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蓄电池在充电时或使用不当会发生爆炸,因此,在使用中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伤害事故发生。1.安全充电给蓄电池充电不当,易发生人体中毒、烧伤或火灾事故,因此充电作业须注意:(1)充电作业时,电源插座应完好,电源线绝缘应良好。充电机机壳应不漏电并接地,严禁充电机输出端短路。充电结束时,应先切断电源线电源,然后再拆开蓄电池线路。(2)充电作业时,若采用并联充电,接入的各个蓄电池的电压必须与充电机输出电压相符。同时,并联的  相似文献   

2.
正熔断器是一个包含熔断体、熔断器底座和载熔件或更换手柄的保护电器。载熔件或更换手柄又是熔断器中用来装配熔断器的可与安装座分离的部件。变电站直流系统电源端由充电机屏和蓄电池组两个部分构成。蓄电池组的充放电及核容试验等直流系统的定检维护离不开将蓄电池组或充电机屏从系统里隔离出来进行检修试验,这就需要断开与母线相连的断路器和熔断器。多年来,在直流系统的检修维护中,作业人员拔出熔断器的熔断体时,普遍反映  相似文献   

3.
1 概述变电所的直流系统 ,是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断路器正确动作的基本保证 ,其稳定运行对防止系统破坏、事故扩大和设备严重损坏至为重要。如何加强对直流系统运行监视和故障的分析 ,并采取相应对策 ,是电力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2 故障现象远安分局 110 k V佐家坪变电所直流系统采用PGZ- IV- 6 5- 2 2 0 / 2 2 0型直流屏 ,属蓄电池组直流系统 ,由合闸整流器、控制整流器、稳压器、充电器、电池组、预告信号装置、绝缘监视装置、闪光装置、直流馈线等部分组成。自 1998年投运以来 ,发现充电机副边总电源保险 FU3 2 熔断频繁 ,造成蓄…  相似文献   

4.
正直流系统是变电站的重要系统,在变电站生产设备及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正常运行还是事故情况下,都必须保证直流系统不间断地供电,并满足电压质量和供电能力的要求。1传统串联蓄电池组存在的问题目前电力系统大量使用铅酸蓄电池作为直流电源,变电站直流系统通过多只铅酸蓄电池串联组成。一般220V直流系统采用104只2V铅酸蓄电池或18  相似文献   

5.
庞伟 《农村电气化》2011,(10):23-24
变电站直流电源回路包括:充电机、蓄电池、导线、绝缘监察装置、负荷回路等多种设备和装置。在直流系统出现报警和故障时很难准确查找故障原因和故障点,不利于快速恢复系统运行。本文针对典型的直流电源回路进行了提炼,将直流装置绘制成电路图,并分析直流系统在正常运行以及断开绝缘监察装置接地、直流接地、直流混现等异常情况下的直流系统对地电压表现。从而进一步了解直流系统,达到对直流装置的正确分析和及时准确处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为使蓄电池保持一定的容量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必须对蓄电池进行充电.车用充电设备是由发动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充电间采用的多为硅整流充电机、可控硅整流充电机和智能充电机等.对蓄电池充电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每一种充电方法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在为蓄电池充电时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1故障现象上桥泵站直流电源系统是由103块2 V,100 Ah铅酸蓄电池、1套WZCK-21微机直流监控装置、3套ZZG22 A-10220高频开关整流器浮充电装置并联后为泵站直流负荷供电的系统。作为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流电源系统主要为继电保护、控制、信号、计算机监控、现地控制单元、直流自动化元件(如:冷却水电磁阀、抽真空电磁阀)、事故照明等直流装置提供可靠直流电源。上桥泵站开机运行前,按操作票检查泵站微机直流绝缘监测装置,通过查看直流各回路对地阻值,有无异常告警信息,判断直流系统是否正常。  相似文献   

8.
正变电站直流系统由蓄电池、充电机、空气开关、接线端子、电缆及绝缘监测装置等元件组成,作为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事故照明和主设备操作控制、储能、闭锁、信号等的电源,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正常稳定运行是关系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之一。多回路多分支的布线方式构成站内庞大的直流供电系统,导致支路接地故障的查找处缺是变电运行的难题。找到并排除故障不及时将会引起保护误动作或者拒动作,是站内运行的严  相似文献   

9.
1事故概况 2003年7月18日,某发电厂电气队蓄电池维护人员对该厂5号机组220V蓄电池进行补充充电,进入蓄电池室进行检查时,发现蓄电池室内220V和110V两组蓄电池发生多只蓄电池爆炸。运行人员紧急将5号机直流系统与4号机直流系统并列运行,将5号机两组蓄电池退出运行。  相似文献   

