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稻田春播杂交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对稻田春播杂交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方法]以湘南丘陵山区稻田春播的15个杂交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玉米品种8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株高、穗位高、行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依次为: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秃顶长〉株高〉穗长〉穗位高〉穗粗。行粒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直接作用;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顶长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间接作用;穗行数和百粒重对玉米产量不但有较强的直接影响,而且还辅助其他性状对玉米产量产生较大的间接作用。[结论]进一步明确了各性状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的效应大小及对产量的相时重要性,为湘南丘陵山区稻田春播杂交玉米引种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选用沈阳农大选育的15个玉米杂交组合,以丹39为对照,共16个杂交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各晚熟玉米杂交种小区产量结果的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选出了高产的玉米杂交组合109/7391。通过对各晚熟玉米杂交种小区产量与株高、生育期、穗行数、出籽率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问的相关分析,探讨了配制优良杂交组合和提高小区产量的指标,为育种工作者选育高产玉米杂交种提供参考依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农艺性状对小区产量的作用不尽相同,各调查·睦状与小区产量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绿叶数〉穗行数〉百粒重〉穗粗〉行粒数〉生育期〉出籽率。穗长是影响小区产量的重要因素,其次是绿叶数、穗行数。认为在育种实践中,把穗长作为选择指标,并协调好穗粗、穗行数与行粒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百粒重、绿叶数。提出选择生育期适中,综合农艺性状好的晚熟玉米杂交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采用DPS软件对株高、穗位高、生育期、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轴粗、穗粒重、出籽率和千粒重等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与玉米小区产量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轴粗、出籽率和千粒重对玉米小区产量有显著效应,它们对小区产量的相对作用大小依次为千粒重〉穗行数〉株高〉穗粗〉轴粗〉穗位高〉行粒数〉出籽率.玉米小区产量与8个农艺性状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覆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覆膜玉米单株产量与各主要农艺性状间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行数、行粒数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大,相互影响程度达到显著和极显著的正相关,穗行数与百粒重之间为显著负相关:各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效应由大到小排列为行粒数〉穗行教〉株高〉百粒重〉穗位〉穗粗〉茎粗〉穗长.行粒数和穗行数是提高单株产量的重要指标,在重视行粒数、穗行数选择的同时,需主要协调百粗重等性状。  相似文献   

5.
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甜玉米杂交种主要穗部属一状间、穗部性状与其它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及主要农生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10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序仪次为株高〉穗行数〉行粒数〉叶片数〉穗粗〉穗长〉百粒重〉穗位高〉穗数。在影响穗形的穗部性状中,以稳粗、穗行数、轴粗作用最大,其它农艺性状对穗部性状的影响,则主要是茎粗、叶片数和行粒数。  相似文献   

6.
特早熟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伟  李卫东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1):13-16,25
通过对9个特早熟玉米杂交组合的产量及11个产量因素进行的灰色关联分析,对供试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以期找出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和表现较好的品种。结果表明,穗粒质量、穗质量、株高、穗粗4个农艺性状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综合考察发现,品系新4-3×农1是产量和综合农艺性状最佳的组合,适于夏播。  相似文献   

7.
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探索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6年和2007年7个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各性状的关联度按大小顺序依次为生育期、株高、千粒重、穗长、穗行数。该结果不仅表明了影响玉米产量较大的因素,同时也表明了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主要性状是生育期,其次是株高,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相对居中,相比之下,穗长、穗行数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以自育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通过对各玉米品种品比产量结果的方差分析和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行粒数、穗长和穗行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提出选择生育期适中的、综合农艺性状好的品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对黑龙江省中晚熟玉米产量贡献较大的性状,以指导玉米自交系组配组合,提高育种效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黑龙江省自育中晚熟玉米杂交组合101个品种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组合的产量是由多种因素控制的,农艺性状中影响产量的因素排列顺序为:株高>出籽率>穗位>百粒重>穗行数>出苗期>穗长>吐丝期>散粉期>穗粗>秃尖长.所确定的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可为玉米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103个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表明,穗粗、行粒数、穗重、穗长、穗行数与单株粒重间均为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较大,穗粗、行粒数、穗重、穗长、穗行数、百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也较大,故穗部性状在影响子粒产量诸因素中占主导地位。穗重是玉米单株产量的重要指标。同时指出,玉米杂交种的选育要注意到各农艺性状协调,找出适合当地的高产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NCⅡ设计,对玉米3个父本自交系和14个母本自交系及其组配的42个杂交组合进行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以探寻各主要农艺性状在玉米产量构成中的相对重要性,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7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遗传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穗长、行粒数、穗粗、穗行数、穗位高、秃尖、株高;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穗位高、株高、秃尖。  相似文献   

