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对甜菜抗、感丛根病品种块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BNYVV对感病品种的细胞超微结构破坏严重,整个细胞变形,空泡化,细胞核结构发生紊乱,线粒体和高尔基体明显增多,细胞质中小液泡增多,在液泡膜边缘可见到一些纤细丝状物质的圆形或卵圆形小泡突入液泡中.而抗病品种细胞超微结构破坏较轻,寄主细胞产生一系列显著的结构防卫反应:形成细胞壁沉积物及液泡膜上显示出黑色颗粒状沉积物等,保证了胞内代谢相对稳定,为甜菜抗丛根病机理提供了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茶树与土壤中铅的存在形态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茶树体内铅主要以草酸铅和磷酸氢铅、磷酸铅等难溶于水的磷酸盐的形态存在,其次为果胶酸铅、与蛋白质呈结合态或吸附态的铅,依次为水溶性有机酸铅和磷酸铅、硝酸铅和氯化铅为主的无机物及氨基酸铅。其中,在茶树的根、茎、叶中2种主要形态的铅含量分别为全铅量的97.34%、98.35%和99.65%。根细胞中的铅,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和细胞核中,茎细胞中的铅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而叶片细胞中的铅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壁中。在未加入铅处理时,土壤中铅的存在形态及对应的铅含量大小顺序为硫化物残渣态〉碳酸盐结合态〉吸附态〉有机结合态〉交换态〉水溶性铅,加入外源铅后,变化顺序为硫化物残渣态〉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吸附态〉水溶性铅,硫化物残渣态和交换态的铅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剂量分别为0、10、20、40 Gy的~(60)Co-γ射线对三七种子进行辐照处理,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其对三七叶片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旨在为三七辐照育种提供理论参考。电镜观察结果表明:~(60)Co-γ射线辐照对三七叶片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伤,且各结构变化不同步。与0 Gy相比,当辐照剂量为10 Gy时,三七叶片栅栏组织细胞由1层变成2层,细胞排列宽松;细胞形态畸变,线粒体数量略微增加,细胞核、细胞壁结构受损,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当辐照剂量为20 Gy时,海绵组织细胞形状不规则程度增加,细胞排列更为松散,细胞内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细胞壁受损伤较大,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严重。当辐照剂量达到40 Gy时,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结构受影响程度最大,细胞排列极为疏松,层次结构不清晰,叶绿体、线粒体数量均显著减少,质壁分离最为严重,三七叶片正常生长发育受阻。可见,~(60)Co-γ射线辐照对三七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和对细胞形态结构的损伤程度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呈增大趋势;海绵组织对~(60)Co-γ射线辐照的耐受性比栅栏组织强;其次是叶绿体和线粒体,且适当的辐照可增加线粒体数量;细胞核对辐照较敏感。以上结论可以为不同目的的三七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选择最适辐照诱变育种剂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钒在枸杞幼苗中积累、转运及亚细胞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沙培实验和采用差速离心技术,研究了钒(V)在枸杞幼苗中的积累、转运和亚细胞分布特征.结果表明:V在枸杞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和分配比例为根>茎>叶,随着V处理浓度的增加,枸杞幼苗根中V含量和分配比例显著增大,在V处理浓度为20mg· L-1时,根中V含量达19.80 μg·g-1,占总量的60.1%.