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与内源GA1+4和IAA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以水稻野败型与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材料,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测定了幼穗与倒二叶中内源GA1+4与IAA含量。结果表明,珍汕97A与花76-49A倒二叶中的GA1+4含量低于各自保持系的。珍汕97A幼穗GA1+4含量低于其保持系的,而花76-49A的幼穗GA1+4含量近似于其保持系的,与此不同,珍汕97A与花76-49A的幼穗与倒二叶中IAA含量则均显著低于各自保持系的。其中珍汕97A的I  相似文献   

2.
赤霉素结合蛋白对水稻矮生性的调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宋平  曹显祖 《作物学报》1996,22(6):652-656
本文研究了GA结合蛋白与水稻矮生性表达的关系,结果发现:水稻品种的矮生性和对外源GA3敏感性的表达受GA结合蛋白与GAs等内源激素的共同调控。含sd-1基因的半矮秆材料,幼苗体内GAs含量低,生物膜上GA结合蛋白较多,表现出对外源GA3的强敏感性,其矮生性主要受GAs水平所调控;而含sd-g和sd-1 sd-g基因的矮秆材料则与此相反,表现出对外源GA3的弱敏感、不敏感,其矮生性主要受膜上GA结合  相似文献   

3.
赤霉素反应敏感型和不敏感型谷子矮秆突变体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赤霉素点滴法(苗期)浸渍法(芽期)以及喷洒法(拔节期)对3种谷子矮杆突变体的赤霉素反应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矮宁黄和623C属赤霉素反应敏感型,它们苗期的叶片和叶鞘及拔节期的节间均可随外加赤霉素而显著伸长,达到正常株(苗)高,CH84113则属于赤霉素反应不敏感型,多种赤霉素(GA1,GA3,GA7,GA9)处理均不能其株(苗)高恢复正常,用ELISAC地3各矮秆突变体和正常品种伸长敏感期  相似文献   

4.
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单核早期的不育花药的线粒体呼吸速率和LOX活性分别较可育株低11.9%和5%,而单核晚期相应较可育株低18.4%和17.3%。花药发育从单核期至三核期,可育花药的AsA和GSH含量增高,而不育花药仅分别相当于可育株的35-55%和22-32%,并有脂质氢氧化物积累,随着花发育,可育药的AsA-POD,GR和6-GPDH活性逐有半高,至三核期达到最高。而不育花药,随  相似文献   

5.
抗冷与不抗冷水稻在低温期间叶片ABA与GA1水平变化的差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抗冷性强的东乡野生稻(东野)和对低温敏感的6225两个籼稻品种。发现稻苗的抗冷性与低温期间内源脱落酸(ABA)含量上升及赤霉素(GA1)含量下降均有密切关系。东野的抗冷性比6225强,可能是因为其内涵ABA、GA1水平对低温的响应比6225迅速,东野的ABA/GA1比值在低温24h时就已达到最大值,而6225直到低温120h才上升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GA1,3,4,7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用碳二亚胺法将赤霉素A4与卵清蛋白连接,形成GA4-OVA复合物用于包板,利用GA4-Me与GA4-0VA对兔抗GA4-PAbs竞争结合反应,建立了GA1,3,4,7间接酶闻免疫检测法。其灵敏度,检测范围和最小检测样品量分别为45pg,0.2-200ng和50-500mg,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7%,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2%和4.8%。  相似文献   

7.
植物内源激素对小麦叶片衰老的调控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小麦灌浆期不同叶位叶片的5大类激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正在衰老叶片的乙烯和脱落酸(ABA)含量明显增加,前期和中期的功能期叶片细胞分裂素(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Z+ZR)和赤霉素(GA3)含量较高,生长素(IAA)在功能期和后期衰老的叶片中含量较高。因此可以将这4种激素分为2大类,即乙烯和ABA诱发和促进叶片衰老,另一类的Z+ZR和GA3则维持叶片功能,抑制衰老。但IAA表现了具有前期保持叶片生长发育和后期促进衰老的双重作用,在不同叶片中,春6叶(旗叶)则比较复杂。旗叶与睛相比表现了特殊性,这可能与其特殊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汕优36辐水稻1品种来回:组合为珍汕97A×IR36辐,浙江省温州市农科所选育。2特征特性:株型紧凑,株高90cm。叶鞘紫色,叶色淡绿,主茎叶片数15~16片。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每穗总粒数110~140粒,结实率85%左右,干粒重26g。谷壳薄,...  相似文献   

