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贾友江 《果农之友》2010,(12):48-48
<正>柑橘作为陕西省城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近年来,随着产业化发展,其栽植规模得到迅猛发展,柑橘总面积在1.33万公顷以上,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20世纪70—80年代栽植  相似文献   

2.
<正>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苹果树栽植多为稀植,行距7~10m,株距6~7m,每667m2栽植8~14株,树形以疏层形为主;80年代以后,为追求早期产量,推广密植栽培;90年代,纺锤形基本取代了  相似文献   

3.
《长江蔬菜》2004,(9):7-7
我国旱地栽植机械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最早出现的是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和甘薯秧苗栽植机的试验研究。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裸根苗移栽机械,80年代研制成半自动化蔬菜栽植机。较早的研究资料显示,1979年四川省温江地区农机所研制了2ZYS-4型油菜蔬菜钳夹式栽植机;北京市农机所曾于1980年和1991年分别研制了2ZSB-2型钵苗移栽机和2ZWS型蔬菜无土苗移栽机。但是,这些机具由于与育苗方式不配套或不能满足蔬菜栽植的要求等原因而没有得到推广应用。目前,我国研制的栽植机械大多面向于玉米和棉花的移栽,在蔬菜栽植机械方面几乎是…  相似文献   

4.
太田柑原产日本,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 90年代中期才将其作为早熟柑进行繁育、推广.笔者自1995年起,对地处重庆市北碚区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和北碚区农科所以及四川省青神县等地栽植的太田柑进行了详细调查、试验及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陕西渭北的乔化红富士苹果园,大多栽植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选用的砧木多为新疆野苹果,栽植密度为3m×(3~4)m。这些乔化红富士苹果树经过近20年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冬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鲁北冬枣栽植面积迅速增加,目前,山东省栽植面积为3.3万hm2,河北省为2万hm2,天津市约1万hm2。陕西、河南、山西等省也有一定的栽植面积,冬枣已成为我国鲜食枣的主栽品种之一。除山东沾化、河北黄骅等鲁北冬枣原产区外,新栽植地区的枣农对鲁北冬枣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果树矮化密植栽培的日益推广,果树栽植周期越来越短;冀北地区的果树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栽植的,急需更新;特别是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后继产业项目以来,农民要在废弃的老果园大量栽植果树。但是由于果树再植病的影响,栽植后常常出现果树生长不良、效益不高的现象,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入海沉淀填海形成的平原,属盐化潮土亚类。上世纪60~80年代中期,果树栽植采用内地传统定植法,即挖长、宽各60cm、深80cm的定植坑,将有机肥和表土混合均匀回填后进行栽植,栽植深度一般为40cm左右。此法在上世纪60~70年代初期,果树定植成活率87%~95%,树体长势正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条件的变迁,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及过于集中的雨水造成的地下水位忽高忽低加速了土壤的恶变,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  相似文献   

9.
苹果树栽植新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树的栽植方式和方法在不同年代和不同国家都有所不同。在我国,上世纪60~70年代667m2栽植30株以下,栽植方式以4m×6m和4m×5m为主。进入80年代密度提高到33~44株,栽植方式以4m×5m和4m×4m为主。90年代随着矮化砧木和短枝型品种的引进,密度进一步增大,密植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乔化密植有667m2栽55株以上的,还有栽100株以上的,甚至200株以上;矮化密植一般栽83株或111株。密植方式有3m×4m、2m×3m、2m×4m、1.5m×4m等形式。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由于机械化程度高、土地宽广,以密植为主,一般667m2栽66~133株,株距小(1~3m)、行距大(4~6…  相似文献   

10.
正1苹果栽培模式时代不同,苹果种植的模式是不一样的。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推广的是乔砧大冠稀植模式,每666.7 m2栽植22株左右。由于单位面积栽植株数少,苹果的幼龄期长,进入结果期晚,前期产量低;但栽植株数少,光照条件好,所结果实品质好,树体抗性强,腐烂病发生率低。这种模式在我国苹果生产中持续的时间最长。上世纪80年代,我国苹果规模化发展第1次高潮出现,由于受当时国际密植之风的影响,我国苹果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