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现有的ISG型立式单级离心泵,采用电动机轴加长,泵叶轮装在电动机轴的加长端上。这种泵结构虽然简单,却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电动机是加长轴的非标专用电动机,给生产和维修带来诸多不便; (2)更换泵易损件和叶轮时,必须拆卸电动机。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ISG型立式单级离心泵,采用电动机转子轴加长,泵叶轮装在电动机轴的加长端上。这种泵结构虽然简单,却存在以下问题:①由于电动机是加长轴的非标专用电动机,给生产和维修带来诸多不便;②更换泵易损件和叶轮时,必须拆卸电动机。而由江苏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制的“立式便拆单级离心泵”,由泵体、叶轮、泵盖、轴承体,下轴承、泵轴、上轴承、泵联轴器、可拆卸联轴器、电机联轴器、电动机、电机支架、轴封等组成。泵转子有单独的支承体,电动机在泵体的上方呈立式结构。其优点是:无须拆卸电动机,只要拆下联轴器等联接件后,即…  相似文献   

3.
电动机不转可能原因是:保险丝熔断、叶轮卡死、泵轴弯曲、定子绕组烧断或开关接触不好等。排除方法均为更换或修复。 电动机发热 原因:导线细长,电压不足;叶轮与泵壳摩擦严重;水泵使用扬程太低;流量猛增。如属最后一种情况,可在出水管设阀门截流,把流量降下来。  相似文献   

4.
电动机不转可能原因是保险丝熔断、叶轮卡死、泵轴弯曲、走子绕组烧断或开关接触不好等。排除方法均为更换或修复。电动机发热可能原因是:导线细长,电压不足;叶轮与泵壳摩擦严重;水泵使用扬程太低,流量猛增。如属最后一种情况,可在出水管设阀门截流,把流量降下来。水泵流量不足可能原因和排除办法是:吸程超过7.5.米,应降低水泵安装高度;管路太细太长且弯头多,应设法改善;水泵叶轮局部堵塞,”应清理;扬水高度超过水泵设计要求,应适当降低;水泵转速偏低,可适当提高转速,叶轮局部损坏,应更换。*泵不出水可能原因和排除办…  相似文献   

5.
一、启动时水泵不转 1.水泵不转、皮带打滑或电动机不转动。其原因是:(1)填料太紧;(2)冬季泵内结冰;(3)叶轮与泵体之间被杂物卡住或堵塞;(4)泵轴、轴承、减漏环锈住;(5)泵轴严重弯曲。 排除方法:(1)适当放松填料;(2)添加盐水融化泵内的结冰,冬季使用应注意停机后及时放水;(3)拆开泵体清除杂物;(4)拆开除锈;(5)拆下泵轴校正或更换新的泵轴。 2.水泵转后又停,并发现填  相似文献   

6.
电动机不转可能原因是:保险丝熔断,叶轮卡死,泵轴弯曲,定子绕组烧断或开关接触不好。排除办法均为更换或修复。电动机发热可能原因是:导线细长,电压不足;叶轮与泵壳摩擦严重;水泵使用扬程太低,流量猛增。如属最后一种情况,可在出水管设阀门截流,把流量降下来。水泵流量不足可能原因和排除办法是:如吸程超过7.5米,应降低水泵安装高度;管路太细太长且弯头多,应设法改善;水泵叶轮局部堵塞,应清理;扬水高度超过水泵设计要求,应适当降低;水泵转速偏低,可适当提高转速;叶轮局部损坏,应更换。水泵不出水可能原因和排除办法…  相似文献   

7.
1.电源接通后电动机不转。故障原因有:供电线路断路;电动机定子绕组断路单相运行;叶轮被杂物卡住;叶轮与泵壳相抵触等。  相似文献   

8.
原因:填料太紧或叶轮与泵体之间被杂物卡住;或是泵轴、轴承、减漏环锈住;或是泵轴严重弯曲。  相似文献   

9.
袁恒太 《排灌机械》2004,22(2):21-23
从清水泵入手,提出了两相流泵的概念,简要分析了水泵失效的原因,创建水泵磨蚀过程的“车削”模拟。根据水泵车削调节公式,推导出叶轮临界标志的电动机瞬时功率值,并从电动机效率和叶轮效率两方面进行校验,进一步提出叶轮更换应考虑的因素和延缓叶轮更换的措施,为多泥沙泵站的运行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振动。 水泵的旋转零件(叶轮、胶带轮)出现较大的不平衡时,运转起来会产生剧烈的振动,严重时会造成轴承、泵壳、密封件等的损坏。此时先拆掉联轴器(或胶带)和泵壳等,只留下托架、泵轴和叶轮(或胶带轮),用手轻轻地转动叶轮(或胶带  相似文献   

11.
启动时水泵不转原因:填料太紧或叶轮与泵体之间被杂物卡住而堵塞;或是泵轴、轴承、减漏环锈住;或是泵轴严重弯曲。排除方法:放松填料,疏通引水槽。拆开泵体清除杂物、除锈;拆下泵轴矫正或更换新的泵轴。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叶轮体经常沉没在水内,锈蚀过度,不易拆卸,现介绍一种简便方法,请君一试。 1.将泵连接器拆开,卸下电机连接轴。 2.将泵喇叭口、叶轮护帽、叶轮紧固螺母卸下。 3.在泵下端垫一方木板,木板上放置千斤顶,  相似文献   

13.
由江苏理工大学和上海康大泵业制造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立式便拆单级离心系》,它由泵体、叶轮、泵盖、轴承体,下轴承、泵轴、上轴  相似文献   

