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慈溪市棉田开展立体种植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了立体种植的概念和理论依据,分析了五种主要种植模式的特点,阐述了开展立体种植的六条技术思路,及合理的立体种植。对稳定棉花种植面积,完成国家计划收购任务,提高经济、社会效益,丰富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剖析了江苏省高效立体种植现状,分析了棉田立体种植后产生的问题,对江苏省立体种植棉田内无公害配套栽培的单项技术、高效立体种植模式、茬口布局、抗病虫品种、生物农药、包裹配方肥施用等技术开展了研究,集成完善了棉田无公害立体种植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试验探讨栝楼与生姜立体种植模式的效益。从栝楼和生姜两个角度出发,分析栝楼与生姜的多个产量、品质指标,并对栝楼园立体种植模式种植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该区域栝楼园立体种植模式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鄂东北棉田立体种植的主要模式有豌豆/西瓜/棉、小麦/花生/棉、蒜-椒/棉等3种。棉田立体种植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控制杂草危害,并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棉田立体种植必须采取综合配套技术才能达到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5.
秦庆峰 《河南农业》2013,(23):47-47
近年来,兰考县立体种植高光能生态工程模式推广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方式较多,效益显著。大田间主要表现模式有:农桐间作、农作物间作套种,庭院立体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6.
《北京农业》2014,(10):52-55
国家一向提倡节约用地,提高用地效率,于是衍生出“立体种植”的农业概念,立体种植不仅节约了土地,还打造了一种立体景观,增加了绿化面积。然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渐渐发现了很多种植的小技巧,不再只会将花草种在地上,开始想方设法变换种植花样,美化家居环境、增强创新意识,在生活中制造了很多创意,给了自己和身边的人一份惊喜和温馨。  相似文献   

7.
长治县林移村根据人多地少的特点积极进行耕制改革,积累了不少立体种植成功经验,并组合出多种立体种植模式。为长治市双高一优农业树立了样板。2004年,村民郭宏生根据玉米、胡萝卜共生期短、高矮搭配、营养共生等特点,在自家一块2.2亩地里进行了胡萝卜套种玉米立体种植。  相似文献   

8.
《北京农业》2014,(10):22-25
低碳农业之立体种养的节地 立体种植、养殖充分利用土地、阳光、空气、水,拓展了生物生长空间,增加了农产品产量,提高了产出效益。在江苏省的江海冲积平原,常见的有农作物合理间种、套种的农作物立体种植,桑田秋冬套种蔬菜、桑田夹种玉米的农桑结合。意杨林中套种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的农林结合,苗木合理科学夹种的苗木立体种植,稻田养殖、菱蟹共生、藕鳖共生、  相似文献   

9.
针对如何充分利用地区充足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复种指数、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等问题,立足阿克苏地区生产实践,学习借鉴毗邻喀什、和田地区多熟种植经验,总结分析了适宜阿克苏地区发展的“粮食高产多熟立体种植模式、粮棉为主体的多熟增效种植模式、培肥地力多熟立体种植模式”三大类多熟种植模式和技术效益,以此促进本地多熟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作物立体套种是我区群众多年来一直采用的种植方式,立体种植能够充分发挥作物互补优势,改善田间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率和复种指数,而且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王国骄 《新农业》2014,(8):51-52
<正>立体种植是指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空间和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凡是立体种植都有多物种、多层次的立体利用资源进行种植的特点,都构成复合群体。发展立体种植可以在有限的耕地上获得更多的经济产量,同时又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发挥技术综合效益,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立体种植是否成本高昂呢?其  相似文献   

12.
1990—1993的采用多年多点多因素试验方法,对大同盆地立体种植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共研制高产高效立体种植模式22种。  相似文献   

13.
多元多熟立体种植是一种符合生物群体结构的高产高效农业生产形式与配套的综合技术体系,发展多元多熟立体种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淮北地区发展棉花多元多熟立体种植的机理1.1因地制宜,讲究效率棉花立体种植涉及多种作物、多种因子、多种学科,具有很强的时间性  相似文献   

14.
泌阳花菇种植,一般采用立体大棚袋栽的种植模式,通过人工调节温度、光照、湿度等条件,人为地形成花菇。其种植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旧城镇农业生产实际结合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需要,从以玉米为主的旱作立体多熟种植技术角度出发,对旱作立体多熟种植技术的优点和种植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该区域旱作立体多熟种植技术规程,对区域旱作立体多熟种植具有较好技术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孝义市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年来,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已在孝义市大面积推广应用。为进一步提高立体种植效益,扩大种植规模,笔者在总结传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提出了适宜的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和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鄂东北棉田立体种植的主要模式有豌豆 西瓜 棉、小麦 花生 棉、蒜 -椒 棉等 3种。棉田立体种植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控制杂草危害 ,并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棉田立体种植必须采取综合配套技术才能达到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市江浦县发展多熟主体种植具有光温资源、土壤、农民积极性、市场等有利条件。该县多熟立体种植经历了“纯粮型”、“粮经兼顾型”、“经济作物高效型”等阶段,其现状和特点是:“因地制宜,特色明显”;“内容丰富,模式新颖”;“经作为主,增效显著”;“集约生产,技术配套”。特色化、设施化、高效化、多元化是多熟立体种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樱桃番茄为试验材料,研究温室平面种植模式和立体阶梯种植模式番茄冠层气候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立体阶梯种植模式和平面栽培模式,并进行比较.[结果]立体阶梯种植模式作物冠层的平均光照强度、平均气温均比平面种植模式分别高12;、11;,而相对湿度低20;;立体阶梯种植模式相对平面种植模式产量增加了25;,单果重增加了21;,落花率减少了17;,果实含糖量上升了1;.[结论]立体阶梯种植模式改善了番茄冠层气候环境,实现了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以湖南省慈利县谢高村为试点,在1988~1991年进行了以果树行间间作为主的立体栽培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坡地种植的果树行间进行合理的立体间作,比单一平面型种植能显著改善生态条件,促进果树生长结果,增加经济效益.在葡萄、柑桔、板粟几种果树的立体栽培试验中,因葡萄挂果早,故始果期以葡萄立体栽培的效益最佳,其中又以葡萄与多层次间作区年纯收入最高,葡萄与豆类-绿肥区综合效益最好.柑桔和板栗立体栽培储备了增产的潜力,亦将发挥明显的后续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