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信息与传递     
我国获得食用菌属间杂种河北农业大学副教授刘振岳等,五年来致力于平菇和香菇属间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获得食用菌属间杂种,为远缘杂交培育新菌种奠定了基础。专家认为,这是生物工程上的一项重大成就。属于侧耳属的平菇与香菇属的香菇异属间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一直是国际生物工程技术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其目的在于解决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问题,培育出具有平菇产量高、生长周期短、易栽培管理、抗逆性强的优势,又具有香菇独特香味、品质好的远缘新品种。刘振岳与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合作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平菇与香菇融合子的综合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质体融合研究,属于细胞工程重大理论研究课题。国内外学者都想利用生物工程的理论和技术,来探讨原生质体融合后基因重组遗传规律,在理论上和学术上均具有重大意义。在实践上也为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为选育新品种提供一条可能的途径。 众所周知,平菇具有生长周期短,易栽培,产量高等特点,但其品质较差,香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但香菇生长周期长,产量低,抗逆性差,北方很少栽培。长期以来人们就设想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但因亲缘关系较远,靠常规杂交不可能实现。 本项研究以平菇和香菇为材料,进行两者原生质体融合遗传规律研究。首先分离并纯化平菇和香菇单孢系(单孢克隆成一个无性系),测定单孢系基因型,以锁状联合作为筛选融合子的细胞标记。用溶壁酶将平菇和香菇单孢系制备出原生质体,而后以PEG作为融合剂使两者异源原生质体融合,利用基因互补原理和细胞标记筛选出融合子,进一步将融合于材料培养出子实体。现将融合子综合分析和鉴定如下: 1.观察统计融合子形成的子实体,其菌伞的形态、颜色、生长习性具有双亲性状。 2.对融合子的氨基酸含量测定,其氨基酸含量有  相似文献   

3.
同工酶在食用菌领域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已成为食用菌分类、鉴定及生理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菇类的双核菌丝及子实体已成为较普遍的同工酶研究材料。但对作为食用菌菌丝杂交、原生质体融合、辐射诱变等育种材料的单核菌株的同工酶研究报道尚少。因此,对单核菌株在同工酶等生化指标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将对食用菌的基础研究及菌种选育等工作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由于平菇具栽培简单,抗逆性强、产量高等特点,其在食用菌中的重要地位已不可忽视。作为一种四极性异宗结合的担子菌,平菇杂交、融合所用的单核菌株仅能以交配型来区别。本实验试图运用同工酶技术寻找更精确的差异标志,为更方便、更准确地进行以单核菌丝为材料的平菇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细胞工程株“平香一号”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菇和香菇为材料,应用细胞工程理论和技术获得细胞工程株.自1990年经原生质体融合获得子实体后.经过4年10个世代的选育.培育出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细胞工程株、命名为“平香一号”。经过3次产量中试.证明其菌丝洁白、粗壮,菌柄中生.无抱子,生育期比香菇短.生物转化率为154.6%,产量超过双亲、杂种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5.
干菇种间原生质体融合的成功,使得平菇的遗传育种工作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但是,在开展原生质体融合时,通常对亲本菌株加入一些遗传标记,以便融合后顺利地挑选融合子。在实践中人们又发现所加的遗传标记,往往会因为干扰了其正常的代谢途径,而降低了亲本菌株的生产能力,对育种的效果不利;同时,做遗传标记又会耗时、费工,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育种工作的时间和成本。因此,自1977年以来,人们就开始了用灭活原生质体进行微生物融合育种的尝试。美味平菇A76和佛罗里达平菇A95是侧耳属两个不同的种,为了将它们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人工创造新品种,我们采用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经过两年的研究,获得了美味平菇A76和佛罗里达平菇A95种间融合子。对融合子进行了多代选育,获得了性状稳定的高产优质新菌株。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松茸与香菇原生质体融合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获得利于半人工或人工栽培优良松茸菌株为目的,利用松茸与香菇分离纯化的再生原生质体[1]对潮霉素自然抗药性的差异,结合原生质体灭活为融合子筛选的依据,在PEG、Ca^2 系统中以30%PEG4000、30℃处理25分钟,诱导松茸与香菇两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获融合子5株(F1-5)[2],对融合子进行了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属间原生质体融合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雷法  潘慧娟 《中国食用菌》2005,24(5):21-22,27
本实验首先确定潮霉素浓度对香菇和平菇菌丝和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其次进行了温度和时间对平菇原生质体灭活效果的研究:然后利用香菇和平菇再生原生质体对潮霉素抗潮霉素的差异,结合平菇原生质体灭活为融合子筛选依据,在融合荆诱导下获得4株融合子。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1981,(3)
我们总社食用菌考察组一行6人,于1980年10月4~17日对日本的食用菌生产和经营管理等进行了考察。现将日本食用菌生产情况介绍如下. 日本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主要有香菇、金针菇、滑菇、平菇和白蘑菇等。其中以香菇生产最为突出。自1976年以后,干香菇的产量突破了1万吨,鲜香菇的产量从1973年以后突破了5万吨,目前已达7万吨以上。近十年日本食用菌产量见表1。  相似文献   

