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农业生产中对生态环境及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水稻田间复合种养模式是实现农业和渔业提质增效的发展模式之一。稻鸭复合种养模式是目前水稻生产中的主要技术之一,但是目前稻鸭共作模式下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作用机理尚不明晰。针对以上问题,以常规稻作、转换期稻鸭互作和有机稻鸭共作三种水稻种植模式进行田间定位研究,探讨不同水稻种植模式下对稻田土壤肥力、养分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以期为水稻复合种养经济模式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使用水稻收割机收割水稻时,如果遇到田块和水稻生产环境不同,农机手应灵活采用不同的收割方法,提高收割机作业效率,确保收割质量。1收割低矮水稻调低拨禾轮位置,调小伸缩杆与割台底扳距离,提高收割机前进速度,增加喂入量,使收割机经常处于满负荷状况下工作。  相似文献   

3.
水稻从土壤中吸取水分。稻田的水分状况,是水、肥、气、热四个重要土壤因素中最活跃的一个,它的变幅大,变化快,对其它三个因素影响大,且较易人为调节,所以稻田的灌溉情况,与水稻的生长好坏、产量的高低极为密切。因而在水稻栽培中,合理的灌溉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因地制宜地确定稻田灌溉措施,必须了解水稻的需水规律,并掌握控制稻田水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使用收割机收割水稻时,如果遇到不同状况的水稻,农机手应灵活采用不同的收割方法,以提高收割机作业效率,确保收割质量。(1)收割低矮水稻。调低拨禾轮位置,调小伸缩杆与割台底扳距离,提高收割机前进速度,增加喂入量,使收割机经常处于满负荷工作。(2)收割高茎秆水稻。为使高茎秆水稻收割铺放、输送良好,将拨禾轮上的拨齿调整向前倾斜8°~15°,以加大对水稻收割时的捕捉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一、适用区域主要适宜于水稻种植区,稻麦、稻油、烟稻轮作区域,也适用于旱作区,小麦、玉米等作物免耕播种区域。二、技术模式利用履带拖拉机接地比压小、牵引效率高、转弯半径小、越障能力强等特性,在南方水稻产区作业优势明显。根据水稻产区农艺要求,双季稻耕作模式:晚稻收割后履带拖拉机配水田岸上犁,带茬翻耕,早稻插秧前配旋耕机打浆平整。隔年翻耕是为增加稻田土壤有机质,防止病虫害;早稻收割后,配旋耕机适量泡水旋耕、打浆、平整(备插秧)。  相似文献   

6.
正怀远县自2003年开始应用水稻旱直播技术,目前应用面积已达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90%左右。但是,近几年田间自生稻、稆稻乃至杂草稻逐年增多,不但影响产量,而且对水稻品质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对此,笔者于2020年开展了"不同耕翻深度对直播稻田间自生稻等出苗的抑制作用"试验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机械。动力机械:纽荷兰T140-4和久保田904型轮式拖拉机;耕翻犁:龙丰L-1LYFT-360液压翻转调幅犁;  相似文献   

