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扁弯口吸虫隶属于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前口目,弯口科,弯口吸虫属。吸虫种类繁多,对渔业生产危害日趋严重,特别是双穴吸虫病、日本侧殖吸虫病、血居吸虫病等。而关于扁弯口吸虫对鲫鱼危害的研究不多、报道较少,笔者对扁弯口吸虫的形态、寄生鱼体时引起的症状、流行情况及预防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力求为诊断、预防和治疗该病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渔业简讯     
扁弯口吸虫(Clinostomum)隶属于弯口科(Clinostomatidae),其囊蚴主要危害鱼种。湖南湘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德基地的鱼种培育池于2006年10月初突发扁弯口吸虫病,两周内感染发病鱼池达90%,发病最重的苗种池内鱼种的死亡率达80%。患病鱼种多因身体消瘦而死亡。经试验,采用硫酸铜泼洒杀灭中间宿主螺类,结合低剂量敌百虫分次泼洒杀灭扁弯口吸虫囊蚴的办法,可有效治愈该病,且不再复发。  相似文献   

3.
<正>扁弯口吸虫病是由寄生于鱼类鳃部、鳃盖内侧及肌肉里的吸虫的囊蚴引起的疾病,可感染草鱼、鲫鱼等鲤科鱼类,对于鱼苗及鱼种有一定的危害,一旦感染会造成较大的损失,主要感染季节在秋季,笔者将2014年治愈的一例扁弯口吸虫病病例总结如下。一、发病池塘发病池塘面积30亩,水深1.8米,主养鲫鱼,套养团头鲂,花白鲢,亩放养100克鲫鱼鱼种1500尾,有叶轮式增氧机及自动投饵机,上年年底没有清塘,池底淤泥较厚。二、发病情况9月25发现养殖鲫鱼出现狂游症  相似文献   

4.
<正>扁弯口吸虫属于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吸虫亚纲,前口目,弯口科,弯口吸虫属。常见的形态是其后囊蚴,此阶段体形大,肉眼可见,黄色外表,在捕捉、剖洗、食用过程中易见。近年来,重庆、四川、湖南、广东等水产养殖区扁弯口吸虫高发,尤其周边环境有白鹭、灰鹭等水鸟、养鸭等水禽的水体、螺类较多的水体高发。扁弯口吸虫严重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导致鱼吃料不长肉、消瘦,容易缺氧,影响鱼类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5.
复口吸虫病和毛细线虫病是夏养黄鳝中两大寄生虫病害。这两种病害虽为黄鳝常见病,但由于易发生、危害重和常被忽视,往往造成严重损失。故将这两种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作一介绍,供养鳝者参考。1 复口吸虫病复口吸虫病又称黑点病,病原体为复口吸虫。复口吸虫的尾蚴和囊蚴寄生在黄鳝皮下组织,发病初期尾部出现浅黑色小圆点,  相似文献   

6.
复口吸虫病,亦称白内障病,是由复口吸虫的尾蚴进入鱼体而引起的。病鱼脑部充血,眼球充血或突出,甚至脱落。此病近几年在我库鱼种场鱼种培育过程中流行,对夏花前阶段的鲢、鳙危害特别严重。发病后用硫酸铜只能控制住死亡,至今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对此,我们除强化清塘措施外,于1984年进行了药物预防试验,有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鲢复口吸虫病的症状与防治1994年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孟津县、济源市等地一带发生鲢鱼暴发病,因误诊或不确诊,仅孟津县466.67公顷死鱼20多万公斤,损失近百万元。经检验鲢鳙鱼体内有复口吸虫幼虫。复口吸虫引起症状:开始鱼在水面作跳跃式的游泳挣扎,继而游泳...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草药槟榔、雷丸和化学药物氯化铜、甲苯咪唑、90%晶体敌百虫,开展治疗麦穗鱼扁弯口吸虫病的药物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槟榔和雷丸作用时间较长,槟榔在48 h时杀虫效果最佳,杀虫浓度为200 mg/L时,杀虫率为60%;雷丸无杀虫效果。甲苯咪唑,氯化铜,敌百虫作用时间短,一般在6 h;甲苯咪唑对麦穗鱼扁弯口吸虫病的杀灭效果最好,杀虫率为80%;90%晶体敌百虫的杀虫率为78%;氯化铜的杀虫率为75%。指出,槟榔相对于甲苯咪唑、氯化铜等化学药物,具有高效、低残留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李文 《河南水产》1994,(1):18-19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C obbold,1875)]主要分布于亚洲,我国24个省(区)市均有流行。感染华支睾吸虫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蚴的淡水鱼虾,或食入被囊蚴污染的食物所致。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播和流行,危害人类健康,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  相似文献   

