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云金杆菌(Bt)——唐海1号对美国白蛾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Bt库斯塔克亚种 986进行了纯化、诱变 ,筛选出毒力较强的菌株 ,将其扩繁后制成美国白蛾专用剂型——唐海 1号 ,并在室内、室外对美国白蛾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唐海 1号 (Bt) 2万 IU/mg50 0~ 150 0倍液对美国白蛾防效近 10 0 %。  相似文献   

2.
鞍山地区美国白蛾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苏云金杆菌防治美国白蛾,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药剂对不同虫龄幼虫防治效果有差异,对低龄幼虫防效明显,而对老龄幼虫防效较差。Bt 300~1 000倍液对美国白蛾1~2龄幼虫防效为100%~99.83%,Bt 300~800倍液对3~4龄幼虫防效为99.85%~95.99%,Bt 300~1 200倍液对5~7龄幼虫防效不很理想。采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1代幼虫防效为58.16%,2代幼虫防效为76.54%,而且虫口密度越小,防治的效果越明显,因此认为,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适合疫情发生较轻的林分。  相似文献   

3.
对美国白蛾高毒Bt的筛选和杀虫蛋白基因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生物测定,从山东省不同地区分离和本实验室保存的122株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中筛选到16株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具有高毒力的菌株,用SDSPAGE和PCR-RFLP方法对16株Bt的杀虫蛋白和杀虫基因类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有11株Bt菌株中同时含有130 kDa和60或70 kDa的蛋白,1株同时舍有130和140 kDa的蛋白,3株只含有130 kDa的蛋白,1株含有30 kDa的蛋白;有14株Bt同时舍有cryl和cry2类杀虫蛋白基因,其中4株还包括cry9类基因,2株Bt中没有鉴定到已知基因类型,可能含有新的杀虫基因.16株Bt菌株均不舍cry3、cry4、cry8和cry10类基因.  相似文献   

4.
美国白蛾是外来入侵生物,为食叶害虫。近年来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美国白蛾的虫害发生比较频繁且危害面积广,直接影响葫芦岛市林业建设生产工作。本文使用两种无公害药剂防治美国白蛾。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乳油和Bt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对1~2龄的幼虫都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对3~6龄幼虫,Bt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优于1.8%超级阿维菌素乳油。  相似文献   

5.
该菌株为库斯达克变种的一个新菌株。经室内和野外喷洒试验,防效高、毒力强、杀虫速度快。室内毒效试验结果,刘‘3、4、5龄美国白蛾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4.42×10。、1。26×lO。和1.41×10。;室外试验,以每毫升含一亿个活孢子的乳剂,喷洒48~72小时后,可使3~5龄幼虫死亡率达100%。该菌株还具有幼虫接毒后食叶鼍少,药效较稳定,安全可靠、不污染环境和成本低的特点。苏云金杆菌869菌株防治美国白蛾~~  相似文献   

