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氟乐灵(Trifluralin)是防除豆田单子叶杂草的化学除草剂之一。我国自1978年引进试用,1980年黑龙江省应用面积达800万亩,效果良好。现就1978~1980年生产实践的有关应用技术问题,略谈如下:  相似文献   

2.
以基于县域尺度的1980年、1990年、2000年的统计资料为基础,采用人口粮食匹配曲线、基尼系数等指标,分析计算中国县域尺度的人口粮食关系,揭示中国县域人-粮关系及其演变规律,旨在为统筹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1980-2000年我国人口粮食匹配不均衡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说明我国粮食生产集...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面积1981年达到1.3亿多亩,比1980年增加近3,000万亩。其中,以虫治虫的面积(包括自然保护)约占一半,其余是以菌治虫和以菌治病。我国农业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收到了保持生态平衡,除害增产,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瓢虫、草蛉、蜘蛛等是棉花前期棉蚜的天敌,我国南北棉区已普遍用这些天敌来防治棉蚜。据湖北省六个县49个大队315个生产队的调查,1980年每亩农药费用仅2.66  相似文献   

4.
 小麦黄叶病是我国北方麦区新发现的一种病毒病。1980年以来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和北京等地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5.
张开明 《植物检疫》1991,5(3):193-195
1 1980年以前我国橡胶及热带作物病害简况据1976~1980年华南5省区橡胶热带作物病虫调查,在橡胶、椰子、油棕、剑麻、胡椒、咖啡、可可、芒果、油梨、腰果、番木瓜、菠萝、木薯、香茅草、大叶茶、甘蔗、柑桔等27种作物中,共查出近400种病害。其中:橡胶病害65种,重要的有白粉病、条溃疡病、季风性落叶病、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大豆生产基地,年产量约70亿kg。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大豆播种面积逐年增加,据统计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由1980年的163万hm~2,增加到2005  相似文献   

7.
由原粮食部和原农业部联合组织的中央专题虫种调查组,于1980年、1981年进行了以谷斑皮蠹、四纹豆象和谷象为中心的仓储害虫疫情调查。云南调查组于1980年9月底至11月中,1981年4月下旬至6月下旬在我国云南省的中缅,中老边境及广西省部分边境地区进行了调查。1982年前,由于时间和资料的不足,仅解决了某些重要虫种的定名问题,大量标本的整理鉴定工作是1984年至1986年完成的。以下将调查结果总结成文,以期对东南亚进口农副产品的检验工作提供  相似文献   

8.
植物检疫中两种芒果象学名的变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业部1980年公布的我国进口植物检疫对象各单中,芒果隐喙象甲和芒果象甲的学名为 Cryptorhynchus mangifersa(Fabr.和 C.grayis(Fabr.)。这两种象虫均属象虫科隐喙象亚科。1980年赵养昌等编著的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二十册象虫科(?)把它们归入芒果象属 Acryptorhynchus,(?)两种芒果象分别称为印度芒果象 A.mangiferae(Fabr.)和果肉芒果 A.frigidus(F.),把 Cryptor-hynchus gravis(F.)作为 A.frigidus(F.)的异名,并介绍了我国另一种芒果象  相似文献   

9.
邹秉文(1893~1985年)是我国近代农业界的一位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众所周知,他和他的堂兄邹树文(1884~1980年)都为我国早期农业昆虫学和植物病理学的发展和推进病虫害防治事业的起步做出了重要贡献。邹秉文终生为振兴中华农业尽心竭力,他即创新立  相似文献   

10.
 疫病是我国橡胶树栽培区的主要病害.自1980年以来,作者分别从云南西双版纳和广东海南岛的橡胶树上和胶园的土壤中共分离出疫霉100余株.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森林昆虫作为一门学科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建立的,森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也随着逐渐发展起来。从建国至1978年,有关我国森林害虫生物防治研究利用,以及1980年以前有关应用生物作用物防治马尾松毛虫情况,请见文献[1][2][3][4]。本文侧重最近几年的新概况。  相似文献   

