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描述了宁波慈城镇盆栽植物根际土壤中发现的2种毛刺科线虫:雪松毛刺线虫(Trichodorus cedarus Yohoo,1964)和肾形拟毛刺线虫(Paratrichodorus renifer Siddiqi,1974)。其中,肾形拟毛刺线虫为浙江省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2.
两广地区香蕉根际寄生线虫的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和鉴定了两广(广东、广西)地区香蕉根际寄生线虫的种类。从两广地区香蕉根际的62份样品中。共分离得到11属13种具口针的线虫:发生最普遍的线虫为根结属(Meloidogyne Goeldi),两省区香蕉根结线虫病(Root—Knot Nematode.RKN)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Kofoid et White)Chitwood]和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Treub)Chitwood]的混合群体:其它分布较广的种包括肾形肾状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 Linford et Oilveira)、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Cobb)Sher]、南方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australis Xie et Feng)和燕麦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 Bastian)等:厚皮拟毛刺线虫(Paratrichodorus pachydermus Seinhorst)、装饰小环线虫[Criconemella ornata(Raski)Luc et Raski]、松拟盘旋线虫(Pararotylenchus pini Mamiya)、裸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maxbnus Allen)、普通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vulgaris Brzeski)、短小茎线虫(Ditylenchus,nanus Siddiqi)和蘑菇拟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conimucronatus Bessarabova)等为零星发生的种类。其中,拟毛刺属(Paratrichodorus Siddiqi)线虫首次在国内香蕉上报道。所有样本中均未检出穿孔线虫(Radopholus spp.)和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spp.)。  相似文献   

3.
描述了采自云南省昆明地区梨树Pyrus spp.根际的毛刺科Trichodoridae Thorne,1935线虫;南京毛刺线虫Trichodorus nanjingensis Liu&Chen,1990;瑞那毛刺线虫Trichodorus rinae Vermeulen&Heyns,1985;雪松毛刺线虫Trichodorus cedarus Yokoo,1964和胼胝拟毛刺线虫Paratrichodorus porosus(Allen,1957)Siddiqi,1974.其中瑞那毛刺线虫是中国新记录种,南京毛刺线虫、雪松毛刺线虫和胼胝拟毛刺线虫为云南省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云南香蕉根际线虫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云南河口3块香蕉园内发现6种重要的植物寄生线虫,它们是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spp.),纽带线虫(Hoplolaimus spp.),矮化线虫9Tylenchorhynchus spp.),半轮线虫(Hemicriconemoides sp.)和毛刺线虫(Trichodorus spp.).根结线虫,纽带线虫,矮化线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大棚蔬菜寄生线虫的种类和发生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1990~1992年对南京、徐州、连云港和淮阴市的大棚蔬菜寄生线虫的种类和发生进行了调查.从采集的382份上样和163份根样中共分离得到8属13种寄生线虫.其中.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肾形肾线虫(Rotylenchulusreniformis)、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dihystera)和甘蓝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brassicae)分布较广.田间群体密度也较高.南方根结线虫在各采样区中均有发生,可侵染绝大多数现有的蔬菜栽培种类,重病田株发病率达80%~90%,是目前江苏大棚蔬菜生产上面临的最主要的病原线虫.  相似文献   

6.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种间及种下群体的RAPD指纹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RAPD技术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和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的分离物基因组DNA进行了DNA片段的随机扩增,以确定种间及种内群体的亲缘关系和筛选具有种鉴定特征的分子标记.通过对40个10聚体随机引物的筛选,应用8个引物对两种线虫种间及种内分离物扩增片段的遗传分析显示:两种间群体RAPD扩增片段的共享度为40%~56%,而在松材线虫的不同分离物之间的共享度为60%~84%;其中有一个引物(P253)可在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种间产生具有种鉴定特征的特异性RAPD片段,在松材线虫的不同分离物中均可产生一约700bp的特异性片段,而在拟松材线虫中产生了两个分别约为1300bp和1900bp的特异性片段.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香蕉线虫发生分布和种群密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以来,调查了云南省香蕉产区7个地区(州)14个县(市)的一些蕉园,共采集分离并鉴定了55个样本,调查结果表明和香蕉有关的植物寄生线虫隶属12个属,即螺旋线虫、根结线虫、肾形线虫、纽带线虫、半轮线虫、真滑刃线虫、矮化线虫、短体线虫、盾线虫、剑线虫、毛刺线虫和长针线虫。优势种群是螺旋线虫,其次是根结线虫和肾形线虫,并分析了其地理分布。未发现穿孔线虫。  相似文献   

8.
描述了来自香港的4种植物线虫:甘蓝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brassicae)、厚尾矮化线虫(T.classicaudatus)、艾伦短体线虫(Pratylenchusalleni)和咖啡短体线虫(P.coffeae),它们均为香港地区  相似文献   