6.
Bt+灭幼脲混剂对美国白蛾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t+灭幼脲混剂对美国白蛾的喷雾和飞机防治试验结果发现,混剂对美国白蛾3,4龄幼虫的防治效果略高于其单剂,速效性要略快于其单剂,而且持效性均较好。混剂飞机防治后第2 d,防治效果达69.0%,且网幕中3龄虫均出现中毒症状,即不活跃;药后4 d,开始出现一定量美国白蛾3,4龄幼虫的死亡,杀虫效果在90.0%以上;药后6 d,防治效果有大幅提高,3,4龄幼虫出现大量死亡,防治效果达到100%。因此,Bt+灭幼脲混剂系集速效、长效于一体的胃毒性杀虫剂,且系仿生或生物制剂,对环境安全,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防控美国白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开展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 NPV)防治美国白蛾试验。分别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10亿PIB·mL~(-1)悬浮剂、10亿PIB·g~(-1)可湿性粉剂、25%灭幼脲悬浮剂3种药剂对美国白蛾一代和二代幼虫进行喷雾防治。结果表明:在防治一代美国白蛾的试验中,10亿PIB·mL~(-1)MbNPV悬浮剂250倍液对美国白蛾的防效最好,虫口减退率最高,11 d时均达到100%。在防治二代美国白蛾的试验中,25%灭幼脲悬浮剂2 000倍液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种试验药剂MbNPV,而两种试验药剂MbNPV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系鳞翅目灯蛾科,被列为国际植物检疫害虫。通过对沈阳地区美国白蛾为害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沈阳市美国白蛾主要为害绿化带和居民小区树木,在辽中县和新民市主要为害农田防护林和村屯绿化树木,而康平县和法库县危害较轻;美国白蛾喜食的树种主要是糖槭、红瑞木、山楂、速生杨、家榆、臭椿、李子,不喜食树种有银杏、胡桃楸和黄檗。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和社区绿化选择美国白蛾抗性树种和营林技术防治美国白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转Bt基因南林895杨进行虫试测定,分析转基因植物对不同世代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的杀虫活性、转基因杨树抗虫效果的时空动态、转基因杨树对不同龄期美国白蛾的杀虫效果,以及对美国白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转基因杨树的应用推广和美国白蛾防治提供相关依据。【方法】以实验室获得的转Bt(Cry1Ah1)基因南林895杨16个株系为材料,对美国白蛾幼虫进行室内喂养和田间套笼饲虫实验,实验分别采用不同世代、不同虫龄的美国白蛾幼虫为实验对象,测量其死亡率、化蛹率及取食量等指标,分析转Bt基因杨树对于美国白蛾生长的实际影响,并选取不同部位叶片分析杀虫效果的空间变化。【结果】16个转Bt基因南林895杨株系中,A-4-6、A-5-0、A-5-23和X-2-7株系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幼虫取食叶片12 d后的校正死亡率为37.5%~68.9%。A-4-6株系的毒蛋白表达量最高达到11 500.01 ng/g,占总蛋白表达量的0.047 8%。其余5个杀虫活性较好株系的毒蛋白表达量均大于4 669.38 ng/g,除Z-1-3株系,各株系毒蛋白量占总蛋白量均超过0.02%。抗虫效果明显的株系上部叶片的抗虫效果优于中部叶片,下部叶片的抗虫效果差。不同虫龄比对结果表明低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显著高于高龄幼虫(P 0.05),而化蛹率随着龄期的升高而升高,幼虫对杀虫性的敏感度随着龄期的升高逐渐下降。【结论】转基因南林895杨中Bt基因的表达能够有效的抑制美国白蛾的生长,并具有时空特异性,其中A-4-6、A-5-0及A-5-23三个株系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适用于作为抗虫杨树树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选取6种目前国内防治美国白蛾常用药剂,模拟林间施药方式对美国白蛾的重要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施药处理;对美国白蛾5龄幼虫进行叶片带毒(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饲养直至化蛹,以这些蛹为宿主繁育该小蜂.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对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寿命有很大影响,能显著降低成虫存活时间.杀铃脲、灭幼脲Ⅲ号、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成虫寿命无显著影响.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繁殖没有显著影响,完全可以利用该病毒配合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室内养虫盒、室外养虫笼和野外人工饲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观察发现:6月7日之后的上中旬、8月上中旬和9月中下旬分别对美国白蛾1,2,3代分散幼虫进行生物制剂防治的适期;由于10 d后老熟幼虫下树进入化蛹高峰期,认为6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和10月上中旬分别为规模释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1,2,3代进行生物防治的适期,该研究为正确掌握美国白蛾防治时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试验显示,以0.8×106PIBs/mL HcNPV+4IU/μL Bt的混剂400 hm2的大面积防治美国白蛾,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可大面积推广应用;4~5月选用蜂蛹比(种蜂蛹:柞蚕蛹)为125∶1(1∶40)和100∶1(1∶50)开展规模繁蜂,繁蜂成功率在85%以上;于2012,2013年规模繁育天敌周氏啮小蜂7亿头以上。分别以放蜂量为37.5,30万头/hm2和22.5万头/hm2,在适期的不同试验点释放,结果显示全省累计防治面积超过1 333.33 hm2,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效果最高达40.0%和50.0%左右,且放蜂密度与寄生效果相关。  相似文献   