9.
原生质体融合在食用菌交配型鉴定、遗传规律研究、新品种选育、菌种复壮、野生菌驯化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概述原生质体制备、原生质体融合方法以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食用菌菌株改良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应用,展望其未来应用前景,为食用菌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香菇栽培种质资源与种质资源信息库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调查,我国11个香菇主产省市计有不同名称的香菇栽培菌株53个,各地均有自己的主要栽培菌株。但Cr系列、申香系列和L系列菌株使用较普遍,多数菌株没有通过科技成果鉴定或省级品种审查认定,一些通过科技成果鉴定的品种在生产中应用不广泛或已退出菌种市场。加强对我国香菇栽培种质资源的管理,首先要对现有主要栽培菌株进行清理,构建主要栽培品种种质资源信息库,同时加快《食用菌DUS测试指南——总则》的编制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食用菌DUS测试指南——香菇》,使新品种能与现有栽培品种进行科学比较,使新品种认定工作走上正轨。DNA指纹图谱在包括食用菌在内的微生物鉴别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基础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以使其在香菇等食用菌品种认定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松茸与香菇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获得利于半人工或人工栽培优良松茸菌株为目的,利用松茸与香菇分离纯化的再生原生质体对潮霉素自然抗药性的差异,结合原生质体灭活为融合子筛选的依据。在PEG、Ca^2 系统中以30%PEG4000,30℃处理25min,诱导松茸与香菇良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获融合子5株,融合率0.45%。  相似文献   

12.
T—红平菇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哈保茹 《食用菌》1995,17(4):16-17
平菇是河北省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品种,目前大面积栽培的平菇为中、低温类型,在高温季节栽培产量低、品质差。笔者于1991年从泰国曼谷农大引进了一株高温型T-红平菇。现将三年来对该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以秦巴山区10株香菇主栽菌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对其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形态特征进行分析,采用CTAB法对其DNA提取、PCR扩增及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比对,依据ITS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香菇808"和"香菇507"两菌株具有较高生长优势且亲缘关系较远,可作为原生质体制备、融合及再生的菌株。该研究可为秦巴山区香菇主要栽培种亲缘关系的确定和新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法义 《食用菌》1999,21(1):18-19
近几年来,在食用菌栽培中,玉米芯的用量已越来越大,但大部分只是用来栽培平菇,栽培其他食用菌的甚少。笔者于1996年用玉米芯掺玉米进行了袋栽香菇试验,现将栽培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增产剂在香菇平菇反季节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富强  卫拯友 《食用菌》2003,25(4):25-26
食用菌快速出菇增产剂内含生物活性物质 ,具有促进菌丝快速生长繁殖 ,提前出菇 ,增加产量的作用。近年来 ,笔者就食用菌快速出菇增产剂在香菇、平菇等反季节栽培中的应用与效果进行了试验 ,现将部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 ①菌株 :平菇、川杂 1 7、广温型 ;香菇 939,中低温型 ,来源于本所食用菌技术推广中心。②培养基 :平板培养基为综合PDA ;平菇栽培料的棉子皮 95 % ,麸皮 3 % ,石膏2 % ,含水量 60 %~ 65 %左右 ,pH自然。香菇栽培料 :木屑80 % ,麸皮 1 8% ,石膏 2 % ,含水量 55 %~ 60 % ,pH自然。③食用菌增…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古田县科委组织有关食用菌专家,组成银耳天然纯白菌株鉴定验收小组,1999年5月8日,对该县大桥镇大桥的银耳制种专业户陈金赠培育的银耳天然纯白菌株9901进行现场鉴定验收。经鉴定认为:菌株的选育基本成熟。子实体整朵颜色纯白,烘干后不变色,产量与普通株所栽培银耳无差异,可以推广应用。自此,古田县告别靠人工薰耳漂白的历史。古田银耳天然纯白菌株经过鉴定@李仁坦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2021,(4)
为筛选适合在柳州市栽培的平菇菌株,以柳选1号为对照,考察供试平菇菌株菌丝长势及抗杂性、生育期、采菇期、产量及口感。结果表明:平菇菌株4936菌丝长势较强、栽培周期短、出菇快、产量高;黑平王菌株子实体口感好、品质佳、产量较高,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适合我省栽培的香菇菌株,我们于1985~1987年对从国内引进的16个菌株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比较,通过四个栽培周期试验,选出8001高产优良菌株。该菌株每米~2平均产量14.8公斤,而且生育期短,抗霉力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方法(一)供试菌株:L_1,7917(引自中国农科院蔬菜所);W_4,7915,7925,7402,793,8017,8001(引自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121,904A  相似文献   

19.
诱变产生营养缺陷型菌株是获得遗传标记菌株的常规方法之一,最近国外报导已经成功地进行了平菇原生质体缺陷型突变体的融合,并获得了种间和种内的融合子。为了进行食用菌的细胞融合,我们首先对平菇的孢子和原生质体进行了紫外灯照射诱变,希望获得营养缺陷型标记菌株。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菌株:plf,佛罗里达平菇。引自南京林业化学研究所。 (二)方法: 1.孢子经Tween80分散处理后制成悬液。将制好的孢子悬液在磁力搅拌器搅拌的同时用15w紫外灯照射,距高30cm,被紫外线诱变的孢子于液体基本培养基中进行避光振  相似文献   

20.
香菇金针菇原生质体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质体技术的应用为食用菌育种开辟了新天地,国内外均进行了以原生质体为材料的食用菌育种的研究。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是开展以原生质体为材料育种工作的基础。笔者在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的同时,也重点研究酶解时间、渗透稳定剂和再生培养基对香菇、金针菇的野生型和营养缺陷型单核体菌株原生质体释放、再生的影响,以及它们的再生过程,为食用菌原生质体的融合育种、诱变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