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由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引起的小麦矮腥黑穗病和由小麦光腥黑穗病菌[Tilletia foetida(Walle.) Lindr]引起的小麦光腥黑穗病都是世界性的病害,小麦矮腥黑穗病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检疫性病害,是麦类黑穗病中危害最大、极难防治的检疫性病害之一,小麦光星黑穗病在我国被列为北京市的检疫对象。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结合染色方法可简便快速区分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和小麦光腥黑穗病菌,2种病原菌的冬孢子壁分别呈绿色网纹荧光及均匀平滑绿色荧光,检测可在5~7 min完成,为快速区分2种病原菌的冬孢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小麦腥黑穗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农业科学》2000,(Z1):23-26
通过对塔什库尔干县 6个乡的小麦田间进行调查及采集样品的室内检验鉴定证明 ,为害该县小麦的腥黑穗病菌是小麦网腥黑穗病菌和光腥黑穗病菌。萌发实验表明 ,该县的小麦网腥冬孢子在 5℃和 18℃条件下均可萌发 ,在 0℃下停止生长 ,网腥的冬孢子大小平均为 17.7~ 19.8μm,网脊平均高度 1.33μm,网目平均大小 3.71μm;光腥的冬孢子大小平均为 16.7~ 18.6μm。目前在该地区尚未发现小麦印度腥黑穗病和小麦矮腥黑穗病 ,但还须加强当地口岸检疫和田间普查工作 ,严防二病自邻国疫区传入。  相似文献   

3.
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冬孢子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在土壤中可存活10 a以上,该病害的阻断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试验将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冬孢子埋于种植水稻的稻田,通过对埋土前后冬孢子的萌发率和自体荧光率的测定,研究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在稻田中活性的变化及冬孢子萌发与自体荧光之间的关系.2 a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冬孢子的萌发率和自体荧光率均逐渐降低,经过一个完整稻季处理后,病菌冬孢子萌发活性和自体荧光特性都全部丧失,丧失自体荧光的冬孢子,其萌发活性也相应丧失.  相似文献   

4.
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hn)冬孢子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在土壤中可存活10 a以上,该病害的阻断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试验将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冬孢子埋于种植水稻的稻田,通过对埋土前后冬孢子的萌发率和自体荧光率的测定,研究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在稻田中活性的变化及冬孢子萌发与自体荧光之间的关系.2a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冬孢子的萌发率和自体荧光率均逐渐降低,经过一个完整稻季处理后,病菌冬孢子萌发活性和自体荧光特性都全部丧失,丧失自体荧光的冬孢子,其萌发活性也相应丧失.  相似文献   

5.
小麦矮腥黑穗病是我国对外植物检疫对象,1935年美国科学家杨(Young)将矮腥从网腥中区分出来,做为一个新种Tilletia controverseKvhn,其主要症状是:病株特矮,分蘖特多,病穗特密,病粒特硬。我国已从美国、加拿大、罗马尼亚等国进口的小麦中发现带有我国从来没有发生过的矮腥黑穗病。此病危害很大,小麦感病后,某些品种减产一半以上,病菌能在土壤中存活6—7年,  相似文献   

6.
进境美国小麦中常携带相当数量的禾本科杂草种子,增加了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同属腥黑粉菌的传入风险。本文根据近年来我国口岸在进境货物中截获到的腥黑粉菌种类以及在进境美国小麦中截获到的杂草种子种类,总结了进境美国小麦可能携带的腥黑粉菌种类,筛选出4种小麦矮腥黑穗病菌的近似种,并从冬孢子形态、自发荧光、萌发生理等方面提供了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应用ELISA和PCR方法对小麦腥黑穗病菌进行检测研究。利用HRP酶标记的第二抗体(羊抗兔抗体)与结合抗原的兔抗小麦矮腥抗体相结合,通过显色反应来区别正常小麦与染病小麦。根据Genbank的DNA的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区分小麦矮腥黑穗病、光腥黑穗病和网腥黑穗病。  相似文献   

8.
小麦矮腥黑穗病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小麦矮腥黑穗病的病原、分布与危害,综述了小麦矮腥黑穗病菌检疫鉴定、种子灭菌处理、有害风险分析、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目前,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uhn)即TCK是我国重要对外检疫性有害生物。在世界范围,TCK已传播至31个国家。新疆周边8个国家小麦染疫尤为普遍,哈萨克斯坦是TCK疫情的重要发生区。哈萨克斯坦共有14个州级行政区域,其小麦主产区中北部的阿克莫拉、北哈萨克斯坦和库斯塔奈3个州,是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等疫情的严重发生区。  相似文献   

10.
播种带有腥黑穗病的小麦种子,或者土壤中带有小麦腥黑穗病菌,就会生产出带菌的种子。小麦腥黑穗病的发生可导致小麦减产,同时由于其病菌孢子含有有毒物质三甲胺,会使面粉品质降低,不能食用。如将混有大量菌瘿和孢子的麦粒作饲料,还会引起家禽和牲畜的中毒。因此,在小麦统供中应特别注意小麦腥黑穗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前,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CoIltI'OVCl'S3.Kuhn)即TCK是我国重要对外检疫性有害生物。在世界范围。TCK已传播至31个国家。新疆周边8个国家小麦染疫尤为普遍,哈萨克斯坦是TCK疫情的重要发生区。哈萨克斯坦共有14个州级行政区域,其小麦主产区中北部的阿克莫拉、北哈萨克斯坦和库斯塔奈3个州。是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等疫情的严重发生区。  相似文献   

