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自育自繁亲虾,用温泉水高温,人工育苗18.59万尾(0.8-1.0cm),最高育苗密度10.3万尾/m^3,成活率84.5%;外购亲虾用锅炉提温,人工育苗7.79万尾(1.65cm),育苗密度5.53万尾/m^3,成活率64.98%,孵化育苗水温26.0-30.0℃、PH7-8.5、盐度12-14‰、溶氟4-6.5mg/l,氨氮0.3-0.8mg/l。本试验表明,罗氏沼虾人工孵化育苗,在辽宁地  相似文献   

2.
暴发性鱼病菌苗的灭活条件及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05%-1.0%的福尔马林、0.01%-0.1%的新洁尔灭、3.0%-4.0%的氯仿以及63℃高温均对嗜水气单胞菌灭活作用。温度对嗜水气单胞菌的灭活无明显影响,但低温灭活有利于菌苗抗原性的保持,受试鱼产生的保护作用更强,故以低温4℃时用3.0%-4.0%的氯仿、0.1%-0.2%的福尔马林,0.03%-0.05%的新洁尔灭制备的菌苗免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用1/10-1/100浓度的无毒活性株肉汤原液0.1-0.2ml/尾注射接种链、镛、鲤、鲫、鳊等鱼种,强毒株攻击时保护力在90%以上,与全细胞灭活苗无显著差异;用2-3%浓度的无毒活性株肉汤原液在有增渗增效剂的溶液中浸泡接种鲢、镛、鳊等鱼种,强毒株攻地保护力也都在70%以上,与注射接种差异不显著。 互  相似文献   

4.
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菌苗制备技术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陈月英 《水产学报》1996,20(2):125-131
选择对养殖鱼类致病的嗜水气单胞菌强毒株,用福尔马林以0.05%-1.0%的6个浓度及4、25和63℃等3种温度灭活制成菌苗,进行安全性和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福尔马林的最佳灭活浓度为0.05%-0.2%,浓度过高会影响菌苗的抗原性和对鲫的安全性;灭活温度以4℃明显优于63℃。  相似文献   

5.
在32℃下对嗜水气单胸菌H20株作振荡培养,1%福尔马林、60℃灭活1hr.,制备白鲢暴发病菌苗。用该菌苗免疫白鲢,18-20℃水温下饲养10天后,白鲢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达1:1128左右,未免疫对照组凝集抗体效价约为1:8。免疫鱼的抗感染保护力达80%。  相似文献   

6.
李思发 《水产学报》1995,19(3):193-202
天鹅洲故道水面面积为13.7-30.0km^2。据1991-1994年的调查,该故道具有以下优良性状:(1)水质好,溶解氧为5.7-10.5mg/ml,透明度为0.3-1.75m。(2)水生生物丰富,共有16门,306种。(3)鱼类种类繁多,计有9目18科77种。(4)家鱼资源丰富,性状优良。每年7-8月约有近20万尾鲢、鳙、草、青鱼苗种进入故道育肥,其渔获量在7万kg左右;生长参数的比较分析证明  相似文献   

7.
利用增设攀缘设施,进行帆布袋充气运输的方法,保持充气量44.8L/m3·分钟。①8月份,水温27-29℃,虾苗规格4300-4500尾/公斤,起运密度以7.2-7.8万尾/m3为好,这种情况下,运输9,5小时,成活率为94.9%;运输17.0-21.5小时,成活率87.3%。②9月份,水温25-28℃,虾苗规格2000-2400尾/公斤,起运密度以4.3-4.4万尾/m3为宜,这种情况下,运输9.0-11.0小时,成活率为92.6%;运输18.0小时,成活率86.7%。  相似文献   

8.
我们自1996年开始,在虾池中进行了大面积养蟹技术研究,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秦楼办事处万平口虾场5个池塘,面积分别为20亩、25亩、30亩,水深1~1.5 m,泥沙底质。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1.2清池肥水池塘冬闲时,封池曝晒20~30天后清淤。1月下旬进水浸没滩面。使用“敌杀死”0.1~0. 2×10-6,清除以杂蟹类为主的甲壳类敌害生物。3月上旬,当池水温度达8~10℃时,使用20~25×10-6的茶籽饼清除害鱼。毒性消失后,注入用60目筛绢网过滤的海水…  相似文献   

