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贵州省都匀市是一个夏季避暑、冬季避寒的好地方,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都匀的城郊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但是目前仍然存在旅游业的联动效益差、基础设施不完善、接待档次和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阻碍了都匀市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促进都匀市城郊乡村旅游业发展,需要政府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改善和优化发展乡村旅游的内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统计软件分析了福州女性居民的出游动机、信息渠道、出游偏好、出游方式、出游时长、游伴选择等,以及旅游决策行为影响因素等,总结了福州市女性居民旅游行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福州市女性旅游市场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第一手调查数据资料,以宝鸡市为例,研究城市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影响因素.在SPSS 20.0的软件环境下,应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与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从因子个体与维度进行影响因素探索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居民的乡村旅游参与强度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及月收入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②影响城市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因素包括:居民个人>村庄建设.居民个人因素包括:乡村旅游偏好>闲暇时间>出行距离,起到了主导作用.村庄建设因素包括:自然风光>地域文化>娱乐项目>公共服务,起到了旅游吸引与支撑作用,同时公共服务还具有较强制约性作用.研究结果对提升宝鸡乃至整个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参与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体验经济时代,随着旅游者旅游经历的丰富、消费观念的成熟,旅游者对体验的需求逐渐高涨,乡村旅游者也更加青睐具有优质旅游体验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然而,部分乡村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偏好了解程度不够,因而未能综合考虑自身资源条件与市场需求,开发契合目标群体偏好的旅游体验产品,出现了供给未能匹配需求的状况。基于上述问题,在国外游憩体验偏好量表的基础之上,对乡村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偏好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并开发出相关量表,选取南京市浦口区作为案例地进行原始数据的调查搜集,运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研究发现,乡村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偏好存在“享受自然、学习知识、农家氛围、放松身心、增进人际关系”5个共同因子;另外,游客的性别、学历水平、职业、家庭月收入、家庭结构、出游人员构成、出游动机等特征对游客的旅游体验偏好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乡村居民,有关居民的研究是乡村旅游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基于2008~2018年《旅游学刊》上相关文献对乡村旅游地居民研究进行了梳理与总结,旨在把握乡村旅游地居民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方向,给未来旅游地居民的研究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6.
首先重新审视了农业旅游和居民幸福感的定义,接着分析了农业旅游发展与居民幸福感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农业旅游的综合效应使其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农业旅游的侧重点逐步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转变到提升乡村居民幸福感上来。最后从提升乡村居民幸福感的视角,提出了发展农业旅游的对策,强调发展农业旅游不仅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更要关注乡村居民的幸福诉求。  相似文献   

7.
高倩  姜洪涛  刘娜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201-203,206
以《红楼梦》等古典名著为主题的旅游景点开发是近年来旅游开发的一个热点。本文从客源市场的角度出发,调查了长三角地区7个城市居民对南京红楼梦文学旅游资源的感知度、出游意愿、出游偏好及信息渠道选择特征,并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对南京红楼梦文学旅游资源的市场开发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安全的现状、原因与基本特征。分析发现:重大疾病类、交通安全类、政治信仰与文化冲突类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次数最多,自然灾害类、重大疾病类和交通安全类旅游安全事故导致游客伤亡最严重;总体上,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较为安全,但大陆居民自身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十分突出,自然灾害等因素对大陆居民旅游安全影响较大。进而提出了加强旅游安全输出管理、提高旅游安全保障水平、完善赴台旅游安全管理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螺丝壳景区主要位于都匀市毛尖镇,环境优美,气候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在对螺蛳壳景区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分析螺蛳壳景区旅游资源开发价值与条件,并依据分析提出其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螺蛳壳景区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进而对黔南州旅游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梯田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国内相关研究文献近十年显著增加。国内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梯田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旅游开发带来的影响及居民的感知、梯田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梯田旅游利益相关者相互关系等方面。今后梯田旅游应继续强化理论探索、创新和改进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加强旅游发展条件下的梯田人地关系、梯田旅游者特征与行为偏好以及不同时空尺度条件下的梯田旅游发展特征、演化过程和演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慎丽华  曲聪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614-1615,1639
通过对青岛崂山区农村居民的调查研究,从农村居民对旅游的了解情况、旅游态度、旅游欲望3方面分析了城市近郊农村居民旅游的认知特征,同时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验证了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城市近郊农村居民旅游市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域景观是开封发展旅游的一个独特优势条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分析了开封居民和来汴游客对开封水域景观特色的认知以及对水域旅游开发的看法和参与水域旅游活动的可能性。基于此,提出了开封水域旅游开发的原则和理念,水上游览活动的开发设计以及水域环境的净化等旅游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旅游城镇化是以旅游业为主要推动力的城镇化类型,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之一,其过程更加注重"人的城镇化"。在旅游城镇化的进程中,当地居民对旅游城镇化的影响感知强烈并有其独特性。笔者以旅游业快速驱动城镇化发展的武汉市黄陂区为案例,通过对黄陂区居民旅游城镇化感知的调查实证分析旅游城镇化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研究发现,旅游城镇化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其经济发展;提升当地的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强化城镇辐射功能,推动村落变化。而其消极影响则体现在不同区位条件的居民从旅游业发展中获益不均且居民的部分旅游收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缺乏长期稳定收入;旅游城镇化的发展加速乡村环境及景观的破碎化以及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于强  陈玲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5):2900-2902,2933
开展对城市居民的森林生态旅游意向及行为倾向的研究,对森林生态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开发与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南京市中山陵生态旅游景区为例,对南京市民进行了详细的抽样调查及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居民在一般甚至严格意义上具有生态旅游者的某些特质;②不同的城市居民森林生态旅游意向及行为倾向存在着较大差异性,但总体对此类旅游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与期待。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湛江市区居民的问卷调查,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湛江特呈岛旅游资源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对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湛江市民对特呈岛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特呈岛旅游资源的支付意愿为21.07元/人,基于广东省范围内总人口基数的特呈岛旅游资源价值为22.6亿元。受访对象的收入水平、特呈岛旅游满意度与支付意愿之间具有较高相关性,是影响公众支付意愿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南充市生态旅游产品规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态旅游产品规划的理论原则,以南充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南充市旅游产品开发利用的利弊,并拟定适合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7.
黄燕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6):192-194
分析了贺州市乡村饮食文化兼容并蓄、注重本味、用料广博、健康养生的特点,以及贺州市乡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认为贺州市乡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主要是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品位、游客参与性不强、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宣传推介较为滞后。鉴于此,提出加强贺州市乡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强调增强乡村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不断开发参与性强的饮食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接待水平,加强宣传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8.
韦福巍  甘永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400-13402,13405
以SWOT分析法分析了河池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期为促进河池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建华  陈端吕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283-12287
旅游景观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旅游生产力增长的潜力所在,必须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准确评价。根据郭来喜的旅游景观分类分级系统,常德市主要旅游景观共270余处资源单体分为3个景系9个景类和52个景型,并按景型规模大小分为“景域”、“景段”、“景元”进行旅游景观综合评价。常德市旅游景现生态类型多、组合配置好、文化底蕴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