10.
由蓄电池组及充电设备 (或其他类型直流电源 )、直流屏、馈电网络等直流设备组成的 ,电力系统中发电厂、变电所的直流电源系统 ,我们称之为直流系统。1 直流设备(1) 蓄电池组 :蓄电池组是变电所的心脏 ,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正常状态下 ,它向直流负荷 (如信号灯、指示继电器、接触器线圈等 )供电 ,向断路器电磁操作机构的跳闸、合闸线圈供电 ;在交流电源发生故障时 ,其作用更为突出 ,为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断路器的合闸、跳闸、载波通信等提供工作直流电源。目前广泛使用的是固定型铅酸蓄电池 ,但是由于其维护…  相似文献   

11.
1背景现状蓄电池是变电站通信电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串联的方式组成48 V直流系统,在充电电源中断后可以及时投入,起着保障通信网络正常运行的作用。目前对直流电源的维护主要是依靠定期、强制性地核对性放电来检测蓄电池的健康状态和充电状态。蓄电池检测工作时,笔者公司使用的是FBO-4815CT放电仪,必须先拆除蓄电池与充电机模块之间的连接线后,才能再进行检测。充电线与系统电源正极连接采用铜端子,连接线因自身的伸缩性而不能有效固定,存在安全风险。此外,蓄电池在放电期间。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分析了蓄电池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变电站直流系统蓄电池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解决了蓄电池在日常运行维护中的突出问题,保证直流系统能够运行在安全可靠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3.
该文在对屏内蓄电池组安装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单只蓄电池更换工作,制作专用蓄电池带电更换装置,有效地降低直流系统运行的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分布式并联电池系统是将单只12 V蓄电池与匹配的AC/DC充电模块、DC/DC升压模块等器件组成"并联智能电池组件",并通过多只组件并联输出,形成满足实际需要的并联型智能直流电源系统。该技术可进行蓄电池在线核容管理功能、实现蓄电池的在线检修、不停电更换,极大地减少运行维护工作量,降低运维成本,并可减少全寿命周期的投资。  相似文献   

15.
给蓄电池充电,易发生人体中毒,烧伤或火灾等事故。那么给蓄电池充电怎样保安全呢? (1)充电作业时,电源插座应完好,电源线绝缘应良好。充电机机壳应不漏电并接地,严禁充电机输出端短路。充电时应先接好蓄电池线路,然后再插接电源线;  相似文献   

16.
作弊     
佚名 《农村电工》2010,(8):31-31
变电站常用220V或110V独立蓄电池组作为操作电源,供给断路器控制、保护、信号及事故照明等设备,构成直流系统。蓄电池分酸性电池和碱性电池。笔者现谈谈铅酸蓄电池浮充电运行中的一些事项.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前110 kV、35 kV等级的中低压变电站内,配备蓄电池的设备主要是直流屏和通信装置。现就直流屏备用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问题做一简单探讨。1站内直流系统对蓄电池的运行要求蓄电池作为站内直流系统的备用电源,要求平时保持在一定的充电水平,以便在直流屏高频开关电源或硅整流装置交流失电,发生故障导致不能输出直流电源时,能及时投入,从而不影响站内直流设备和直流回路的正常运行。因此,蓄电池本身性能应能满足其容量、  相似文献   

18.
何佳庆  薛云晖  李蕙  陈道明 《排灌机械》2006,24(6):35-38,44
针对泵站使用的蓄电池直流操作电源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双整流器组冗余型直流电源系统”方案.该直流电源系统采用两套高频开关整流器组,两路独立交流电源输入,各自供一组高频开关整流器组,输出经二极管直接接至同一组直流母线.直流母线为单母线不分段,不设蓄电池组.正常情况下,两路独立的交流电源同时供电,两组整流器组中所有高频开关整流模块并列运行,共同承担全站的负荷电流.当其中任一路交流电源系统发生事故或某一组整流器组故障、检修退出运行时,正常的一组整流器组可单独运行,承担泵站的全部负荷.使用结果表明,这种设计具有交流电源无间隙切换、事故放电能力大、可扩容性强等优点,并可推广为多个交流电源同时供电,实现多交流电源不间断切换,进一步提高直流电源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机动车上的蓄电池容量小,如果经常处于亏电状态,不仅会影响车辆的使用性能,而且会大大缩短蓄电池的寿命。因此很多养车户都希望有一台小型充电机,以及时充电。以下介绍一种制作简单、费用不高、使用方便的充电机——容抗恒流充电机。1.构造(1)原理。如图1所示,找一块电工绝缘胶  相似文献   

20.
<正>1一蓄一充型接线方式一蓄一充型接线方式,即1组蓄电池和1台充电模块的接线方式,充电模块接于交流电源上,一般交流电源采用两路电源,互为备用,通过切换开关实现两路电源的切换。图1所示为一蓄一充型直流系统接线图,该直流系统运行方式为1台充电模块带1组蓄电池,分别通过QK3和QK4开关与直流总母线相连,再经过QK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