9.
中86-44水稻     
中86─44水稻1品种来源:组合为(浙辐802×广陆矮4号)×HA79317─7,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2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2天,属中熟偏迟熟品种。株型紧凑,分蘖力强,田间繁茂性好,后期落色好。株高77厘米左右,叶色偏淡。每公顷有效穗420万,每穗...  相似文献   

10.
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了开花前3d、1d,开花当天,开花后1、3、5、7、8、12d的5个棉纤维突变体胚珠中GA1+3、IAA、ABA及iPAs的含量。结果表明,5个纤维突变体内源IAA差异主要发生在开花受精前;内源GA1+3差异主要表现在GA1+3增加速率最大的时期,对照GA1+3增加速率最大的时期是在受精前,而5个突变则在受精后;内源iPAs及ABA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峰值出现时期上,有极短纤维和正常短绒的突变体Li与对照品种一样iPAs峰值出现在受精前,ABA峰值则在受精后,而无短绒有纤维和无短绒无纤维的突变体则相反。发现了突变体LigonLintless纤维极端缩短的原因主要是受精后出现了极高含量的ABA。指出了内源GA1+3和ABA则分别在受精后促进和抑制胚珠增重和纤维伸长。  相似文献   

11.
PP333,GA3和BA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马铃薯试管苗在继代培养中,苗生长细长、瘦弱和叶嫩黄等现象,在培养马铃薯的培养基中附加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PP333(mg/l,单位不同)、GA3、BA、GA3+BA、PP333+GA3、PP333+BA和PP333+GA3+BA等进行培养壮苗的试验。加入PP333各处理对试管苗的高、茎粗和增绿效应明显,但高浓度的PP333对试管苗生长过于抑制;加GA3对PP333有拮抗作用。适宜浓度的PP33  相似文献   

12.
春性杂交小麦优势测定与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2个杂交组合对T型春性杂交小麦的株粒数、株粒重、株穗数、主穗小穗数、千粒重、穗长6个主要性状进行了超标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组合的株粒重、株穗数、千粒重、穗长4个性状具有明显的正向超标优势,株粒数、主穗小穗数2个性状的超标优势表现为正负优势且幅度较大,分别为-19.2%~56.5%、-2.1%~5.3%之间。采用配合力的同亲回归分析,克旱9A和克82R27特珠配合力最高,其次为克丰二A×克82R67、克丰三A×克82R27。用2个春性T型杂种小麦和2个化学杂交剂制成的CHA杂交小麦,3个亲本(其中2个为对照品种)共7个品种,研究了群体密度对春性杂交小麦主要性状及其杂交优势的影响,明确了春性杂交小麦适宜的密度范围,为合理利用杂交小麦的优势效应采取高产高效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冀单33系我院玉米室以京7为母本,79038为父本于1990年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玉米单交种。1998年经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该杂交种苗期生长势强,叶片绿色,叶鞘紫色。生育期87天,株形较紧凑,抗病性强。株高230cm,穗位高90cm,穗长16~18cm,穗粗4.5cm,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8个左右,子粒黄色,出子率83.2%,千粒重300g左右。经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子粒含蛋白质10.51%,赖氨酸0.28%,脂肪3.84%,综合评定品质上等。2 产量…  相似文献   