枸杞幼苗在V浓度为2、5 mg· L-1时,根富集系数BCF>1,转运系数TF<1,表明枸杞植物对V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但转运能力较低,其积累的V主要富集在枸杞植株根部,可减轻过量V对茎叶的毒害.V在枸杞叶片中的亚细胞分布规律为F1(细胞壁)>F4(可溶性组分)>F2(细胞核)>F3(线粒体和叶绿体).V在细胞壁和可溶性组分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8.3%~52.4%和4.1%~45.2%,表明细胞壁是V在枸杞叶片细胞中的重要分布位点.随着V处理浓度的增加,V在细胞壁中的分配比例减少,而可溶性组分的分配比例相应增加,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分配比例显著下降.细胞壁和细胞质可溶性组分的相互协调,对植物自身解毒重金属起着重要作用,从而增强枸杞植物对重金属V的耐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镧(La)对铁观音和水仙茶树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为选育镧低吸收茶树品种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以茶树品种水仙和铁观音为试材,测定分析不同浓度La3+溶液(0.08、0.40和1.20 mmol/L)处理下根系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镧在茶树根组织部位的定位分布。【结果】La3+浓度为1.20 mmol/L时,铁观音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水仙高73.9%,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水仙根系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高浓度La3+处理下根系细胞排列疏松,无规则,蜡质增多;品种间相比,水仙较铁观音根细胞蜡质覆盖量多,受害程度较重。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高浓度La3+处理下2个茶树品种根系细胞排列散乱,细胞壁膨大,细胞壁、细胞质膜上分布较多黑色沉积物,进一步结合能谱分析,发现黑色沉积物中含有镧元素,且主要分布于铁观音根细胞中的原生质体,而在水仙根细胞的细胞壁及原生质体中均有积累。【结论】镧处理后铁观音根系较水仙抗氧化酶活性增高,根细胞超微结构受害较轻,综合表现受镧影响较小,可作为选育镧低吸收茶树品种材料加以深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成熟鲜果穗为材料,研究低温冻害对玉米种子盾片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0℃处理8h,玉米种子盾片细胞壁、细胞膜、线粒体和蛋白质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些细胞局部发生轻微的质壁分离,线粒体内部结构紊乱,脊模糊难辨;蛋白质体膨胀液泡化。-20℃处理8h,玉米种子盾片细胞发生严重的质壁分离,原生质膜受到破坏,丧失渗透调节功能,部分细胞液从细胞质中外渗,充斥在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脂类小滴消失殆尽;核膜破坏、解体,核仁高度凝聚;线粒体膜破坏,脊的数量减少,甚至整个线粒体破损解体;由于各种生物膜的破坏,使细胞内充满许多囊状小泡,严重时细胞壁断裂,细胞器残体充斥在细胞间隙中。  相似文献   

7.
盐胁迫对美国白蜡和滨梅根系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0(对照),3,9g/L盐胁迫4个月下美国白蜡和滨梅根系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低盐(3g/L)胁迫下,美国白蜡根系细胞质凝聚,质壁分离明显,细胞器降解严重,细胞核核膜部分解离,细胞壁基本正常;滨梅变化不明显。高盐(9g/L)胁迫下,美国白蜡受到深度伤害,细胞质进一步降解,质壁分离严重;滨梅细胞内降解物质明显增多,细胞器降解,细胞核染色质浓度降低,核膜模糊,细胞质膜局部发生内陷,没有发生明显的质壁分离。比较而言,美国白蜡根系细胞受损较为严重,滨梅表现出较强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8.