9.
松材线虫和拟松线虫种间及种下群体的RAPD指纹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RAPD技术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lphilus)和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的分离物基因组DNA进行了DNA片段的随机扩增,以确定种间及种内群体的亲缘关系和筛选具有种鉴定特征的分子标记。通过对40个10聚体随机引物的筛选,应用8个引物对两种线虫种间种内分离物扩增片段的遗传分析显示:两种间群体RAPD扩增片段的共享度为40% ̄56%,百在松材线虫的不同分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地区猪、犬旋毛虫同工酶电泳比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猪、犬旋毛虫同工酶酶谱的研究发现,乳酸脱氢酶(LDH)不能区别猪、犬被毛虫,而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ME)和磷酸葡萄糖转位酶(PGM)可将猪、犬旋毛虫区分开来.猪、犬旋毛虫之间同工酶相似系数(C.S.)为26.1%.试验结果揭示,哈尔滨地区的猪旋毛虫相当于旋毛形线虫(T.spiralis),而犬旋毛虫相当于本地毛形线虫(试泽)(T.nativa).  相似文献   

11.
烟草疫霉两个变种的划分及疫霉属几个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基于对福建、浙江、江苏、上海等地9个种、51个疫霉菌株的分类研究结果,着重探讨疲霉属中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种内两个变种的划分,温度反应、脱落孢子囊孢囊柄长度等性状在种的鉴定中的作用,以及配对试验中交配菌株种的配对组合与藏卵器大小的关系。指出:单纯根据形态特征无法区分烟草疫霉的两个变种,因而不宜再使用P.nicotianae var.nicotianae和P.nicotianae var.parasitica这二个变种的名称;温度反应是一个不稳定性状,在种的鉴定中只能作为参考依据,菌丝最适、最低生长温度对种的鉴定作用不大;孢囊柄长度性状是稳定的,在种的鉴定中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2.
潜育性水稻土有效磷含量比非潜育性者低50~90%;有效磷占全磷的比例和植株吸磷量都比非潜育性水稻土低。水稻土中以Fe—P与有效磷的相关系数最大,依次为Al—P、O—P和Ca—P。潜育性水稻土上Fe—P、O—P(酸性土)、Al—P及有机磷量均低于非潜育性水稻土,与有效磷的趋势一致,是其缺磷的主要原因。潜育性水稻土对磷的吸附固定能力强,磷酸吸持容量高,无定形铁含量高。这是潜育性水稻土缺磷的又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低磷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田选取21份玉米自交系,设置2个供磷水平研究磷对不同基因型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低磷胁迫加大了不同基因型玉米之间产量性状的差异。②以减产率为标准,对不同玉米基因型的磷效率进行分类,磷高效类型的玉米自交系,其磷响应度较低(6.92),而磷低效类型其磷响应度都较高(25.60),减产率和磷响应度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r=0.9037^**)。  相似文献   

14.
坛紫菜幼苗无性繁殖的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坛紫菜(Porphyrahaitanensis)幼苗能否形成单孢子是我国多年来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反复、多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幼苗释放细胞的条件,细胞的发育分化趋势及超微结构作了重点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与真正放散单孢子的条斑紫菜(P.yezoensis)作了比较,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坛紫菜幼苗能释放一种以前曾被认为是单孢子的细胞,它们的光学及超微结构、释放规律和发育趋势与坛紫菜酶解的营养细胞相同,而与条斑紫菜单孢子有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证明坛紫菜幼苗阶段不能产生单孢子。  相似文献   

15.
白浆土改良盆栽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1985年,在白浆土的白浆层添加不同的改良物料并种植不同的作物(小麦、大豆、玉米)进行盆栽试验,其结果是不同的改良物料其效果不同,同一改土物料对不同作物的影响也不同。氮磷肥配合施用,可以显著提高白浆层土壤的生产力;对小麦、大豆来说,有机物料和氮磷肥表现出较好的联因效应,玉米施氮磷肥就表现出显著效果,但添加有机物料,反而使产量下降。加粘土调节白浆层土的机械组成,再配合施氮磷肥,有很好的增产效果,优于单施氮磷肥的处理。施用石灰,对大豆有良好的增产作用。麦秸还田必须配合施用氮磷肥。有机物料相比,腐殖土优于草炭,草炭优于麦秸。  相似文献   

16.
17.
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Bowman-Cole法,对1984和1986年吉林省农科院黑土定位试验各小区土样,进行了有机磷分组分析,并测定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首先使土壤相对活性有机磷和高稳态有机磷增加。然后再转化为其它形态的有机磷或无机磷。土壤有效磷和活性有机磷、相对活性有机磷及中稳态有机磷均呈显著相关。有机肥使石灰性土壤pH下降,磷的有效性提高。  相似文献   

18.
植物性硝化抑制剂对莴笋NO3--N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2种植物性硝化抑制剂(P5,P7)对莴笋NO3^-N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53种用量处理对莴笋NO3^--N含量均有降低作用,尤以P5-M效果最佳,使莴笋叶、茎NO3^-N含量分别降低41.8%和26.1%;P73种用量处理以P7-M处理效果最好,降低叶片NO3^--N含量22.8%,而其Vc和氮基酸含量分别提高27.2%和15.6%。  相似文献   

19.
幼苗磷营养吸收机理模型的验证与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不同土壤条件下幼苗磷吸收实测值与机理模型预测值的比较,检测了几种养分吸收机理模型对玉米与大豆幼苗磷吸收的预测能力,同时探讨了解析解模型与数值解模型的主要模拟误差来源及其改进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供试3种机理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玉米与大豆幼苗的磷吸收变化情况.3种机理模型中,以建立于解析解基础上的SC模型的预测能力最低,而以考虑了根毛作用的C2模型的预测能力最强,影响机理模型预测能力的重要因素是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