12.
美国白蛾生物防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世界性检疫害虫美国白蛾Hyphantriacu nea(Drury) 1 979年传入我国辽宁省丹东地区 ,1 982年在山东省荣成市发现。 1 986年 9月 1日威海市张村镇前双岛村又发现疫情。目前 ,我国美国白蛾的疫情区域大多采用化学防治和人工防治。在生物防治领域也进行了许多尝试 ,如利用病毒、食虫昆虫、寄生菌防治美国白蛾。食虫昆虫中的白蛾周氏啮小蜂就是生防上一个很有希望的蜂种 ,值得各地引进开发利用。笔者通过林间观察并参考他人研究成果 ,对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现总结如下 ,供参考。1 利用病毒防治美国白蛾对…  相似文献   

13.
2种苏云金杆菌剂型防治美国白蛾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摸索苏云金杆菌对美国白蛾的防效,选用Bt8000 IU/ul悬浮剂和0.25%阿维菌素+Bt32000 IU/mg可湿性粉剂,在湖北大悟县娘娘顶林场开展美国白蛾喷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Bt8000IU/ul悬浮剂稀释2000~3000倍,5~7 d后防效较好,校正死亡率为83.13%~87.95%,其中Bt8000 IU/ul悬浮剂稀释2500倍,5 d后防效最佳,平均校正死亡率为83.13%;0.25%阿维菌素+Bt32000 IU/mg悬浮剂稀释2000~3000倍,5~7 d后防效较好,校正死亡率为92.77%~96.39%,其中0.25%阿维菌素+Bt32000 IU/mg可湿性粉剂稀释3000倍,5 d后防效最佳,平均校正死亡率为92.77%。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现代林业虫害防治技术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传统防治技术在乱泥塘村区域(12.06±0.18 hm2)、后王村区域(9.62±0.12 hm2)、前王村区域(5.38±0.19 hm2)美国白蛾危害检出准确率(72.18%),与采用现代林业虫害防治技术在乱泥塘村区域(7.15±0.39 hm2)、后王村区域(7.64±1.83 hm2)、前王村区域(8.46±0.24 hm2)美国白蛾危害检出准确率(97.93%)相比,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表明现代林业虫害防治技术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根据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的发生规律及当地的实际情况,总结出防治美国白蛾的三种优化模式。经过6年的推广应用,使咸阳市美国白蛾防治实现基本扑灭目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美国白蛾是一种外来有害生物,2016年该虫害开始扩散到湖北省,当前已发展到包括枣阳、襄州、广水等11个县(市、区)。美国白蛾危害性极大,它所到之处,树叶被啃噬一光,农作物减产,对疫区生态环境、自然景观、林业经济、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结合湖北省美国白蛾发生实际情况,从美国白蛾的分布现状、主要危害、生活习性、发生特点、传播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针对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结合枣阳市在美国白蛾防治过程中的经验,提出了检疫防控、人工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为科学开展美国白蛾监测预报和疫情防控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美国白蛾受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生物学特性差异非常大。因此,不同地区美国白蛾的防控也有所不同。齐河县地处鲁西北地区,防控技术在鲁西北、鲁中和鲁西部分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自2009年开始尝试无公害防治技术,Bt等仿生制剂具有安全、有效、无污染等特点,防控技术日益完善,效果显著,虫口减退率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利用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Drury)的蛹期寄生蜂白蛾周氏啮小蜂 Chouioia cunea防治美国白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文对人工繁蜂技术和田间放蜂技术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9.
美国白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属鳞翅目,灯蛾科,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通过对美国白蛾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危害特点进行总结,针对性地提出各种人工、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措施,为科学防治美国白蛾的发生和蔓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使用4种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在室内对美国白蛾5龄幼虫进行了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白僵菌菌株Bb11对美国白蛾有较高的侵染效果,同时明确了其致死中浓度(LC50)。田间试验表明,浓度为5×108孢子/mL的白僵菌防治效果为89.8%,浓度为1×109孢子/mL的白僵菌防治效果为94.2%,浓度为2×109孢子/mL的白僵菌防治效果为96.9%。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一定的孢子浓度以保障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