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就是利用秸秆粉碎机将摘穗后的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高粱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撒在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目的。农作物秸秆是一种生物资源,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钙、镁、蛋白质等矿质养分和有机质,将农作物秸秆直接切碎还田,能够全面补充土壤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地力和农作物产量。而秸秆焚烧后,会散发大量的有害物质,造成  相似文献   

2.
《农机具之友》2004,(4):42-43
一、稻秆还田的作用 秸秆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他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剩余的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左右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硫等多种养分,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  相似文献   

3.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在徐州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就是利用秸秆粉碎机将摘穗后的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高粱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撒在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一项农机化适用技术。农作物秸秆是一种生物资源,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钙、镁、蛋白质等矿质养分和有机质,将农作物秸秆直接切碎还田,能够全面补充土壤养分,增加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秸秆量占农业生产量的50%以上,含氮、磷、钾、钙、镁、硫等多种养分,是一种能直接利用的再生资源。秸秆还田对土壤成分进行调节、培肥地力,对缓解我国土地氮、磷、钾肥比例失调,弥补磷、钾肥力不足有着积极的作用。秸秆还田不仅可促进微生物和豆科作物共生固氮、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养分结构趋于合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疏松土质、降低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有机肥的使用越来越少,化肥使用量呈直线上升,致使耕地中的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玉米、小麦等秸秆内含有农作物需要的氮、磷、钾、镁、钙等多种养分和有机质,因此秸秆粉碎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地表板结、增强保水保肥能力、  相似文献   

6.
作物秸秆内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钙、镁等多种营养元素和有机质。据测定,湿玉米秸秆中含氮量为0.61%,含磷量为O.27%,含钾量为2.28%,有机质含量为15%左右,1250公斤玉米桔秆相当于4000公斤土杂肥的有机质含量。作物秸秆切碎还田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使土壤疏松,通气性提高,贮水量增加,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7.
李轶楠 《农业工程》2013,3(3):99-100
玉米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是用秸秆粉碎机将摘穗后的玉米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撒在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一项农机化适用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争抢农时,而且将农作物秸秆中含有的氮、磷、钾、镁、钙、硫等多种养分和有机质及时直接翻压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理化性状,增加有机质含量,促进农作物持续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8.
以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和浚单2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黑龙港中低产区夏玉米植株氮、磷、钾营养的含量、吸收、积累及平衡吸收关系。结果表明:植株的氮、磷含量随着生育期延长逐渐降低,含钾量变化为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拔节期;而植株氮、磷、钾吸收量,则呈上升趋势。玉米生长期间的养分吸收并非同一速率,前期上升快,至最高峰后缓慢下降。在氮、磷、钾三要素中,氮、钾的吸收速率高,上升快,下降也快;而磷吸收速率慢,上升慢,下降亦慢。养分最大吸收速率出现的时期均为吐丝期,且以钾最大,氮次之,磷最小。到吐丝期的累计吸收比例均达到了50%以上。可见,在生产上保证生育前期充足的养分供应是获得高产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前景广阔。农作物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等多种养分和有机质,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肥源,经有关部门检测鉴定,秸秆还田有以下效能: (一)增加土壤有机质和作物有效养分,农作物秸秆中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4%左右,含氮量0.4%~0.6%,每亩还田秸秆1000kg,可增加有机质150kg,氮素3~7kg,折合标肥20~30kg,还可获得多种营养元素。据测定,干玉米秸秆含有机质75%、氮0.7%、磷0.45%、钾0.85%;每亩还田1300kg鲜玉米秆,可增加有机质330kg、氮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物质电厂焚烧秸秆后产生的灰渣制作环保型秸秆复混肥,通过探讨烘干温度和加酸量对肥料养分的影响,确定造粒最优工艺条件为肥料烘干温度80℃、酸液(1∶10硫酸)添加量10 mL,实现了电厂固体废弃物利用技术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正1秸秆还田的意义农作物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主要是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为主,将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后还到土壤中,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争抢农时季节,另外针对限制焚烧秸杆,减少环境污染有着积极的意义。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镁、钙、钙、硫等元素是农作物生长必须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秸秆类生物质在热解和气化过程中的产气规律,以我国东北地区典型的玉米秸秆为原料,基于自行建立的管式炉生物质热解气化实验装置,系统研究了玉米秸秆在氮气气氛下热解和在含氧气氛下气化过程中CO、H2、CO2、CH4和CnHm等小分子生物质燃气成分的释放特性,对比分析了不同热解温度和气化温度对不同燃气组分释放规律及其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热解过程中最先释放的小分子气相产物是CO和CO2;当温度升高时生物质燃气中逐渐出现CH4和H2,且随着热解温度升高,CO的产率峰值最先出现且峰值出现在升温阶段,而CO2、CH4和H2的产率峰值几乎同时出现在恒温阶段;热解温度升高,玉米秸秆热解产生的CO体积分数几乎没有变化,而CO2的占比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400~500℃之间CH4体积分数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500℃以后,基本稳定在13%。在O.2体积分数为8%、N2体积分数为92%的含氧气氛下,随着气化温度的升高,玉米秸秆气化产生CO2气体的体积分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CO的体积分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说明高温气化条件下更有利于CO的释放,而低温条件下有利于CO2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稻麦秸秆是一种生物资源,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钙、镁、蛋白质等矿物养分和有机质。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粗脂肪和一定数量的碳水化合物。施用秸秆粪便混合有机肥一方面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另一方面能够为作物提供渐进、持续、全面的养分  相似文献   