9.
用济兴牌强力消毒剂进行室内和鱼塘防治细菌性鱼病试验。室温25℃,用0.4×10-6消毒剂24h即能全部杀灭赤皮、烂鳃、肠炎病原菌;轻病鱼塘用0.5×10-6,重病鱼塘用0.8×10-6消毒剂全池泼洒,2天1次,2~3次即愈。  相似文献   

10.
利用温泉水越冬罗氏沼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利用温泉水,在土池塘越冬罗氏沼虾,历经197天,平均水温21.7℃,水质状况,一般溶解氧4mg/l,PH7 ̄8,氨氮0.5mg/l,透明度30 ̄40cm。经常投饵,越冬期平均尾日增重0.06g,性腺发育正常,成活率达66.6%,试验获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11.
鲻鱼仔,稚鱼轮虫日摄食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鲻鱼不同发育阶段对轮虫摄食量和昼夜摄食规律,我们对第10,20日龄的仔鱼和第30日龄的稚鱼进行轮虫日摄食量的试验。结果表明;第10日龄的鲻仔鱼,平均全长3.609毫米,轮虫日摄食量为419-510个/尾,昼夜的摄食比例为75.6%和24.4%。第20日龄的后期仔鱼,平均全长6.15毫米,轮虫日摄食量为689-1112个/尾,昼夜摄食比例为71.2%和28.8%。  相似文献   

12.
三种鲤对暴发性鱼病抗病力的差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蔡完其  孙佩芳 《水产学报》1994,18(4):290-296
本文报道三种鲤对嗜水气单胞菌引起暴发性鱼病的抗病力试验结果。当菌液浓度为6.0×10 ̄8CFU/ml,采用10 ̄0、10 ̄(-1)、10 ̄(-2)、10 ̄(-3)四个稀释度、0.3ml/尾注射剂量时,建鲤、野鲤和镜鲤的半数致死量(LD_(50))分别为10 ̄(-1.375)、10 ̄(-0.976)、10 ̄(-0.562)。这三种鲤的半数致死量差异显著(F>F_(0.05))。从四个方面研究了抗病机理:白细胞吞噬功能和补体替代途径(C_3旁路)杀菌能力,镜鲤较强于野鲤和建鲤,但无显著差异(F<F0.05);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和补体总量(单位/ml),是建鲤>野鲤>镜鲤,差异极显著(F>F0.01)。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建鲤的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和补体总量稍高,但对暴发性鱼病病原(嗜水气单胞菌)较易感染。以上结果证明,不同品系鲤鱼对暴发性鱼病有种内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Carel氏瓶静置培养草鱼CIK细胞,细胞2~3d内长成单层,细胞单层均匀而稳定;旋转瓶培养,细胞7d左右长成单层,细胞单层面积大,病毒培养产量高。2种方式所培养病毒的TCID50/ml值稳定在6.0左右。0.1%福尔马林4℃条件下灭活病毒材料17d制备疫苗,疫苗性能稳定,安全性好。疫苗效力检验结果表明,注射免疫10d和浸泡免疫10d后,免疫鱼体内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107.9±11.0(3)和68.5±9.9(3),免疫保护力分别为(77.1±8.9)%(3)和(73.9±8.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本研究建立了草鱼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大规模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疫苗生产和生产性免疫试验,免疫草鱼成活率平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4.
汤河水库鲢_鳙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九奇 《水产学报》1997,21(3):275-281
根据1994年的汤河水库链、鳙的生物学测定、历年的放养数量和历年的渔获量资料,对汤河水库鲢各龄鱼的残存率、资源量进行了估算(鲢、鳙比例按7:3原则确定),从而确定了鱼种规格为132mm时的最佳放养数量为3.246753×10^6尾(其中链为2.272727×10^6尾,鳙为9.74026×10^5尾)。在连续8-10年无任何捕捞时水库对链、鳙的环境容纳量为2.246124×10^6尾(其中链为1.  相似文献   