7.
不同时间尺度节水灌溉水稻腾发量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制小型蒸渗仪系统在江苏省昆山市试验研究基地测定了2015年水稻生育期稻田蒸散量和土壤蒸发量,分析了节水灌溉稻田蒸散量、水稻蒸腾量和土壤蒸发量在水稻生育各期的日变化规律和稻季逐日变化趋势及分配特征,分别讨论了不同时间尺度上蒸腾量和蒸发量与净辐射(Rn)、叶面积指数(LAI)、饱和水汽压差(D)、空气温度(Ta)、风速(V)和表层土壤含水率(W)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节水灌溉稻田蒸散量(ET)与水稻蒸腾量(T)均呈明显的倒"U"型单峰变化趋势,变化规律也基本保持一致。土壤蒸发量(E)在水稻生育前期也呈倒"U"型单峰变化,之后没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夜间蒸腾量正负波动,水汽凝结对蒸渗仪的测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水稻生育期的T与ET逐日变化趋势及波动状况也都基本一致,总体上为先增加后减小,高峰期出现在分蘖后期。以分蘖后期为界,之前稻田蒸散以蒸发为主,之后以蒸腾为主。从水稻移栽到乳熟,E/ET从接近1逐渐减小至0.19,黄熟期略有增加。在小时和日时间尺度上,影响节水灌溉稻田蒸腾量与蒸发量的主要因素不完全相同,影响程度也不相同。Rn和LAI分别是小时和日尺度上水稻蒸腾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LAI和D则分别是两尺度上土壤蒸发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所有因素中,LAI对两时间尺度蒸腾量和蒸发量均有显著影响(α0.001)。尺度差异的分析对田间水分管理及水转化研究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1)作业场地调查与准备。①对拟作业的场地先实地查看,选择机器进入作业场地的道路。②查看水稻的成熟程度、田间湿度及排水情况;确定机组进入各地块收割的先后次序;清除一切影响收割的障碍物,不能清除的要插上醒目的标记。  相似文献   

9.
晚稻蒸腾速率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家“863”节水农业重大专项“江西示范区晚稻控制灌溉”试验资料,分析了水稻蒸腾速率日变化、全生育期变化的规律以及不同生育阶段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气孔导度和土壤水分状况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田间土壤含水率的降低推延了蒸腾速率日最大值的出现;常灌处理水稻蒸腾速率一般高于控灌处理,但控灌午后的蒸腾速率等于或高于常灌;空气温度、叶面温度、饱和水汽压差和气孔导度是影响水稻的蒸腾速率的关键因素,并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表现不同的影响程度;气孔导度与晚稻蒸腾速率具有一定相关性;蒸腾速率受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影响,且在恢复供水后,蒸腾速率出现一定的反弹现象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湘中红壤稻田连年植棉后再种水稻生长不好的问题,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湘中植棉的红壤稻田不同水旱轮作模式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棉稻冬闲相比,稻田棉稻冬种青泥层出现部位低6.5cm、W层(淀积层)厚4cm,耕层体积质量小0.06g/cm3,孔隙度大6.1%,粉/黏比大0.19,砂/黏比大0.04,有机质质量分数高11.85g/kg;棉花全生育期相对土壤含水率均值高7.5%;地温变幅值小4.4℃;棉花(籽花)增产387.75kg/hm2,增产8.1%,差异显著;水稻增产864kg/hm2,增产20%,差异极显著;产出投入比由1.97提高到2.06~2.46,投入回报率提高4.6%~24.9%。  相似文献   

11.
<正>5、水稻联合收割机有哪几种作业技巧?使用水稻收割机收割水稻时,如果遇到水稻形态不同,农机手应灵活采用不同的收割技术方法,可以提高收割机作业效率,确保收割质量。现根据作业实践,介绍几种不同的水稻收割技术方法:(1)收割低矮水稻的操作方法。调低拨禾轮的位置,调小伸缩杆与割台底扳的距离,提高收割机的前进速度,增加喂入量,使收割机经常处于满负荷状况下工作。(2)收割高茎杆水稻的操作方法。为使高茎杆水稻收  相似文献   

12.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水稻是我国南方主要的农作物,水稻机械化收割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之一。近年来,建宁县水稻机械化收割水平持续走在全省前列,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文章介绍了水稻联合收割机的选型、田间操作技术等,为进一步提高收割机的操作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日。晴空万里,稻田飘香,一台台收割机在稻田来回穿梭,一个个农民在田间忙着搬运谷袋,机器的轰鸣声和稻农的欢笑声交汇成美妙的交响曲。这是来凤县翔凤镇望水村水稻机收忙碌的作业场景。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省水稻收获方式可分为三种:一是手工作业,用镰刀收割后捆捆、垛垛,在田间晾晒,干燥后运到场院脱粒。二是用割晒机收割水稻放成条铺,晾晒干燥后,再用联合收获机械检拾装置检拾脱粒。三是用专用水稻联合收获机一次进行割、收、脱,并把水稻运到烘干机烘干进行贮存。  相似文献   