14.
河套灌区覆盖对盐渍土壤养分迁移与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河套灌区对盐渍土壤覆盖后进行秋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覆盖下秋浇、冻融及玉米生育期3个阶段的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规律。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秸秆覆盖量1.2(F1.2)、0.9(F0.9)、0.6(F0.6)、0.3 kg/m2(F0.3)、玉米整秆覆盖(YZ)、地膜覆盖(DM)、未覆盖(CK)。结果表明,秋浇后地下水位较高,秋浇至冻融期间土壤水分与地下水具有补排关系,土壤养分的转化、迁移同时发生,秋浇后至冻融期内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复杂;地表覆盖改变了土壤的水土环境,不同处理间养分含量存在差异,在试验期内全效养分的变化幅度较小,速效养分变化幅度较大;分析玉米播前耕层土壤供肥能力,秸秆覆盖处理的全氮、全磷含量小但供应强度大,春播时需补充氮肥、磷肥,以保证作物的生长。秸秆覆盖处理的全钾含量与钾素供应强度均高于CK,与CK相比较,秸秆覆盖使耕层土壤较好地满足了玉米播种及后续生长过程中的钾肥需求;相同施肥条件下,经过一年试验后,对于土壤耕层,处理DM的全氮含量较试验前降低了0.10 g/kg,其余处理变化幅度较小。各处理的全磷含量较试验前增加。处理CK、DM的全钾含量较试验前增加,处理F1.2、F0.9降低了全钾含量。处理YZ、F1.2和DM的碱解氮含量升高,其余处理则降低。各处理的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均较试验前升高。处理F1.2、F0.9和CK的有机质含量较试验前增加,其余处理则降低。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粉碎还田技术的推进,秸秆腐烂病虫害增加、粮食苗期长势不旺、产量减少现象日渐突出,就秸秆粉碎还田的利弊与对策建议分析如下:一、优势1.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物理与生物性状。秸秆还田有利于新鲜腐殖质在土地内形成,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土壤容重降低,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另外提供微生物所需的能源,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养分循环,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2.返还土壤养分,节省肥料用量。秸秆中含有的氮、磷、钾、镁、钙、硫等元素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秸秆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左右,而且含有氮、磷、钾等,还能补充其它多种营养元素,因此可以减少肥料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6.
浅析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宋献礼秸秆还田技术是利用农作物秸秆中含有的氮、磷、钾、镁、钙、硫等多种养分和有机质,使秸秆在上壤中腐解发酵,从而被土壤吸收,改善土壤的国植结构和理化性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促进农作物持续增产增收。秸秆还...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四川盆地中皇陵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等现象相当严重的问题,对川中丘陵区红棕紫色土不同地形部位的土壤养分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冲沟里水稻土的土壤养分的含量大于丘体上的含量。在丘体上,随着地形位置的升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逐渐降低;在冲沟里,冲沟交汇处的水稻土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全磷大于其它部位的水稻土,但是全钾和速效磷是所有水稻土中最小的;丘体顶部土壤的质量指数最小。此研究为该区域土壤的合理利用和培肥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稻麦秸秆是一种生物资源,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钙、镁、蛋白质等矿质养分和有机质,将稻麦秸秆直接切碎还田,能够全面补充土壤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地力水平和农作物产量,一般每年亩还田稻麦秸秆500kg,可提高地力一个等级,对下季作物平均亩增产幅度为10%~15%,具有显著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秸秆还田的意义 作物秸秆中含有氮、磷、钾、硫等农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据测定,青玉米杆含氮量为0.6%,含磷0.27%,含钾量2.28%,如果一年每公顷还田鲜玉米秸杆18750公斤,其氮、磷、钾的含量相当于281.2公斤碳铵,150公斤过磷酸钙和114.7公斤硫酸钾,而且还能补充其它多种营养元素。此外在秸杆还田后,秸杆在分解过程中进行矿质化,释放养分,同时进行腐殖质化,从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自身调节水、肥、温、气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依据多年土壤肥力监测数据和大量田间试验结果,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下辽河平原玉米、水稻粮食主产区耕地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养分含量整体属于中等水平,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处于高含量水平、有机质含量偏低,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变异系数在27.18%~48.14%之间,属于中等变异强度;有机质、全氮、碱解氮与其他大多数养分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作为养分分区管理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