12.
播种带有腥黑穗病的小麦种子,或者土壤中带有小麦腥黑穗病菌,就会生产出带菌的种子。小麦腥黑穗病的发生可导致小麦减产,同时由于其病菌孢子含有有毒物质三甲胺,会使面粉品质降低,不能食用。如将混有大量菌瘿和孢子的麦粒作饲料,还会引起家禽和牲畜的中毒。因此,在小麦统供中应  相似文献   

13.
小麦腥黑穗病是运城市小麦的一种重要病害,不仅使小麦减产,而且还会降低小麦品质,同时病菌孢子因含有毒物质三甲胺,使面粉不能食用。如将混有大量菌瘿和病菌孢子的麦粒作饲料,还会引起家禽和牲畜中毒。该文通过对运城市小麦腥黑穗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针对其症状与发病规律分析该病发生的原因,提出实施检疫监督,并结合农业与化学防治技术有效防治小麦腥黑穗病。  相似文献   

14.
六十年代末期以来,新疆各地小麦腥黑穗病为害均普遍回升,严重的发病率可达60—80%,给小麦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害。新疆小麦腥黑穗病的菌原光腥黑穗病菌(Tilletia foefida)和网腥黑穗病菌(Tillefia caries)都有,仅是因地区而异,惟据了解,似以网腥黑穗病菌的分布和为害占优势。1981年,我们将采自南,北疆一些地区的小麦网腥黑穗病标本,经过比较鉴定,发现南、北疆的病原冬孢子无论从形态学或是生物学方面都存在差异。联  相似文献   

15.
小麦矮腥黑穗病是由真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引起的,国外根据其学名及定名人的首字缩写,简称TCK。1935年Young在美国蒙他拿州首次将它与小麦普通腥黑穗病区分开来。 世界上矮腥黑穗病分布在欧洲的德国、法国、比利时,丹麦、瑞士、意大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波兰、阿尔巴尼亚、西班牙、希腊、苏联等17个国家;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国2国;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及乌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入境小麦腥黑穗病检验检疫中冬孢子区域计数问题,提出了小麦腥黑穗病图像处理的方法和流程.首先介绍了显微镜下腥黑穗病菌冬孢子图像的获取方法;在将冬孢子的彩色图像灰度化后,采用中值滤波抑制噪声,利用metric算法进行图像分割;为了从背景中准确提取冬孢子区域,流程中采用图像形态学方法来消除二值图像中冬孢子区域的背景噪声和孔洞,并剔除图像边界处不完整的冬孢子区域;最后采用区域标记的方法获得了冬孢子数目.结果表明,该研究提出的方法和流程能有效地改善图像的质量,并能够自动准确地提取并统计冬孢子区域,便于后续的识别工作.  相似文献   

17.
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小麦矮腥黑穗菌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荧光定量PCR体系以准确灵敏的鉴定小麦黑穗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TCK)【方法】根据筛选的TCK独有差异基因片段(1 322 bp)设计特异性引物对CQUTCK4/CQUTCK5和TaqMan 探针CQUP1,建立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法和TaqMan水解探针法定量PCR检测体系,并对体系进行优化。【结果】建立的两套定量PCR检测体系的检测下限相当,可达到0.1fg,对应的拷贝数为2.31×104个,检测灵敏度比常规PCR高2~3个数量级,均可成功鉴别出TCK与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aries (DC)Tul,TCT),并可快速准确检测小麦矮腥黑穗菌冬孢子和检测罹病小麦植株体内的侵染菌丝体。【结论】建立的2种定量PCR检测技术可运用于小麦矮腥黑穗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小麦腥黑穗病是国内外的重要植物检疫对象。小麦染病后,不仅会造成减产或绝收,而且病粒内的黑粉孢子含有一‘种带有腥臭味的有毒物质,人畜食用后会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19.
紫羊茅腥黑穗病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腥黑粉菌是危害禾本科牧草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对我国牧草业和城市绿化业造成潜在威胁。天津动植物检疫局第一次从美国进口的紫羊茅种子中截获腥黑穗病菌。从该菌立冬孢子形态看,寄生在紫羊茅上的腥黑穗病菌的形态特征介于小麦网腥(TCT)和狐草腥黑穗病之间,但从其萌发生理看,该菌与小麦TCT的萌发条件基本相一致。故我们初步将寄生在紫羊茅上的腥黑份菌定为小麦网腥。  相似文献   

20.
美国小麦矮腥黑穗病的检验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发生历史与现状美国小麦矮腥黑穗病(TilletiacontroversaKühn,以下简称TCK)的发生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自然发生阶段(1892—1935)TCK尚未与小麦普通腥黑穗病区分开,研究很少。2.严重危害阶段(1935—1972)根据病株矮化、分蘖多、病菌冬孢子形态及萌发条件,首次确定了TCK(Young,1935),并认定主要在美国西北部蒙大拿、犹他、爱达荷、衣阿华、科罗拉多、华盛顿、俄勒冈等7州冬麦区发生流行,偶尔也在东北部大湖区局部地方发生,严重影响小麦品质与产量。20世纪60年代发生地块的产量损失率高达50%~68.7%,70年代初期西北部7州24万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