10.
复口吸虫病第一中间寄主是螺,第二中间寄主是鱼,终末寄主是水鸟,三个环节缺一不可。由于受以上发病条件的限制,所以此病不具有普遍性。20世纪70年代复口吸虫病在我市的一些山区水库鱼池时有发生,那时主要危害草鱼种和鲢鱼种,其症状轻,主要表现弯体、白内障和掉眼睛,死亡率低。2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9,(11):80-81
通过对永顺县养羊大户山羊肝片吸虫病治疗过程,了解了永顺县山羊肝片吸虫发生情况、危害程度,掌握了疾病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双穴吸虫病又称复口吸虫病、白内障病,是近年来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一种鱼类复殖吸虫病。仅1990年,江苏建湖县发病面积即达1.5万亩,占全县养殖总面积的1/6,死亡鱼类达30万公斤,给水产养殖生产造成了极大损失。双穴吸虫成虫寄生于红嘴鸥的肠道内,其幼虫第一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第二中间宿主为鲤科鱼类、黄鳝、罗非鱼等。双穴吸虫引发的鱼病5~11月均可发生,其中5~8月较为流行,8月以后患病的鱼易掉眼,即为“白内障”症状。主要  相似文献   

13.
海水血居吸虫(Sanguinicolidae)病是严重影响一些重要商业鱼(金枪鱼、琥珀鱼等)养殖发展的一大疾病。该病具有一年一次流行高峰的流行特点,其流行要求一定的水温范围。血居吸虫感染养殖鱼,常常引起高感染率和高死亡率。在同一海区,原来寄生于野生鱼体内的血居吸虫可通过一定途径感染养殖鱼并造成流行,引起重大的经济损失。根据近几十年国内外对该病的研究,对海水鱼血居科吸虫病的危害现状、流行病学规律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总结了血居科吸虫病的研究现状及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对该病的综合防治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廊坊市水上游乐园四季垂钓中心6月份罗非鱼发生双穴吸虫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已总结出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病原及生活史双穴吸虫病又称复口吸虫病或白内障病,是一种寄生性鱼病,病原体双穴吸虫的生活史:成虫(寄生于鸥鸟)→虫卵(排泄水中)→毛蚴(生活水中)→胞蚴(寄生于椎实螺)→尾蚴(水中生活)→囊蚴(寄生鱼体),此病一般流行于5~8月,8月以后一般是白内障,其主要危害鲢、鳙的鱼苗、鱼种。多种淡水鱼类均可被侵害。二、症状患病罗非鱼上下往返挣扎状活动,在水面作跳跃式游动,病鱼尾部朝上失去平衡,在…  相似文献   

15.
《淡水渔业》1976,(12):32-32
我们指出过,频率为50赫芝的交流电场对匙形复口吸虫(Diplostomum spathaceum)的尾蚴-复口吸虫病的病原体的致死作用(在电场强度100伏/厘米下处理3.5秒;150伏/厘米-1秒;200伏/厘米-0.5秒)。  相似文献   

16.
牛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感染牛后寄生于其胆管内导致的一种寄生虫病。对养牛业危害较大,能导致牛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发生死亡,造成养殖经济效益严重下降。针对牛肝片吸虫病通过病原简介、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广大的养牛场在此病的防控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7,(4)
牛肝片吸虫病是由片形科、片形属的大片形吸虫或肝片吸虫寄生于牛的肝脏胆管中所引起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寄生虫病。一般感染在夏秋季节,发病于冬春季节,呈地方流行性,对幼畜危害严重。可引起牛急性、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同时伴发全身性中毒和营养障碍,最后因衰竭而死亡,特别是1.5岁以下的幼龄牛,感染后死亡率较高,为此要加大肝片吸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肝片吸虫病又名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引起的羊寄生虫病,主要寄生于羊的肝脏和胆管中,养羊地区常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该病可导致发病羊生产能力下降,严重者造成死亡,对养羊业危害很大,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对永胜县羊坪乡羊玶水库周围农户所养羊群进行了调查,对当地羊肝片吸虫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扁吻鱼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年来,随着该物种保护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其人工繁殖工作已被列入新疆自治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议事日程。2004年,新疆水产科学研究所在进行“扁吻鱼人工繁殖”课题过程中,发现收集与繁育的部分扁吻鱼亲鱼发病,出现瞎眼、眼球白内障等症状,而对其采用药物治疗的收效甚微,使扁吻鱼的人工繁育工作受到影响。为查明病因,笔者通过调查扁吻鱼亲鱼收集与培育情况,取样检验分析,确诊为双穴吸虫病,并采取防治措施,取得了一些疗效和防治经验。现将扁吻鱼双穴吸虫病的特点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病原体形态特…  相似文献   

20.
复口吸虫是淡水鱼类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在自然水体里,特别是在人工养殖环境中,复口吸虫具有明显的致病性,能使寄生产生一系列的病症,严重的能引起寄生的大量死亡。本文对复口吸虫的几个重要方面:分类学、生活史,流行病学、致病机理和防治进行介绍,并简要介绍其在中国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