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中国对虾亲虾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克行  杜宣 《水产学报》1989,13(2):160-163,169
随着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人工育苗技木的突破,我国对虾苗种生产量逐年递增,保证了养殖和增殖放流的需要。但是各育苗场的育苗效果差异较大:好者,平均每尾亲虾可培育十几万尾虾苗;差者,用数万尾亲虾,育苗量甚少。其中原因之一是亲虾产卵率低、孵化率低及亲虾死亡严  相似文献   

2.
对提高越冬亲虾育苗量有关技术问题的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玉祥  高学兴 《海洋渔业》1991,13(3):125-126
<正> 近几年来,对虾亲虾越冬技术在全国,特别是北方沿海地区迅速推广。随着对虾越冬范围的扩大,越冬场点的增多,越冬亲虾占对虾育苗所用亲虾之比例越来越大。但是,在亲虾越冬技术的推广中,许多单位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亲虾的成活率上,而忽视了越冬亲虾的育苗率。因此,尾虾产苗量越来越低。在亲虾越冬技术攻关研究时一般每尾越冬亲虾产苗万尾是很容易的,现在一般每尾越冬亲虾产苗量仅2万尾左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要提高越冬亲虾的育苗率,一定要全面掌握对虾亲虾越冬技术,切实解  相似文献   

3.
《水库渔业》1983,(2):10-10
山东省掖县防潮堤管理局在1982年的对虾人工育苗中,进行了4次亲虾充氧远运试验。从荣成县(350公里)和海阳县(350公里)运输亲虾916尾,运输成活率达96.7%。取得了对虾亲虾充氧远运的成功。亲虾运回后,产卵率为65.5%,共培育出虾苗4,030万尾,并且育苗结束时问此1981年提前28天。  相似文献   

4.
诱导池养斑节对虾的性腺发育与产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室内条件下,采用切除、烫灼眼柄及蓝、绿色光源光照,可有效诱导池养斑节对虾的卵巢获得不同程度发育或成熟产卵,有效率分别为64.8%和15.5%,总有效率达80.3%。亲虾个体大小及水温与卵巢发育或产卵的关系密切。体重70克以上的亲虾卵巢易催熟,性腺发育成熟大多出现在水温较高的 5—9月份(平均水温 25.0—29.5℃),尤其产卵仅在这些月份发生。亲虾产卵量较少(每尾 3—11万个/次)。室内环境下亲虾无自然交配,卵子不能孵化,仅其中一次产卵中,进行了人工交配孵化出无节幼体。  相似文献   

5.
二、养虾的九条标准为了在养虾中有据可依,总结几年的实践经验,我们提出了九个方面的标准。1、亲虾利用标准:过路亲虾:根据近三年的育苗情况,我们从山东购买亲虾的运输成活率平均为85%。这些成活亲虾,平均产卵率为70%。同从山东购买数相比,产卵虾约占59.5%。每尾产  相似文献   

6.
亲虾培育是对虾工厂化育苗的基础,只有亲虾培育成熟了,才能产卵量大,孵化离高,育苗生产才能顺利展开。本人自1989年以来,在对虾育苗工作中,在每立方米水中布无节幼体50~80万尾的前提下,用亲虾数量一直按照《规范》中的规定,且幼体布满育苗池后还剩余亲虾20~50%,卵子孵化率在70%左右,特别是1994年以后,每立方米用亲虾2.5尾以下仍可高密度布满育苗池,效果较好。现将自己的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亲虾入池前在帆布桶内用500×10~(-6)甲醛溶液浸泡消毒5分钟,散养于施过1.O×10~(-6)氯霉素池水中(防止伤口感染),暂养密度每平方米15尾左右。 二、使亲虾处在弱光和黑暗中,减少外来干扰维持安定的栖息环境。做法是:1.育苗前在养虾池中施肥肥水,用透明度为40~50厘米的肥水培育亲虾(水中主  相似文献   

7.
长毛对虾是我国南方主要的养殖对象之一。随着对虾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海区有限的亲虾资源难于保证各地育苗的需求。因而,出现亲虾竟购激烈,价格昂贵,时常产生滥捕亲虾,严重浪费亲虾资源及破坏海域生态平衡,阻碍了对虾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鉴此,亲虾的充分利用已显得十分重要。自1988年笔者就此项工作进行探讨,利用在东山县育苗过程,于6月28日就已产过卵的25尾亲虾镊烫切除单侧眼柄,进行亲虾性腺恢复实验,当时由于措施、管理跟不上,结果12天内只有7尾亲虾性腺陆续恢复,难  相似文献   

