户草场植物群落特征及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当牧户放牧强度超过草场的承载力时可能引起草原稳定性减弱、植物群落物种间结构差异化,从而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失衡。控制牲畜数量、合理放牧是当下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牧区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养羊或养牛多以放牧为主,但由于自然草山草坡以杂草为主,质量低下,单位面积载畜量很小,牛羊以草为主,草场质量过差,优质牛羊生产性能不可能得到发挥,导致效益下降。同时林牧矛盾也要求在发展牛羊和保护生态之间寻找到结合点,形成牛羊等放牧型家畜能稳步发展而生态环境又不被破坏的良性循环模式。这种机制的有效方法就是建立长效草场。我县在通江县火天岗种畜场建立了1.3hm^2长效草场,目前效果很好。具体建立的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牛皮蝇蛆病是由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牛的皮下组织内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该病影响犊牛发育,使患牛消瘦,危害牛体健康,降低皮革质量。本病流行地区,夏季在草场放牧的牛群多发,舍饲养牛较少感染。  相似文献   

7.
养牛业在新疆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黄牛品种改良是提高养牛经济效益、节约并充分利用草场资源的重要措施,在提高农牧民收入、推进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上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5~10月放牧季节牛处于野外放牧环境,放牧草场偏远、信息的不畅给黄牛改良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诸多的制约因素。本文对我区放牧状态下的黄牛改良工作进行了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灵台县是陇东商品粮主要产区和甘肃省商品畜产区。有天然草场及荒山荒坡90万亩。境内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水源充足,牧草长势良好,当地群众有种植紫花苜蓿育肥肉牛的传统习惯和丰富经验,近几年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肉牛生产进入了新阶段。目前全县养牛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一是饲养量增加。饲养量1988年  相似文献   

9.
草场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由于高寒气候的影响,天然草场生产力低,季节不平衡,加之缺乏科学管理,过牧引起草场退化,影响畜牧业发展。所以,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生产力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最佳放牧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放牧强度的研究,国外已有不少报导。Mcneekam(1960)和Wheelen(1962)指出,放牧强度要比放牧制度重要得多。Brodent(1964)对羊的实验证明,在肥育羔羊的生产中,放牧强度是个重要的因素。以后,Jones和Sandland(1974);Journet和Demarguilly(1979)等人进一步研究征实了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每头家畜产量和单位  相似文献   

10.
放牧干扰对高寒草场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述评了放牧干扰对高寒草场动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活动及草场退化等的影响,指出了合理利用高寒草场的优化放牧策略,只有确定适宜的放牧强度,科学施加放牧干扰,才能保证高寒草场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新疆是以畜牧业为主的省区,其中牛羊的养殖占主导地位,其养殖方式还以传统的放牧方式为主,然而牧区(也就是天然草场)大多地处偏僻,离市区县乡较远,牛羊在放牧途中经常突然发病,而在现有的基层兽医部门工作条件不足的前提下,兽医工作人员很难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急救。因此,饲养者或者放牧者如遇到牛羊突然发病应自己采取急救措施进行抢救,避免因抢救不及时而引起牛羊死亡,以致造成经济损失。下面介绍几种本人从兽医工作经验中得到的急救方法,以供广大农牧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育肥方法 放牧育肥法放牧肥育的关键是水、草、盐,缺一不可。放牧前半期可用差一些的草场、草坡,后半期尽量选择好的草场放牧,最后阶段,在优质草场如苜蓿草场或秋茬子地放牧。  相似文献   

13.
在集约轮牧条件下牧场放牧次数和放牧密度对草场土壤水文的影响S.D·Warren等摘要本文作者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进行了为期二年的集约轮牧试验,取得了有关牧场放牧次数和放牧密度对草场土壤水文条件的影响资料。试验面积376公顷,划区轮牧的小区面积分别为16、...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自我区提倡种草养畜以来,本文首次报道了人工草场放牧养牛的经济效益。虽然材料不很丰富,但却实用。体现了作者眼睛向下的务实精神。但凡生产试验都是应该算帐的。建议提倡和从事种草养畜的人,也都注意这个经济效益问题,本文作者对数据的测试和计算方法另有材料...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了野外采样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探讨了不同放牧方式对克氏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稳定性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中蒙样带内两苏木牧户草场样地群落内植物总种数几乎相同,但群落内植物组成结构已出现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植物科属和优势种群的差异上;那仁苏木牧户草场样地群落内,多年生植物比重降低,植物的一年生化现象比纳兰苏木更为严重;那仁苏木牧户草场样地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低于纳兰苏木,牧户草场可能出现点、面状退化现象;放牧方式会对草场植物群落特征及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不当的放牧方式可能引起草场生态系统失衡。  相似文献   

16.
海北草原棘豆属植物的分布及防治苏庆义,党生贵,张生武,陆元彪(海北州牧科所810200)海北州是我省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随着放牧家畜的不断增加,草场放牧强度越来越大,致使草场毒害草滋生蔓延,特别是豆科棘豆属植物侵占了大片优质草场,家畜误食后常引起中...  相似文献   

17.
放牧能够适应羊的生物学特性,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收集各种天然营养物质,降低养羊生产成本。为此,笔者所在基地于2003年4月开始建设面积为600余亩的人工草场,以解决小尾寒羊的放牧问题。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科学的放牧管理技术应包括合理的利用草场和科学的放牧管理技术两个方面。现总结如下,以便交流。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双辽县拥有丰富的草场,为了充分利用草场,采取放牧,舍饲加喂碳酸氢钠的办法,饲养黄牛,研究其生长情况,探索其育肥增重效益,在郑家屯镇养殖场养牛专业户赵品卿家进行了试验对比。赵品卿在1984年7月办起了出口育肥牛专业户,从外地引进黄牛118头,采取放牧、舍饲喂料,加喂碳酸氢钠的办法育肥黄牛,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迟凤琴  王鹤桥 《草业科学》1994,11(6):17-19,24
通过对松嫩平原八市县草原草场生物学产量和生产力3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松嫩平原牧草产量呈两个明显趋势,一方面是采草场和草库仑草产量均有较大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过度放牧使放牧场产量呈下降趋势。因此,应采取必要措施使草原生产力向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县巴山土鸡利用林地、果园、草场以及荒山荒坡等自然生态资源以放牧的方式进行肉鸡生产,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并拥有稳定的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但是,在推进标准化规模化放养的发展进程中,必须按照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和卫生保健等规程操作,才能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无公害的产品。为此,通过多年疫病调查和防控经验,特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