电镜观察到两年生黑松感染松材线虫后,茎中形成层细胞以及其他的薄壁细胞出现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特征:细胞核变形、核染色质浓缩并边缘化;细胞质和液泡中出现大量环状片层及多泡体;细胞壁出现膨胀扭曲;线粒体峭数目减少直至双层膜破毁.在整个变化过程中,细胞质膜始终是完整的,内质网在细胞器降解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细胞核在线粒体等细胞器降解之后才崩塌消失.这表明,黑松感染松材线虫后的系统反应过程中有PCD发生,其变化类似于动物细胞中的细胞死亡.黑松感染松材线虫后的系统反应过程中,PCD是持续发生的,最终引起植株全面崩溃,这可能是感病黑松死亡的内因.在感病10d后,形成层区才开始出现空洞化现象.因此,形成层的空洞化并非是植株死亡的主因,而是其感病症状.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虎头兰与共生的菌根真菌间的相互作用,应用细胞化学的方法定位研究了虎头兰菌根中入侵的菌丝被消化过程的酸性磷酸酶(AcPase)活性变化,结果表明:AcPase反应出现在虎头兰菌根皮层细胞的细胞壁和膜系统上.在菌根真菌侵入虎头兰根部细胞,入侵菌丝被溶酶体包围并消解,直到被消解成空腔或彻底解体,最后溶酶体也随之消失的过程中,虎头兰细胞内的细胞壁、胞间隙、细胞膜、胞间连丝等处AcPase的活性呈现由高到低,最后完全消失的变化;在溶酶体和菌丝细胞上AcPase的活性则表现出由低到高,然后又逐渐降低直至完全消失.被菌丝侵入的虎头兰细胞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细胞壁严重扭曲变形,线粒体、叶绿体及大量小液泡等细胞器消失,细胞核变形逐渐降解直至消失;溶酶体大量出现并包围和消解菌丝细胞,菌丝细胞被彻底消化,溶酶体消失;细胞内又重新出现线粒体、液泡、更新核等细胞器,更新核还可不断的进行有丝分裂.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钙对水稻苗期光合特性影响及其在亚细胞分布的分布规律,选用高糙米钙含量品种和低糙米钙含量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钙对水稻苗期光合特性的影响及其在水稻不同类型品种中的亚细胞分布。结果表明,高钙品种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强于低钙品种。水稻叶片中钙含量大于根系中钙含量。在各重要细胞器组分中,钙分布表现为细胞壁核糖体及细胞内可溶物质体(或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细胞壁是钙最主要分布场所,细胞核、线粒体中分布较少。各细胞器中钙含量随钙处理浓度升高而增加,高钙品种表现更为明显。高钙处理对高钙品种各重要细胞器钙增加明显,推测高钙品种表现出更强的积累钙和耐受高钙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1.
供铝条件下氮对茶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水培薮北种茶树,研究了供铝条件下,不同浓度氮(N)对茶树生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培37天后,添加0.4mmol/L铝(+Al)处理的茶苗新根多而长,不加铝(-Al)处理的茶苗新根少而短,加铝处理的新根长、新芽长和新梢萌展值分为对照处理的126.89%、243.63%和231.54%,全株干物重+Al>-Al,干物量随N浓度提高而增加.茶叶的全氮量及细根茶氨酸含量+Al>-Al;不同浓度N处理的全氮量及茶氨酸含量随N浓度提高而增大。研究表明,铝有助于茶树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氮浓度为20-40mg/L处理的生长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缓释氮肥在茶园中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优  王东辉  吕闰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51-652,678
[目的]了解缓释氮肥在茶园中的施用效果。[方法]设置尿素(CK)、包膜肥、包膜肥减氮量20%、包膜肥+双氰胺(DCD)4个处理,对茶叶产量、含氮量、品质和土壤氮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尿素处理的茶叶产量最高,达14599.5kg/hm2,包膜肥、包膜肥减量和包膜肥+DCD处理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减少2.6%、4.3%和8.1%。茶树功能叶的氮含量比较稳定,在3.08%~3.94%。不同处理对茶叶的品质未造成明显的影响。尿素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与施用时间及次数有关,包膜肥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都是春茶期间较高,以后逐步下降。包膜肥减量处理的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较少。包膜肥中加入DCD之后,硝化作用明显被抑制,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明显下降,铵态氮含量相对有所增加。