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刘雪基 《农家致富》2004,(17):30-30
油菜机械化生产不仅省工节本,而且宜于油菜的规模化生产,只要掌握配套技术,就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几年来,江苏省江都市大力推广油菜机械化生产。2003年机条播油菜4.5万亩,平均亩产量168公斤,亩产值470.4元,比移栽油菜增产8公斤/亩,亩产值增22.4元,亩效益增70.4元。  相似文献   

2.
邹芳刚  商蓉 《农家致富》2004,(17):28-29
在近几年种植业结构优化过程中,油菜在江苏省夏熟作物中所占比重持续稳定增长。秋播在即,为了更好地总结2004年油菜生产,提高今年油菜种植效益.本刊记者采访了江苏省农技推广中心专门从事油菜研究的邹科长。  相似文献   

3.
熊飞 《农家顾问》2009,(11):37-37
油菜冬前抽薹,会消耗大量养分,导致油菜越冬抗寒能力下降.轻者造成叶片受冻.明显减产:重者会造成油菜茎杆、蕾薹冻伤,甚至整株冻死,完全绝收。导致油菜冬前抽薹的原因很多.既有种子原因.也有气候原因.还有栽培原因。长江流域秋播油菜.如果选择的油菜品种偏春性或春性过强.播种时间过早、密度过高、管理粗放.  相似文献   

4.
我市常年种植油菜8万亩左右,种植面积有扩大趋势。油菜与稻麦相比,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效益较低,特别是南部稻区,由于受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油菜生产一直处于低迷局画,制约了油菜生产发展.受北部旱田直播油菜的掀起和稻麦套播轻型栽培技术的启发,本站1998年开始对稻套油轻型栽培技术进行了系列试验研究,目前已形成比较完整、操作简便、农户易掌握的稻田套播油菜轻型栽培技术模式及其体系。这一栽培模式和体系迅速在全市各地推广应用,并辐射周边县市的油菜生产。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B.napus L.)是国内外广泛栽培的主要油菜类型之一。由于生态条件的差异,甘蓝型油菜可分为冬性、半冬性和春性三种。各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温、光条件有较大差别。我国于解放初期从日本引进甘蓝型油菜,经与我国白菜型油菜——南方油白菜(Brassica chinesis var oleifera Mak)杂交改良后形成了我国长江流域特有的半冬性甘蓝型油菜类型。  相似文献   

6.
5个参试组合,均表现比对照增产,杂交油菜最高亩产达131.8kg,亩增产9.9-36.95kg,增产幅度达10.4%-37.5%。杂交油菜增产主要表现为枝、荚、粒增加,尤以全株有效荚增长更为明显,每株比对照增加49.0-145.0荚。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促进农业高产、优质、高效。近年来我所在水北镇三都村建立了晚稻-油菜-西瓜套种轮作栽培模式示范基地300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水稻平均亩产500公斤,产值800元;油菜平均亩产152.4公斤,产值628元;西瓜平均亩产3500公斤.产值1050元,三热亩产值2478元。油菜套种西瓜,油菜可为西瓜遮荫,提高西瓜的成活率;油菜收获后,油莱秆荚壳返哺回田,  相似文献   

8.
关于贵州油菜分类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形态分类法,讨论了贵州油菜的分类问题。初步分类结果,全省油菜分2个属7个种,南方油白菜、贵州小油菜、细叶芥油菜、大叶芥油菜、欧洲油菜、日本油菜和油萝卜等,表明我省油菜种类繁多。  相似文献   

9.
2004年4月21日.经省油菜专家对浏阳市北盛镇押口村免耕机播油菜进行验收,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为152.6公斤。  相似文献   

10.
油菜抗除草剂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菜抗除草剂品种的选育浦惠明,戚存扣,傅寿仲(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南京210014)一、选育抗除草剂油菜品种的意义农业生产因草害造成的损失约占作物病、虫、草三害总损失的40%以上(李伟格,1984),仅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油菜田除草约需0.8~1亿个工,...  相似文献   

