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根据阜宁县多年的水稻抛秧栽培试验和实践经验,笔者分析了抛秧水稻在生育期、生育进程、根系发生及分布、分蘖势及成穗等方面的若干生育特点,总结了抛秧水稻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水稻品种选择、苗床整理、播种及育秧管理、抛栽基本苗确定、大田整地施肥及灌溉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集成了适合阜宁县的抛秧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并提出了一些栽培体会。  相似文献   

2.
免耕抛栽水稻的根系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5—2007年连续3 a定位试验,在双季稻田研究了免耕抛秧水稻的根系特性。结果表明:免耕抛秧水稻根系干重低于翻耕移栽稻,根系大部分分布在表层(0-5 cm土层)土壤。水稻单穴根系固持力表现为翻耕移栽〉翻耕抛秧〉免耕抛秧,且随着免耕年限的延长,这种趋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是一种新型栽培技术 ,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 ,70年代我国的部分地区已大面积推广应用。根据前茬作物的不同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又可细分为油菜茬、空闲田和花草田免耕抛秧栽培。从产量表现、劳力投入、效益结果来看 ,水稻免耕栽培表现较强优势 ,是水稻软盘抛秧轻型栽培的再深入 ,是水稻耕作上的再变革 ,节本增效 ,推广价值大、前景广。2000年以来 ,安徽省广德县植保站开展了油菜茬、空闲田、花草田的免耕抛秧和直播大田试验示范 ,现将试验总绍如下。一、不同类型免耕抛秧技术的关键步骤处理免耕的关键在于除草 ,如处理…  相似文献   