8.
<正>由于病害发生严重,中国对虾养殖陷入低谷,苗种价格逐年走低,育苗效益严重下降。如何提高育苗效益是育苗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我们分析了整个育苗环节,发现过去每年选购亲虾数量过大,一般达到23尾/m3育苗水体,一次产卵高峰就能布满全部育苗池,对虾多次产卵的特性没有利用,造成亲虾浪费。近年来,亲虾价格不断攀升,一尾亲虾往往高达150元以上,更有甚者高达200元。如果再按传统育苗方法选购亲虾,亲虾成本最低也要达到300元以上,即使单方水体出苗量在30万尾以上,育苗企业也不会有多少利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对虾亲虾越冬技术在全国,特别是北方沿海地区迅速推广。随着对虾越冬范围的扩大,越冬场点的增多,越冬亲虾占对虾育苗所用亲虾的比例越来越大。但在亲虾越冬技术的推广中,许多单位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亲虾的成活率上,而忽视了越冬亲虾的育苗率。因此,尾虾产苗量越来越低。在亲虾越冬技术攻关研究时一般每尾越冬亲虾产苗5万尾左右,而现在一般每尾越冬亲虾产苗量仅为2万尾左右,其原因当然是多方  相似文献   

10.
提高对虾幼体成活率,除了必须具备性腺发育良好的亲虾、适口性好及营养丰富的饵料外。还要注意产卵亲虾的数量、产卵时间的控制,并加强育苗期间水质、水温及对虾育苗密度的控制及管理。  相似文献   

11.
洪心 《中国水产》2012,440(7):66-68
对虾养殖是海水养殖的一大产业,人工培育苗种是该产业的主要环节。长期以来人工育苗所需亲虾主要采捕于自然海区,由于对虾具有独特的生殖系统和生殖行为,雄虾在雌虾产卵前就已将精荚输入雌虾交接器内,在其产卵时释放出精子。因此,为了提高亲虾使用率和解决亲虾运输受伤或脱壳引起的受精困难问题,台湾的林明男、丁云源等及国内有关单位开展对虾精荚移植技术研究,并将移植技术运用于对虾杂交育种方面。本文就对虾人工移植精荚技术在对虾育苗生产中应用进行试验,使有限亲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保护,从而降低育苗成本、提高孵化率,达到增产目的。现就试验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对虾人工越冬一般是指人工养成的对虾在人为控制下,提供与越冬场相似的条件,使雌虾交尾成活,保持精荚性腺发育直至产卵. 人工越冬在对虾育苗生产中的意义不但有利于对虾自然资源的保护,也为没有自然亲虾资源的地区(例如浙江、福建等省)解决了亲虾来源,而且由于人工养成的对虾量多而集中,亲虾的选留余地大,在人工控制条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文登市小观镇育苗厂,利用东方对虾亲体进行夏季人工育苗试验获得成功,1500尾亲虾共育幼苗2000万尾,这一成果填补了东方对虾育苗史上的一项空白,并为对虾人工养殖开辟了新途径。东方对虾育苗一般在冬季进行,夏季人工育苗在育苗领域尚属新课题,夏季育苗亲虾发病率高,并且水温如控制不得当,产卵时间难以达到预定要求。对此,为攻克夏季育苗技术难关,为虾农提供二荐养殖苗源,这个厂与科研部门协作,在二荐育苗上下功夫,早在冬季,他们就备下了1500尾对虾做夏季育苗亲体,将亲虾放人室内暂养池内,严格控制水温,使水温始终保持…  相似文献   

14.
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ensis)是新对虾属中经济价值较高而又比较易于养殖的忡类。笔者于1994年进行了刀额新对虾人工育苗的探索性研究.并获得了成功.平均出苗员接近10万尾/立方米,经济效益较好。现将育苗的技术关键总结如下。1亲虾的挑选、运输和暂养1.1挑选亲虾的质量及成熟程度是育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刀额新对虾壳薄呈半透明,可透过体壳观察卵巢的大小、饱满度和颜色.借此判断其成熟程度。成熟亲虾卵巢里草绿色。个体相当的亲虾卵巢越大其成熟度越好。不要挑选带病、受伤和未交配的个体。1.2运输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采用…  相似文献   

