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夏玉米是故城县主要栽培的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0万亩以上,且增产潜力大,产量高。1夏玉米的生产特点1.1高产。夏玉米的生物产量、干物质积累比一般作物都高。目前故城县夏玉米最高亩产量达900 kg以上。夏玉米品种登海618最高亩产已达1 516.25 kg,创造了我国夏玉米的最高产量;山西文水县夏玉米生产也创造了亩产1 402.8 kg的高产纪录;河北省邯郸市的50亩示范田创造了亩产961.4 kg的大面积高产纪录;新疆建设兵团夏玉米最高亩产达到了1 517.1 kg。  相似文献   

2.
<正> 1987年,我院在郾城县进行了夏玉米万亩500公斤高产开发研究,万亩试验基点设在郾域县三个乡的13个行政村,种植夏玉米面积11904亩,亩产520.3公斤,高产示范获得成功,带动的三个乡、一个镇的七万多亩夏玉米亩产337.4公斤,促进了全县45万亩玉米增产,亩产达到323.3公斤。1987年夏玉米高产示范开发研究是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高产高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以高产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养分需求规律及土壤养分供应规律为理论依据,在高产栽培的基础上,通过对作物所需的不同营养元素采用不同管理措施,来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约农业生产成本的目的。满城区粮食作物是农作物生产的主体,全区粮食播种面积42万亩,其中小麦17万亩,玉米19万亩,其他6万亩。推广夏玉米高产高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全县粮食增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咸阳市是西北地区最早出现的大型国家商品粮基地市、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市,更是陕西省极为重要的农产品商品粮基地。早在2012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就达到了15.8万hm~2,总产在92万t左右,并且在农业部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中创造出了陕西省四项高产记录,其中泾阳县的726.67 hm~2夏玉米成为了万亩高产示范片,平均每667 m~2产量达703.5 kg,创造出了陕西省夏玉米区的高产记录。本文分析玉米栽培管理技术,并探究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滕州是"中国马铃薯之乡",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达65万亩,我们经过多年试验、示范,形成了多种栽培模式,其中春季地膜栽培马铃薯-夏玉米-秋马铃薯一年三熟栽培模式面积10万亩左右,每亩纯收益6 100元。分析了这种栽培模式的生产效益,分别介绍了春季地膜栽培马铃薯、夏玉米、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玉米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试验方法,对玉米大面积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研究。以玉米栽培中的主要因子(密度、氮肥、磷肥、钾肥、播期)与产量的关系,通过微机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解析,求出各因子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及因子间的交互作用。还借助微机模拟试验,寻出定量生产水平下的最佳农艺措施,为玉米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针对山东省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集约化种植下存在耕地质量差、生产管理粗放、水肥管理技术不配套造成的水肥投入量过大、作物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严重、土壤次生灾害时有发生等突出问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把两季作物作为一个栽培单元来考虑,依据作物与气候的时空统一性及冬小麦、夏玉米栽培生理的互补规律,统筹安排冬小麦、夏玉米周年农艺措施,达到小麦玉米产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该技术示  相似文献   

8.
正木头营子乡位于敖汉旗东北部,现有耕地25万亩,其中水浇地20万亩,主要以种植玉米、向日葵、杂粮、杂豆为主,向日葵种植面积每年都在3万亩以上,品种主要以美葵为主,是敖汉旗的向日葵主产区。近几年随着全覆膜、膜下滴灌等先进农艺措施的不断完善和先进农机具的不断更新,木头营子乡向日葵种植水平快速提高,种植效益远高于玉米、杂粮等其它作物。1选地整地选择中上等肥力、偏碱性,三年以上未种植葵花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是河北省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达4 000多万亩。冀中南以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方式为主,玉米主要以麦茬夏玉米为主,其虫害的发生有其地域特点。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及大气候的持续恶化,玉米等作物的耕作环境也受到很大影响,各种虫害现象开始不规律蔓延,玉米的正常生长受到严重威胁。研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对于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河北省的粮食安全有  相似文献   

10.
夏玉米是两当县河谷川坝区的主要复种作物,因种植夏玉米比复种大豆产量高,经济效益好,近年来复种面积逐年扩大。今年全县种植面积达4000亩左右,单产一般为343~434kg之间,但也存在产量一直难有较大提高的问题。现根据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结合两当县夏玉米栽培管理现状,对此原因加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小麦和玉米(20+40)cm种植模式农艺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冬小麦沈农138和玉米唐抗5为试材,采用四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以小麦播量、小麦施肥量、玉米密度、玉米施肥量为决策变量,研究了肥密因素对混合产量的影响;并以米麦混合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主要农艺栽培措施与产量关系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数学模型,通过频数寻优定量化提出了(20+40)cm模式复合群体实现高产的综合农艺措施优化组合方案。结果表明,两作物产量与产量三因素偏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密肥因素主要是通过穗数和穗粒数来影响玉米产量、通过千粒重来影响小麦的产量,并且混合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玉米单产。产量关系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单因子对混合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玉米密度(x3)>小麦播量(x1)>玉米施肥量(x4)>小麦施肥量(x2)。边际产量表现出报酬递减规律。  相似文献   