14.
6X小黑麦品种Venus和2个普通小麦品种杂交回交,选育出NR9849等8个系群94个系,其中大部份抗条锈病或(和)白粉病。应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脉(APAGE)分析了NR9849等系群的64个株及其亲本Venus、小偃6号和川育12号的醇溶蛋白,结果表明,50.00%的株系具有1RS/1BL所特有的G1d1B3位点,20.31%的株系在Gli-2位点发生了普通小麦与6X小黑麦遗传物质重组;64个株系中出现了1种亲本类型,3种重组类型和3种突变重组类型,突变率15.62%。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指出,大多数株系Glu-1位点与普通小麦亲本相同,即由Glu-A1编码的亚基1,Glu-B1编码的亚基7+8、14+15,Glu-D1编码的亚基5+10、2+12。文中还讨论了6X小黑麦向普通小  相似文献   

15.
用气相色谱(G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了苹果短枝型品种的4种内源激素。结果表明,内源激素脱落酸(ABA)与枝条节间长度呈负相关,与短枝萌发率呈正相关(P〈0.01),宜作为短枝预选的指示激素。叶片中ABA含量随季节变化,但短枝品种ABA含量显著高于非短枝品种,二者ABA比值维持2.6 ̄3.4:1。短枝品种预告时,以同系非短枝品种或母树ABA含量为参照,其含量的1.8 ̄2.2、2.3 ̄3  相似文献   

16.
将2-3片真叶的花培无根苗转入MS+MET3.0mg/L+NAA0.5mg/L+KT0.5mg/L+蔗糖8%的壮苗培养基,4个月后和不加MET的相比植株变矮,分蘖和根系增多,每管苗平均栽1.55丛。秋季,法大气温度(日均温)回升到2-3℃时,揭去塑料膜,自然加倍的植株单株成穗9.1个,结实249.7粒,穗粒数27.4粒,分别是温室自然加倍的3.37,6.05和1.86倍。田间自然加倍和人工加倍相结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验用增产灵和2,3,5-三碘苯甲酸(TIBA)对间作大豆不同生态类型品种进行喷施。喷施增产灵后,对早熟矮杆品种各处理均表现增产,其增产幅度为0.37%-6.75%,施用时期以结荚期为佳;早中熟,中杆,生长较为繁茂的品种仅在开花期喷30ppm可增产12.06%,增产灵的增产作用主要是由于提高了单株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喷TIBA后,对植株主要起降矮壮杆的作用,株高降矮0.52-  相似文献   

18.
在低热区地推广水稻旱育浅植,以适时早播早插为好,移栽叶龄3.1-4.1叶为宜,早播早插时宜稀,迟播迟插时宜密,肥力中上等稻田,在3月5日播种的条件下,移栽叶龄的3.1叶。亩插1.3万穴;在3月20日播种的条件下,移栽叶龄为4.1-5.1叶,亩插1.5万穴,在4月4日左右播种,移栽叶龄为3.1-4.1叶,亩插1.7万穴,本试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为播期〉叶龄〉密度,即播期是影响低热地区水稻旱育浅植产量的  相似文献   

19.
通油1号是吉林省通化市农科院以铁7922为母本,Gy246为父本杂交组配的高油玉米单交种。1999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区推广。特征特性 该品种幼苗绿色,叶鞘紫色,叶色深绿;全株18~19片叶,株高291cm,穗位高93cm;花药、花丝均黄色;果穗筒形,穗长19cm,穗行数16~20行;子粒橙色,楔形,马齿型,穗轴白色,百粒重29g,单穗粒重200g左右。在通化地区生育期123天左右,属中熟品种,需≥10℃活动积温2500℃左右,活秆成熟。高抗玉米大斑病、丝…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90-824(籽粒蛋白质含量达21%)与5个农艺亲本组成6(6-1)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了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农艺性状的GCA均极显著,SCA方差除株粒数外,其它性状达显著水平,从GCA方差与SCA方差比例看,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但存在非加性效应。90-824的蛋白质含量的GCA效应值最大,而株粒重、株粒数、百粒重和穗粒数的GCA效应亦相对较高,是较理想的高蛋白亲本。90-824/78-03和90-824/陇春8号在农艺性状上的SCA最大,而蛋白质含量的SCA居中,是较好的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