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述在世界咖啡生产、消费及市场价格走向背景下,中国咖啡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咖啡是一个重要热作商品,市场价格高,产值大,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其消费量超过茶叶和可可.本文从小粒种咖啡的种性出发,试谈发展咖啡种植的自然条件和现状,并从市场消费的角度,论证无论现实需要还是长远考虑,开发咖啡生产的紧迫性和可行性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3.
茶叶对于人类,不仅是一种解渴的生理需要;而且成为一种满足人体健康的需求;还是一种显示高雅和修养的文化艺术活动。茶叶被誉为“人类最文明的饮料”,许多学者专家预料:21世纪的饮料将是茶的世界。一. 茶叶在当代饮料中的地位茶叶与咖啡、可可通常被称为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的历史比咖啡、可可悠久,饮茶的人数也多于饮咖啡、可可的人数。世界消费茶叶的国家(地区)约为160个,几乎遍及五大洲。1. 茶叶、咖啡、可可对人体的不同效应:茶叶、咖啡、可可具有不同程度的兴奋作用咖啡、可可只刺激人体的局部身躯,咖啡主要刺激头部神经;可可主要刺…  相似文献   

4.
云南是中国仅有的小粒种咖啡生产省份,也是世界上咖啡种植纬度最北的地区(世界其它咖啡种植最北的纬度为22°N,而云南为25.5°N),具有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类型。在这次调查研究中,笔者从小粒种咖啡主要种植区普洱、德宏和保山搜集了52个样品,在德国柏林由一个专业杯品测试小组对其进行测评。在对比相同海拔下(大约1 000 m)的不同Catimor7963样品时,发现纬度与杯品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这说明与相同海拔低纬度地区相比,高纬度地区的咖啡豆具有较好的杯品质量。因此纬度可作为杯品质量的一个地理因素。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咖啡种植者对咖啡品种的商品性及杯品质量认识不足、盲目引种而造成的生产中咖啡品种混乱,咖啡豆质量下降等问题,对普洱普遍种植的小粒种咖啡品种咖啡豆的商品性及杯品质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小粒种咖啡品种生咖啡的商品性及杯品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Catimor系列品种之间杯品质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阿拉伯胶(gum arabic, GA)与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 SPI)、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 WPI)和酪蛋白酸钠(sodium caseinate, SC)作为壁材,通过复合凝聚法制备3种绿咖啡油(green coffee oil, GCO)微胶囊。结合不同表征技术手段,对壁材的浊度、红外光谱特征、表观形貌以及荧光共定位进行分析;比较3种绿咖啡油微胶囊的包封效率、形貌、粒径、结构表征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阿拉伯胶与不同蛋白之间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复聚物,可作为包埋绿咖啡油的新型壁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3种壁材均能较好地包埋绿咖啡油,包埋率从大到小依次为SPIGA-GCO(69.26%)>SCGA-GCO(58.69%)>WPIGA-GCO(52.57%);绿咖啡油微胶囊的微观结构表面平坦,无明显裂纹,其中SPIGA-GCO中油滴分布较为均匀;差示扫描热量法分析表明,微胶囊热变性温度较高(103.93~108.33℃),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SPIGA-GCO微胶囊性能明显优于...  相似文献   

