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毛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全国茶区均有发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我们试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防治茶毛虫,获得结果如下: 试验材料和方法 茶毛虫NPV为四川大学生物系毒株。经室内感染,收集染病死虫,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纯化病毒多角体(PB)。田间防治浓度为5×10~5PB/ml和1×10~6PB/ml,相当于每亩用  相似文献   

2.
安徽霍山县茶毛虫大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霍山县茶毛虫大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技术邓余良衡永志王少武(安徽省霍山县农技推广中心霍山237200)茶毛虫又名长毛痒辣子,是我县1994年以来茶树的主要害虫。受害茶园一般减产15%左右,严重时茶树地上部分干枯死亡。发生范围由1994年的诸佛奄、石家...  相似文献   

3.
通过整理目前国内防治茶毛虫的相关研究报道,总结了我国茶毛虫无公害防治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主要采用的几种无公害防控技术的内容与效果,并对后续的防治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鄂西南茶树主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分析鄂西南茶区茶树三种主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和茶毛虫的危害发生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strand 又名茶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1979—1981年我县茶毛虫发生面积为3177—9020亩,严重的达426—2265亩。为了摸索其发生规律,控制为害,1979—1981年,我站对其生物学特性、猖厥条件和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唐承成 《植物医生》2011,24(3):29-29
茶毛虫(又名茶毒蛾)和茶蓑蛾是普定县茶区以幼虫取食茶树成叶的重要害虫。以老茶园受害重,常啃食叶片,形成为害中心或整丛光秃,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自2006年调查至今,每年老茶园内茶毛虫平均每百丛卵块为7.8~13.9个;茶蓑蛾平均每百丛幼虫337~522头,均超过防治指标。1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7.
茶毛虫低位侧向分布习性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渭 《植物保护学报》1987,14(4):267-271
在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spersa Strand)生态学研究中,观察到阶梯形茶园中的茶毛虫四龄前幼虫有规律地分布在茶丛两侧中下部叶片背面。在近20多天内,其垂直和水平活动范围相对稳定。以茶毛虫侧向分布规律为依据,设计了茶毛虫低位侧向快速喷药防治技术,改进了过去全丛喷雾为两侧中下部快速喷雾,并根据茶丛高度及幼虫龄期调节步速和喷幅,以提高防治效果。测定了5种杀虫剂不同剂量对茶毛虫及蜘蛛的影响和茶丛不同部位雾滴密度,建立了实施快速喷雾防治技术。可减少用药量约3/4;降低茶蓬面芽叶受药量;与常规方法防治效果相当,而工效提高约3倍。经3年小区试验和大面积推广示范,证明较经济有效,适于山区茶园应用。  相似文献   

8.
茶园茶毛虫的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是茶园重要害虫。尤其在老茶园表现出常发性。属鳞翅目、毒蛾科害虫,又称茶毒蛾、毒毛虫、摆头虫等。其食性较杂,还可为害多种作(植)物,如山茶、油茶、梨、柑桔、乌桕、油桐等。1 发生与为害  茶毛虫的发生,受温、湿度影响很大。春季气温回升快,雨水多,则第1代幼虫发生较早。茶毛虫在龙岩市一年发生3代,各代发生较整齐。一般以卵块在茶丛中、下部叶背越冬,越冬卵多产于温暖向阳的一面,在冬无严寒,春暖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有利于越冬。90年代以来,茶毛虫在部分老茶园暴发成灾。1993年夏,上杭县湖洋…  相似文献   

9.
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又名茶毒蛾、茶黄毒蛾、茶斑毒蛾,俗称毛辣虫、茶辣虫、毒毛虫等,属鳞翅目,毒蛾科,是茶区的主要害虫。该虫以幼虫咬食叶片,为害严重时可将嫩枝、花蕾、幼果咬食殆尽,仅留秃枝,远看似枯树,不仅当年无收,而且严重影响第二年的树势和产量。同时,由于幼虫体密布毒毛,触及人体皮肤后能引起红肿、奇痒,严重影响茶叶的采摘及田间管理。1发生为害情况该虫60年代在城口县发生严重,曾造成较大损失,后经过防治,有效地控制了为害。2002年茶毛虫在本县茶园突然暴发成灾,在为害盛期的5~6月,平均每叶有1~2头幼虫…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利用性诱剂防治苦丁茶毛虫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对茶毛虫雄成虫具有很强的引诱活性.选用剂量为1mg、橡皮塞型的性诱剂诱捕成虫的效果较佳.在隘江茶场和礼贤茶场试验.应用性诱剂可使茶园内茶毛虫雄成虫数量分别下降了41.99%和38.89%,卵块减少85.21%和88.79%,幼虫减少81.15%和83.20%,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段巧枝 《湖北植保》2014,(3):29-30,28
为探讨苏云金杆菌干悬浮剂防治茶尺蠖、茶毛虫等茶叶害虫的防治效果,确定最佳用药量,为生物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依据,进一步优化集成英山县茶叶绿色防控技术,提高茶产品质量,笔者承担并实施了苏云金杆菌DF防治茶叶害虫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茶毛虫(Eupraoctis pseudoconspersa)、茶黑毒蛾(Dasychira baibarana)和茶尺蠖(Ecfropis obiliqua hypulina)严重危害茶树。茶毛虫细菌性软化病病菌对茶黑毒蛾、茶尺蠖致病感染尚未见报道。 1987年6月下旬,在铜仁地区茶场三队茶园发现茶毛虫细菌性软化病(简称软化病),用该病菌接种茶毛虫、茶黑毒蛾及茶尺蠖,可以感染致病,有效地控制了虫害。两年试验表明,其感病历期与青虫菌接近,历期短,见效快。  相似文献   