14.
蜗壳结构对高温熔盐泵转子运行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蜗壳结构对熔盐泵输送高温介质时转子运行稳定性的影响,设计了相同运行工况条件下的单蜗壳、双蜗壳双出液管结构的2种熔盐泵.利用ANSYS 软件对2种蜗壳结构熔盐泵的内部流场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并分析了转子部件上的温度分布;将流场和温度场的计算结果同时加载到转子部件上,进行叶轮和轴上的流热固耦合分析,探讨了2种结构熔盐泵转子部件的应力、变形量和模态.结果表明:双蜗壳结构可以减小叶片表面的压力载荷,提高叶轮表面压力分布的对称性;单蜗壳熔盐泵叶轮和轴的最大变形量较大;而且单蜗壳熔盐泵转子部件在不同旋转角度下最大变形量变化较大,相比于单蜗壳熔盐泵转子的等效应力,双蜗壳熔盐泵叶轮的最大等效应力较大,但双蜗壳熔盐泵泵轴的最大等效应力较小;2种蜗壳结构流场条件下,转子部件运行时均满足结构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5.
低比转数潜水电泵无过载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BQS80-180/3-90型低比转数潜水电泵的设计,分析叶轮结构参数对泵轴功率特性的影响。在保证泵运行时最大轴功率不超过配套电动机输入功率的前提下,为了能够减小配套电动机功率,进一步研究减小泵最大轴功率的方法,提出了叶轮结构参数设计判别公式。利用Fluent软件对轴功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利用该判别公式设计的叶轮,最大轴功率与额定设计工况下轴功率的比值小于1.2。通过样机试验,各项参数均达到额定要求,且最大轴功率大幅度降低,验证了判别式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全工况下双流道泵内流三维PIV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双流道泵从零流量点到大流量点内部流动的变化规律,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对1个比转数为1107的双流道泵在8个工况下的内部流动进行了测量.采用基于光纤制作的外触发同步系统和三维等效标定方法等关键技术来保证3D PIV的测试精度.根据速度三角形,采用Visual C++2005编写了PIV速度分解程序,将测量的叶轮内的绝对速度分解成圆周速度相对速度.研究结果表明:叶轮流道内的流动并未随着流量的减小出现大范围的旋涡,仅当流量小于04Qd以后在叶轮出口靠近吸力面侧出现1个旋涡,并且随着流量的减小该旋涡越来越明显;另外,随着流量的减小,蜗壳扩散段上的绝对速度值逐渐减小,且当流量小于 02Qd时扩散段开始出现旋涡;在叶轮出口靠近隔舌处的区域上绝对速度值随着流量的减小先增大后减小,在02Qd工况下速度值达到最大;关死工况下叶轮和蜗壳内都存在着明显的旋涡和回流,泵内流态最差.  相似文献   

17.
潜水电泵是在水下运行的 ,发生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方法与一般水泵有所不同。常见故障有 :1 潜水电泵不能起动 一种情况是合闸后 ,电动机发出“嗡、嗡”声 ,说明电路是通的 ,但电动机不转 ,这时应立即停车检查。其原因是 :①电缆线、开关接线或电动机定子绕组有一相不通 ,形成缺相供电。②电压太低。原因可能是电源电压偏低 ,电缆过长而截面偏小 ,变压器容量太小 ,或变压器离机组过远等。应逐项检查 ,予以排除。③叶轮被杂物卡住 ,或轴承与轴的间隙过小 ,发生“抱轴”、“咬死”现象。应提泵检查 ,清理或修理轴承。另一种情况是 ,合闸后电动机…  相似文献   

18.
1 潜水泵常见故障 (1)电动机转动,但间歇出水。原因可能是动水位下降至泵进口附近,进水口时淹时露。遇此情况,首先应减少泵的出水量;如不见效,应将泵向下放一点后再抽;如下放深度超过了潜水泵扬程后仍不见效,说明井泵配套不合理,应更换水泵。 (2)电动机运转正常,但水量很小。原因可能是过流部分(滤水网、叶轮、导流壳和扬水管等)堵塞;输水管水路联接不严,大量漏水;叶轮反转;OR型和JOB型潜水泵的甩水器装反(开口应向下),阻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试验装置,测试了旋流泵叶轮流道内轴垂直断面上的速度分布和叶片表面压力分布,并建立了计算旋流泵叶轮内流动的流动模型,提出了旋流泵叶轮内流场的全三维边界元解法。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得出,计算速度场与测试结果的趋势是一致的,叶片表面压力的计算值与测量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0.
傅里叶非圆齿轮驱动的差速泵在负载工况下有明显的周期性冲击现象,而在空载状态不存在。为提升差速泵运行平稳性,开展数值计算和试验研究,首先建立差速泵数值计算模型,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差速泵流场和驱动非圆齿轮进行流固耦合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差速泵在吸、排液工况交替瞬间,叶轮存在转矩突变现象,主要原因是叶轮旋转对进、出口关闭或打开瞬间形成了水锤效应。为此,对差速泵叶轮边缘进行微圆角优化处理以形成流场过渡区。仿真结果显示,叶轮优化后的输入轴周期性转矩突变峰值至少可降低21. 58%,且吸、排液腔压力分布更为均匀。经试验验证,转矩变化趋势及转矩突变点基本吻合,2个叶轮优化后转矩最大变化幅度平均降低51. 20%。结果表明,差速泵叶轮边缘对转矩特性影响较大,叶轮边缘优化对减弱水锤效应及改善叶轮转矩特性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