15.
黄颡鱼网箱养殖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养殖方式,它具有产量高、起捕方便、经济效益好等特点。笔者2001年养殖试验,单产达到20千克~30千克/米3,成活率平均达到93.6%。现将其主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水域的选择网箱饲养黄颡鱼的水域,最好选择水库、湖泊上游河流入口处,透明度1米以上,溶氧5毫克/升以上,pH值7~8,有机物耗氧量小于10毫克/升,氨氮低于0.02毫克/升,总氮不超过0.5毫克/升,亚硝酸盐在0.01毫克/升以下。网箱宜设置在湖泊、水库的东南面或东北面,这样可避开养殖期间东南风…  相似文献   

16.
网箱4只,规格为1m×1m×1.1m,底部加1m×1m×0.15m密眼纱窗制成的饵料台。放养鲤规格36g/尾,投喂配合饲料,经6个月饲养,鲤平均规格639.3g/尾,净增重倍数16.8,饵料系数1.79,总利润6028.4元。千克鱼成本4.82元,千克鱼利润3.18元。  相似文献   

17.
枝角类通称水蚤,是一种低等的甲壳动物,体长0.2~1mm,广泛分布于各种水体中,其繁殖力强,生长快,营养价值高,是各种鱼、虾幼体阶段的良好饵料,受到养殖工作者的普遍重视。 枝角类的培养方式属间接培养,即先繁殖细菌和藻类,作为它的饵料。其基本方式如下:施肥有机物分解细菌、微小藻类、原生动物繁殖枝角类的增殖。枝角类培养的最适条件为:水温15~25℃,pH值 6.5~8.5,溶氧4~8 mg/L,透明度 30~50cm。具体培养方法如下: 用 40X10-6的漂白粉或 200X10-6的生石灰清塘后7天,将…  相似文献   

18.
《科学养鱼》2001,(10):56-56
1.购买虾苗时应检查有无白体病,有病虾苗不要买,同时虾苗入池前应消毒,用0.4×10-6浓度溴氯海因全池泼洒,3~5天后再用活性微生态制剂按1.5×10-6浓度全池泼洒,调节水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繁殖。2.平时每月用一次溴氯海因0.4×10-6浓度全池泼洒,每月使用一次虾宁2%按饵料量或虾菌宁5‰按饵料量或虾康宁6‰按饵料量一次,连用3天。3.治疗方法:第一天用溴氯海因0.5×10-6浓度或二溴海因0.3×10-6~0.5×10-6浓度全池泼洒,第二至第六天内服虾宁4%+虾菌宁5‰…  相似文献   

19.
“四大家鱼”对暴发性鱼病的抗病力的种间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嗜水气单胞菌所引起的暴发性鱼病,是近年来危害我国淡水养殖业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报导草鱼、青鱼、鳙、鲢对该病的抗病力的差异及机理的研究结果。在菌液浓度为6.0×10 ̄8CFU/ml(10°,10 ̄(-1),10 ̄(-2),10 ̄(-3)四个稀释度),注射剂量为0.3ml/尾时,半数致死生(LD_(50))分别是草鱼10 ̄(-0.48),青鱼10 ̄(1.25),鳙10 ̄(-1.37),鲢10 ̄(-2.19),差异显著(P<P_(0.05))。四种鱼的白细胞吞噬百分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P_(0.01)),其中草鱼极显著地(P<P_(0.01))强于其他三种鱼。四种鱼的补体替代途径(C_3旁路)杀菌力12小时测定结果的大小顺序是草鱼>青鱼>鳙>鲢,差异显著(P<P_(0.05))。草鱼的补体总量极显著地(P<P_(0.01))低于鲢、鳙。四种鱼的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存在显著差异(P<P_(0.05)),顺序为鳙>鲢>草鱼>青鱼。“四大家鱼”对暴发性鱼病的抗病力的种间差异,不仅同它们的免疫力的大小有关,也同它们对特定病原的易感性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科学养鱼》2002,(11):51-51
品种产品形式、规格市场区域原产地新鲜-去鳍6~10条/千克7.940.96德国挪威8~12条/千克7.440.90鲟鱼整条1.5~2千克/尾73.678.91匈牙利匈牙利200~300克/尾153.1318.52鱼籽酱87.3210.56鲤鱼新鲜3尾/千克20.672.50罗马尼亚罗马尼亚1.5尾/千克20.672.50鱼片250克/尾107.1612.96法国挪威活1.5~5尾/千克19.432.35匈牙利匈牙利印度对虾带头15~20尾/千克96.5811.68西班牙莫桑比克20~308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