12.
以郑单958为供试材料,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辽南地区春玉米籽粒产量与密度、氮肥、磷肥、钾肥4因素的定量关系,建立产量形成的肥密反应模型,解析各因素对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寻求定量生产水平下的最佳农艺措施.结果表明:4个因素变化的效应曲线均为抛物线,氮肥对产量的影响最大,钾肥次之通过对回归模型的解析,筛选确定了郑单958在辽南地区春播中,实现产量≥11272.90kg/hm2的密度与肥料耦合优化技术方案:合理密度为58882.5~63697.5株/hm2、适宜纯氮、磷和钾施用量为22961-247.33、7327-82.20、16322-180.09kg/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32份玉米组合农艺性状与产量多重比较,分析影响性状的遗传因子,选择最有效的育种方法。【方法】 选用4个玉米自交系为测验种,8个自交系为被测系,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32份组合。测定玉米杂交种穗长、穗粗、产量、轴粗、粒长、百粒重、穗行数、秃尖长、生育期等11个农艺性状,并采用变异性、相关性、通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 参试材料的11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7.31%~69.85%;穗粗、百粒重、行粒数和穗长对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44 2、0.733 0、0.621 6和0.634 8),秃尖长与产量间呈负相关(r=-0.012 6);穗行数、穗长、百粒重、穗高、茎粗、轴粗、株高本身的直接效应对产量有正向作用,秃尖长、轴粗、行粒数本身的直接效应对产量有负向作用;对产量贡献大小排序为穗行数因子>穗长因子>百粒重因子>籽粒长因子。32份材料可划分为4 个类群,依据各类群的特点进行品种选育。【结论】 在玉米育种材料筛选时,果穗行粒多、果穗轴粗和秃尖小的育种材料,要关注百粒重,并与其他性状间的关联,充分挖掘种质资源潜力,选育出优异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在覆膜滴灌条件下玉米品系(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应用DPS软件对15个玉米杂交品系(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灰色关联度等分析,结果表明:籽粒重、穗重、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玉米产量与生育期、籽粒水分含量、穗重、籽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可将参试的15个品系(种)划分为3类,第Ⅲ类表现良好,值得进行推广种植。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玉米籽粒重、穗重、生育期、籽粒水分含量等性状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导因素,在玉米高产育种中,应以其为主攻目标,提高玉米后代的有效选择,加速高产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湖南地区进行生产示范推广的玉米品种,以‘洛玉1号’为对照,对‘湘农玉36号’、‘湘农玉40号’、‘湘农玉42号、‘湘农玉两优1号’和‘湘农玉两优2号’等5个品种的生育期、田间抗性和产量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筛选出最优品种,为下一步区域试验打下基础。并通过对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得出了影响产量的显著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生育期均在107~110 d之间,其中‘湘农玉36号’病虫害发生率低,无明显倒伏,产量为9.9 t/hm2,较对照品种高51%,为参试品种最高,综合分析为最优品种,可以进行下一步区域试验。在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中,影响产量的因素从强到弱排序为:穗长>百粒重>穗位高,其中穗长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穗行数对产量有弱负相关影响,因此在玉米新品种选育的过程中应综合选择穗长长,百粒重高,穗行数少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试验设密度(A)与肥料(B)二因素三水平研究了施肥量与密度对高油115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和密度对高油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密度为52500株/hm2、施肥量为N:360kg/hm2、P2O5:120kg/hm2、K2O:180kg/hm2时各农艺性状表现最好,产量也最高(6876.45kg/hm2)。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生态区玉米新杂交种成单13号籽粒产量与密度、氮肥、磷肥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产量形成的密度、肥料反应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解析,求出了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及相互作用,寻出定量生产水平下的最佳农艺措施。本文得出的玉米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为:盆中及盆周东南亩植3500—4000株,亩施有效氮10公斤左右.有效磷7.0公斤左右;盆周西北亩植2922—3324株,亩施有效氮6.9—8.6公斤,有效磷3.4—6.0公斤。  相似文献   

18.
不同密度和化控制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化控剂和种植密度均对产量及农艺性状具有较大的影响,但三者之间互作相关性不显著.在使用化控剂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为逐渐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化控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百粒重,且随着密度增加百粒重变化幅度很小.不同化控剂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玉米株高和穗位,降低了植株倒伏率.适宜高密度和化控剂可协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表明化控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密度条件对玉米倒伏率的影响;同时施用玉喜化控剂对作物的株高、穗位有更佳的调控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倒伏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辽西地区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下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为选择适合该地区的高产玉米种植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试验方法研究了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玉米品种、种植密度、有机肥施用量、耕作方式),利用Matlab软件中的anova1函数对试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通过试验测得不同因素在不同设置下的玉米产量和生物产量数据,将数据带入Matlab软件计算得到试验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结论]玉米品种、种植密度、有机肥施用量均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在实际生产中应进行适当选择;耕作方式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大,可以在玉米种植中适当减少耕作次数。  相似文献   

20.
杨艳  冷远康 《安徽农业科学》2014,(6):1647-1649,1652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Zea mays L.)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方法]以玉米品种顺单6号、遵玉3号和安单3号为材料,4种种植密度分别为75000、64500、56250、49995株/hm2(CK)。[结果]在同一种植密度下,顺单6号、遵玉3号、安单3号间的产量差异显著,顺单6号、遵玉3号的产量与安单3号差异极显著;不同种植密度间玉米产量差异显著,种植密度与品种互作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说明玉米品种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不同,玉米品种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在玉米产量构成因子中,株高、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总粒数与产量呈正相关,百粒重、穗位高、穗长、秃尖与产量呈负相关,只是相关性的显著性各有差异。通径分析表明,产量构成因子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结论]在玉米栽培中,要充分利用对产量有利的影响因子,通过栽培措施调节各因子进而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