12.
韭菜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多年生宿根蔬菜。北京地区种植面积8000余亩。一般菜队均有小面积种植,四季青公社1978年建立了韭菜专业队,栽培韭菜1400余亩。1980年该队田间出现成片的枯死苗。据7个生产队15块地366亩地调  相似文献   

13.
1980年以来内蒙古城市化水平趋势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分析城市化水平及其动态变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结合城市化的丰富内涵,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对1980年以来内蒙古城市化水平及其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1980-2007年间内蒙古城市化水平显著提升,城市化综合评价值从1980年的0.0990提升至2007年0.8848,具有波动发...  相似文献   

14.
一、发生情况自70年代以来,草地螟在我省曾三次严重发生,第一次是1979年,第二次是1980年,第三次是1982年。1979年在嫩江、黑河、绥化三个地区9个县发生,受害面积110万亩。1980年扩大到嫩江、黑河、绥化、松花江,伊春等五个地区的38个县、市,发生面积达1,370万亩。1982年是特大发生年,南自松花江、北至黑龙江、东起乌苏里江、西到嫩江沿岸普遍发生,有八个地区,67个县,市遭受为害,发生面积达5,876万亩,比大发生的1980年增加三倍多。除为害农田外,还为害林木150万亩,比1980年增加30多倍。  相似文献   

15.
 我省在1980年发现了大豆孢囊线虫病,经过1980—1986年的研究。发现该线虫以雌虫的孢囊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月中下旬孵化出第一代的二龄幼虫,然后幼虫进入大豆根中寄生。第一代幼虫孵化较整齐.  相似文献   

16.
刘维  周良佳 《植物保护学报》1983,10(3):160-160,196
粟锈病在我国南北粟产区普遍发生。在流行年份,影响产量颇巨。1970年河北省曲阳,1980年保定,同年辽宁西部山区平肥地等,则造成严重减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狗尾草,尤其是金狗尾草(Setaria lutescens)和青狗尾草(S.Viridis)是粟田内  相似文献   

17.
经查阅文献苎麻花叶病在我国迄今未见报道。国际上尚无人研究过。1980年5月上旬,我们在抚州市郊首次见到苎麻花叶病发生为害,不久在抚州地区招待所自然生长的苎麻植株上又见到此病为害。1981年9月在黎川县亦见到。为了进一步了解苎麻花叶病在抚州市的发生为害情况,1981年春、夏我们多次前往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模型,对宁夏1980、1985、1990、1995、1998~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1980~2005年间,除1990~1995年宁夏人均生态足迹有所降低以外,其余期间均处于增长趋势;宁夏人均生态足迹由1980年的0.61 hm2增加到了2005年的2.39 hm2,草地、化石能源和耕地是生态足迹的主要供给部分。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80年的1.22 hm2降低到2005年的0.76 hm2,生态承载力一直处于降低趋势,耕地和草地是生态承载力的主要供给部分。1995年是宁夏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转折点,此前宁夏的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此后生态承载力开始小于生态足迹并出现生态赤字,即现在的经济发展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9.
陈应栽 《植物保护》1988,14(2):39-39
一、推广抗病品种带来的新问题 江苏南通是全国重点产棉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棉纺原料供应基地。自7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棉花枯萎病蔓延危害,迫使棉农采用换种抗病品种的措施。1980年全区种植抗病品种仅占棉田面积8.4%,“六五”期间上升至42.1%,1984年高达70.8%。抗病品种的扩大种植,虽然减轻了枯萎病害,但因丰产优质的常规品种压缩,使棉花产量、品质都受到一定影响。经种子部门试验,同一时期大面积推广的抗病品种一般比常规品种减产1—2成,铃重、衣分下降。启东县1978年前以常规品种为主,1980年后增种抗病品  相似文献   

20.
1980-2007年喜马拉雅东段洛扎地区冰川和冰湖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80年地形图、1988/1990年Landsat TM、2000年Landsat ETM+、2007年ALOS AVNIR-2遥感资料和近41年(1967-2007年)的气温、降水量资料对喜马拉雅东段洛扎地区的冰川、冰湖变化特征及变化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80-2007年,本区冰川面积从491.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