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深化环境生态学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为目的,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环境生态学教育的关系、海洋生态文明与环境生态学教育的关系、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生态学教育的关系,并对环境生态学实践实习中的生态文明教育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教育人类生态学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生态学和教育人类学业的联盟和交叉,产生了教育人类生态学的学科新概念。教育人类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关系、其相互作用的机制与规律及控制途径的科学。其理论依据是生态学中的“边沿效应”高活力论,要求受教育者(包括教师和学生)具有知识整体化、综合化的观念并使自己能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育生态学和教育人类学的联盟和交叉 ,产生了教育人类生态学的学科新概念。教育人类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关系、其相互作用的机制与规律及其控制途径的科学。其理论依据是生态学中的“边沿效应”高活力论 ,要求受教育者 (包括教师和学生 )具有知识整体化、综合化的观念并使自己能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教育实践的批判和对教育思想的梳理,作者从四个方面构想了生活世界的教育理论,即追求教育目的要尊重生命历程,关怀现实生活:教育内容要超越符号世界,回归生活世界;教育过程要关注个体存在,提升人的生命:师生关系要尊重生活主体,关注日常交往。  相似文献   

5.
把TPCK境脉概念引入产学研合作教育中,以拓展人的全面发展的机会与空间;同时,用马克思人学理论指导,从理论上阐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丰富产学研合作教育境脉中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边界;分析产学研合作教育境脉框架下教与学关联的若干问题,提出产学研合作教育境脉框架下的教师和学生的价值创造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思路与路径。  相似文献   

6.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高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高校德育依据生态学的原理,注重以系统整体的方式调节自身内部发展及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与环境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强调绿色人际关系的建构,并把生态学原理贯穿到"知、情、意、行"的整个德育过程之中,实现高校德育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应用型和创新型农科类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专业基础课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和导向的农业生态学教育理念,以期为农业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施服务。该理念以最终学习目标为起点,进行逆向课程设计,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考试方式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在课程教学中,实施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提前展示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通过该模式,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杨洪晓  潘艳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9013-19014
介绍了我国当前的主要生态问题与农林院校生态学教育的定位,从人才表现和结构、教学方式、师资力量几方面分析了农林院校生态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农林院校生态学教育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现代化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数以千万的农民离开了农村的土地,进入城市寻求生存,他们由于自身的社会条件、生活条件及城市的政策性限制,大部分人只能将子女留在家乡,这种长期亲子分离的家庭模式造就了规模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通过将生态学的概念引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用生态学的视角和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作为框架,从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态环境、生态群落及系统内的能量流动3个方面,详细阐述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品性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品性”即道德,品性教育既是个人要求,也是社会责任,其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品性教育应在吸收古今中外优秀的品性教育的经验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指导,明确品性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努力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品性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1.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目标与对象非常明确,教育内容与方式行之有效。在历史上平民教育思想丰富了乡村教育的内容,实现了教育对象的大众化,教育内容的实用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促进了教育者信仰的坚定与能力的提高;激发了受教育民众的思想与活力。晏式的平民教育思想对现代农村教育仍有积极的价值导向:现代代农村教育需要"平教专家"的指导,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四大教育"的推进,实现农民市民化;需要"三大方式"的连锁推进,实现农村城市化,从而更好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从教育思想转变的视角,论述了高等教育发展观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分析表明,传统发展观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制约因素。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实现高等教育发展观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确立均衡发展、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协调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整合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3.
试论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多元文化交融碰撞之际,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必须改革创新。教育者要具有开放的视野和现代化的价值观念,积极引导大学生思考全球性价值问题,树立新的价值观念,强化网络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价值观,充分发挥日常教学在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与社会生活接轨,重视道德践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新时期大学生面临着种种生命考验与价值难题,高校生命观教育是指导大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环节。积极探索生命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21世纪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是现代大学建设的关键要素及重要内容。调研数据显示,目前云南高校国际教育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最主要原因在于课程设置滞后和教育质量不高,尤其是基础性、前沿性和新兴学科与发达国家、甚至中等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因此,针对高等教育国际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沿着质量保证、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服务、学科专业建设和跨文化沟通的思路,提出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公民学习权具有主体性、平等性和发展性的特点。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政策由"国计"到"民生"的价值转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成为保障公民学习权的必由之路。为此,需要坚持"人本"理念,鼓励多元化发展;以成人教育为基础,加快制度创新;建立专业化教师队伍,提高服务质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扩大服务范围;以权利保障为核心,加快教育立法。  相似文献   

17.
历代客家英才辈出,与客家人非常重视教育直接相关。文章运用资料分析和场地调查的方法,分析客家教育的发展过程及社会效果,阐明客家教育呈现耕读为本,诗礼传家;齐抓共管,教育兴族;崇文尚武,学以致用;致富不忘教育,历代积累有硕果的特点。研究客家教育的特点及其社会效果,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和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等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客家人的教育发展史表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教育部门自己的事情,是教育小气候和社会大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揭示了民族兴旺,教育为本的真理。  相似文献   

18.
自然教育活动对于学生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成型有巨大的帮助,为了加强对青少年 个人观念的培育,自然保护区应当和学校积极联动,展开对青少年的自然教育引导。文章以河北小五 台山自然保护区为案例进行分析,谨望通过该分析为自然教育工作的广泛开展和自然教育基地的有 效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帮助。  相似文献   

19.
梁莹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3):131-133
进行生态广州建设,土壤治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极大。土壤污染之所以没有像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那样受到人们的重视,是因为土壤污染没有像水和大气污染那样直观。但是土壤一旦受到污染,污染物就能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持续地危害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对其治理也比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困难。笔者通过多方调查和查阅资料,阐述了广州市现阶段城市生态系统的现状,分析指出了污染土壤的污染源。提出了治理土壤污染的办法、以及预防土壤污染的措施,力求早日将广州市建设成真正的花城,还市民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迅速发展,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呈现多元化和差异化特征,价值冲突不可避免,因此,人们要在价值观上形成共识就受到了极大挑战。同样,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里,建立价值共识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很大难度,因为二者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矛盾性。但实现价值共识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必要何以可能,以及要具有什么的条件,需要进一步探索。通过对价值共识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一些基本研究,得出在价值共识视域下如何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