15.
封面新闻     
<正>金秋季节,正值稻谷收割的好时候,稻田里随处见秋收忙碌的身影,一台台水稻联合收割机正往来穿梭于金色的稻浪中,稻农享受着丰收的喜悦。图为10月24日,一台收割机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詹店镇张菜园村水稻田里进行收  相似文献   

16.
根据现场试验资料,分析了控制灌溉条件下稻田的土壤温度、氧化还原电位、土壤中有机质及铵态氮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水稻生长、稻田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变化对控灌稻田土壤温度的影响较淹灌更加明显,控灌稻田土壤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和水稻产量的形成;水分调控提高了稻田土壤的Eh水平,控灌稻田5 cm和20 cm土层土壤Eh均极显著高于淹灌稻田(p<0,01),10 cm土层差异不显著,土壤Eh升高减少了土壤中还原性有毒物质含量,增强了水稻根系活性;水分调控加速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效养分,有利于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控制灌溉条件下土壤中氮素形态发生变化,铵态氮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当前江苏农垦各分公司水稻种植过程中筑埂作业质量不高、效率低、水直播田需人工二次筑埂修沟、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等问题,研制一种适应垦区规模化作业条件下的可调节水稻筑埂开沟一体机。对筑埂开沟一体机整体结构进行总体方案设计,确定齿轮箱传动比分别为1.25和1.69。田间试验前,调整角度调节装置使其适用于不同区域水稻田筑埂开沟作业,田间试验结束后检测埂高、埂顶宽、沟深、沟宽、埂体坚实度,根据田间试验结果进行优化改进直至机具定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机具可在不同区域水稻田一次筑埂成型且同步完成埂边开沟作业,埂高全部合格且平均值达24.5 cm,埂顶宽全部合格且平均值达21.8 cm,沟深平均值达25.1 cm,沟宽平均值达37.6 cm,埂体坚实度平均值达1 992 kPa。该机具通用性和灵活性较好,作业各项指标皆优于相关技术标准,有效提高作业效率和埂体质量,节约作业成本。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水稻控制灌溉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机理,本文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控制灌溉稻田CH4排放进行原位观测,同时观测土壤水分、表层土温和氧化还原电位(Eh)等影响因子,定量分析控制灌溉稻田CH4排放通量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控制灌溉稻田田表水层消失后的微弱脱水状态导致了CH4短暂的剧烈释放,CH4排放的峰值大多出现在土壤接近饱和状态(土壤充水孔隙率为99.0%~99.8%)时;控制灌溉稻田CH4排放通量与表层5cm土温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CH4的剧烈释放必须在土壤Eh下降到-100~-150mV,控制灌溉稻田不适宜CH4的产生;控制灌溉稻田CH4集中排放阶段(水稻移栽后21d内)的通量值与土壤Eh值呈极显著负指数相关关系(p0.001)。不同灌溉模式调控下的土壤水分状况是导致稻田CH4排放显著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粮食生产以稻麦轮作为主,每年水稻收获后,遗留下2 000多万t的稻秸秆,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以及后续小麦机械化种植,是农机及农业部门所面临的新问题。水稻秸秆粉碎埋覆还田集成小麦种植机械化复式作业技术,是指应用相关机械在水稻收割后对稻秸秆进行处理,而后用复式作业机具进行小麦机械化种植的一种新型技术。该技术能完成水稻秸秆粉碎、埋茬,一次性完成小麦整地、施肥、播种、  相似文献   

20.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稻田生态环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方荣杰 《节水灌溉》2001,12(5):35-37
本文以水稻非充分灌溉试验的大量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比较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水稻田间养分特征、病虫害发生情况、田间杂草生长及变化和小气候条件等,并对稻田生态系统内主要环境因素随田面水层状况的变化规律及原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对于探讨既能节水,又能改善稻田生态环境的水稻灌溉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