12.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生育期、株高、穗位高、除倒伏、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单穗粒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玉米杂交种产量最为相关的性状是单穗粒重,其后依次是除倒伏、穗位高、生育期、株高、穗长、百粒重、穗行数、出籽率和行粒数.根据玉米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经济性状-单穗粒重与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和穗长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农艺性状-除倒伏与穗位高和穗长关系密切.说明在四川省选育玉米杂交种时,在保证适当的株高和穗位高的前提下,要注重选育单穗粒重高,抗倒,生育期适当偏长,百粒重较高的长穗、多行型品种;同时不要忽略对品种的出籽率和行粒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生育期、株高、穗位高、除倒伏、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单穗粒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玉米杂交种产量最为相关的性状是单穗粒重,其后依次是除倒伏、穗位高、生育期、株高、穗长、百粒重、穗行数、出籽率和行粒数。根据玉米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经济性状-单穗粒重与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和穗长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农艺性状-除倒伏与穗位高和穗长关系密切。说明在四川省选育玉米杂交种时,在保证适当的株高和穗位高的前提下,要注重选育单穗粒重高,抗倒,生育期适当偏长,百粒重较高的长穗、多行型品种;同时不要忽略对品种的出籽率和行粒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玉米10个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 90个组合 ,对玉米的穗长等 1 0个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遗传相关和通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穗长等 1 0个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遗传相关系数均为正值 ,且均达极显著差异。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穗长、结实性、穗粗、千粒重、穗行数和生育期与籽粒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 ,其中穗长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 ( 2 3.6 2 37) ,其次是结实性 ( 2 .91 78) ,而行粒数等 4个性状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选育高产玉米杂交种时 ,要高度重视选择长穗和结实性好的类型 ,其次要注重果穗粗度和千粒重的选择 ,适当注意穗行数的选育  相似文献   

15.
干旱地区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干旱地区7个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判断各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干旱地区玉米选育目标及制定相应栽培技术措施。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各产量性状的关联度表现为:株高0.595 93、穗位高0.571 86、穗长0.809 2、穗粗0.623 93、秃顶长0.667 3、穗行数0.661 57、行粒数0.796 67、千粒重0.615 08,关联序为穗长行粒数秃顶长穗行数穗粗千粒重株高穗位高。穗长和行粒数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熟玉米杂交种产量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10年参加辽宁省中熟玉米区域试验的10个玉米杂交组合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排序为:百粒重、行粒数、出籽率、空秆率、穗长、秃尖长、穗粗和倒折率。百粒重、行粒数、出籽率、空秆率、穗长等因素与产量的关联度较高,对产量影响较大。百粒重和行粒数是辽宁省中熟玉米杂交种选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在选育中熟玉米品种时,应在保证适当百粒重和果穗长度的前提下,注重选育出籽率高,空秆率低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不同时期玉米单交种产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分析中国不同时期玉米品种产量、杂种优势及主要农艺性状发展变化规律,为今后玉米育种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意见。【方法】利用中国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20个玉米单交种及其32份亲本自交系为材料,采用3点裂区试验设计,分析产量、杂种优势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产量与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品种产量和中亲产量随年代推进逐渐提高;早期品种高密条件下产量下降,当前品种随密度增加产量逐渐提高;不同时期品种随年代变化杂种优势在低密条件下逐渐增加,而高密条件下逐渐下降,中密和平均杂种优势没有变化;随年代变化,雄穗分枝和穗上叶与主茎夹角逐渐减少,行数、籽粒长和百粒重逐渐增加,行粒数、出籽率和容重没有变化;随年代变化品种产量增加与杂种优势效应相关性不显著,与穗行数、穗粗、籽粒长、百粒重和中亲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雄穗分枝数和穗上叶与主茎夹角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杂种优势并没有显著提高,亲本产量的提高、种植密度的增加、株型的改善、雄穗分枝的减少及果穗性状的优化是当前中国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玉米自交系单株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过去40年国内选育的37个骨干玉米自交系的单株籽粒产量与其主要相关农艺性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单株籽粒产量与其主要相关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行粒数>穗粗>穗行数>穗长>出籽粒>株高>穗位高>千粒重>秃尖.指出在自交系选育过程中应注重对中大穗类型的选择,同时要求具有较高的出籽率和适当的株高和穗位高.为了进一步挖掘玉米自交系的产量潜力,应广泛采用高密度选系手段,通过创造适当的逆境以筛选无秃尖的自交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