4.
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手插、抛秧、直播、机插等种植方式对水稻生育期、叶片生长、根系生理、分蘖动态、群体干物质生产、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指出各种栽培方式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可为水稻生产选择种植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稻定距丢秧技术在杂交水稻制种田母本上应用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忠国 《作物研究》1999,13(4):30-31
水稻定距丢秧技术是在应用水稻抛秧技术的实践中提出的,是水稻抛秧技术的方法改进。该技术设想改人工抛秧为人工定距丢秧,改水稻机械化抛秧为机械化定距丢秧,改水稻抛秧在田面的无序排列为秧苗的有序排列,并提出了水稻定距丢秧机与丢秧器的构思,而实现抛秧稻与移栽稻栽培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水稻优化定抛的增产机理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优化定抛兼取抛秧省工高效和有序栽培高产的理念,将带泥秧苗定向抛栽,因分蘖节分布于土表和秧苗有序分布,做到了高产与高效的统一。其增产机理在于促进了根系和分蘖的早生快发,协调了强弱势的灌浆,显著提高了有效穗,且穗粒结构协调。通过示范,该技术起到了良好的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简要说明了水稻抛秧栽培的概念和技术由来,论述了我国水稻抛秧栽培从试验探索到示范推广、大面积应用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稻的立苗与根系生长以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田条件下,在晚季对免耕抛秧、常耕抛秧、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和稻草还田常耕抛秧的立苗速度与立苗期的根系生长及其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免耕抛秧比常耕抛秧增产7.64%,稻草还田免耕抛秧与稻草还田常耕抛秧产量差异不大,但分别比常耕抛秧高10.72%和8.22%。免耕抛栽秧苗前期立苗速度较慢,后期立苗速度较快,总的立苗时间较常耕抛栽秧苗多1 d。免耕使立苗期根系及分枝数量、根系的总长度和根毛区长度及根系氧化能力下降。但是,稻草还田增加了立苗期根系及分枝数量和根系长度,提高了根系氧化能力,因而对抛栽水稻立苗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在免耕条件下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广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研究与创新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免耕抛秧比常耕抛秧,从生育特点看,立苗慢,前期生长缓慢,耗养少,低节位分蘖优势明显,根系发生早、根量大、横向分布宽且均匀,纵向分布较浅,后期绿叶多,产量性状结构协调。从生理生态特性看,根系活力强,叶面积指数稍高,部分生理指标优于常耕抛秧。土壤理化性状有好于常耕抛秧田的趋势。在配套栽培技术方面要选大孔径塑盘育秧,留桩高度不超过15 cm,抛秧叶龄3.5~4.5叶,抛秧密度增加10%左右,施肥方法为氮肥基肥占20%~30%,促蘖肥和壮蘖肥50%,穗粒肥20%~30%。要发展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免耕稻养鸭与养鱼、免耕直播、冬种绿肥还田免耕抛秧、免用除草剂免耕抛秧等模式,进一步提高免耕抛秧稻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0.
垄作栽培对寒地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黑龙江省早熟高产优质粳稻品种空育131为材料,通过垄作栽培与平作栽培方式对比试验,研究垄作栽培对寒地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根系的生长和分布在不同栽培方式间有较大差异,供试品种在不同的栽培方式下其根系体积、干质量、根长及活力均存在明显不同。与对照(平作)相比,水稻(空育131)在垄作栽培条件下根系发达,表现为根长增加、根系干质量增大,根量尤其下层根量增多,根系吸收面积增大,根冠比增大,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1.
水稻栽培方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水稻直播栽培、旱育秧栽培、抛秧栽培的国内外发展概况和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指出了这些栽培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水稻栽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水稻抛秧是近年来一项深受农民欢迎的栽培技术 ,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通过对抛秧栽培和手插栽培的对比试验 ,对抛秧增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免耕抛秧增产原因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免耕抛秧和翻耕抛秧的分蘖动态,经济性状,茎叶夹角、叶面积大小及根系进行调查,初步分析了免耕抛秧栽培的增产原因,并简单介绍了其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陈猛 《园艺与种苗》2022,(2):87-88,90
总结了近年苏北地区水稻钵体抛秧技术,从前期准备、品种选择、育苗技术、苗期管理、抛秧移栽和推广前景等环节进行阐述,合理选择栽培管理措施,以期为该地区水稻种植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稻高产高效的根系特性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根系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与地上部的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均有着密切的关系,也直接影响资源能否高效利用。本文从水稻高产高效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总结出水稻高产高效根系的特点及其调控,为高产高效根系水稻育种和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 ,是在翻耕抛秧栽培的基础上 ,将免耕和抛秧结合起来进行组装配套的最新栽培技术。免耕抛秧改“翻耕晒垡 ,大水泡田 ,耙平耙绒、浅水抛秧”为“板田免耕、化学除草、泼施底肥、均匀抛秧、湿润灌水” ,不打乱土层 ,不破坏结构 ,从而保持了水稻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 ,通过湿润灌溉创造了“以水调温、以水调肥、以水调气”的水肥气热因子协调良好的水稻生长环境 ,使水稻早生快发 ,增穗、增粒、增重 ,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 ,进一步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大大缓解了畜力机械耕田、生产…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初步认为,免耕抛秧和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的病虫发生差异小,且不会重于常耕抛秧栽培。免耕抛秧、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和常耕抛秧在不同的肥水管理条件下,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发生差异各有不同,在科学肥水管理情况下,稻飞虱、纹枯病轻于常耕栽培,特别是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发生推迟,发生危害明显减轻。但不论肥水管理如何,免耕抛秧的病虫危害总体轻于常耕抛秧栽培,在同等条件下,肥水管理较差的田块还轻于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免耕抛秧和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稻因具有发根早、根系发达粗壮、长势旺盛、群体结构协调等特点而增强了植株的抵抗力,从而减轻了稻飞虱、纹枯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抛秧是一项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的轻型栽培新技术。海安县从1989年起引进该技术,通过近10年的试验、示范、推广,抛栽面积由小到大,不断完善了水稻抛秧社会化服务,促进了农技服务向产业化纵深发展。1997年,水稻平均单产达8970kg/hm‘,创历史最高记录,荣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1998年,全县抛秧面积达3.67万hm’,占水稻面积的95%,基本实现抛秧化,由此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抛秧第一县”。(-)水稻抛秧服务产业化的实践及其效益为提高水稻生产集约化经营水平,海安县从1990年开始,针对抛秧稻占用秧田面积小、易于集中育秧…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耕作方式2种基因型水稻的立苗期根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优培九、金优253立苗期免耕抛秧单株根干重、单条根长、根毛区长略低于常耕抛秧,但差异不显著.免耕提高了水稻立苗后期总根数、白根数、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立苗期超级稻两优培九的单株根生物量、总根数、一次分枝、二次分枝根数量、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金优253.  相似文献   

20.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草还田有利于免耕抛秧稻根系生长、早分蘖、低节位分蘖,可提高有效穗、成穗率、实粒数、结实率,进而提高产量。多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培平均单产7.88 t/hm2,比常规翻耕抛秧栽培增产7.69%,稻草不还田免耕抛秧平均单产7.72 t/hm2,比常规翻耕增产5.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