7.
以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作为生化指标,对咖啡的中、小粒种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小粒种咖啡在不同的发育时期酶谱不同,以成熟叶片进行同工酶分析较好。②中、小粒种不同品系或品种之间酶谱各异。③中粒种二倍体与自然四倍体酶谱不同。④中粒种具有慢区和中区酶带,而小粒种只有慢区酶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咖啡早期引种扩种历史的考察论证,发现海南岛咖啡最早引种的年代应该是1898年。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起,海南岛咖啡早期引种扩种的规模是全国最大的,并最先实现咖啡产业化。这是中国人自己早期在海南岛大规模引种扩种咖啡,为中国咖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海南岛咖啡种植规模逐年萎缩,以致目前就其种植面积及产量来看是全国最小的,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9.
采集云南怒江流域海拔784~1 508 m中8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小粒种咖啡品种Catimor CIFC 7963(F6)的咖啡豆进行千粒重、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咖啡因、总糖等营养成分含量测定,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对小粒种咖啡品质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咖啡豆千粒重和总糖含量分别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咖啡因含量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粗脂肪含量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粗蛋白质、粗纤维、水浸出物、灰分与海拔高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咖啡果皮可溶性膳食纤维(CPSDF)与大豆、菊粉、大枣、燕麦、芹菜5种市售可溶性膳食纤维为原料,系统分析了6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粒径、单糖组成、微观结构、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结果表明:CPSDF的粒径分布较宽,均一性弱于其余5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共检测出10种单糖组分;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相似的光谱分布,但特征波段的强度略有不同,且微观结构也有差异。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表明,6种样品结晶度不同,CPSDF结晶度最小(38.84%),但其热稳定性优于其他5种样品。CPSDF的持油性为(2.18±0.03)mg/g,与其余5种膳食纤维样品无显著差异;CPSDF的溶解性为90.9%,低于其余5种可溶性膳食纤维样品;CPSDF的亚硝酸盐吸附能力显著优于其他5种样品,吸附量为7.93 mg/g。本研究结果可为咖啡果皮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为咖啡果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咖啡和茶文化中的中英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延潼 《福建茶叶》2016,(4):260-261
咖啡和茶文化的中英文化都蕴含着各自的价值观,通过对比中英咖啡和茶文化可以发现两者的价值观也不同。咖啡和茶中都蕴含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但咖啡是人们工作之余用来休闲与放松的,中国的茶则有表示敬意的成分在其中。在英国,咖啡只是作为交际的一种饮品,人们注重的是交际而不是咖啡本身,但在中国茶是一种情谊的媒介,喝咖啡是为了放松,中国以茶待客却是一种含蓄的表达感情的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中英双方交流越来越频繁,英国人的生活中也出现了中国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也出现了咖啡,但在英国咖啡属于休闲饮品,但在中国咖啡却被冠以"小资"等头衔,失去了其休闲的性质,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中英方文化价值的差异。本文对咖啡和茶文化中的中英文化价值观进行了对比研究,归纳出两者文化价值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市场整合是衡量市场机制效率的重要指标,研究国内油料作物空间市场整合关系有利于宏观把握市场的运行情况,对优化地区分工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油菜籽、花生和芝麻为例,依次使用Johansen协整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系统分析了国内油料作物的空间市场整合关系。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油菜籽、花生和芝麻的市场价格之间关联较为密切,国内油料作物市场存在长期整合关系;从短期来看,国内油料作物市场的短期整合程度较高,根据调整速度,从高到低依次是花生、油菜籽和芝麻;从因果关系来看,70%的油菜籽、57.14%的花生和30%的芝麻市场价格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说明市场价格信息并非完全对称传递。为提高国内油料作物市场整合程度,本文分别提出了改善市场环境、完善信息平台建设和加强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玉溪地区发展小粒种咖啡生产的经验,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今后发展咖啡生产的对策 。  相似文献   

14.
以海南兴隆地区的咖啡豆为试材,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结合电子鼻对不同烘焙度(浅度、中度、深度)下的咖啡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烘焙咖啡中共检测出123种化合物,浅度豆检测出90种化合物,主要为酸类和吡嗪类,中度豆检测出103种化合物,主要为酮类、呋喃类、吡嗪类和吡咯类,深度豆检测出118种化合物,主要为呋喃类、吡啶类和酚类;电子鼻传感器可有效分析咖啡挥发性成分变化(除传感器LY2/g CT外),主成分分析(PCA)可有效区分不同烘焙度的咖啡香气。随着烘焙程度加深,咖啡中吡咯类、吡啶类、含硫化合物等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和相对含量逐渐增加,吡嗪类和酸类逐渐减少,呋喃类和酮类先增加后减少,进而改变咖啡的特征性香气。HS-SPME/GC-MS与电子鼻技术结合可根据挥发性物质的差异为判断指标,以较好的区分海南兴隆地区不同烘焙度咖啡,为海南兴隆咖啡的烘焙加工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在商品的需求和购买中开始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根据自己的偏好、收入水平以及其它各种因素选购商品,消费结构从单一转向多样。大米按品种分类的消费结构也不倒外。通过对浙江省部分地区1992年农村居民的消费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云南不同海拔小粒种咖啡生长发育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云南思茅、保山、德宏、西双版纳4个地区的调查结果,小粒种咖啡在海拔900m以下的植株生长量和第3年的产量大于海拔1100、11300m植区的生长量和产量,但随海拔升高咖啡干豆千粒种增加,大象豆减少,随海拔升高,咖啡的果酸度增加,杯品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17.
《茶世界》2020,(1)
近日,一则关于"中国咖啡消费量12年增长近500%"的内容刷爆了饮品行业读者的眼球。那茶叶产业在面对消费升级的当下又该如何借力破局,从前端原料、供应链的改变等方面来扩大增量市场的呢?  相似文献   

18.
一、苏联茶叶进口激增,茶叶的主要市场竞争者仍然是咖啡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苏联茶园受核污染,茶叶减产。近年苏联茶叶进口激增,1989年达22.7吨,超过历史上最大的茶叶进口国——英国。在欧美市场中,咖啡仍然是茶叶的主要竞争对手。如在英国,1970年茶与咖啡的消费比例为4杯比1杯,而1989年则为2杯比1杯。若以销售金额计算,1976  相似文献   

19.
茶是中国的传统饮品,中国人最早发现了茶的饮用价值,也是最早栽培茶、制作茶、饮用茶的国家。在东茶西传的过程中,茶与西方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西方的茶文化。同样,咖啡文化也与东西方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咖啡与茶的不同,根源在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茶文化与咖啡文化之间是可以交流和互补的。  相似文献   

20.
咖啡锈病是咖啡的主要病害,危害性最大。受害的小粒种咖啡植株轻者减产,重者死亡。咖啡锈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害幼果和嫩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