15.
南美白对虾的性腺发育、交配、产卵和受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池养南美白对虾 (Penaeusvannamei)亲虾进行人工促熟 ,并使之交尾、产卵、受精。实验在上海金山区杭州湾河口低盐地区一套自行设计的水循环系统中进行 ,育苗用水通过兑配使盐度为 2 7~ 2 8。育苗期间基本不换水和移动亲虾。亲虾 2 0 5尾 ,雌雄比约 1∶1。雌虾切除眼柄后 3~ 4d ,性腺即开始发育 ,6~ 7d产卵 ,但未受精。手术后约 30d ,亲虾出现追尾现象、随之发生交配并出现受精卵。实验进行了约 6 0d ,共收集虾卵 4 5 6 .7万粒 ,其中受精卵出现后所产卵为 137万粒 ,通过设置在水循环系统内的集卵网袋 ,可收集到 95 %以上的卵 ,共获受精卵 6 1万粒 ,平均日受精率为 4 4 .5 % ,无节幼体 2 5 .1万尾 ,受精卵的平均孵化率为 4 1.2 % ,最高达 87.5 %。文中还重点讨论了雌雄亲虾性腺发育的特点 ,产卵交配规律 ,以及亲虾规格大小、饵料种类、水质状况对南美白对虾交配和受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日本囊对虾亲虾人工繁育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1月18日~2004年6月18日期间,采用人工养殖的日本囊对虾,经过越冬培养和室外培育(性腺促熟、交尾),人工控制光线、饵料、温度和培育密度等手段,亲虾性腺均可发育成熟。在越冬培养中光线为500~800lx之间、温度为9~10℃、饵料为沙蚕及杂色蛤,亲虾培育密度为12~30尾/m^2,越冬实验结果,亲虾体重增长率为10.9%,存活率为93.2%。在室外培育中温度为13.6℃、养殖密度为1.3尾/m^2,饵料以蜾赢蜚、藻钩虾和低值贝类为主。实验结果,亲虾体重增长率为5.1%、存活率为90.5%、交尾率为100%。2004年6月24日~7月10日利用人工繁育的日本囊对虾亲虾进行苗种生产实验。实验结果,每尾亲虾产卵量为20~25万粒/尾、孵化率为82.96%、出苗率为62.8%。实验表明,人工繁育的日本囊对虾亲虾可用于正常的苗种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虾幼体的能量代谢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周洪琪  顾功超 《水产学报》1992,16(2):167-170
近年来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工厂化育苗技术的进步,已能使海捕亲虾与养殖越冬亲虾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产卵,然而虾卵孵化之后能否健壮地生长以及如何提高变态存活率,幼体的饵料起着关键的作用。生物饵料虽然效果好,但受到培养技术及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因此,目前育苗生产中的饵料仍以豆浆、蛋黄为主,辅以少量的生物饲料与配合饵料,以致幼体的抗病力差,变态存活率低。所以研究适合于中国对虾幼体营养需求的配合饵料很重要。至今有关日本对虾幼体营养的研究屡见报导,而中国对虾幼体的营养研究还未有报导。对虾营养的研究方法有分析虾体成分、梯度或正交法设计饲料试验以及能量代谢试验等。周洪琪(1990)通过能量代谢研究中国对虾亲虾的营养。Harris(1959)、Conover  相似文献   

18.
王春琳 《海洋渔业》1988,10(6):266-267
<正> 随着中国对虾人工育苗技术的提高,对虾养殖生产的发展,使长期以来一直以海捕亲虾作为育苗种虾的育苗方式逐渐转向利用人工越冬亲虾。但由于目前中国对虾的亲虾越冬技术不甚稳定,影响了人工育苗生产。为了提高亲虾越冬成活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就亲虾越冬生产中若干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水产科技情报》1977,(7):20-24
对虾养殖的苗源多来自人工育苗。一九七四年对虾人工越冬、育苗的成功,首次在人工条件下完成了黄渤海对虾这阶段生活史的研究,为进一步发展对虾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由于越冬亲虾产卵过早,水温过低,对虾育苗工作极不稳定,常遭失败的威胁。1975年我们对对虾进行了多次产卵的初步观察,去年温岭鱼种场、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对虾育苗生产中,普遍存在着亲虾性腺成熟度差,产卵量少、利用率低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育苗效果,加大了成本开支,重要的是浪费了宝贵的自然资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87年春在本县北港对虾育苗场和总参对虾育苗场共3000m~3水体,对4500尾亲虾进行多次培育、多次产卵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成果和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