11.
利用隐性核不育系201A与优质油菜贵油七号选系贵7-5进行测配.得到强优势组合贵杂98-3。在1998~2000年贵州省杂交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分别为129.7kg/667m^2和166.6kg/667m^2.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5.2%和6.11‰.最高产量分别为193.3kg/667m^2和212.33kg/667m^2。在2000~2001年贵州省杂交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28.97kg/667m^2.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8.15%,最高产量达l64kg/667m^2.比对照增产13.49%。抽样品质分析结果,芥酸含量1.42%,硫甙含量10.3μmol/g.含油量39.2%。200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贵杂4号。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熟期适中、抗性较好等特点,适于贵州油菜产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油菜已成为冬季农田的主栽作物。“双低”油菜因其芥酸、硫甙含量低,出油率高的优点,是加工优质菜籽油和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的优质原料。2003年富阳市共种植“双低”油菜2210hm^2,平均单产达122.4kg,总产油菜籽4057.56吨,按收购价2.1元/kg计算,总产值达852.088万元,效益可观。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1 我国油菜品种改良的发展经历 我国油菜品种的遗传改良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1.1 解放初期,甘蓝型油菜的引进和大面积推广,取代了传统的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使单产增加了2倍。  相似文献   

14.
“双低”杂交油菜华协1号是我国著名油菜专家与瑞典SWAB合作育成的与“双低”春性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其特点是高产、稳产、优质、早熟。1999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2001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并被农业部122号公告列为重点推广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华协1号油菜杂交制种在本省迅速发展,已形成新的产业,制种面积自2000年以来一直稳定在5000亩左右,制种亩产量达100~150kg,最高产量超过200kg,创造了全国杂交油菜制种产量之最。华协1号适宜的制种地区有天祝县、山丹县、民乐县、和政县等地。但天祝县是我国春油菜杂交制种的最佳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5.
甘蓝型油蔬兼用双低油菜宁油1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宁油16号系采用品系间杂交育种选育而成,子粒芥酸含量1.32%,硫苷含量28.67μmol/g,含油率40.46%。宁油16号丰产性好、抗倒性强、耐病性强,适合于长江中下游冬油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直播油菜不同品种抗寒性分析及防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镇油菜种植面积近年来稳定在1.5万亩左右,为夏熟的主要作物。特别是直播油菜因其省工、省力,暖冬年份产量较高,深受种植户欢迎。直播油菜种植面积约占油菜总面积的70%,常年种植1万亩左右。最近几年本地以暖冬天气为主,极有利直播油菜生长,但如冷空气来临早、持续时间长,迟播的直播油菜常常冻害严重,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为进一步稳定油菜种植面积,推广优质、高产、抗逆,特别是抗寒性强的油菜新品种,我镇2005年从省内外引进“沪油16”、“沪油15”、“宁油16”、“宁油12”、“淮杂油3号”等5个油菜双低新品种,进行了直播油菜抗寒性试验,对直播油菜预防或减轻冻害措施进行了积极探讨,为大面积直播油菜的品种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1.品种选择选用通过审定的、熟期合适的优质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如沣油730、湘杂油753等。  相似文献   

18.
双低油菜是指油菜籽中芥酸含量在5%以下,菜籽饼中的硫甙含量低于30微摩尔/克的油菜品种。它是油、饲兼优的作物,也是农业产业化的一个好项目。发展双低油菜,不公有利于满足城乡人民的消费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还可带动养殖业、加工业、蜂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002—2004年,我市推广双低油菜累计1.65万(1亩=1/15公顷。下同).使农民增加收入9000余万元。2005年全市的双低油菜的面积为4半万亩左右,占油菜种植面积的87.7%。在推广双低油菜过程中,我市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9.
秦优7号为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育成的甘蓝型“双低”优质杂交油菜,属半冬性品种,子粒芥酸含量为0.36%,硫甙含量22.57μmol/g,含油量42.36%。菜籽质量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双低”油菜籽一级(NY/T415—2000)。  相似文献   

20.
《广西农业科学》2005,36(2):174-174
2003年底,三江县从江苏省引种优质高产双低油菜品种“史力丰”。在斗江、富禄等5乡镇对比试验示范16.67hm^2,经随机抽取5个样点计1hm^2进行实地验收,平均产籽2362kg/hm^2,最高3465kg/hm^2,平均单产比杂优油菜花油6号(1901kg/hm^2)增产24.24%;较常规油菜花培166(1488.6kg/hm^2)增产58.67%。试验证明,史力丰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