[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新的肥料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铅胁迫下添加茶多酚和钙离子对茶树叶片铅吸收和亚细胞分布的影响,通过水培试验,结合差速离心法和扫描透射电镜技术研究舒茶早茶树叶片铅吸收特性及铅的亚细胞分布,并比较茶多酚和钙离子两种不同添加剂对茶树叶片铅吸收和亚细胞分布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铅胁迫显著增加茶树叶片中铅的含量,显著降低钙的含量。茶多酚添加后,茶树叶片铅含量显著降低30.89%,钙含量显著增加11.10%;添加钙离子对茶树叶片铅含量无显著影响,但使钙的含量显著增加了34.57%。铅被茶树吸收后,茶树叶片表面和气孔周围褶皱度增加,铅沉积于液泡内,造成细胞器的损伤;茶多酚和钙离子的添加减轻了铅对叶片细胞的损害程度。铅在茶树叶片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顺序依次是细胞壁、细胞质和液泡、质体和叶绿体、线粒体。研究表明,茶多酚主要通过减少铅的吸收量来缓解茶树叶片的铅毒害作用,钙离子主要通过改变铅在茶树叶片细胞不同组分中的含量(增加细胞壁对铅的截留、降低细胞内铅的含量)来缓解重金属铅对茶树叶片细胞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茶树对氟吸收、富集规律及其解毒机理。【方法】通过水培试验,结合差速离心方法研究平阳特早、乌牛早和凫早2号氟富集的特性及根和叶片中氟的亚细胞分布,比较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结果】3个品种茶树根、茎和叶氟含量均随着培养介质氟浓度的增加而升高,0—10 mg•L-1氟处理下,地上部分氟含量大于根部氟含量(转运系数>1),且茶树吸收的氟中56%贮存在地上部分。除对照组外,大部分氟积累在叶片和根系的细胞壁(76.84%—91.58%)和可溶性部分(53.24%—80.35%),氟的添加均增加了氟在3个品种茶树细胞壁和可溶性部分中的分配比例,减少了其在细胞器中的富集。加氟处理下,平阳特早和乌牛早叶片亚细胞组分氟含量的变化趋势为:细胞壁>可溶性部分>细胞器;凫早2号为可溶性部分>细胞壁>细胞器。低氟(0—5 mg•L-1)氟处理下,茶树根系亚细胞氟含量变化趋势为:细胞器≥细胞壁>可溶性部分;高氟(10—50 mg•L-1)氟处理下,则为细胞壁>可溶性部分≥细胞器。【结论】转运系数、地上部分氟的贮存率和氟在亚细胞组分的分布表明,茶树具有较强的向上运输氟的能力;氟在茶树根和叶中的亚细胞分布与茶树的品种和溶液氟处理的浓度有关,叶片中总氟含量与各亚细胞组分氟含量之间及其各亚细胞组分氟含量之间的关系与品种有关,根系表现与品种无关;细胞壁和可溶性部分是茶树高氟处理下氟主要的存储部位,说明细胞壁沉淀和细胞内的区隔化作用可能是茶树能够解除氟毒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不同硼效率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品种下胚轴诱导的悬浮细胞,研究硼对细胞生长和细胞壁组成的影响及不同硼效率油菜品种细胞壁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在0-0.5mg/L的硼含量范围内,细胞的生长速度随硼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缺硼显著提高细胞壁提取率和SDS(十二烷基碘酸钠)提取物含量,降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特别对硼低效品种影响更大。硼高效品种悬浮细胞细胞壁提取率和半纤维素含量低于低效品种,碱溶性果胶含量高于低效品种,螯合剂可溶性果胶和纤维素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葡聚六糖诱导黄瓜后对钙信使的影响,以黄瓜叶片为试材,测定葡聚六糖诱导后黄瓜细胞内Ca2+含量及Ca2+-ATPase活性变化,同时用免疫胶体金电镜技术观察了对钙调素(Calmodulim,CaM)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聚六糖诱导后黄瓜可溶性钙含量在12 h即达到高峰值,全钙含量在24 h达到高峰值,144 h不溶性钙达到峰值,Ca2+-ATPase活性在48 h达到最高峰。电镜下观察到在黄瓜的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细胞间隙、线粒体、细胞壁都有CaM分布,以叶绿体和细胞壁较多,清水对照在叶绿体和细胞壁有较少分布。葡聚六糖激活钙信使系统,可能参与光合作用,从而提高植物抗病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铝对茶树根系生长的影响,以一年生安吉白茶扦插苗为研究材料,比较不同铝浓度处理28 d后茶树根系生长的表型差异、生长参数,以及细胞壁相关蛋白XTHs[木葡聚糖内转糖苷酶(XET)/水解酶(XEH)]和伸展蛋白(Expansins)的响应。