13.
全国第五次Bt乳剂应用协作会于1986年11月1~3日在武汉市召开,会议交流了各地使用Bt乳剂防治农林害虫的经验。吉林省飞机喷施Bt乳剂防治玉米螟面积18万余亩,效果良好,经济效益显著,每亩投资0.70壳,挽回损失4.90元,投资与收益之比为1:7。南方地区应用Bt乳剂防治园林害虫,茶毛虫、稻苞虫、芦毒蛾、苹果卷叶蛾、杨尺蠖等,效果相当于  相似文献   

14.
用间接ELISA法,以109份人血清作为抗原及抗体,与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及其抗血清进行检测,以确定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人群的安全性,结果均呈阴性反应。试验说明,茶园应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对人群无害。  相似文献   

15.
茶毛虫性引诱剂对茶毛虫的防治效果较好,持效期长,且最大的优点是不会对茶树造成化学污染,产出相对较高品质的茶叶。  相似文献   

16.
刘际建 《昆虫天敌》1994,16(2):92-93,96
“Bt”乳剂是细菌农药,对食叶类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氰戊菊酯是一种触杀、速效、效果好的农药,笔者于1992年8月采用上述两种农药对茶园茶毛虫进行小区防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Bt混剂的作用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与苏云金杆菌(Bt)配制而成的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Bt混剂(EpNPV-Bt)的增效作用、速效作用、拒食作用和兼治作用。结果表明,在16~28℃温度范围内,EpNPV-Bt对茶毛虫的作用在整个死亡周期表现为相加作用,协同毒力指数主要分布在-20%~20%之间,其中16、19、28℃的死亡前期表现为增效作用,协同毒力指数大于20%,22℃的死亡中期表现为拮抗作用,协同毒力指数小于-20%。EpNPV-Bt对茶毛虫LT30为5.6天,比EpNPV减少3.8天,幼虫的死亡速度提高了1.8倍。EpNPV-Bt对茶毛虫的拒食效果明显,取食量比EpNPV减少66.2%。EpNPV-Bt对茶刺蛾、用克尺蠖和茶尺蠖等茶树害虫具有兼治作用,其中对茶刺蛾的死亡率达85.8%。  相似文献   

18.
四川宜宾茶树常见害虫21种,其中刺吸类害虫有8种,食叶类害虫有8种,钻蛀类害虫有3种,害螨有2种,以假眼小绿叶蝉、侧多食跗线螨、黑刺粉虱、茶毛虫、茶尺蠖为害严重。假眼小绿叶蝉在所有茶园都是优势种。宜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构建绿色防控体系,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茶叶树病虫的危害与农药残留量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荫初 《植物医生》2002,15(3):43-43
危害山茶科茶叶树的病虫不下数10种。其中主要的有茶云叶枯病、炭疽病、轮斑病、白绢病、茶饼病、茶毛虫、蚜虫、茶蓑蛾、茶小绿叶蜱、长白蚧壳虫、黑刺粉虱等。它们都在茶叶树生长季节发生 ,其中害虫每年发生1~5代 ,甚至有的年发生20余代不等。病害不仅造成大量落叶 ,树势衰弱 ,而且制成的干茶味苦易碎 ;茶毛虫幼虫吃食叶片、嫩梢、茎皮和幼果。幼虫初期群聚叶背 ,取食表皮和叶肉 ,后期分散危害 ,食量大增 ,轻者影响当年产量 ,重者可使茶树变成光杆 ,甚至枯死 ,被害茶芽因残缺多 ,制茶时容易破碎 ,并因虫粪粘结 ,严重影响茶的品质和…  相似文献   

20.
两种高效广谱农药介绍李建荣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成都610066)2.5%天王星乳油天王星2.5%乳油(美国FMC富美实公司出品)是高效、广谱、安全,虫螨兼治的拟除虫菊酯杀虫杀螨剂。一、使用技术1.茶树害虫:2.5%天王星乳油防治茶尺蠖、茶毛虫使用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