结果表明,与无铝对照相比,加铝处理的茶树根系在表型、生长参数上均表现出了促进生长的现象,尤其是0.4、1.0 mmol·L-1的铝处理下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根系总长分别增加了206%和209%、根尖数分别增加了175%和166%、根系表面积分别增加了227%和286%、根系体积分别增加了246%和385%。相应地,茶树根系中CsEXPB14、CsEXLA8基因表达量在0.4 mmol·L-1铝处理下显著(P<0.05)高于对照与4.0 mmol·L-1铝处理组。Expansins活性也在0.4 mmol·L-1铝浓度下最高,较不加铝处理提高了84.3%。CsXTH14基因表达量在0.4、1.0 mmol·L-1铝浓度下较对照显著(P<0.05)上调,XET酶活性亦表现出随铝浓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直至4.0 mmol·L-1的铝浓度下才受到显著抑制。XTHsExpansins基因表达、XET和Expansins活性与根系生长呈正相关关系,表明一定浓度的铝(≤1 mmol·L-1)处理,可以通过诱导XTHsExpansins基因表达上调,提高XET和Expansins活性,促进茶树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试验大鼠40只分为5组,分别2饲以基础饲料(含硒量为0.01μg/g)并饮用自来水(对照)、亚硒酸钠溶液、低硒茶浸出液、人工富硒茶及天然富硒茶浸出液,观察天然和人工富硒茶叶硒的相对生物利用率及其对大鼠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鼠对富硒茶叶硒的相对利用率比对照和亚硒酸钠高,富硒茶叶硒的利用率为68.05% ̄70.40%,而对照的硒利用率为65.38%,NaSeO3硒的利用率为65.41%。显示  相似文献   

19.
非生物胁迫和ABA处理对水稻酸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叶期杂交水稻幼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干旱、ABA、低温和NaCl处理对水稻幼苗酸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5%的PEG溶液模拟干旱、8℃低温0、.15 mol/L NaCl处理时,随处理时间延长,水稻幼苗体内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酸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5μmol/LABA水溶液处理时,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比差异不大,但酸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覆盖条件对茶园小气候及碾茶品质的影响,筛选出利于碾茶品质的覆盖方式,为提高碾茶生产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龙井43为试验品种,黑色遮阳网为覆盖材料,设3种遮光度(55%、75%、95%)、2种覆盖高度(直接覆盖高0.6 m、棚式覆盖高1.8 m)、3种覆盖时间(15、20和25 d),共18组覆盖处理,以不覆盖为对照。在秋春季两季进行试验,分析不同覆盖处理对茶园小气候、鲜叶产量、叶绿素含量、碾茶中生化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覆盖能有效降低茶蓬面光照强度和光合有效辐射,降低日最高温,缩小气温日较差,提高空气湿度。棚式覆盖对于茶园小气候的稳定效果优于直接覆盖。覆盖后茶树鲜叶中叶绿素总量增加,秋季和春季分别以遮光度75%+直接覆盖15 d处理和遮光度95%+棚式覆盖15 d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高33.86%和57.27%。覆盖使碾茶中氨基酸含量增加,秋季和春季分别以遮光度95%、直接覆盖25和20 d的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高于对照127.55%和144.06%。覆盖后碾茶中茶多酚含量降低,覆盖天数与茶多酚含量呈负相关,秋季和春季分别以遮光度95%+棚式覆盖25 d和遮光度75%+直接覆盖25 d处理的茶多酚含量最低,分别低于对照54.04%和55.19%。覆盖使碾茶中咖啡碱含量提高,秋春两季均以遮光度95%+直接覆盖20 d处理的咖啡碱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高58.91%和62.98%。秋季覆盖使水浸出物含量有所降低。高遮光度和长时间遮光处理不利于茶树干物质积累,秋春两季产量均以遮光度95%+直接覆盖处理的产量最低。覆盖后碾茶外形颜色绿润、汤色黄绿明亮、有清香、滋味清爽,感官品质高于未覆盖处理。【结论】覆盖有利于稳定茶园小气候。延长遮光时间、提高遮光度可提高碾茶品质,过度遮阴会导致产量降低。使用遮光度95%的遮阳网棚式覆盖25 d后碾茶综合品质最优,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